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志致病与疾病易感性研究学术思想概述——暨南大学广东省疾病易感性及中医药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介绍
1
作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9-893,共5页
中医药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是具有原创优势的医疗卫生资源,曾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现代生物信息学等相关领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和创新提供了重要机遇。中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面... 中医药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是具有原创优势的医疗卫生资源,曾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现代生物信息学等相关领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和创新提供了重要机遇。中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面临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和揭示中医理论的生物学基础,解决中药有效表征的技术瓶颈,实现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药效评价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暨南大学广东省疾病易感性及中医药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日籍栗原博(Kurihara Hiroshi)教授始建,何蓉蓉教授为主要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医情志致病的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以"疾病易感性"为理论研究的切入点,重点研究情志应激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氧化应激损伤的病理机制,致力于创新性建立"疾病易感性"的中医药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易感性 医疗卫生资源 中医理论 情志致病 中医药理论 暨南大学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术带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仔癀对情志内热诱导流感病毒易感性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容 陈新星 +4 位作者 黄睿婷 孙万阳 何蓉蓉 李怡芳 黄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65-1572,共8页
目的本研究在中医情志致病理论指导下,基于课题组前期利用小鼠拘束应激附加H1N1感染构建情志内热诱导流感病毒易感模型,评价了名优清热中成药片仔癀对流感病毒易感性的作用。方法小鼠拘束应激18 h后滴鼻感染H1N1流感病毒,记录小鼠的体... 目的本研究在中医情志致病理论指导下,基于课题组前期利用小鼠拘束应激附加H1N1感染构建情志内热诱导流感病毒易感模型,评价了名优清热中成药片仔癀对流感病毒易感性的作用。方法小鼠拘束应激18 h后滴鼻感染H1N1流感病毒,记录小鼠的体征和体质量变化,统计各组小鼠的发病率。在病毒感染后的第4日取肺脏组织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Western blot、ELISA等方法检测病理情况和炎症水平;分别通过Western blot和试剂盒检测脂质过氧化终产物水平;利用氧化磷脂组学检测肺组织中各类氧化磷脂的含量。结果片仔癀能够显著降低情志应激小鼠感染流感病毒的发病率,抑制肺组织流感病毒复制与炎症因子释放,改善肺部炎症,缓解脂质过氧化终产物堆积。氧化磷脂组学结果显示,情志应激附加流感感染小鼠肺组织中氧化磷脂酰胆碱和氧化磷脂酰乙醇胺水平均明显增加,片仔癀给药能显著降低磷脂过氧化水平。结论清热中药片仔癀对情志内热诱导的流感病毒易感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磷脂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志应激 片仔癀 清热中药 病毒性肺炎 氧化应激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的创新理念助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文 李怡芳 +3 位作者 王小花 刘丽芳 栗原博 何蓉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2316-2322,共7页
中医药起源于我国,至今为止在防治疾病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是中国具有原创性和创新优势的行业之一,同时也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及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然而,与国际药物研发现状比较,我国中医药产业整体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缺少科学有效... 中医药起源于我国,至今为止在防治疾病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是中国具有原创性和创新优势的行业之一,同时也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及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然而,与国际药物研发现状比较,我国中医药产业整体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缺少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行业标准不够统一,及对中医理论的生物医学基础和中药药效及物质基础科学内涵研究的欠缺。针对上述问题,近年来政府显著加大了对中医药行业的支持力度,以期加强和提高中医药在国际医药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本文将从1)发扬创新精神,光大中医药精髓,2)应用创新技术,提高中医药科学内涵,3)基于创新成果,增进应用推广,4)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和5)加强政府对中医药创新体制的支持等5个方面,论述科学创新理念对中医药领域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思维 中医药 药效机制 物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动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林晓敏 段文君 何蓉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8-1013,共6页
中国帕金森病患者数量居世界首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沉重负担。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半个世纪以来,以左旋多巴制剂为主的多巴胺替代疗法一直是帕金森病治疗的“金标准”,但在短暂的治疗蜜月期后,可导致基底神经节代谢通路功能... 中国帕金森病患者数量居世界首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沉重负担。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半个世纪以来,以左旋多巴制剂为主的多巴胺替代疗法一直是帕金森病治疗的“金标准”,但在短暂的治疗蜜月期后,可导致基底神经节代谢通路功能异常而诱发异动症,致使帕金森病症状更难控制并可能致残,严重损害患者的精神和生活质量。异动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非常复杂,涉及神经元机制和非神经元机制。该文综述了异动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左旋多巴神经元毒性的争议,为帕金森病/异动症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理论和干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异动症 左旋多巴 基底神经节 多巴胺能神经元 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过氧化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马晓慧 刘江涵子 +3 位作者 罗淦清 李怡芳 栗原博 何蓉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21-1127,共7页
冠心病是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健康问题之一。目前,流行病学研究认为,脂质代谢异常是一种危险因素在冠心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该危险因素进行积极预防可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 冠心病是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健康问题之一。目前,流行病学研究认为,脂质代谢异常是一种危险因素在冠心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该危险因素进行积极预防可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大量研究发现,脂质过氧化贯穿于整个冠心病的疾病过程中。为了深入了解脂质过氧化对冠心病发病机制的影响,该文从ALOX15介导的磷脂过氧化角度总结了冠心病的发病进程的作用机制,关注ALOX15抑制剂的作用,为更好地预防、治疗冠心病及其并发症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细胞损伤 铁死亡 磷脂过氧化 ALOX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志应激激活潜伏单纯疱疹病毒1型建立“肝郁化火”动物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姜珊 罗卓 +6 位作者 梁磊 牛杰 龚海标 李娥 李怡芳 栗原博 何蓉蓉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466-471,476,共7页
目的:建立情志应激引起潜伏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复发的“肝郁化火”动物模型。方法:小鼠通过鼻滴感染HSV-14周后,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空斑法分别检测三叉神经节(TG)中HSV-1潜伏相关转录体(LAT)的表达和病毒颗粒... 目的:建立情志应激引起潜伏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复发的“肝郁化火”动物模型。方法:小鼠通过鼻滴感染HSV-14周后,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空斑法分别检测三叉神经节(TG)中HSV-1潜伏相关转录体(LAT)的表达和病毒颗粒,确定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潜伏模型成功建立。小鼠每天拘束应激12 h,持续应激4 d,采用致细胞病变效应(CPE)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三叉神经节中HSV-1的gB蛋白的表达,检测情志应激诱导HSV-1激活情况。HSV-1潜伏小鼠于拘束应激前3 d给予“清肝泻火”经典方丹栀逍遥散或清肺热的经典方泻白散,以方测证判定模型的中医证型。采用眼球摘除法对小鼠血浆进行取样,液质色谱-质谱法(LC-MS)检测各激素的含量。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G中脂质氧化指标4-HNE和固有免疫指标干扰素-β(IFN-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小鼠鼻滴感染HSV-14周后,可在其三叉神经节中建立潜伏,小鼠拘束4 d后可再次激活。与激活组比较,丹栀逍遥散比泻白散更能有效降低HSV-1的激活率,并能减轻复发性眼部感染。激活组以及丹栀逍遥散组的血浆中皮质酮水平都明显增加,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丹栀逍遥散能降低TG中4-HNE和IFN-β的表达,并能减少HSV-1复发引起的TNF-α和IL-6炎症介质蛋白的表达。结论:丹栀逍遥散可增强固有免疫,降低情志应激介导的HSV-1重激活,并能减轻HSV-1激活复发而引起的氧化应激以及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栀逍遥散 情志应激 单纯疱疹病毒1型 潜伏激活 肝郁化火 脂质过氧化 中医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理机制常谈常新:多巴胺能神经的氧化性死亡--ferroptosis和oxytosis 被引量:16
7
作者 段文君 李怡芳 +2 位作者 栗原博 何蓉蓉 段金廒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3-833,共11页
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和多巴胺神经递质的释放减少,是临床上导致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主要病理机制。在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下,存在多种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机制。目前的研究认为凋亡(apoptosis)、坏死(necr... 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和多巴胺神经递质的释放减少,是临床上导致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主要病理机制。在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下,存在多种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机制。目前的研究认为凋亡(apoptosis)、坏死(necrosis)和自噬性死亡(autophagic death)都参与了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但是这些死亡方式还不足以解释其病理进程和机制。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新近发现的铁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途径,其主要特征为铁离子的负荷增多和大量脂质过氧化物的堆积,这些特征与临床上PD病人的大脑分子生物学特征高度吻合。此外,有证据显示ferroptosis和三十年前在神经细胞中发现的氧化凋亡(oxytosis)死亡途径在信号调节等方面具有高度相似性,它们都由氧化应激诱导,可能代表着同种形式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本综述讨论了目前ferroptosis死亡途径在PD中的研究进展,并简述了关于ferroptosis和oxytosis作为同种细胞死亡方式的可能性。阐明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方式及其机制可为抗PD药物的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 铁死亡脂质过氧化氧化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