期刊文献+
共找到61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背景下《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暨南大学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马达 朱勇 +2 位作者 张宇 胡长鹰 王志伟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02-205,共4页
新工科背景下,新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回收材料和食品包装安全等领域快速发展对食品包装重要支撑课程《现代仪器分析》提出了新要求。文中分析了该课程教改背景,探讨了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以及教学形式改革,提出了教学改革和... 新工科背景下,新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回收材料和食品包装安全等领域快速发展对食品包装重要支撑课程《现代仪器分析》提出了新要求。文中分析了该课程教改背景,探讨了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以及教学形式改革,提出了教学改革和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和主要解决方案,总结得到了适用于包装《现代仪器分析》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与实践 现代仪器分析 包装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用再生聚丙烯:回收、改性技术及其安全性评估
2
作者 刘宜奇 李泽坤 胡长鹰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82-92,共11页
目的综述再生聚丙烯(Recycled polypropylene,rPP)的回收和改性技术,以及其用作食品接触材料时的安全性,为我国rPP应用于食品接触用材料提供参考。方法总结分析国内外对rPP回收技术、rPP用作食品接触材料时的改性方法及其安全性评估的... 目的综述再生聚丙烯(Recycled polypropylene,rPP)的回收和改性技术,以及其用作食品接触材料时的安全性,为我国rPP应用于食品接触用材料提供参考。方法总结分析国内外对rPP回收技术、rPP用作食品接触材料时的改性方法及其安全性评估的最新研究。结果物理回收是解决废弃PP对环境影响的有效途径,但rPP在回收过程中会因热机械降解等因素导致性能下降,如分子量降低、黏度减少、力学性能变差等。通过添加加工助剂、纳米颗粒或玻璃纤维、聚烯烃共混物和生物基材料可显著改善rPP制品的性能,并减少有害物质的迁移,提高rPP在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安全性。此外,化学回收和生物回收的发展潜力大。结论经过性能改性和制品配方优化,rPP有望进一步扩大其在安全性要求更高的食品接触材料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聚丙烯 回收技术 食品接触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科学”类低年级本科生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与建议
3
作者 余稳稳 胡长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96-199,共4页
本科专业课程设计是高等教育教学计划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型职业人才的最重要方式,也是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如何做好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设计是高校教学计划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工作难点之一。这... 本科专业课程设计是高等教育教学计划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型职业人才的最重要方式,也是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如何做好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设计是高校教学计划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工作难点之一。这里以前期完成的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测”(统称为食品科学类专业)的一、二年级本科生对专业的学习态度和专业认同感,以及相应改进措施的网络调研结果为基础,围绕如何提高低年级本科生同学对食品科学类专业的认同感,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等内容设计展开,并描述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与同行进行分享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本科生 课程设计 教学实践 包装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QTOF-MS对物理回收的食品接触用再生高密度聚乙烯中迁移物的非靶向筛查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浩然 曾少甫 +2 位作者 刘宜奇 王志伟 胡长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26-232,共7页
以3家企业提供的21?种食品接触用再生高密度聚乙烯(recycled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rHDPE)样品在60℃条件下与两种代表性食品模拟物(95%乙醇、4%乙酸溶液)接触10 d作为迁移实验条件,利用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检测迁移... 以3家企业提供的21?种食品接触用再生高密度聚乙烯(recycled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rHDPE)样品在60℃条件下与两种代表性食品模拟物(95%乙醇、4%乙酸溶液)接触10 d作为迁移实验条件,利用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检测迁移到食品模拟物中的物质。被筛查出的161种物质根据其毒性进行分级(由低至高分为Ⅰ~Ⅳ级),其中毒性Ⅲ和Ⅳ级的有59种,且其预测辛醇/水分配系数大于毒性Ⅰ、Ⅱ级的物质。被筛查的物质中苯及取代衍生物占比最高。邻苯类增塑剂、抗氧剂降解产物以及多环芳烃等物质需要特别关注。使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迁移物在不同阶段样品中的迁移量变化,发现终产品相较母粒样品中物质的迁移量有所提升。该研究可以为食品接触用r HDPE中迁移物的分析及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高密度聚乙烯 迁移 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LDPE复合膜中三种抗氧剂向脂性食品模拟物的迁移研究及扩散系数估算 被引量:9
5
作者 吕晓敏 蔡翔宇 +4 位作者 陈璐 程娟 胡长鹰 王志伟 吴玉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46-53,共8页
建立了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低密度聚乙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low-density polyethylene,PET/LDPE)复合膜中... 建立了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低密度聚乙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low-density polyethylene,PET/LDPE)复合膜中3种抗氧剂(抗氧剂1076、抗氧剂168、2,4-二叔丁基苯酚)的方法,研究3种抗氧化剂向异辛烷和95%(体积分数)乙醇2种食品模拟物的迁移,利用Crank模型计算迁移扩散系数。结果表明,用LC-MS/MS检测3种抗氧剂的检出限均为0.2μg/L,定量限均≤0.8μg/L,在5~240μg/L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0.998;在20、40、60、70℃条件下,3种抗氧剂从PET/LDPE复合膜向2种食品模拟物迁移的迁移量均会随迁移温度的升高和迁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直至达到迁移平衡,且温度越高,越快达到迁移平衡状态,用Crank模型能较好拟合迁移实验数据,3种抗氧剂的迁移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在70℃、2 h,40℃、72 h迁移条件下,3种抗氧剂分别从LDPE膜和PET/LDPE复合膜向食品模拟物迁移的迁移率差异性不显著(P>0.05),表明LDPE膜与PET膜复合后,在特定迁移条件下,PET膜不会对LDPE膜中3种抗氧剂的迁移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 PET/LDPE复合膜 抗氧化剂 迁移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属/金属氧化物-聚烯烃食品包装膜中纳米成分迁移的扩散系数估算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策 胡长鹰 +1 位作者 石玉杰 姜紫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6,共6页
为探讨Fick第二定律是否符合聚烯烃食品包装膜中纳米成分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规律,根据已有实验数据,基于Crank模型进行拟合,估算纳米金属/金属氧化物-聚烯烃食品包装膜中纳米成分的扩散系数,并分析温度、聚烯烃、纳米成分和食品模拟物... 为探讨Fick第二定律是否符合聚烯烃食品包装膜中纳米成分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规律,根据已有实验数据,基于Crank模型进行拟合,估算纳米金属/金属氧化物-聚烯烃食品包装膜中纳米成分的扩散系数,并分析温度、聚烯烃、纳米成分和食品模拟物对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成分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符合Fick第二定律。温度升高促进纳米成分的迁移,且温度与纳米成分扩散系数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不同聚烯烃结构对扩散系数的影响不同;聚丙烯3种结构中,纳米铜和纳米氧化锌在均聚共聚聚丙烯中的扩散系数最大。不同纳米成分质量分数对其扩散系数的影响不同。纳米成分与食品模拟物、聚烯烃之间的溶解度差异也会影响其向食品模拟物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系数 迁移模型 温度 聚烯烃 纳米成分 食品模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7
作者 陈永生 邓树林 +2 位作者 胡锋 符姜燕 刘付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24期91-93,96,共4页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严谨的治学思维等职业素养,这也恰恰契合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传统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方式在工程教育背景下显得不合时宜,针对“仪器分析实验”...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严谨的治学思维等职业素养,这也恰恰契合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传统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方式在工程教育背景下显得不合时宜,针对“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质量持续改进”的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果评价、课程思政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思考,为培养符合我国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食品人才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仪器分析实验 教学改革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用再生聚丙烯中八种加工助剂及挥发性物质残留及迁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泽坤 刘宜奇 +2 位作者 曾少甫 王志伟 胡长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97-106,共10页
食品接触用聚丙烯回收再生过程中,由于清洗不彻底或降解会残留一些化学物质,这可能会威胁食品安全。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建立再生聚丙烯(recycled polypropylen,rPP)中4种加工助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 食品接触用聚丙烯回收再生过程中,由于清洗不彻底或降解会残留一些化学物质,这可能会威胁食品安全。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建立再生聚丙烯(recycled polypropylen,rPP)中4种加工助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抗氧剂168、成核剂3988、硬脂酸二乙醇胺]及降解产物(2,4-二叔丁基苯酚)和3种挥发性物质(D-柠檬烯、α-松油醇、佳乐麝香)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应用于检测9种市场rPP样品,发现抗氧剂168含量最高,达到998.36 mg/kg。为进一步研究rPP含量对残留物向食品迁移的影响,以自制不同rPP含量(0%、10%、25%、50%、75%、90%、100%,质量分数)薄膜在异辛烷、95%(体积分数)乙醇、50%乙醇、4%乙酸中进行70℃、2 h的迁移实验。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分类与回归树对物质残留量进行处理,显示<25%含量rPP薄膜与原生聚丙烯更接近。该研究为rPP安全用于食品接触提供了数据和方案支持,对推动资源循环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再生聚丙烯 加工助剂 挥发性物质 残留量 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理学关注阈值方法在食品接触材料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岳平 胡长鹰 +2 位作者 李克亚 陈燕芬 钟怀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34-339,共6页
食品接触材料中包含诸多有意添加的化学助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还会引入大量非有意添加物。食品接触材料中的有意和非有意添加物质种类繁多,难以得出所有物质完整的毒理学数据;而且食品接触材料中存在一些低暴露量的物质,它们对人体造... 食品接触材料中包含诸多有意添加的化学助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还会引入大量非有意添加物。食品接触材料中的有意和非有意添加物质种类繁多,难以得出所有物质完整的毒理学数据;而且食品接触材料中存在一些低暴露量的物质,它们对人体造成的风险较小而不必要进行传统的风险评估。毒理学关注阈值(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TTC)方法作为一种新的风险评估工具,可以对缺乏完整毒理学数据且暴露量较低的化学物质进行风险评估。本文综述TTC方法对食品接触材料中的物质(结构确定和结构未知的物质)进行风险评估的具体应用。对结构已知的物质,可以参照欧洲国际生命科学学会(European International Life Sciences Institute,ILSI)专家组提出的TTC决策树方法;对于未鉴定结构的物质,可以引用一个分步分析的方法,得出未知物质是否需要进行安全关注。本文还指出了TTC方法在食品接触材料风险评估中应用的难点和今后需解决的问题,可为食品接触材料中缺乏毒性数据物质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理学关注阈值 食品接触材料 食品安全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GC-FID法检测食品包装纸中的矿物油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克亚 钟怀宁 +3 位作者 胡长鹰 陈燕芬 刘卓钦 王志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80-285,共6页
建立了食品包装纸中矿物油的固相萃取_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以正己烷:乙醇(v/v,1:1)为提取溶剂,对浸泡法、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提取三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和优化,提取液经硝酸银硅胶柱分离纯化,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食品纸包装材料中的... 建立了食品包装纸中矿物油的固相萃取_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以正己烷:乙醇(v/v,1:1)为提取溶剂,对浸泡法、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提取三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和优化,提取液经硝酸银硅胶柱分离纯化,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食品纸包装材料中的矿物油进行定量。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时间20min,提取次数2次,温度30℃,料液比(w:v)1:10效果最好。石蜡油在20-500mg]I∥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2.57mg/L和7.79mg/L,加标回收率为79.0%-86.5%,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0%,日内和日问精密度(RSD)均小于3.0%。应用此方法对六类食品包装纸中的矿物油进行检测,饼干外包装纸的矿物油含量最高,测定的矿物油舍量在160.8~6104.9me/kg之间。该方法灵敏,定量准确,操作简单,可用于食品包装纸中矿物油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包装纸 矿物油 固相萃取法 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条件下微波纸中邻苯二甲酸酯向食品模拟物Tenax的迁移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吴建文 王志伟 +3 位作者 王楠 程娟 吴宇梅 胡长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28,共4页
研究250W和600W微波加热功率条件下微波纸中5种邻苯二甲酸酯向食品模拟物Tenax迁移的规律,并与常规高温迁移实验的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条件下的迁移受加热功率、加热时间、迁移物分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和极性等因素影响。与常... 研究250W和600W微波加热功率条件下微波纸中5种邻苯二甲酸酯向食品模拟物Tenax迁移的规律,并与常规高温迁移实验的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条件下的迁移受加热功率、加热时间、迁移物分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和极性等因素影响。与常规高温迁移相比,微波加热能加速物质迁移,说明迁移过程也受加热方式影响,微波加热可作为加速纸质包装中有害物质迁移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常规高温 迁移 微波纸 邻苯二甲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铜/低密度聚乙烯复合膜中铜向食品模拟物迁移量的测定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芳 胡长鹰 +3 位作者 石玉杰 钟怀宁 黄金宇 陈汝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9-203,共5页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OES)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GFAAS)对纳米铜/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OES)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GFAAS)对纳米铜/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中铜向食品模拟物迁移量的检测方法。将纳米铜和经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KH550)处理的纳米铜分别添加到LDPE母粒中制备成纳米铜/LDPE复合膜。在40℃下,将纳米铜/LDPE复合膜在3%乙酸和10%乙醇2种食品模拟物中浸泡10 d,以ICP-OES测定3%乙酸中铜的含量,以GFAAS测定10%乙醇中铜的含量。结果表明:2种模拟物中,铜分别在0.02~0.5μg/m L和2.5~25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R^2大于0.999,回收率分别在81.42%~100.22%和81.71%~96.05%,RSD分别为1.02%~8.87%和1.66%~8.24%(n=6),检出限为0.90μg/L和0.20μg/L,定量限为3.10μg/L和0.68μg/L,表明这2种方法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铜 低密度聚乙烯(LDPE) 复合膜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GFAAS) 食品模拟物 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和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挤压食品的质构特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范方辉 唐书泽 +2 位作者 马强 葛婧 彭青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27-132,共6页
应用计算机视觉系统分别提取不同配方的挤压食品和同一样品不同部位的颜色值(HSI和L*、a*、b*),同时用质构分析仪测定样品质构特征。借助线性拟合模型通过样品的颜色对挤压食品的质构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颜色... 应用计算机视觉系统分别提取不同配方的挤压食品和同一样品不同部位的颜色值(HSI和L*、a*、b*),同时用质构分析仪测定样品质构特征。借助线性拟合模型通过样品的颜色对挤压食品的质构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颜色预测挤压食品的质构。线性拟合模型显示,硬度和胶粘度分别与a*值和对比度之间高度相关。两组实验中硬度与a*值之间的R2分别为0.9558、0.9429;胶粘度与对比度之间的R2分别为0.9741、0.9619。弹性与a*值和对比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两组实验中弹性与a*值和对比度之间的R2分别为0.8675和0.8320。利用实验所得硬度、胶粘度、a*值以及对比度数据优化含有2个隐层的BP神经网络,得到两组实验对应最优网络模型结构,即每层所含神经元的数量分别为20、20,均方根(RMS,%)为4.25;20、40,均方根(RMS,%)为3.85。利用最优神经网络运用a*值和对比度对两组实验中的硬度和胶粘度进行模拟,得到的相关系数高于线性拟合模型拟合结果,两组实验中硬度与a*值之间的R2分别为0.9671、0.9770;胶粘度与对比度之间的R2分别为0.9766和0.9856。采用最优网络模型用颜色信息对挤压食品硬度和胶粘度的预测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计算机视觉系统所提取的颜色值可以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快速准确预测挤压食品的质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系统 人工神经网络 挤压食品 颜色 质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包装纸和纸巾纸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测定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宇梅 程娟 +2 位作者 胡长鹰 王志伟 王楠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共5页
目的建立快速溶剂萃取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纸张中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含量。方法对本地超市采购的11种食品包装纸和20种纸巾纸中这3种增塑剂的含量进行... 目的建立快速溶剂萃取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纸张中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含量。方法对本地超市采购的11种食品包装纸和20种纸巾纸中这3种增塑剂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纸样前处理条件,萃取剂为正己烷,萃取温度为100℃,静态萃取时间为5min,循环次数为2次。质谱采用全扫描模式(m/z范围为50~600)用于色谱条件优化,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进行定量,各物质定量离子均为149。结果所有纸样均含有增塑剂,22种同时含3种增塑剂。3种增塑剂总含量范围为7.8~1876.8mg/kg。个别餐巾纸和抽纸DEHP含量高于欧盟对塑料和塑料制品中DEHP的限量。汉堡纸中增塑剂含量最低。结论建立的检测方法快速有效,应"-3关注市售食品包装纸和纸巾纸中增塑剂的含量。建议制定标准及法规,给出相关纸样增塑剂限量等。纸中还有一些其他未知化合物,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增塑剂 快速溶剂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食品包装纸 纸巾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陶瓷膜分离技术在食品与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汪勇 唐书泽 +2 位作者 欧仕益 李爱军 刘伟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5-79,共5页
无机陶瓷膜由于其耐高温、耐化学腐蚀、耐生物侵蚀等特性 ,因而在食品与发酵工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文中综述了无机陶瓷分离膜在食品与发酵工业中的应用概况 ,包括乳制品、果汁和茶饮料、粮油加工。
关键词 无机陶瓷膜 分离技术 食品工业 应用 发酵 超滤 微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米诺-铁氰化钾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测定饮用水中ɑ-茄碱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定波 马强 +2 位作者 燕廷 滕久委 唐书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84-86,95,共4页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ɑ-茄碱的新方法,利用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对ɑ-茄碱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ɑ-茄碱对鲁米诺-铁氰化钾体系发光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0×10-4~1...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ɑ-茄碱的新方法,利用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对ɑ-茄碱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ɑ-茄碱对鲁米诺-铁氰化钾体系发光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0×10-4~1.0×10-1mg/mL,检出限为6.09×10-5mg/mL,RSD为2.1%(n=11)。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廉、容易实现在线检测以及即时预警等优点,可用于饮用水中ɑ-茄碱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米诺 铁氰化钾 化学发光 ɑ-茄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包装材料化学物迁移试验中食品模拟物的选用 被引量:36
17
作者 刘志刚 王志伟 胡长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71-274,共4页
人们对健康的广泛重视引发了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普遍关注。塑料包装材料化学物向食品的迁移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美国FDA、欧盟EC等就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理论与试验研究。本文综述了包装材料化学物迁移试验中应用的食品模拟物并对其... 人们对健康的广泛重视引发了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普遍关注。塑料包装材料化学物向食品的迁移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美国FDA、欧盟EC等就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理论与试验研究。本文综述了包装材料化学物迁移试验中应用的食品模拟物并对其选用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模拟物 化学物迁移 塑料包装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分析食品中的丙烯酰胺 被引量:15
18
作者 林奇龄 欧仕益 欧云付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2-173,共2页
实验建立了活性炭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分析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考察了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并用该方法获得了薯条的高效液相色谱图。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变异系数为3.439%,平均回收率为91.1%,灵敏度为0.05μg/mL。
关键词 活性炭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在食品活性成分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19
作者 罗艳玲 欧仕益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83,共3页
介绍了大孔树脂的性质、分类、分离原理以及大孔树脂在食品活性成分,如皂苷、黄酮、蛋白质、多肽和酚类等物质分离中的应用。
关键词 大孔树脂 食品活性成分 分离 活性成分 成分分离 应用 食品 分离原理 物质分离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溴化钾-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检测饮用水中铬(CrⅢ)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敏 燕廷 +1 位作者 滕久委 唐书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175,共4页
基于溴化钾对鲁米诺-过氧化氢-铬(CrⅢ)化学发光反应有较强的敏化作用,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溴化钾-鲁米诺-过氧化氢-CrⅢ化学发光体系测定CrⅢ的分析方法。该法测定CrⅢ的线性范围为1×10^-6~1×10^-3mg/mL,检出限为... 基于溴化钾对鲁米诺-过氧化氢-铬(CrⅢ)化学发光反应有较强的敏化作用,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溴化钾-鲁米诺-过氧化氢-CrⅢ化学发光体系测定CrⅢ的分析方法。该法测定CrⅢ的线性范围为1×10^-6~1×10^-3mg/mL,检出限为2.06×10^-7mg/mL。对浓度2.0×10^-6mg/mLCrIn标准溶液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9%。利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作掩蔽剂,可有效地消除水体Fe^2+、Fe^3+、Cu^2+、Ca^2+、Zn^2+等金属离子对测定CrⅢ的干扰,从而快速测定饮用水中CrⅢ的突然变化,达到对饮+用水重金属突发性污染早期快速预警的目的,应用该方法,CrⅢ检测回收率达到91.7%~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安全 铬(CrⅢ)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