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网络、文学、少数民族及知识-情感共同体 |
姚新勇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2
|
侨校的办学理念与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论《大学语文》(中华文化版)教材的文化视角 |
聂巧平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3
|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理论探讨与批评实践——“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暨《文学评论》组稿会综述 |
李凤亮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0 |
|
4
|
文学作品观与文学史观 |
张冰红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0 |
|
5
|
中国当代文学史学的演进 |
赵普光
石珠林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6
|
“致使把字句”和“省隐被字句”及其语用解释 |
邵敬敏
赵春利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5 |
64
|
|
7
|
“一不小心X”构式与反预期主观情态 |
邵敬敏
王玲玲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8
|
“连A也/都B”框式结构及其框式化特点 |
邵敬敏
|
《语言科学》
CSSCI
|
2008 |
81
|
|
9
|
论语义特征的语法分类 |
税昌锡
邵敬敏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10
|
海外汉语濒危方言 |
陈晓锦
郑蕾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11
|
语言环境也是一种投资环境 |
曾毅平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44
|
|
12
|
广州话的动态助词“过” |
陈晓锦
林俐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13
|
古代书信体文论发展阶段初探 |
史小军
梁娟
|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14
|
论音义相生 |
李如龙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9
|
|
15
|
Parody——“戏仿”的精彩 |
傅莹
乐琦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6
|
左侧视觉疏忽的汉字阅读 |
陈卓铭
林谷辉
费建林
高然
刘晓加
|
《实用医学杂志》
CAS
|
1999 |
1
|
|
17
|
祖先崇拜与家族意识——论端木蕻良小说的一种主题意向 |
闫秋红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4 |
10
|
|
18
|
祝枝山论李、杜 |
史小军
李振松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9
|
现代汉语激趣式教学探索 |
周娟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20
|
山水文化与中国美学传统 |
刘绍瑾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