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α和ClC-3的周期性表达与他莫昔芬抗乳腺癌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李雪苛 侯秀颖 +3 位作者 刘世情 杨海峰 朱林燕 何伟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7-426,共10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和ClC-3氯通道的周期性表达、分布和相互作用及其与他莫昔芬(TAM)抗乳腺癌周期特异性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网络数据库分析ERα与ClC-3的表达相关性,三维分子模拟软件和免疫共沉淀法分析ERα和ClC-3的蛋白间...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和ClC-3氯通道的周期性表达、分布和相互作用及其与他莫昔芬(TAM)抗乳腺癌周期特异性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网络数据库分析ERα与ClC-3的表达相关性,三维分子模拟软件和免疫共沉淀法分析ERα和ClC-3的蛋白间相互作用;胸腺嘧啶脱氧核苷(TdR)双阻断释放法和诺考达唑阻滞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ERα和ClC-3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ERα和ClC-3的亚细胞分布。结果:(1)网络数据库分析表明,ERα和ClC-3的表达显著相关;免疫共沉淀实验显示这两种蛋白存在相互作用;(2)使用TdR双阻断释放法和诺考达唑获得不同周期的人乳腺癌T47D细胞;(3)TAM对G2/M期的细胞活力抑制作用最强;(4)ERα和ClC-3的蛋白表达均有周期差异,且二者亚细胞分布存在周期性特点并表现为共定位;(5)ERα和ClC-3在各周期均存在蛋白间的相互作用;(6)TAM作用于各周期细胞后,处于G2/M期细胞的ERα蛋白表达最高,但对ClC-3在各周期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人乳腺癌T47D细胞中ERα和ClC-3的表达和分布存在周期差异性,并且ERα和ClC-3存在蛋白间的相互作用;ERα的周期特性可能介导了TAM的抗乳腺癌作用周期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Α ClC-3氯通道 他莫昔芬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通过激活氯通道促进鼻咽癌CNE-2Z细胞放疗敏感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世情 周丛然 +5 位作者 唐鑫伟 周汉芬 李雪苛 侯秀颖 杨海峰 朱林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5-264,共10页
目的:探讨ClC-3氯通道在双氢青蒿素(DHA)促进鼻咽癌CNE-2Z细胞放射增敏中的作用。方法:MTT法检测DHA对CNE-2Z细胞和正常鼻咽上皮NP69-SV40T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集落形成实验检测DHA对CNE-2Z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Western blot检测ClC-3蛋... 目的:探讨ClC-3氯通道在双氢青蒿素(DHA)促进鼻咽癌CNE-2Z细胞放射增敏中的作用。方法:MTT法检测DHA对CNE-2Z细胞和正常鼻咽上皮NP69-SV40T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集落形成实验检测DHA对CNE-2Z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Western blot检测ClC-3蛋白的表达;siRNA技术下调ClC-3蛋白的表达;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细胞氯电流。结果:(1)相较于NP69-SV40T细胞,DHA可选择性抑制CNE-2Z细胞活力,IC_(10)值分别为(13.020±4.831)μmol/L和(5.244±1.050)μmol/L(P<0.01);(2)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DHA对CNE-2Z细胞具有放疗增敏作用,放射增敏比为1.9;(3)DHA能激活CNE-2Z细胞的氯通道,产生外向氯电流;但对NP69-SV40T细胞的氯通道则无影响;(4)DHA促进CNE-2Z细胞的ClC-3氯通道蛋白的表达(P<0.01);(5)氯通道阻断剂NPPB可抑制DHA对CNE-2Z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抑制比达1.84;同时也抑制DHA激活的氯电流;(6)下调CNE-2Z的ClC-3蛋白可抑制DHA对鼻咽癌CNE-2Z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抑制比达4.19;DHA对CNE-2Z细胞的氯电流的激活作用则不再产生。结论:DHA对鼻咽癌CNE-2Z细胞产生放疗增敏作用,很可能与ClC-3氯通道被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双氢青蒿素 放射增敏 ClC-3氯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萼爵床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灿杰 林定钗 +5 位作者 许伟滨 蔡俊星 王文志 张玉波 李药兰 王国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8期1326-1332,共7页
研究厄瓜多尔药用植物长萼爵床的化学成分。采用常用色谱分离手段(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对长萼爵床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对光谱数据(包括IR、UV、HRESIMS和1D NMR)和理化常数... 研究厄瓜多尔药用植物长萼爵床的化学成分。采用常用色谱分离手段(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对长萼爵床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对光谱数据(包括IR、UV、HRESIMS和1D NMR)和理化常数的广泛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实验结果显示从长萼爵床中共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α-菠甾醇(2)、corchoionoside C(3)、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3-hydroxypropyl)-2-methoxyphenoxy]-1,3-propanediol(4)、4-(2,3-dihy-dro-3-hydroxymethyl-5-(3-hydroxypropyl)-7-methoxybenzofuran-2-yl)-2-methoxyphenol(5)、5-styrylfuran-2-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6)、ferulyl aldehyde(7)、亚油酸甲酯(8)、3,7,11,15-tetramethylhexadec-2-en-1-ol(9)、α-亚麻酸(10)、3,7,11,15-tetramethyl-n-octadac-13-en-3,4,6,7,8,11-hexol-12-one(11)、对羟基苯甲酸(12)、2,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13)、桂皮酸(14)和3,4-二羟基苯甲酸(15)。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经抗病毒活性筛选,以上化合物均未表现出抗RSV和HSV-1活性;抗炎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7、14对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NO释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萼爵床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