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化、调适与伦理:互联网资本介入传媒产业的行为分析——基于AST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先顺 李德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8-132,共5页
互联网资本直接或间接介入传媒产业,实现了数据资产向资本的转化,通过组织属性、数据技术与行动者的技术社会结构模式,以技术调适传媒产业,在数据规则与资源获取过程中,输出为新的社会结构,使互联网资本成为"业内"资本,在输... 互联网资本直接或间接介入传媒产业,实现了数据资产向资本的转化,通过组织属性、数据技术与行动者的技术社会结构模式,以技术调适传媒产业,在数据规则与资源获取过程中,输出为新的社会结构,使互联网资本成为"业内"资本,在输入、调适、输出三个方面产生了伦理的连结。为此,需要确立数据技术输入的道德价值,加强互联网资本调适的道德调节,规范数据隐私输出的隐私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资本 AST理论 传媒产业 数据技术 数据隐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朋友圈广告的伦理审视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德团 杨先顺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3-140,共8页
作为网络社交传媒的微信朋友圈,其广告主要来源于用户和微信双方。虽然用户与朋友圈形成了长期紧密的共生关系,但广告天生的商业性,将会给朋友圈带来以下显在的伦理风险:网络节点的发送弊端和节点主体的责任缺失导致自发广告的软污染问... 作为网络社交传媒的微信朋友圈,其广告主要来源于用户和微信双方。虽然用户与朋友圈形成了长期紧密的共生关系,但广告天生的商业性,将会给朋友圈带来以下显在的伦理风险:网络节点的发送弊端和节点主体的责任缺失导致自发广告的软污染问题;微信对用户隐私数据的利用产生原生广告的边界与善恶问题。面对微信朋友圈广告的软污染与隐私数据两大伦理问题,用户应适度延伸自我,承担主体责任,实现节点主体与自发广告的延伸共生;加强隐私边界管理,坚持伦理协商原则,实现原生广告传播与用户隐私数据的连结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朋友圈广告 原生广告 伦理审视 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场域中的自我存在:香港青年的媒介素养特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蕾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3-168,共6页
作为受众个体综合素质的体现,媒介素养是影响香港青年政治认知、判断和选择的关键因素。暨南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以配额抽样的方式在香港地区开展大型实证调查,从媒介信息获取、媒介信息评价、媒介信息处理三个维度,深入了解香港青年... 作为受众个体综合素质的体现,媒介素养是影响香港青年政治认知、判断和选择的关键因素。暨南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以配额抽样的方式在香港地区开展大型实证调查,从媒介信息获取、媒介信息评价、媒介信息处理三个维度,深入了解香港青年的媒介素养特质,以期寻找更加切实可行的、符合香港地区特色的传媒引导策略,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青年 媒介素养 传媒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式、观念与权力变迁:个人摄影的自我镜像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甘险峰 赵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5-81,共7页
就个人摄影中的自我镜像表达变迁而言,在表达方式上,目前已形成"(手机)摄影+修图+社交分享"的自我镜像表达模式;在表达观念上,自我镜像不再是记录生活本身,而是个人自由观、审美观、表演观等思想观念综合作用下的"历史书... 就个人摄影中的自我镜像表达变迁而言,在表达方式上,目前已形成"(手机)摄影+修图+社交分享"的自我镜像表达模式;在表达观念上,自我镜像不再是记录生活本身,而是个人自由观、审美观、表演观等思想观念综合作用下的"历史书写";在表达权力上,原本的特权被分散,形成包括"自我权力""他者权力"和"政治经济力量"在内的权力网络。值得注意的是,社交媒体下的个人摄影及其镜像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拟像"现实,如果个体恰当使用,可以促进社会交流、权利诉求与情感表达,如果个体一味沉溺其中,心灵就会遭受奴役,容易导致炫耀、攀比甚至低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摄影 镜像 社交媒体 拟像 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有声书跨媒介叙事策略研究--基于大众审美转变视角 被引量:2
5
作者 余苗 吴雨晴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34-38,共5页
随着大众审美方式、审美需求以及审美文本的变化,有声书的跨媒介叙事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基于对受众媒介使用习惯的调查,提出IP有声书跨媒介叙事策略,即基于移动时代的多场景,打造心流瞬间多主体;基于用户需求,打造同人作品;基于... 随着大众审美方式、审美需求以及审美文本的变化,有声书的跨媒介叙事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基于对受众媒介使用习惯的调查,提出IP有声书跨媒介叙事策略,即基于移动时代的多场景,打造心流瞬间多主体;基于用户需求,打造同人作品;基于不同媒介形态,打造故事宇宙;基于多元版本,促进媒介形态流动知识传播的跨媒介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声书 大众审美 跨媒介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