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侧边抛磨SMS光纤传感器
被引量:
10
1
作者
唐洁媛
陈哲
+2 位作者
罗云瀚
余健辉
张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87-1192,共6页
采用轮式侧边抛磨技术对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的多模光纤部分进行侧边抛磨处理,研究了不同抛磨深度情况下该光纤结构对环境折射率的传感特性.结果显示,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的光谱特性曲线中存在多个损耗峰,这是由多模光纤中多种高阶模...
采用轮式侧边抛磨技术对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的多模光纤部分进行侧边抛磨处理,研究了不同抛磨深度情况下该光纤结构对环境折射率的传感特性.结果显示,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的光谱特性曲线中存在多个损耗峰,这是由多模光纤中多种高阶模式相互干涉形成的.当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被侧边抛磨到接近纤芯时,光谱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只是各损耗峰波长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漂移;但是,当抛磨掉部分纤芯时,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的光谱曲线发生较大变化,抛磨后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对外环境折射率变化敏感.当抛磨区深度为10μm,长度为20mm时,折射率传感器的最高灵敏度只有703.2nm/RIU;当抛磨区深度为15μm时,最高灵敏度为798nm/RIU;当抛磨区深度为20μm时,最高灵敏度高可达1 190nm/RIU.研究表明,通过侧边抛磨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可实现一种新型的光纤折射率传感器,且可通过增加抛磨深度来提高该传感器对折射率的传感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边抛磨
光纤
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
传感器
折射率
多模光纤
多模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侧边抛磨光纤倏逝场的折射率传感特性
被引量:
10
2
作者
白春河
罗云瀚
+3 位作者
陈哲
陈小龙
徐梦云
唐洁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82-1186,共5页
为了优化基于侧边抛磨光纤器件的性能,采用在线抛磨和测量的方法,实验研究了抛磨区长度和抛磨区剩余包层厚度对侧边抛磨光纤折射率传感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侧边抛磨光纤对材料折射率的传感特性依据灵敏度可以分为三个区域:1)折射率在1....
为了优化基于侧边抛磨光纤器件的性能,采用在线抛磨和测量的方法,实验研究了抛磨区长度和抛磨区剩余包层厚度对侧边抛磨光纤折射率传感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侧边抛磨光纤对材料折射率的传感特性依据灵敏度可以分为三个区域:1)折射率在1.300~1.450范围内,传感特性的灵敏度很低,但线性度很好;2)折射率在1.450~1.500范围内,具有灵敏的传感特性,但在这个范围内线性度较差;3)折射率液大于1.500以后,可以同时获得较好的灵敏度、线性度和稳定性.比较抛磨区长度分别为10mm和20mm的侧边抛磨光纤,20mm的抛磨区长度不会提高传感的灵敏度,却会增加器件的不稳定性.抛磨光纤剩余包层厚度对传感灵敏度和功率损耗有重要影响,可依据器件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剩余包层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边抛磨光纤
折射率
灵敏度
剩余包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洛匈棱镜的偏振度测量与空间退偏度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罗云瀚
王芳
+7 位作者
葛菁华
陈哲
唐洁媛
余健辉
卢惠辉
张军
林宏奂
隋展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5-139,共5页
空间平均型退偏要求退偏后的光束不仅具有低偏振度,还要求避免偏振态的空间带状连续分布.为了实现光束偏振度的测量和空间退偏度的观察,提出基于洛匈棱镜的偏振度测量方法,理论推导了偏振度和各个光功率测量值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实验装置...
空间平均型退偏要求退偏后的光束不仅具有低偏振度,还要求避免偏振态的空间带状连续分布.为了实现光束偏振度的测量和空间退偏度的观察,提出基于洛匈棱镜的偏振度测量方法,理论推导了偏振度和各个光功率测量值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实验装置,并与全偏振度测量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种测量方法得到的偏振度相对偏差为0.192%,但洛匈棱镜能将o光和e光在空间分离,能对光束偏振态的空间分布进行观测.基于洛匈棱镜的偏振度观测方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偏振度和偏振态的空间分布的同时观测中有重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度
洛匈棱镜
空间偏振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侧边抛磨SMS光纤传感器
被引量:
10
1
作者
唐洁媛
陈哲
罗云瀚
余健辉
张军
机构
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光电工程系光电信息与传感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出处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87-119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61177075
11004086
+5 种基金
61008057)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项目(No.2012A03230001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os.21612437
21613405)
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No.LYM10024)
深圳市传感器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No.SST201204)资助
文摘
采用轮式侧边抛磨技术对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的多模光纤部分进行侧边抛磨处理,研究了不同抛磨深度情况下该光纤结构对环境折射率的传感特性.结果显示,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的光谱特性曲线中存在多个损耗峰,这是由多模光纤中多种高阶模式相互干涉形成的.当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被侧边抛磨到接近纤芯时,光谱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只是各损耗峰波长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漂移;但是,当抛磨掉部分纤芯时,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的光谱曲线发生较大变化,抛磨后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对外环境折射率变化敏感.当抛磨区深度为10μm,长度为20mm时,折射率传感器的最高灵敏度只有703.2nm/RIU;当抛磨区深度为15μm时,最高灵敏度为798nm/RIU;当抛磨区深度为20μm时,最高灵敏度高可达1 190nm/RIU.研究表明,通过侧边抛磨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可实现一种新型的光纤折射率传感器,且可通过增加抛磨深度来提高该传感器对折射率的传感灵敏度.
关键词
侧边抛磨
光纤
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
传感器
折射率
多模光纤
多模干涉
Keywords
Side polishing
Optical fiber
Singlemode-Multimode-Singlemode (SMS) fiber structure
Sensor
Refractive index
Multimode fiber
Multimode interference
分类号
TN253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TP21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侧边抛磨光纤倏逝场的折射率传感特性
被引量:
10
2
作者
白春河
罗云瀚
陈哲
陈小龙
徐梦云
唐洁媛
机构
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光电工程系光电信息与传感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出处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82-118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61177075
11004086
+5 种基金
61008057)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项目(No.2012A03230001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os.21612437
21612117
21612450)
深圳市传感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No.SST201204)资助
文摘
为了优化基于侧边抛磨光纤器件的性能,采用在线抛磨和测量的方法,实验研究了抛磨区长度和抛磨区剩余包层厚度对侧边抛磨光纤折射率传感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侧边抛磨光纤对材料折射率的传感特性依据灵敏度可以分为三个区域:1)折射率在1.300~1.450范围内,传感特性的灵敏度很低,但线性度很好;2)折射率在1.450~1.500范围内,具有灵敏的传感特性,但在这个范围内线性度较差;3)折射率液大于1.500以后,可以同时获得较好的灵敏度、线性度和稳定性.比较抛磨区长度分别为10mm和20mm的侧边抛磨光纤,20mm的抛磨区长度不会提高传感的灵敏度,却会增加器件的不稳定性.抛磨光纤剩余包层厚度对传感灵敏度和功率损耗有重要影响,可依据器件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剩余包层厚度.
关键词
侧边抛磨光纤
折射率
灵敏度
剩余包层厚度
Keywords
Side-polished fiber
Refractive index
Sensitivity
Remaining cladding thickness
分类号
TN253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TP212.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洛匈棱镜的偏振度测量与空间退偏度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罗云瀚
王芳
葛菁华
陈哲
唐洁媛
余健辉
卢惠辉
张军
林宏奂
隋展
机构
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光电工程系光电信息与传感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中国
工程
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出处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5-13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6177075
61008057
+11 种基金
11004086
61475066
61405075)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项目(Nos.2012A032300016
2012A080302004
2011A081302002
2012A080301002)
广东省学科建设专项资金(No.2013CXZDA00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os.21614313
21613325
21613405)
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No.2014H09)资助
文摘
空间平均型退偏要求退偏后的光束不仅具有低偏振度,还要求避免偏振态的空间带状连续分布.为了实现光束偏振度的测量和空间退偏度的观察,提出基于洛匈棱镜的偏振度测量方法,理论推导了偏振度和各个光功率测量值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实验装置,并与全偏振度测量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种测量方法得到的偏振度相对偏差为0.192%,但洛匈棱镜能将o光和e光在空间分离,能对光束偏振态的空间分布进行观测.基于洛匈棱镜的偏振度观测方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偏振度和偏振态的空间分布的同时观测中有重要应用.
关键词
偏振度
洛匈棱镜
空间偏振分布
Keywords
Degree of polarization
Rochon prism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larization
分类号
TN247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O436.3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侧边抛磨SMS光纤传感器
唐洁媛
陈哲
罗云瀚
余健辉
张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侧边抛磨光纤倏逝场的折射率传感特性
白春河
罗云瀚
陈哲
陈小龙
徐梦云
唐洁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洛匈棱镜的偏振度测量与空间退偏度分析方法研究
罗云瀚
王芳
葛菁华
陈哲
唐洁媛
余健辉
卢惠辉
张军
林宏奂
隋展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