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边抛磨SMS光纤传感器 被引量:10
1
作者 唐洁媛 陈哲 +2 位作者 罗云瀚 余健辉 张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87-1192,共6页
采用轮式侧边抛磨技术对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的多模光纤部分进行侧边抛磨处理,研究了不同抛磨深度情况下该光纤结构对环境折射率的传感特性.结果显示,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的光谱特性曲线中存在多个损耗峰,这是由多模光纤中多种高阶模... 采用轮式侧边抛磨技术对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的多模光纤部分进行侧边抛磨处理,研究了不同抛磨深度情况下该光纤结构对环境折射率的传感特性.结果显示,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的光谱特性曲线中存在多个损耗峰,这是由多模光纤中多种高阶模式相互干涉形成的.当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被侧边抛磨到接近纤芯时,光谱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只是各损耗峰波长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漂移;但是,当抛磨掉部分纤芯时,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的光谱曲线发生较大变化,抛磨后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对外环境折射率变化敏感.当抛磨区深度为10μm,长度为20mm时,折射率传感器的最高灵敏度只有703.2nm/RIU;当抛磨区深度为15μm时,最高灵敏度为798nm/RIU;当抛磨区深度为20μm时,最高灵敏度高可达1 190nm/RIU.研究表明,通过侧边抛磨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可实现一种新型的光纤折射率传感器,且可通过增加抛磨深度来提高该传感器对折射率的传感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边抛磨 光纤 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 传感器 折射率 多模光纤 多模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侧边抛磨光纤倏逝场的折射率传感特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白春河 罗云瀚 +3 位作者 陈哲 陈小龙 徐梦云 唐洁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82-1186,共5页
为了优化基于侧边抛磨光纤器件的性能,采用在线抛磨和测量的方法,实验研究了抛磨区长度和抛磨区剩余包层厚度对侧边抛磨光纤折射率传感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侧边抛磨光纤对材料折射率的传感特性依据灵敏度可以分为三个区域:1)折射率在1.... 为了优化基于侧边抛磨光纤器件的性能,采用在线抛磨和测量的方法,实验研究了抛磨区长度和抛磨区剩余包层厚度对侧边抛磨光纤折射率传感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侧边抛磨光纤对材料折射率的传感特性依据灵敏度可以分为三个区域:1)折射率在1.300~1.450范围内,传感特性的灵敏度很低,但线性度很好;2)折射率在1.450~1.500范围内,具有灵敏的传感特性,但在这个范围内线性度较差;3)折射率液大于1.500以后,可以同时获得较好的灵敏度、线性度和稳定性.比较抛磨区长度分别为10mm和20mm的侧边抛磨光纤,20mm的抛磨区长度不会提高传感的灵敏度,却会增加器件的不稳定性.抛磨光纤剩余包层厚度对传感灵敏度和功率损耗有重要影响,可依据器件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剩余包层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边抛磨光纤 折射率 灵敏度 剩余包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洛匈棱镜的偏振度测量与空间退偏度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罗云瀚 王芳 +7 位作者 葛菁华 陈哲 唐洁媛 余健辉 卢惠辉 张军 林宏奂 隋展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5-139,共5页
空间平均型退偏要求退偏后的光束不仅具有低偏振度,还要求避免偏振态的空间带状连续分布.为了实现光束偏振度的测量和空间退偏度的观察,提出基于洛匈棱镜的偏振度测量方法,理论推导了偏振度和各个光功率测量值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实验装置... 空间平均型退偏要求退偏后的光束不仅具有低偏振度,还要求避免偏振态的空间带状连续分布.为了实现光束偏振度的测量和空间退偏度的观察,提出基于洛匈棱镜的偏振度测量方法,理论推导了偏振度和各个光功率测量值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实验装置,并与全偏振度测量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种测量方法得到的偏振度相对偏差为0.192%,但洛匈棱镜能将o光和e光在空间分离,能对光束偏振态的空间分布进行观测.基于洛匈棱镜的偏振度观测方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偏振度和偏振态的空间分布的同时观测中有重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度 洛匈棱镜 空间偏振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