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脊柱内镜手术摘除组织中分离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生物学特征鉴定 被引量:8
1
作者 尚玉攀 吴昊 +5 位作者 曾晓丽 郑力恒 余俊 肖黔龙 屠美 张嘉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47-1152,共6页
目的:利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获取来源明确的髓核组织,结合组织块培养法高效分离培养人髓核间充质干细胞(human nucleus pulposus mesenchymal stem cells,hNP-MSCs),并鉴定其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6例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摘除的髓... 目的:利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获取来源明确的髓核组织,结合组织块培养法高效分离培养人髓核间充质干细胞(human nucleus pulposus mesenchymal stem cells,hNP-MSCs),并鉴定其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6例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摘除的髓核组织,利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取第3~6代生长良好的细胞用于实验,采用CCK-8检测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并分别向成骨、成脂和成软骨方向诱导分化,用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及阿利新蓝染色对分化结果进行检测。结果:成功从椎间盘内镜摘除的髓核组织中分离培养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细胞高表达CD29、CD44、CD90、CD73和CD105等间充质干细胞抗原,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CD34和CD45。生长曲线显示符合正常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特征。茜素红染色、阿利新蓝染色及油红O染色均呈阳性,说明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向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肪诱导分化的能力。结论:首次结合椎间盘内镜微创手术和组织块培养法,体外高效分离培养了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hNP-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组织块培养法 人髓核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人脂肪干细胞增殖及分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佳成 郭燕珊 +3 位作者 屠美 吴昊 郑力恒 张嘉晴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9-176,共8页
【目的】探究小鼠胚胎干细胞(ESC)条件培养基(CM)对人类脂肪干细胞(ADSC)增殖速率的促进作用,并研究CM对ADSC表面标志表达以及成骨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胶原酶I消化法提取人ADSC。培养2代后分普通组、40%CM组和40%ES组,分别以普通A... 【目的】探究小鼠胚胎干细胞(ESC)条件培养基(CM)对人类脂肪干细胞(ADSC)增殖速率的促进作用,并研究CM对ADSC表面标志表达以及成骨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胶原酶I消化法提取人ADSC。培养2代后分普通组、40%CM组和40%ES组,分别以普通ADSC培养液、普通ADSC培养液加40%CM和普通ADSC培养液加40%ES培养液处理。3代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前后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诱导其向成骨成脂分化并鉴定。【结果】MTT法检测,40%CM组MTT吸光值显著高于ADSC组(P=0.012<0.05)。流式检测结果发现经CM培养后的ADSC,其阳性表达细胞表面标志CD29、CD44、CD73、CD90、CD105表达量无变化,阴性表达的表面标志CD31、CD45表达量降低,HLA-DR表达量增加。经过油红O染色和茜素红S染色,成脂成骨分化形成的脂滴,钙结节数目没有明显区别。【结论】ES细胞CM可以促进ADSC体外扩增,且不影响其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及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条件培养基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液晶细胞模型的构建及其表面弹性对大鼠骨髓干细胞黏附的影响
3
作者 郭燕珊 吴昊 +3 位作者 郑力恒 尚玉攀 屠美 张嘉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4-1069,共6页
目的:构建聚合物/液晶细胞模型,探究其表面弹性对大鼠骨髓干细胞黏附情况的影响。方法:溶剂挥发致相分离方法构建聚合物/液晶细胞模型,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观察细胞模型的表面特征。全骨髓细胞贴壁培养法分离... 目的:构建聚合物/液晶细胞模型,探究其表面弹性对大鼠骨髓干细胞黏附情况的影响。方法:溶剂挥发致相分离方法构建聚合物/液晶细胞模型,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观察细胞模型的表面特征。全骨髓细胞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通过表面因子检测和诱导其成骨成脂分化进行鉴定。培养3代后分4组:纯PU空白对照组,10%膜组,30%膜组和50%膜组。接种细胞密度为5×107/L,待细胞贴壁24h后作细胞骨架染色处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附着在材料上的情况并拍照。结果:溶剂挥发致相分离方法成功构建3种不同硬度的聚合物/液晶细胞模型;表面因子检测显示CD29、CD44、CD90呈阳性表达,而CD34和CD45呈阴性表达;经过茜素红S染色和油红O染色,成骨成脂分化形成的钙结节和脂滴都显而易见;细胞骨架染色拍摄结果显示,纯PU对照组、10%膜组和30%膜组上的细胞铺展面积较广,肌动蛋白微丝和细胞核清晰明显;而50%膜组的细胞铺展面积较小,细胞核虽较清晰,但是肌动蛋白微丝却模糊不清。结论:合适液晶含量的聚合物/液晶生物膜能支持大鼠骨髓干细胞的贴壁生长,而液晶含量过高则抑制细胞的贴壁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液晶细胞模型 大鼠骨髓干细胞 细胞骨架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