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公立高校本科全英语教学定位思考——基于暨南大学全英语教学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蒲华林 阙英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93,共4页
本科全英语教学在大陆高校渐成蓬勃之势,但是不少公立高校的全英语教学存在教学语言、教学安排、教学服务以及教学效果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办学定位不准导致的投入产出矛盾。公立高校的性质和使命与全英语教学培养对象... 本科全英语教学在大陆高校渐成蓬勃之势,但是不少公立高校的全英语教学存在教学语言、教学安排、教学服务以及教学效果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办学定位不准导致的投入产出矛盾。公立高校的性质和使命与全英语教学培养对象的人生理想或职业规划很难契合,因此,公立高校的全英语教学不适宜定位为普通国民学历教育,而应该定位为外向型高等教育服务,实行市场化办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国际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机遇与挑战——从教育部颁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谈起 被引量:21
2
作者 章恒珍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7-79,共3页
本文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教育部最近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主要精神,探讨了它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要求 课程改革 高等教育 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境语言教学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梁焕强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60,共2页
情境语言教学理论从发展到现在,一直被全世界和我国英语教学广泛应用,为当代语言教学建立了一个理论依据。本文理论联系实践,围绕情境语言教学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 情境语言教学 外语教学 应用 英语教学 教学结构 教学模式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英语学习输入与输出的衔接 被引量:3
4
作者 朱桃香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7-109,共3页
本文挖掘珍珠与线的暗喻对语言教学的启示意义。从理论上讲 ,语言学习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着衔接 ,即内化过程。而传统的定义教学法、失真的语言教材、不足的对比教学以及识别性的测试手段严重阻碍了输入的效果。笔者建议积极利用语言课... 本文挖掘珍珠与线的暗喻对语言教学的启示意义。从理论上讲 ,语言学习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着衔接 ,即内化过程。而传统的定义教学法、失真的语言教材、不足的对比教学以及识别性的测试手段严重阻碍了输入的效果。笔者建议积极利用语言课堂 ,以概念场串活词汇 ,以求异法讲透句子 ,以主题式互补学习 ,以文化情景法打通文化通道 ,从而成功地内化信息 ,实现向目的语的灵活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教学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文学中母亲杀婴母题和母性的重构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蕾蕾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52-56,共5页
母亲杀婴母题在西方文学文本中屡见不鲜 ,却未引起评论界足够重视。其实这一文学母题在重构母性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从科学社会领域历时性地追溯母性构建的历史 ,可说明“家的天使”的母亲形象是男权社会统治妇女的意识形态的外化 ... 母亲杀婴母题在西方文学文本中屡见不鲜 ,却未引起评论界足够重视。其实这一文学母题在重构母性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从科学社会领域历时性地追溯母性构建的历史 ,可说明“家的天使”的母亲形象是男权社会统治妇女的意识形态的外化 ;把文学中母亲杀婴现象作为切入点 ,有助于对母性概念进行解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婴 母性 意识形态 重构 跨学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与文学语篇英译汉翻译单位实证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杨榕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83,共5页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大学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有声思维法,探讨受试在科技与文学语篇英译汉过程中选取的主观翻译单位和客观翻译单位的特点,并期望实验结果对大学本科翻译教学的课程设置及课堂操作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 实证研究 有声思维法(TAPs) 主观翻译单位 客观翻译单位 翻译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浊塞音声母清化的优选论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茂林 宫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0-85,共6页
运用现代音系学优选论的研究方法,对汉语浊塞音声母清化的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汉语中古声母塞音分清浊,且不论是平声还是仄声,清塞音声母既有送气音,也有不送气音。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浊塞音声母均已清化,其规律是:平声字今读送气音,... 运用现代音系学优选论的研究方法,对汉语浊塞音声母清化的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汉语中古声母塞音分清浊,且不论是平声还是仄声,清塞音声母既有送气音,也有不送气音。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浊塞音声母均已清化,其规律是:平声字今读送气音,仄声字今读不送气音。对于这种变化,优选论的经典理论无法作出恰当的解释。比较标记理论是优选论的最新进展之一,运用这一新的方法,可以为汉语浊塞音声母的清化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塞音 清化 音系学 优选论 比较标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乔治·艾略特女性意识的独特性——对《米德尔马契》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15
8
作者 朱桃香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6期75-81,共7页
 对《米德尔马契》中多萝西娅从胸怀理想的非凡女性沦落到为妻为母的普通角色的生存现实的描写,女权主义评论从艾略特与女主角命运之间的巨大落差中寻找批评的靶实,认为作者对女主角的理想诉求的低调处理没有给女性指更好的出路。这种...  对《米德尔马契》中多萝西娅从胸怀理想的非凡女性沦落到为妻为母的普通角色的生存现实的描写,女权主义评论从艾略特与女主角命运之间的巨大落差中寻找批评的靶实,认为作者对女主角的理想诉求的低调处理没有给女性指更好的出路。这种评论往往忽略了作品所蕴含的独特的女性意识:艾略特除了把女性"三寸金莲"般的心灵空间和边缘地位归咎于男权的无情压制外,还把矛头直接指向女性群体本身,即对女性自身的弱点与不足进行剖析和展示。女性尴尬的生存现实和女作家成功背后的艰辛与失落,使其在痛楚与无奈中完成对女性命运的反思和理性超越。女性应看清自身的不足,提高自己以求改善境遇,避免盲目地采取激进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艾略特 《米德尔马契》 多萝西娅 女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词汇记忆与观念、策略 被引量:41
9
作者 林敏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56-160,共5页
调查来自三所大学的200名二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词汇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受试者参加了词汇测试并填写了问卷,发现中国学生普遍接受了词汇应该死记硬背、从上下文中学习和通过应用来学习等多种观点,采用了多种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 调查来自三所大学的200名二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词汇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受试者参加了词汇测试并填写了问卷,发现中国学生普遍接受了词汇应该死记硬背、从上下文中学习和通过应用来学习等多种观点,采用了多种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还分析了学习策略与词汇量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正相关。学得好的学生不仅比差生更频繁地运用策略,且更善于运用较复杂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 观念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与书的游戏——《玫瑰的名字》叙事结构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桃香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0-114,119,共6页
意大利著名作家翁伯托.艾科的《玫瑰的名字》是一场书与书之间的游戏盛宴,这种叙述策略艺术地构筑起其开放文本和百科全书般叙事结构。书名暗示文本无限符号性和阐释可能性;书前后的附加事项构成叙述主框架,表明手稿叙述之叙述、翻译之... 意大利著名作家翁伯托.艾科的《玫瑰的名字》是一场书与书之间的游戏盛宴,这种叙述策略艺术地构筑起其开放文本和百科全书般叙事结构。书名暗示文本无限符号性和阐释可能性;书前后的附加事项构成叙述主框架,表明手稿叙述之叙述、翻译之翻译的性质;文中书与书的关联在故事情节和叙述形式风格中得以建立。早先维特根斯坦、圣经、亚里士多德、爱伦.坡、博尔博斯等著述中的元素在书中不断被加以利用和改写,小说写作变成一种书籍对话和博弈游戏。但批判性的读者却能从游戏式文本中领略昨日玫瑰和永恒思想之华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的名字》 手稿 书籍 游戏 叙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商务英语语料库的性别词汇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泽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分析商务英语语料库中称呼语、职业称谓和通用词的分布情况发现:一方面,语言性别偏向现象仍然存在,男女性别词汇出现频率之比为10∶1;另一方面,倡导无性别歧视语言运动对商务英语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无涉及女性婚姻状况的称呼语M s在语料... 分析商务英语语料库中称呼语、职业称谓和通用词的分布情况发现:一方面,语言性别偏向现象仍然存在,男女性别词汇出现频率之比为10∶1;另一方面,倡导无性别歧视语言运动对商务英语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无涉及女性婚姻状况的称呼语M s在语料库中的出现次数为M rs和M iss次数之和的9倍。探知英语语言性别差异以及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需要多学科的深入研究和全社会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商务英语 性别词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行理论与《喜福会》的成功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立群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4-77,83,共5页
美国华人作家谭恩美因其第一部小说《喜福会》走红而一夜成名。谭恩美之所以成功,部分原因要归结于她在小说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要素之一的五行理论的生动描述。
关键词 谭恩美 《喜福会》 五行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kahashi的成人二语习得认知新模式 被引量:2
13
作者 章恒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88-91,共4页
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理论 ,对语言习得提出了多种模式假说。斯基纳、乔姆斯基、兰格克、希米德特等语言学家的语言习得模式基本上是历时性语言习得过程 ,而Takahashi把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融入到二语习得研究中 ,其模式揭示在特定时间... 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理论 ,对语言习得提出了多种模式假说。斯基纳、乔姆斯基、兰格克、希米德特等语言学家的语言习得模式基本上是历时性语言习得过程 ,而Takahashi把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融入到二语习得研究中 ,其模式揭示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中 ;第二语言输入与成人现有语言系统的交互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语习得研究 语言习得 对外 乔姆斯基 语言系统 第二语言 外语教学 新模式 认知主义 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伯家的苔丝》之张谷若中译本与中国民族文学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丹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06-108,共3页
在文学翻译作品被公认为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的今天,从翻译文学的角度重新认识《德伯家的苔丝》之张谷若中译本具有其现实意义。通过分析《苔丝》张译本中所体现的张谷若先生在译介他国文化、研究原文作者以及传承本国语言文化等方面的... 在文学翻译作品被公认为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的今天,从翻译文学的角度重新认识《德伯家的苔丝》之张谷若中译本具有其现实意义。通过分析《苔丝》张译本中所体现的张谷若先生在译介他国文化、研究原文作者以及传承本国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翻译主张,探讨其译作在丰富和发展中国民族文学中所起到的不容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谷若 文学 《德伯家的苔丝》 为文 译介 《苔丝》 译作 翻译 语言文化 原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仙花小说中的美国媒体批判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志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2-36,161,共5页
水仙花生活在北美华人受到极度排斥的时代。她拒绝接受当时的报刊媒体对华人的"黄祸"式丑化、异化、扭曲的类型化表征,选择用自己的笔"在报纸上为华人作战"。她在短篇小说《天山的知音》和《摇曳的影像》里质疑、... 水仙花生活在北美华人受到极度排斥的时代。她拒绝接受当时的报刊媒体对华人的"黄祸"式丑化、异化、扭曲的类型化表征,选择用自己的笔"在报纸上为华人作战"。她在短篇小说《天山的知音》和《摇曳的影像》里质疑、批判美国媒体权利的支配使用,鞭挞媒体参与其中的体制化种族主义排华,揭示报刊媒体采用文化帝国主义方式生产有关华人族群文化的知识的不可靠性以及该知识在主流媒体的流通对华人社区造成"暴力性"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仙花 美国媒体 “天山的知音” “摇曳的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文段落的推展模式及内部衔接机制初探
16
作者 李锦 廖开洪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第4期130-132,共3页
从篇章语言学的角度看 ,英文段落依层级的概括性推展 ,并呈典型的直线性发展模式。英文作者主要利用词汇相等链、链式结构和编列结构衔接段中各语句来推展段落 ,从而使段落具有交际功能。
关键词 英文段落 推展模式 词汇相共链 链式结构 编列结构 概括性 线性发展 内部衔接机制 概括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萝西娅与圣女神话之因缘
17
作者 朱桃香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第3期24-27,94,共5页
乔治·艾略特丰富的神话底蕴在《米德尔马契 :外省生活研究》女主人公形象上有所映照。追溯圣德雷莎、圣多萝西娅殉道的基督神话、戏剧表演和希腊教堂壁画艺术 ,就会发现其中存在大量的人神灵肉合一的叙说 :她们拒绝尘世男性崇拜者... 乔治·艾略特丰富的神话底蕴在《米德尔马契 :外省生活研究》女主人公形象上有所映照。追溯圣德雷莎、圣多萝西娅殉道的基督神话、戏剧表演和希腊教堂壁画艺术 ,就会发现其中存在大量的人神灵肉合一的叙说 :她们拒绝尘世男性崇拜者的引诱 ,表演与主圆房的神秘仪式。多萝西娅的两次婚姻选择牵涉到圣女神话 ,故事在以圣德雷莎为中心的神话原型融合与游离的过程中置换变形。在这一层面上 ,她颠覆了神话中圣女的婚姻模式 ,放弃了心中的圣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萝西娅 圣女神话 婚烟 置换 颠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喜福会》的经济言说策略
18
作者 李志萍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7期41-41,47,共2页
在早期好莱坞电影里,华人往往处于社会经济的的最底层,被定型化塑造为"可憎的异类"。电影《喜福会》运用经济言说策略成功地塑造了华人中产阶级"可爱的正常人"形象,颠覆了早期好莱坞电影对华人的定型化塑造。
关键词 好莱坞电影 华人 定型化塑造 《喜福会》 中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谈英语教学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健全 朱晓轩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S2期319-320,共2页
关键词 中国英语 中式英语 英语教学 学习英语 跨文化交际 英语学习者 英语国家 语言系统 历史文化背景 汉语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幻与现实之间——评电影《洛丽塔》与《情人》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先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5,共2页
俄裔作家弗拉基米尔·纳伯科夫的《洛丽塔》和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两部小说分别是这两位顶级作家最具影响的作品,发表时间分别是1955年和1984年。《洛丽塔》初稿投出之时虽颇多周折,因其惊世骇俗的畸恋在许多... 俄裔作家弗拉基米尔·纳伯科夫的《洛丽塔》和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两部小说分别是这两位顶级作家最具影响的作品,发表时间分别是1955年和1984年。《洛丽塔》初稿投出之时虽颇多周折,因其惊世骇俗的畸恋在许多国家惨遭封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形象 洛丽塔 杜拉斯 玛格丽特 女性作家 小说 虚幻 男性话语 法国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