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者身份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背景--朱寿桐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寿桐 罗执廷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5-88,共4页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学术背景 访谈录 朱寿桐 《学术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学者 《河北学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新文学”概念建构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被引量:19
2
作者 朱寿桐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台港澳文学以及海外华文文学,所继承和发扬的乃是同一脉新文学传统,它们在学术上乃至学科上被人为分割开来的现实局面,应该通过"汉语新文学"概念的建构加以整合,以达成文学整体的统一。所有用现代汉语写作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台港澳文学以及海外华文文学,所继承和发扬的乃是同一脉新文学传统,它们在学术上乃至学科上被人为分割开来的现实局面,应该通过"汉语新文学"概念的建构加以整合,以达成文学整体的统一。所有用现代汉语写作的文学,无论在祖国内地还是在台湾、香港、澳门等其他政治区域,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别的国家,所构成的乃是整一的不可分割的汉语新文学。汉语作为"言语社团"用作汉语文学共同体的划分依据,既能显示出新文学传统的本质力量,又能克服由于国族分别或政治疏隔对汉语新文学加以人为分割的现实难题。"汉语新文学"作为学术概念有着充分的历史依据和理论意义,它涉及到汉语新文学传统的确认,汉语新文学以语言为本体的概念体系的建构,以及与此相关的学术范畴和学科空间的拓展,其作为学科名称也体现着某种学术趋势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新文学 新文学传统 汉语 汉语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的文学革命理念 被引量:4
3
作者 庄森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1-150,共10页
胡适文学革命理念的核心是全面批判文言。胡适认为,文言无论从表情达意,还是教育实践,或是写人叙事,或是作为社会的媒介,无一不存在严重退化。在胡适的文学革命理念里,语言作为工具必须明白清楚,通俗易懂,使人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胡适文学革命理念的核心是全面批判文言。胡适认为,文言无论从表情达意,还是教育实践,或是写人叙事,或是作为社会的媒介,无一不存在严重退化。在胡适的文学革命理念里,语言作为工具必须明白清楚,通俗易懂,使人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者能够清楚地接受它,因此主张用白话作为语言工具。胡适深知,语言工具的变革必定带来文体革命和文学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白话文 言说自由 文体革命 文学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学理的层面历史地言说和评价鲁迅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寿桐 陈南先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26,共7页
关键词 学理层面 评价 鲁迅 文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辜鸿铭与历史文化屏蔽现象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寿桐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31,共5页
辜鸿铭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扬,常致力于破除思想文化经典化过程中的历史屏蔽——特别是话语屏蔽现象,在追寻原典和原典精神,打破儒学“经学”传统和“理学”模式方面有明显建树。同时,其自身理论又成为历史的价值屏蔽对象,他的许多... 辜鸿铭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扬,常致力于破除思想文化经典化过程中的历史屏蔽——特别是话语屏蔽现象,在追寻原典和原典精神,打破儒学“经学”传统和“理学”模式方面有明显建树。同时,其自身理论又成为历史的价值屏蔽对象,他的许多错误甚至荒唐的理论及时地遭到了历史的淘洗,使得他在价值屏蔽的作用下保全了起码的文化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文化屏蔽 话语屏蔽 价值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辜鸿铭与新人文主义的关联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寿桐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4-107,共4页
辜鸿铭是中国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年具有国际背景同时也具有国际影响的政批评家、社会批评家、文化批评家和文学家,他从中国古老的儒学出发,广泛结合西方稳健、理性的学说,倡导代表中国文化正统的孔孟之道以申述富有书生气的人文理想,倡... 辜鸿铭是中国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年具有国际背景同时也具有国际影响的政批评家、社会批评家、文化批评家和文学家,他从中国古老的儒学出发,广泛结合西方稳健、理性的学说,倡导代表中国文化正统的孔孟之道以申述富有书生气的人文理想,倡导具有浓厚儒家色彩的尊王理论以建构理想的社会政治秩序,倡导充满人本意识的道德理念以完善现代的人文价值体制,虽然其中不乏荒唐的谬误和令人恶心的腐恶庸俗成分,但他提出来的一整套思想观念,与经过新文化淘洗以后的人们一般印象中的顽固守旧、陈腐愚钝一流毕竟有很大距离,论其观念倾向和思想特质,即使不能被标示为中国较早的新人文主义价值形态,也可以被理解为中国新人文主义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新人文主义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家对于人物的反抗——从韦小宝形象看精神生产的异化现象
7
作者 朱寿桐 王际兵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115,129,共6页
小说人物作为作家所创作的对象,一经生产出来就成为了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他们甚至会反过来压迫作家。这种精神生产的异化现象,将激起作家对于人物的反抗。金庸的创作发生明显的转向,一反他以前的武侠小说而虚构出韦小宝这个&... 小说人物作为作家所创作的对象,一经生产出来就成为了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他们甚至会反过来压迫作家。这种精神生产的异化现象,将激起作家对于人物的反抗。金庸的创作发生明显的转向,一反他以前的武侠小说而虚构出韦小宝这个"反武侠"的形象,就是这种反抗的结果。为了改变英雄式主人公造成的道德、能力、位势、命运压迫,金庸把武侠小说中需要仰视的人物变成了一个俯视的宵小形象,由此重新确立了创作者的主体地位,使自己摆脱了精神生产的异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 人物 韦小宝形象 精神生产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