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实验动物生物安全风险管理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赵月 许琦 +2 位作者 黄伟健 牛海涛 和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2-249,共8页
高校实验动物中心是提供动物实验服务的科研平台,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是实验动物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颁布凸显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也对高校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以某高校实验动物管理... 高校实验动物中心是提供动物实验服务的科研平台,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是实验动物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颁布凸显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也对高校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以某高校实验动物管理中心为例,从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管理的角度分析了生物安全隐患来源,从伦理审查、设施规范管理、环境监测、微生物质量控制、设施消毒、废弃物处理、四害防治、兽医职责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管理措施,以期为我国高校实验动物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及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生物安全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验动物中心的定位和创新发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永斌 傅江南 +1 位作者 刘忠华 邹移海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28-230,238,共4页
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高校实验动物中心的发展应与现代生命科学、医药研究的需要相适应。为了更好推动高校实验动物工作,解决高校实验动物中心在新... 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高校实验动物中心的发展应与现代生命科学、医药研究的需要相适应。为了更好推动高校实验动物工作,解决高校实验动物中心在新时期条件下的发展困惑,本文探讨了高校实验动物中心应当具备的职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高校实验动物中心一个中心工作点,两个平台着力点,三个服务拓展点和四个创新发展点的工作思路,提出了走学科建设道路,加强平台建设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高校 学科建设 平台建设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的中西医病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瑾玲 陈钰涵 +7 位作者 李欣 区燕华 袁迪芬 白琨然 袁嘉丽 段媛媛 羊忠山 牛海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1-592,共12页
近年来随着对中医药在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医药显示出对免疫系统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以2型免疫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对其发病机制和针对其治疗的免疫药物研究也不... 近年来随着对中医药在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医药显示出对免疫系统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以2型免疫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对其发病机制和针对其治疗的免疫药物研究也不断增加,从而产生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动物模型。本文旨在对现有的AD动物模型及其免疫相关特点进行综述,希望为未来AD的相关研究模型的选择提供相应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动物模型 中医病证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鼩在肝脏疾病动物模型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邢会杰 方梅霞 +3 位作者 宋琳亮 和君 李守军 傅江南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79-82,共4页
肝脏疾病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导致严重的致死率和死亡率,动物模型是研究肝脏疾病的有效工具,考虑到非人灵长类实际使用的限制,树鼩作为非人灵长类替代动物具有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等优势,本文对树鼩在肝脏疾病动物模型... 肝脏疾病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导致严重的致死率和死亡率,动物模型是研究肝脏疾病的有效工具,考虑到非人灵长类实际使用的限制,树鼩作为非人灵长类替代动物具有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等优势,本文对树鼩在肝脏疾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肝脏疾病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菌动物在肠道微生物组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胡雅谦 王珊珊 +2 位作者 张童 袁嘉丽 牛海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46-954,共9页
近年来,随着宏基因组概念的提出,人类宏基因组学也成为了揭示人体发育与健康的新途径。肠道微生物组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微生物区系,已经被发现在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有着丰富的种类及数量,在有关... 近年来,随着宏基因组概念的提出,人类宏基因组学也成为了揭示人体发育与健康的新途径。肠道微生物组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微生物区系,已经被发现在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有着丰富的种类及数量,在有关于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中,无菌动物的应用使实验更具准确性,也更加便利,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基础动物模型,不仅如此,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模型也对该类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综述就对无菌动物的认识、无菌动物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无菌动物模型的前景等方面,回顾无菌动物在肠道微生物组中的应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动物 肠道菌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血瘀证相关miRNA的筛选 被引量:20
6
作者 何铃 方梅霞 +3 位作者 陈利国 袁静 周建华 徐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7-822,共6页
目的:筛选与高血压病血瘀证相关微小RNA(microRNA,miRNA),从基因组学探索高血压病血瘀证的发病机制。方法:运用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热结血瘀证、非血瘀证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清干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CRL-1730... 目的:筛选与高血压病血瘀证相关微小RNA(microRNA,miRNA),从基因组学探索高血压病血瘀证的发病机制。方法:运用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热结血瘀证、非血瘀证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清干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CRL-1730,建立高血压病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提取各组总RNA,采用Solexa高通量测序法和数字基因表达谱测序原理对各组样本进行测序分析,筛选各组间的差异表达miRNA和mRNA,使用靶基因miRWalk预测软件对2者进行相关性的整合,筛选与血瘀证相关miRNA,qRT-PCR定量分析验证miRNA的表达。结果:整合气虚血瘀组与非血瘀组、气滞血瘀组与非血瘀组、寒凝血瘀组与非血瘀组、热结血瘀组与非血瘀组相关数据后,在高表达的基因群中发现SAT1-Hsa-miR-199a-5p和ATF4-Hsa-miR-1283;qRT-PCR定量检测Hsa-miR-199a-5p和Hsa-miR-1283在高血压病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中的上调与下调趋势与基因测序结果一致。结论:Hsa-miR-199a-5p和Hsa-miR-1283可能是高血压病血瘀证形成的特异性相关mi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血瘀证 微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f2在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邢会杰 宋琳亮 +3 位作者 方梅霞 和君 李守军 傅江南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74-77,共4页
氧化应激的产生与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被普遍认为是酒精性肝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Nrf2是目前发现的抵御外源性刺激和毒物的抗氧化应答反应的核心途径之一,在许多药物或化学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解毒中具有... 氧化应激的产生与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被普遍认为是酒精性肝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Nrf2是目前发现的抵御外源性刺激和毒物的抗氧化应答反应的核心途径之一,在许多药物或化学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解毒中具有重要作用,Nrf2的缺失或激活障碍,会加重氧化应激状态、破坏细胞内正常的氧化还原平衡稳态,导致细胞毒性、功能障碍、凋亡,甚至死亡。本文对Nrf2在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F2 酒精性肝损伤模型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mtDNA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胡永胜 方梅霞 +2 位作者 何丹林 聂庆华 张细权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3-26,共4页
利用mtDNACyt6基因为标记,研究不同鸽种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通过对6个鸽种样本Cyt6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样本中A、G、C、T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26.5%、13.4%、34... 利用mtDNACyt6基因为标记,研究不同鸽种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通过对6个鸽种样本Cyt6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样本中A、G、C、T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26.5%、13.4%、34.8%、25.3%;共发现变异位点数为371个,变异类型为转换和颠换;共发现38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97,平均核酸多样性(Pi)为0.11373;6个品种之间双参数遗传距离为0.000-0.018,其中王鸽与石岐鸽之间遗传距离最小,岩鸽与蓝环鸽及卡奴鸽间遗传距离最大。结合NCBI上已发表的34个鸠鸽科同源序列进行聚类分析,表明6个家鸽品种只有一个单一的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DNA CYTB基因 遗传多样性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64治疗裸鼠肝癌移植瘤超早期改变的IVIM-DWI研究
9
作者 徐笑双 马荣 +5 位作者 张冬 史长征 夏明翰 邢会杰 陈敏锋 罗良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767-773,共7页
目的应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技术对新型血管破坏剂A64治疗裸鼠肝癌皮下移植瘤的超早期改变进行监测,探讨A64治疗后肿瘤超早期的病理生理改变与IVIM参数... 目的应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技术对新型血管破坏剂A64治疗裸鼠肝癌皮下移植瘤的超早期改变进行监测,探讨A64治疗后肿瘤超早期的病理生理改变与IVIM参数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建立22只裸鼠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影像检查组及平行病理组,一次性在裸鼠尾静脉注射A64(2μmol/kg)。影像检查组10只,分别于基线、给药后1 h、2 h、4 h、24 h 5个时间点进行IVIMDWI,动态测量D~*值、f值、D值,于24 h时间点全部处死获取肿瘤标本。平行病理组12只,取基线、给药后1 h、2 h、4 h和24 h 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分别处死3只获取相应时间点的肿瘤标本,其中24 h的3只从影像检查组24 h扫描结束后处死的动物中随机选取。将所得肿瘤标本进行常规HE及CD3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A64给药后D值于1 h、2 h持续下降,4 h开始回升,24 h上升恢复至基态水平;D~*值和f值在给药后4 h内持续性下降,24 h回升,但f值的变化不如D~*值显著。1~2 h肿瘤血管即出现形态失常,管腔狭窄、闭塞、破坏和肿瘤坏死,导致肿瘤血管数量减少,CD31平均累积光密度(integrated option density,IOD)下降,之后肿瘤新生血管开始增生,4 h时CD31-IOD值回升至基态水平之上。D~*值和f值变化趋势与CD31相似。各时间点的D值、D~*值、f值以及CD31-IOD值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5、0.000)。结论 IVIM-DWI相关参数中的D值、D~*值和f值可以对A64治疗裸鼠肝癌移植瘤的超早期疗效进行动态监测与定量评估;IVIM的相关参数D值、D~*值和f值变化与病理学和CD31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破坏剂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磁共振成像 大鼠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疫苗研究面临的挑战和进展
10
作者 张乔 陈国兵 +3 位作者 牛海涛 罗钧洪 梁晓峰 高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9-1125,共7页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攻击机体免疫系统所引发的一类传染性疾病。HIV-1通过特异性感染CD4+T淋巴细胞进而摧毁机体的免疫功能,最终诱导多种并发症的...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攻击机体免疫系统所引发的一类传染性疾病。HIV-1通过特异性感染CD4+T淋巴细胞进而摧毁机体的免疫功能,最终诱导多种并发症的出现,例如结核、肺炎、细菌感染以及血液系统肿瘤等[1]。最新WHO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9底,全球约有3800万HIV-1感染者,其中包括180万儿童;2019年新发感染者170万,死于艾滋导致的并发症人数达到69万人[2]。更为严峻的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制定的2020年90/90/90目标(90%HIV-1感染者得到确诊,90%确诊病人得到治疗,90%治疗病人的病毒血症得到控制)也宣告失败,预示攻克艾滋病仍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疫苗 临床试验 HIV-1包膜糖蛋白 广谱中和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季铵盐戊二醛消毒液杀菌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淑华 许琦 +3 位作者 林晓雁 卢朝成 傅江南 和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8-92,I0006,共6页
为了评价一种新型季铵盐戊二醛消毒液的杀菌效果,采用喷雾消毒法,比较5种市售常用消毒液(复合过氧乙酸、季铵盐戊二醛、微酸性次氯酸、漂白水、乙醇)的喷雾消毒效果;进一步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比较季铵盐戊二醛和复合过氧乙酸对大肠... 为了评价一种新型季铵盐戊二醛消毒液的杀菌效果,采用喷雾消毒法,比较5种市售常用消毒液(复合过氧乙酸、季铵盐戊二醛、微酸性次氯酸、漂白水、乙醇)的喷雾消毒效果;进一步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比较季铵盐戊二醛和复合过氧乙酸对大肠埃希菌(E.coil)、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绿脓杆菌(P.aeruginosa)和白色念珠菌(C.albicans)的杀灭效果。喷雾消毒结果显示,季铵盐戊二醛1∶100倍稀释和复合过氧乙酸1∶24倍稀释下喷雾杀灭率达100%;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结果显示,季铵盐戊二醛1∶1000倍稀释对S.aureus的杀灭对数值>7,1∶500倍稀释对E.coil杀灭对数值>7,1∶100倍稀释对P.aeruginosa的杀灭对数值>7;复合过氧乙酸1∶1000倍稀释液对E.coil、S.aureus、P.aeruginosa的杀灭对数值均>7;季铵盐戊二醛和复合过氧乙酸1∶500倍稀释对C.albicans的杀灭对数值均>6,杀菌效果均达标。表明新型季铵盐戊二醛和复合型过氧乙酸消毒液对E.coil、S.aureus、P.aeruginosa及C.albicans均有强的杀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 戊二醛 过氧乙酸 杀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丝素凝胶和丝素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石娜 贺伦 牛海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1-515,共15页
目的:综合评价新型丝素凝胶和丝素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溶血实验评价丝素凝胶和丝素支架对红细胞功能和代谢的影响;采用皮肤刺激和皮内刺激实验评价丝素凝胶和丝素支架对皮肤的刺激作用;通过热源实验来判断丝素凝胶... 目的:综合评价新型丝素凝胶和丝素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溶血实验评价丝素凝胶和丝素支架对红细胞功能和代谢的影响;采用皮肤刺激和皮内刺激实验评价丝素凝胶和丝素支架对皮肤的刺激作用;通过热源实验来判断丝素凝胶和丝素支架中所含热源量是否符合人体的要求;通过给小鼠背部皮下植入丝素凝胶和丝素支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分析丝素凝胶和支架对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和IgG抗体水平的影响、采用液相芯片法分析凝胶和支架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质量浓度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法分析丝素凝胶和支架对脾脏和骨髓免疫细胞异常的影响.结果:丝素凝胶和丝素支架的溶血率分别为4.239%和2.312%(均<5%),两种材料不引起溶血反应,并且对红细胞形态无影响;丝素凝胶和丝素支架的皮肤刺激实验和皮内刺激实验的结果均为阴性,表明对皮肤没有刺激作用;热源实验结果显示大白兔体温升高均低于0.6℃,并且体温升高总数低于1.4℃.小鼠皮下分别植入两种材料后结果显示,植入1周和5周后小鼠血清抗IgM抗体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抗IgG抗体水平在植入后1周时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植入后5周丝素凝胶的IgG抗体水平比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植入后5周23种小鼠血清细胞因子质量浓度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脾细胞和骨髓细胞中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B细胞、B1细胞、B1a细胞、B2细胞、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表达量均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型丝素凝胶和丝素支架无溶血作用,对红细胞形态无影响,对皮肤无刺激作用,所含热源量符合人体要求;体内植入后分子和细胞实验证实新型丝素凝胶和丝素支架不会引起小鼠免疫细胞异常反应,也不会引起抗体异常升高,同时不会导致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质量浓度升高.通过综合评价,显示丝素凝胶和丝素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丝素凝胶 丝素支架 生物相容性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氙光传递窗与紫外传递窗灭菌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琦 赵月 +5 位作者 黄伟健 宋琳亮 康生 刘毅 和君 傅江南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49,共6页
目的传递窗作为实验动物屏障设施内物品传递的通道,主要是通过紫外灯照射物品表面达到消毒目的。针对其照射时间长、使用频率高、影响因素复杂、且消毒效果不稳定等问题,本研究对比了紫外传递窗和高通量氙光传递窗在不同时间点的杀菌效... 目的传递窗作为实验动物屏障设施内物品传递的通道,主要是通过紫外灯照射物品表面达到消毒目的。针对其照射时间长、使用频率高、影响因素复杂、且消毒效果不稳定等问题,本研究对比了紫外传递窗和高通量氙光传递窗在不同时间点的杀菌效果。方法比较分析两种传递窗在不同的时间点对5种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杀菌效果。结果高通量氙光传递窗1 min杀菌率达99. 85%,5 min可达100%;紫外传递窗5 min达不到杀菌效果,对不同菌种灭菌效率差异大,照射30 min杀菌率方可达99. 91%。结论与传统的紫外传递窗相比,高通量氙光传递窗5 min即可达到杀菌效果,它有望替代紫外传递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窗 紫外灯 氙气灯 杀菌效果 5种标准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心血管疾病致病机制的相关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颖文 马晓岚 +1 位作者 牛海涛 黄跃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202,共10页
研究发现慢性牙周病与心血管疾病(CVD)之间密切相关。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是牙周病常见菌,在心血管斑块中的检测率为100%。本综述归纳了Porphyromonas gingivalis致病因子:菌毛、牙龈蛋白酶、荚膜等;探讨Porphyrom... 研究发现慢性牙周病与心血管疾病(CVD)之间密切相关。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是牙周病常见菌,在心血管斑块中的检测率为100%。本综述归纳了Porphyromonas gingivalis致病因子:菌毛、牙龈蛋白酶、荚膜等;探讨Porphyromonas gingivalis与CVD的相关性;Porphyromonas gingivalis对CVD致病途径,包括吞噬细胞介导和菌血症感染;Porphyromonas gingivalis对CVD致病机制,包括氧化应激反应(OS)、内皮功能障碍、血管重塑等,旨在为后期研究与Porphyromonas gingivalis相关的CVD的发生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牙周炎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