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大陆公立高校本科全英语教学定位思考——基于暨南大学全英语教学的案例分析 |
蒲华林
阙英
|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6
|
|
2
|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机遇与挑战——从教育部颁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谈起 |
章恒珍
|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
2004 |
21
|
|
3
|
情境语言教学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
梁焕强
|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4
|
大学英语学习输入与输出的衔接 |
朱桃香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5
|
西方文学中母亲杀婴母题和母性的重构 |
陈蕾蕾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3 |
12
|
|
6
|
科技与文学语篇英译汉翻译单位实证研究 |
杨榕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9
|
|
7
|
汉语浊塞音声母清化的优选论分析 |
王茂林
宫齐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8
|
试论乔治·艾略特女性意识的独特性——对《米德尔马契》的重新解读 |
朱桃香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2 |
15
|
|
9
|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词汇记忆与观念、策略 |
林敏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3 |
41
|
|
10
|
书与书的游戏——《玫瑰的名字》叙事结构论 |
朱桃香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1
|
基于商务英语语料库的性别词汇研究 |
李泽莹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2
|
五行理论与《喜福会》的成功 |
何立群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3
|
Takahashi的成人二语习得认知新模式 |
章恒珍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2
|
|
14
|
《德伯家的苔丝》之张谷若中译本与中国民族文学 |
刘丹
|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3 |
8
|
|
15
|
水仙花小说中的美国媒体批判 |
李志萍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6
|
英文段落的推展模式及内部衔接机制初探 |
李锦
廖开洪
|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2 |
0 |
|
17
|
多萝西娅与圣女神话之因缘 |
朱桃香
|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2 |
0 |
|
18
|
电影《喜福会》的经济言说策略 |
李志萍
|
《电影评介》
|
2009 |
0 |
|
19
|
从“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谈英语教学 |
郑健全
朱晓轩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5 |
3
|
|
20
|
虚幻与现实之间——评电影《洛丽塔》与《情人》中的女性形象 |
李先玉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