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视频赋能文化传播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曾一果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1期100-103,共4页
视频的迅猛发展和其对社会的全面介入,让当代社会进入到了一个“视频社会化时代”,从文化生产和传播的角度来说,在视频社会化时代,以快手、抖音短视频为代表的视频平台也日益介入到当代文化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极大地改变了过去以... 视频的迅猛发展和其对社会的全面介入,让当代社会进入到了一个“视频社会化时代”,从文化生产和传播的角度来说,在视频社会化时代,以快手、抖音短视频为代表的视频平台也日益介入到当代文化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极大地改变了过去以文字和印刷为主的文化知识生产和传播方式。而加强专业力量介入视频文化生产和传播过程中,提升视频内容的文化和审美内涵;培养和加强观众的视频素养,提升他们对各种视频的识读和审美鉴赏能力;主流媒体主动介入和引导,积极推动视频传播优秀文化,是视频社会化时代提升视频文化传播能级的三个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社会化 文化传播 专业力量 视频素养 主流媒体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圈地自萌”到“文化出圈”——社交媒介环境下“饭圈”文化的自我突破 被引量:66
2
作者 曾一果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4-13,共10页
饭圈是由粉丝聚集而成的网络社群,其以数字媒介平台为聚集空间,开展有共同兴趣的粉丝文化实践活动,塑造了既具备身份区隔性,又具备文化参与性的饭圈文化。在互联网时代,饭圈除了以"圈地自萌"的亚文化部落方式保持长时间小圈... 饭圈是由粉丝聚集而成的网络社群,其以数字媒介平台为聚集空间,开展有共同兴趣的粉丝文化实践活动,塑造了既具备身份区隔性,又具备文化参与性的饭圈文化。在互联网时代,饭圈除了以"圈地自萌"的亚文化部落方式保持长时间小圈子封闭活动,还不断突破圈层壁垒和文化边界,以多样的文化实践方式参与到更广泛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并由此拓展出新的社会身份和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饭圈文化 文化出圈 资本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恋地情结:传播媒介与地方感重塑——数字时代人与地的情感生成 被引量:50
3
作者 曾一果 陈爽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6-226,248,共12页
地理空间因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以及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依恋而成为“地方”,在个体与群体的精神世界中具有重要意义。媒介地理学揭示出媒介在地方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理解地方、地方感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论视角。以... 地理空间因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以及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依恋而成为“地方”,在个体与群体的精神世界中具有重要意义。媒介地理学揭示出媒介在地方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理解地方、地方感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论视角。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媒介再一次解构了“地方”的传统意涵:一方面,“地方”不断同质化、碎片化甚至“去地方化”;另一方面,“地方感”的形成体现出新的媒介逻辑,网络世界的数字经验与现实世界的在地经验在交叠中重组。因此,在数字媒介技术重塑“地方”的同时,作为数字化、媒介化社会中回应人与地方爱欲关系的“数字地方感”也得以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地方感 传播媒介 数字技术 数字地方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幕背后青年群体的情感需要与价值诉求 被引量:31
4
作者 曾一果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4-37,共4页
弹幕文化的快速发展,反映了数字媒介技术对未来文化的深刻影响,使传统的影视观看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观众的感知结构由“观看”和“欣赏”活动变成了“介入”与“参与”行动。弹幕反映了当代人特别是青年群体日趋多样化的情感诉求和... 弹幕文化的快速发展,反映了数字媒介技术对未来文化的深刻影响,使传统的影视观看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观众的感知结构由“观看”和“欣赏”活动变成了“介入”与“参与”行动。弹幕反映了当代人特别是青年群体日趋多样化的情感诉求和价值立场,深刻地折射出青年人在数字媒介时代所处的“群体性孤独”境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幕文化 青年文化 社会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锦、代际与家国:《我和我的父辈》叙事策略三题 被引量:4
5
作者 曾一果 李一溪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6-19,共4页
张英进教授①曾发现,早在20世纪90年代时,《大决战》《国歌》《红樱桃》《黄河绝恋》等诗史战争片已经有一种“对主流的回归”现象,导演吴子牛就已经将其执导的影片《国歌》(1999年)自称为“新型的主流电影”,而在那之后的《建国大业》... 张英进教授①曾发现,早在20世纪90年代时,《大决战》《国歌》《红樱桃》《黄河绝恋》等诗史战争片已经有一种“对主流的回归”现象,导演吴子牛就已经将其执导的影片《国歌》(1999年)自称为“新型的主流电影”,而在那之后的《建国大业》《建党大业》《建军.大业》等让“新主流电影”的概念得到广泛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大业》 吴子牛 主流电影 战争片 《国歌》 张英进 叙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疾病的隐喻与弱者的武器——瘟疫电影中的“生态危机” 被引量:1
6
作者 曾一果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共5页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流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恐慌,在这场席卷全球的传染病流行中,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至今,病毒的源头没有查出来,对付病毒的疫苗也还在研制中,许多国家还在为病毒源头争吵不休,有的说病毒源于蝙蝠,有的说病毒源于...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流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恐慌,在这场席卷全球的传染病流行中,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至今,病毒的源头没有查出来,对付病毒的疫苗也还在研制中,许多国家还在为病毒源头争吵不休,有的说病毒源于蝙蝠,有的说病毒源于某个国家的生物实验室……在病毒肆虐期间,这类争吵确实毫无意义,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病毒本身并不分国家和种族,也不讲政治和意识形态。不过,在某种意义上,病毒确实也是一种“疾病的隐喻”——以一种神秘的隐喻形式警示人类,现代社会的生态系统出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实验室 传染病流行 生态系统 争吵不休 毫无意义 生态危机 瘟疫 弱者的武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