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杨素协同维奈托克杀伤AML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
作者 王艳 朱沛雄 +4 位作者 杨彭月 吴秀丽 李扬秋 余锡宝 徐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00-1307,共8页
目的:探讨白杨素协同维奈托克诱导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ML细胞系MV411和MOLM13,单独使用白杨素或联合维奈托克处理,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细胞... 目的:探讨白杨素协同维奈托克诱导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ML细胞系MV411和MOLM13,单独使用白杨素或联合维奈托克处理,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及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16和32μmol/L白杨素可显著抑制AML细胞活力,G1期细胞比例和凋亡比例显著增加。与白杨素或维奈托克单用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凋亡率显著增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随着白杨素浓度的增加,DNA修复酶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裂解体水平升高,Akt/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与白杨素及维奈托克单用组相比,联合用药可显著上调PARP裂解体,下调Akt/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论:白杨素可通过细胞周期阻滞及抑制Akt/NF-κB信号增强维奈托克对AML细胞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白杨素 维奈托克 细胞凋亡 Akt/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Ts通过调控细胞骨架和黏着斑形成抑制子痫前期胎盘中滋养细胞的迁移
2
作者 叶迅伽 庸安露 +5 位作者 庾洁盈 鲁馨瑶 李瑞满 杨雪松 宛硕 王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4-1144,共11页
目的:探讨胎盘中中性粒细胞细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发生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胎盘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中性粒细胞在PE和正常孕妇胎盘中的浸润差异,通过胎盘单细胞测序数据... 目的:探讨胎盘中中性粒细胞细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发生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胎盘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中性粒细胞在PE和正常孕妇胎盘中的浸润差异,通过胎盘单细胞测序数据(GSE173193)分析PE胎盘中NETs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和ELISA检测NETs在胎盘组织中的水平,以及通过体外诱导NETs产生,用NETs对人绒毛外滋养细胞(extravillous trophoblast,EVT)株HTR8/Svneo进行处理,结合RNA测序技术,揭示NETs调控滋养细胞功能的潜在信号通路。结果:PE胎盘中中性粒细胞浸润及NETs形成相关基因MPO(myeloperoxidase)和ELANE(elastase,neutrophil expressed)表达相较于对照组胎盘显著增加;对临床胎盘样本进行检测验证,结果显示PE胎盘中NETs水平相较于正常组胎盘增加;NETs显著抑制HTR8/Svneo细胞的迁移;在NETs处理24 h后的HTR8/Svneo细胞中观察到F-actin排列紊乱,聚集体形成以及桩蛋白(paxillin)表达减少。胎盘单细胞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应力纤维和黏着斑通路在PE胎盘的EVT中下调。结论:中性粒细胞浸润和NETs形成相关基因表达在PE胎盘中增加。NETs可能通过诱导EVT应力纤维解体及下调paxillin表达,进而破坏细胞骨架和黏着斑形成来抑制EVT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中性粒细胞细胞外诱捕网 滋养细胞 细胞迁移 应力纤维 黏着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α和ClC-3的周期性表达与他莫昔芬抗乳腺癌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李雪苛 侯秀颖 +3 位作者 刘世情 杨海峰 朱林燕 何伟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7-426,共10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和ClC-3氯通道的周期性表达、分布和相互作用及其与他莫昔芬(TAM)抗乳腺癌周期特异性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网络数据库分析ERα与ClC-3的表达相关性,三维分子模拟软件和免疫共沉淀法分析ERα和ClC-3的蛋白间...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和ClC-3氯通道的周期性表达、分布和相互作用及其与他莫昔芬(TAM)抗乳腺癌周期特异性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网络数据库分析ERα与ClC-3的表达相关性,三维分子模拟软件和免疫共沉淀法分析ERα和ClC-3的蛋白间相互作用;胸腺嘧啶脱氧核苷(TdR)双阻断释放法和诺考达唑阻滞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ERα和ClC-3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ERα和ClC-3的亚细胞分布。结果:(1)网络数据库分析表明,ERα和ClC-3的表达显著相关;免疫共沉淀实验显示这两种蛋白存在相互作用;(2)使用TdR双阻断释放法和诺考达唑获得不同周期的人乳腺癌T47D细胞;(3)TAM对G2/M期的细胞活力抑制作用最强;(4)ERα和ClC-3的蛋白表达均有周期差异,且二者亚细胞分布存在周期性特点并表现为共定位;(5)ERα和ClC-3在各周期均存在蛋白间的相互作用;(6)TAM作用于各周期细胞后,处于G2/M期细胞的ERα蛋白表达最高,但对ClC-3在各周期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人乳腺癌T47D细胞中ERα和ClC-3的表达和分布存在周期差异性,并且ERα和ClC-3存在蛋白间的相互作用;ERα的周期特性可能介导了TAM的抗乳腺癌作用周期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Α ClC-3氯通道 他莫昔芬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酸苯乙酯通过抑制mGluR5-Fyn表达减轻AD的神经炎症及病理改变
4
作者 刘玉香 贺娅旎 +4 位作者 林雪盈 彭思涵 李淑怡 张珂珂 魏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3-842,共10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咖啡酸苯乙酯(CAPE)对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及酪氨酸激酶Fyn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探索CAPE对阿尔茨海默病(AD)神经炎症及病理特征的改善作用。方法:(1)体外实验:用不同浓度(分组:对照组、10 nmol/L、100 nmol/L、1μ...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咖啡酸苯乙酯(CAPE)对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及酪氨酸激酶Fyn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探索CAPE对阿尔茨海默病(AD)神经炎症及病理特征的改善作用。方法:(1)体外实验:用不同浓度(分组:对照组、10 nmol/L、100 nmol/L、1μmol/L、5μmol/L和10μmol/L)的β-淀粉样蛋白42寡聚体(Aβ42Os)处理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N2a),MTT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mGluR5表达和酪氨酸蛋白激酶Fyn磷酸化水平的变化。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GluR5对炎症因子和Fyn磷酸化的影响(分组:对照组、Aβ42Os组、Aβ42Os+CHPG组和Aβ42Os+MPEP组)。Western blot检测CAPE改善Aβ42Os引起的mGluR5高表达和Fyn过度磷酸化(分组:对照组、Aβ42Os组、Aβ42Os+CA组和Aβ42Os+CAPE组)。(2)体内实验:设WT组、WT+CAPE组、5×FAD组和5×FAD+CAPE组,研究CAPE对AD小鼠相关蛋白的影响;用ELISA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组织中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的激活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和硫磺素S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组织中β-淀粉样斑块的沉积。结果:(1)1μmol/L Aβ42Os处理对N2a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此时mGluR5表达增加(P<0.01),Fyn在Tyr416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升高(P<0.01);1μmol/L Aβ42Os脑立体定位注射WT小鼠,mGluR5表达与Fyn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2)MPEP处理N2a细胞可显著降低mGluR5表达(P<0.01)及Fyn磷酸化(P<0.01);在mRNA水平上,MPEP抑制BV2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P<0.01)。(3)CAPE处理N2a细胞、N2a APP细胞、神经元及5×FAD小鼠,mGluR5表达与Fyn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4)腹腔注射CAPE的5×FAD小鼠中,神经炎症标志物(GFAP、Iba-1、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同时Aβ斑块沉积及p-APP显著减少(P<0.01)。结论:Aβ42Os通过激活mGluR5-Fyn信号通路驱动神经炎症;CAPE可阻断mGluR5-Fyn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减轻5×FAD小鼠的神经炎症与病理改变,提示CAPE可能成为AD治疗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苯乙酯 阿尔茨海默病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 酪氨酸激酶Fyn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CH-TXNIP-NLRP3信号通路在体内外阿尔茨海默病样病变中的调控作用
5
作者 谢秋雨 马建烽 +7 位作者 沈绮莹 何永祥 李晓冰 杨朔 向玉珂 覃媛 魏伟 刘英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9-1117,共9页
目的:在体内外实验中探讨E3泛素-蛋白连接酶ITCH通过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对阿尔茨海默病(AD)样病变的调控作用。方法:(1)随机分组选取2、4、6月龄的5×FAD小鼠(AD模型)和... 目的:在体内外实验中探讨E3泛素-蛋白连接酶ITCH通过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对阿尔茨海默病(AD)样病变的调控作用。方法:(1)随机分组选取2、4、6月龄的5×FAD小鼠(AD模型)和野生型(WT)小鼠各15只,采用硫磺素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脑内β-样淀粉蛋白(Aβ)斑块数量,其中免疫荧光染色法进一步用于分析TXNIP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泛素连接酶ITCH和TXNIP蛋白水平变化并用免疫共沉淀法分析二者的相互作用。(2)使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BV2构造神经炎症模型,将其分为对照(CON)组和LPS+ATP处理组,选用Aβ刺激的BV2细胞构造AD炎症模型,根据处理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CON组、12 h处理组、24 h处理组和48 h处理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ITCH、TXNIP和NLRP3炎症小体关键组分NLRP3和caspase-1及其下游分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在Aβ刺激的BV2细胞模型中选用腺病毒转染过表达ITCH(OE-ITCH),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Aβ寡聚体刺激组和OE-ITCH组,Western blot检测上述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5×FAD转基因小鼠皮层及海马区Aβ斑块沉积随月龄增长呈依赖性上升趋势(P<0.01),且与WT小鼠相比,其TXNIP蛋白表达水平同步升高,泛素连接酶ITCH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免疫共沉淀结果证实,2月龄和4月龄5×FAD小鼠脑内ITCH与TXNIP蛋白存在相互作用,但在4月龄时ITCH与TXNIP蛋白间相互作用显著减少。细胞实验结果显示,Aβ/LPS刺激后的BV2小胶质细胞中ITCH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同时伴随TXNIP、NLRP3炎症小体关键组分(NLRP3和caspase-1)及其下游分子IL-1β的表达同步上调(P<0.05);过表达ITCH显著抑制了Aβ刺激后BV2细胞TXNIP和NLRP3的异常激活和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体内外实验结果均显示ITCH蛋白可通过抑制TXNIP-NLRP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而在AD模型中发挥抗AD样病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ITCH蛋白 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缀合酶E2C对肝癌细胞干细胞样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6
作者 刘庭君 吴俊如 +4 位作者 陈柳燕 林宇晨 张珂珂 洪健 廖薮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5-1065,共11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中泛素缀合酶E2C(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E2C,UBE2C)的表达、预后价值及其对HCC细胞干性的影响和调控机制。方法:(1)采用TCGA和GEO数据库,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HCC组织UB...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中泛素缀合酶E2C(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E2C,UBE2C)的表达、预后价值及其对HCC细胞干性的影响和调控机制。方法:(1)采用TCGA和GEO数据库,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HCC组织UBE2C的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并在107例HCC患者术后标本中进行验证;运用GEPIA数据库分析UBE2C和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因子(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SRC)的相关性。(2)体外实验探究UBE2C对H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CCK8、集落形成、划痕及细胞成球实验检测UBE2C对HCC细胞增殖、迁移及干细胞特性的影响;运用Western blot和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UBE2C与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3)构建在体模型(裸鼠皮下瘤模型)探究UBE2C对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UBE2C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CGA数据库P<0.05;GEO数据库P<0.01),且UBE2C高表达的HCC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均显著缩短(P<0.05),与HCC临床标本结果一致。GEPIA数据库分析显示,UBE2C和SRC呈正相关(P<0.01)。(2)体外实验结果表明,UBE2C可显著促进HC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且UBE2C可能通过调控SRC活性而影响STAT3在Y70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干性特征。(3)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抑制UBE2C可以减缓体内肿瘤的生长。结论:UBE2C促进HCC细胞增殖和迁移,并通过与STAT3结合调控HCC细胞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缀合酶E2C 肝细胞癌 肝癌干细胞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炎性肠病黏膜愈合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陈珂琦 黎耀斌 +3 位作者 陈昊贤 崔一鸣 洪健 袁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07-1813,共7页
炎性肠病(IBD)是一类免疫相关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实现肠黏膜完全愈合是其最终治疗目标。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治疗方案,但在促黏膜完全愈合方面,药物选择较为有限。巨噬细胞在维持肠道稳态、调节炎症反应及黏膜愈合中发挥重要作... 炎性肠病(IBD)是一类免疫相关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实现肠黏膜完全愈合是其最终治疗目标。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治疗方案,但在促黏膜完全愈合方面,药物选择较为有限。巨噬细胞在维持肠道稳态、调节炎症反应及黏膜愈合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着重探讨巨噬细胞在肠黏膜愈合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明确巨噬细胞向抗炎表型极化促进IBD黏膜愈合的临床潜在价值,以期为IBD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病 肠道巨噬细胞 极化 黏膜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反应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进展中的作用及其靶向治疗现状
8
作者 崔一鸣 胡博 +3 位作者 林浩婷 王佳敏 洪健 陶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9-375,共7页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是以多灶性胆管狭窄和进行性肝病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胆管反应是PSC的核心病理表现,亦是促进PSC进展的关键因素。本文旨在从胆管细胞增殖、炎症应答、纤...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是以多灶性胆管狭窄和进行性肝病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胆管反应是PSC的核心病理表现,亦是促进PSC进展的关键因素。本文旨在从胆管细胞增殖、炎症应答、纤维化形成等多维角度,就胆管反应在PSC进展中的促进作用及其靶向治疗作一综述,为揭示PSC的病理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胆管反应 炎症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SNHG1调控铁死亡减轻HIV-1 gp120 V3环所致小胶质细胞炎症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琳琳 左勤 +4 位作者 李心怡 颜学勤 潘锐 付咏梅 董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6-814,共9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NHG1调控铁死亡改善HIV-1 gp120 V3环致CHME-5人源小胶质细胞炎症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HME-5人源小胶质细胞,设立空白组、随机肽段组、HIV-1 gp120V3环组(HIV-1 gp120组)、HIV-1 gp120+shCon组、H...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NHG1调控铁死亡改善HIV-1 gp120 V3环致CHME-5人源小胶质细胞炎症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HME-5人源小胶质细胞,设立空白组、随机肽段组、HIV-1 gp120V3环组(HIV-1 gp120组)、HIV-1 gp120+shCon组、HIV-1 gp120+SNHG1 sh2组、HIV-1 gp120+SNHG1 sh2+ferrostatin-1(Fer-1;铁死亡抑制剂)组和HIV-1 gp120+SNHG1 sh2+EX527(Sirt1抑制剂)组。随机肽段和gp120 V3环分别处理正常CHME-5细胞24 h;抑制剂预处理SNHG1 sh2细胞2 h后,gp120 V3环处理24 h。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Sirt1和p53蛋白表达水平;酶标仪检测细胞内亚铁离子(Fe^(2+))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ELISA结果显示:较空白组,HIV-1 gp120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较HIV-1 gp120组,HIV-1 gp120+SNHG1 sh2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较HIV-1 gp120+SNHG1 sh2组,HIV-1 gp120+SNHG1 sh2+Fer-1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HIV-1 gp120+SNHG1 sh2+EX527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较空白组,HIV-1 gp120组铁死亡相关蛋白SLC7A11和GPX4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较HIV-1 gp120组,HIV-1 gp120+SNHG1 sh2组SLC7A11和GPX4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较HIV-1 gp120+SNHG1 sh2组,HIV-1 gp120+SNHG1 sh2+Fer-1组SLC7A11和GPX4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HIV-1 gp120+SNHG1 sh2+EX527组SLC7A11和GPX4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p53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3)较空白组,HIV-1 gp120组Fe^(2+)和MDA含量显著提高(P<0.05);较HIV-1 HIV-1 gp120组,HIV-1 gp120+SNHG1 sh2组Fe^(2+)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较HIV-1 gp120+SNHG1 sh2组,HIV-1gp120+SNHG1 sh2+Fer-1组Fe^(2+)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HIV-1 gp120+SNHG1 sh2+EX527组Fe^(2+)和MDA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敲减SNHG1可减轻HIV-1 gp120 V3环介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Sirt1/p53信号通路调控铁死亡相关信号分子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 神经炎症 铁死亡 长链非编码RNA SNHG1 Sirt1/p5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通过激活氯通道促进鼻咽癌CNE-2Z细胞放疗敏感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世情 周丛然 +5 位作者 唐鑫伟 周汉芬 李雪苛 侯秀颖 杨海峰 朱林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5-264,共10页
目的:探讨ClC-3氯通道在双氢青蒿素(DHA)促进鼻咽癌CNE-2Z细胞放射增敏中的作用。方法:MTT法检测DHA对CNE-2Z细胞和正常鼻咽上皮NP69-SV40T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集落形成实验检测DHA对CNE-2Z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Western blot检测ClC-3蛋... 目的:探讨ClC-3氯通道在双氢青蒿素(DHA)促进鼻咽癌CNE-2Z细胞放射增敏中的作用。方法:MTT法检测DHA对CNE-2Z细胞和正常鼻咽上皮NP69-SV40T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集落形成实验检测DHA对CNE-2Z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Western blot检测ClC-3蛋白的表达;siRNA技术下调ClC-3蛋白的表达;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细胞氯电流。结果:(1)相较于NP69-SV40T细胞,DHA可选择性抑制CNE-2Z细胞活力,IC_(10)值分别为(13.020±4.831)μmol/L和(5.244±1.050)μmol/L(P<0.01);(2)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DHA对CNE-2Z细胞具有放疗增敏作用,放射增敏比为1.9;(3)DHA能激活CNE-2Z细胞的氯通道,产生外向氯电流;但对NP69-SV40T细胞的氯通道则无影响;(4)DHA促进CNE-2Z细胞的ClC-3氯通道蛋白的表达(P<0.01);(5)氯通道阻断剂NPPB可抑制DHA对CNE-2Z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抑制比达1.84;同时也抑制DHA激活的氯电流;(6)下调CNE-2Z的ClC-3蛋白可抑制DHA对鼻咽癌CNE-2Z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抑制比达4.19;DHA对CNE-2Z细胞的氯电流的激活作用则不再产生。结论:DHA对鼻咽癌CNE-2Z细胞产生放疗增敏作用,很可能与ClC-3氯通道被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双氢青蒿素 放射增敏 ClC-3氯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普瑞酮通过E3泛素连接酶CHIP减轻LPS引起的心肌炎症反应和心功能障碍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丽婷 刘颖文 +8 位作者 李健玲 林婉 王淼 余蕾 张雪 李航 王华东 吕秀秀 王一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2-871,共10页
目的:探究替普瑞酮又称香叶基香叶基丙酮,GG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心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1)取8周龄C57BL/6雄性野生型小鼠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羧基末端相互作用蛋白(CHIP)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LPS+GGA组... 目的:探究替普瑞酮又称香叶基香叶基丙酮,GG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心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1)取8周龄C57BL/6雄性野生型小鼠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羧基末端相互作用蛋白(CHIP)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LPS+GGA组和GGA组,每组8只。用腹腔注射LPS(25 mg/kg)的方法建立模型,于LPS刺激后1 h给予小鼠腹腔注射GGA(100 mg/kg)。利用小动物超声系统评估小鼠心脏功能;采集各组小鼠血清,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心脏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心脏组织HSP70、CHIP、核转运蛋白α2(KPNA2)、髓过氧化物酶(MPO)、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的蛋白表达以及细胞核NF-κB的水平。(2)利用小鼠心肌细胞HL-1,建立LPS刺激的离体细胞炎症模型。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TNF-α和IL-6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中HSP70、CHIP和KPNA2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NF-κB的表达。结果:(1)GGA有效改善LPS刺激小鼠的心脏功能,显著提高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P<0.01),减少血清CK-MB和LDH含量(P<0.01),减轻心肌损伤。(2)GGA显著减少LPS引起的TNF-α和IL-6炎症因子的释放(P<0.01),以及NF-κB的入核,降低心肌组织中KPNA2、MPO、VCAM和ICAM蛋白表达,增加心肌组织和细胞HSP70的水平(P<0.01)。(3)在CHIP基因敲除的心肌细胞和小鼠中,GGA不能抑制LPS引起的炎症反应,失去了改善LPS刺激小鼠心脏功能的作用。结论:GGA能够减轻LPS引起的心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与升高HSP70的表达,促进CHIP的活化,减少NF-κB的入核,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CHIP的敲除使GGA丧失了减轻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普瑞酮 脂多糖 心功能障碍 CHIP蛋白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HA1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佳琪 孙勇 +5 位作者 李乐 李媛 范骏 孔之华 毛晓韵 戴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4-254,共11页
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发生发展重要特征之一是细胞代谢异常。本研究旨在探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的关键酶组分丙酮酸脱氢酶E1亚基α1(pyruvate dehydrogenase E1 subunit alpha 1,PDHA1)影响TNBC... 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发生发展重要特征之一是细胞代谢异常。本研究旨在探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的关键酶组分丙酮酸脱氢酶E1亚基α1(pyruvate dehydrogenase E1 subunit alpha 1,PDHA1)影响TNBC增殖、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1)运用UALCAN数据库、KM-plotter数据库、String数据库和TCGA数据库分析PDHA1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根据肿瘤病理分期、亚型分型和乳腺癌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比较PDHA1的表达情况,并且富集PDHA1在TNBC中的相关信号通路。(2)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PDHA1在人TNBC癌旁和肿瘤组织样本的表达情况。(3)构建稳定敲除PDHA1和回补PDHA1的TNBC细胞系MDA-MB-231。运用集落形成实验和细胞计数实验检测PDHA1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使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方法检测PDHA1对MDA-MB-231细胞侵袭和迁移的调节作用。通过Western blot实验,研究PDHA1缺失对MDA-MB-231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在数据库分析显示,乳腺癌高表达PDHA1组的生存期较短,预后较差。在临床样本中,肿瘤组织的PDHA1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敲除PDHA1会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转移与侵袭,抑制MDA-MB-231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结论:PDHA1在TNBC中过表达,促进TNBC细胞系MDA-MB-231的增殖、转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丙酮酸脱氢酶E1亚基α1 细胞增殖 肿瘤转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β42寡聚体对突触内外谷氨酸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秋旋 贺娅旎 +3 位作者 刘玉香 冯一 张珂珂 魏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5-1032,共8页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关键发病分子β-淀粉样蛋白42寡聚体(Aβ42Os)作用下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亚基(NR2A、NR2B和NR1)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在突触内外的表达分布变化。方法:(1)用不同...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关键发病分子β-淀粉样蛋白42寡聚体(Aβ42Os)作用下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亚基(NR2A、NR2B和NR1)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在突触内外的表达分布变化。方法:(1)用不同浓度的Aβ42Os处理乳小鼠原代神经元,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原代神经元中mGluR5和NMDAR的表达和分布情况。(2)在C57BL/6小鼠侧脑室立体定位注射不同浓度的Aβ42Os,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mGluR5和NMDAR在突触内外的蛋白水平,以及mGluR5下游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钙信号下游通路相关蛋白和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高浓度Aβ42Os处理原代小鼠神经元增加mGluR5表达(P<0.01),减少NR2A、NR2B和NR1表达(P<0.01);引起mGluR5膜表面聚集,而使NR2A、NR2B和NR1膜表面表达分布减少。(2)高浓度Aβ42Os引起小鼠海马组织中突触mGluR5表达增加(P<0.01),NR2A(P<0.05)和NR2B(P<0.01)表达减少,突触外NR2B表达增加(P<0.01);抑制PI3K表达及AKT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过度激活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α(CaMKIIα);引起突触后致密蛋白95、亲棘蛋白(spinophilin)、突触小泡蛋白(synaptophysin)和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减少(P<0.01)。结论:(1)高浓度Aβ42Os引起神经元突触mGluR5过度聚集,NR2A、NR2B和NR1表达减少,而突触外NR2B表达增加。(2)高浓度Aβ42Os抑制PI3K/AKT和ERK信号通路,过度激活CaMKIIα通路,损伤突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42寡聚体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γδ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彦 张亦甜 +7 位作者 徐艳 李曼 黎嘉伟 孟令雯 向征 刘冰 尹芝南 吴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260,共8页
目的:探讨使用同种异体Vγ9Vδ2 T细胞回输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安全性及治疗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例晚期HCC患者,从健康供体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经刺激扩增培... 目的:探讨使用同种异体Vγ9Vδ2 T细胞回输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安全性及治疗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例晚期HCC患者,从健康供体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经刺激扩增培养获得Vγ9Vδ2 T细胞,经质控放行后予以回输治疗,回输细胞剂量为5×10^(8)个/次,每两周一次,回输次数9次以上,治疗后检测患者αβT细胞、B细胞、NK细胞、γδT细胞各亚群比例,转氨酶、肌酐、肌酸激酶等肝、肾、心功能生化标志物,以及血常规三系(白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4例患者在回输治疗后均显示出对异体Vγ9Vδ2 T细胞良好的耐受性;转氨酶、肌酐、肌酸激酶等肝、肾、心功能生化标志物以及血常规三系细胞数量在回输前后均无明显变化;患者的Tfh1、Tc1、CD127^(+)TEM、HLADR^(+)CD8^(+)T细胞、CD27-B细胞比例有升高趋势,提示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增强。结论:同种异体Vγ9Vδ2 T细胞治疗晚期HCC有较好的安全性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同种异体γδT细胞 免疫治疗 安全性 免疫功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清药理学的肝龙胶囊含药血清制备方法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珂珂 白豪 +2 位作者 吕金宇 金悦 罗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6-960,共5页
目的:利用血清药理学,探究用于肝细胞脂肪变性药效观察的肝龙胶囊(GLC)含药血清的最佳取血时间和含药血清体积分数。方法:C57BL/6J小鼠60只,灌胃GLC(90 mg/kg),每日两次,连续7 d,分别在末次给药0.5、1、2和4 h心脏采血,收集血清。对照... 目的:利用血清药理学,探究用于肝细胞脂肪变性药效观察的肝龙胶囊(GLC)含药血清的最佳取血时间和含药血清体积分数。方法:C57BL/6J小鼠60只,灌胃GLC(90 mg/kg),每日两次,连续7 d,分别在末次给药0.5、1、2和4 h心脏采血,收集血清。对照组小鼠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LC-MS/MS技术检测空白血清及不同采血时间含药血清肌苷含量,确定最佳采血时间。应用0%、1%、3%和10%GLC血清处理棕榈酸(PA)刺激的小鼠肝细胞NCTC1469,尼罗红染色检测细胞脂滴生成,RT-qPCR检测细胞内脂肪酸生成基因Fabp1和Scd1,及脂肪酸β-氧化基因Pparα的表达。结果:(1) LC-MS/MS检测发现在末次给药2 h后血清中肌苷浓度最高。(2)尼罗红染色显示GLC血清对PA诱导的肝细胞脂质积累具有剂量依赖性的减少趋势。(3) 1%和3%和10%GLC血清处理均能显著下调PA刺激的肝细胞内Fabp1和Scd1的表达,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的减少趋势;1%、3%和10%GLC血清处理均能显著上调PA刺激的肝细胞内Pparα的表达,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的增加趋势。结论:小鼠给药后2 h的10%GLC血清是用于肝细胞脂肪变性药效观察的最佳血清干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龙胶囊 含药血清 取血时间 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87通过细胞色素P450途径促进AML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16
作者 杨彭月 刘暄 +3 位作者 王艳 徐玲 李扬秋 余锡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5-273,共9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87在抗肿瘤药物诱导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RT-qPCR检测AML中的LINC00987表达水平。构建稳定敲减LINC00987基因的Molm13细胞(shLINC00987)...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87在抗肿瘤药物诱导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RT-qPCR检测AML中的LINC00987表达水平。构建稳定敲减LINC00987基因的Molm13细胞(shLINC00987),通过Annexin V/PI检测LINC00987低表达对阿糖胞苷诱导AML细胞凋亡的影响。对LINC00987共表达基因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LINC00987的表达对细胞色素家族基因的影响。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lncRNA LINC00987在AML细胞系和AML病人标本中均显著降低,而在抗AML治疗后缓解组中高表达;此外,低表达LINC00987与AML患者预后不良有关。抗肿瘤药物阿糖胞苷、阿霉素、三氧化二砷和维奈托克可显著诱导AML细胞系Molm13和MV411的LINC00987表达。下调LINC00987的表达可抑制阿糖胞苷诱导的Molm13细胞凋亡。进一步研究发现,LINC00987共表达基因可富集于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P450,CYP450)介导的氧化应激通路/网络,且LINC00987的表达与CYP450家族基因CYP11B1、CYP2U1和CYP2C9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下调LINC00987的表达则可抑制阿糖胞苷诱导的CYP11B1、CYP2U1和CYP2C9的mRNA表达。结论:LINC00987可以作为AML的预后标志物,其可能通过CYP450介导的氧化应激途径促进阿糖胞苷诱导的AML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LINC00987 细胞色素P450 阿糖胞苷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白细胞介素的表达模式对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的作用
17
作者 钟思敏 张东东 +3 位作者 郭舒月 张逸铠 刘思阳 金真伊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7-566,共10页
【目的】为了明确对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应答反应较差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与肿瘤组织白细胞介素(ILs)表达水平之间的潜在关联,探讨其在NSCLC患者肿瘤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患者ICB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从既往研究数据中回... 【目的】为了明确对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应答反应较差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与肿瘤组织白细胞介素(ILs)表达水平之间的潜在关联,探讨其在NSCLC患者肿瘤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患者ICB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从既往研究数据中回顾性收集确诊为NSCLC且经过ICB治疗的61例患者,取得其ICB治疗前的肿瘤组织转录组测序及生存相关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显著影响患者ICB治疗疗效与预后的ILs,以无进展生存期(PFS)评价疗效和总生存期(OS)评价患者的预后,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ROC曲线分析ILs对NSCLC患者ICB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作用及效能。【结果】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9个与NSCLC患者OS相关的ILs(P<0.1),经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得到与NSCLC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的ILs,结果提示IL-11、IL-17D和IL-36A高表达与NSCLC患者ICB治疗的不良预后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表明IL-17D高表达与NSCLC患者的PFS和OS显著负相关,高表达患者的中位PFS为3.1个月对比低表达患者6.5个月[95%CI为(1.178,3.655),P=0.009],中位OS高表达组对比低表达组为9.8个月对比21.8个月[95%CI(1.116,4.392),P=0.018],ROC曲线表明其预测性能较好[AUCPFS=0.702,95%CI(0.562,0.842),P=0.027;AUCOS=0.684,95%CI(0.550,0.818),P=0.014]。虽然IL-11和IL-36A不能很好地预测NSCLC患者的PFS和OS(P>0.05),但当两者与IL-17D的表达模式联合时,发现上述3种ILs均为高表达的NSCLC患者,中位PFS与OS分别缩短至2.2个月(P=0.003)和3.0个月(P<0.001),ROC曲线表明其预测效能得到提升[AUCPFS=0.748,95%CI(0.615,0.880),P=0.007;AUCOS=0.703,95%CI(0.573,0.833),P=0.007]。【结论】IL-11、IL-17D和IL-36A高表达提示NSCLC患者疾病进展的风险较高,与患者不良的PFS和OS相关,可能为NSCLC的ICB辅助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1 IL-17D IL-36A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和瘤内菌群失调在肝细胞癌免疫逃逸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相乐阳 古建仪 +4 位作者 周俊臻 沈威鹏 张清 曹明溶 蒋建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23,共13页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的系统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逐渐跻身一线治疗方案。即使目前各个指南均推荐一线使用的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其对HC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等指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部分原因在于大量...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的系统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逐渐跻身一线治疗方案。即使目前各个指南均推荐一线使用的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其对HC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等指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部分原因在于大量HCC患者对免疫治疗有原发性耐药,导致肿瘤免疫逃逸。肿瘤免疫逃逸与肿瘤微环境因素和肿瘤内因素密切相关。研究发现HCC患者广泛存在菌群失调,包括肠道菌群失调及瘤内菌群丰度的改变,前者可能通过脂多糖、菌群代谢产物(如次级胆汁酸和短链脂肪酸)或自身的结构蛋白等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后者可能在HCC细胞或免疫细胞内直接参与基因表观遗传学水平表达和物质代谢的调控,进而改变HCC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肿瘤微环境,诱导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引起HCC细胞免疫逃逸。本文对HCC患者中菌群失调的类型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从肠道菌群和瘤内菌群两方面对HCC免疫逃逸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究HCC患者菌群与免疫治疗耐药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免疫逃逸 肿瘤微环境 菌群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X介导T细胞耗竭的机制及其逆转研究
19
作者 黄舒欣 李扬秋 陈少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61-1765,共5页
胸腺细胞选择相关的高迁移率族蛋白(TOX)是一种与DNA结合的转录因子,参与免疫细胞的发育过程。TOX是促进T细胞耗竭的关键转录因子,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提示TOX可能是潜在的免疫生物标志物和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靶点。本文就TOX介... 胸腺细胞选择相关的高迁移率族蛋白(TOX)是一种与DNA结合的转录因子,参与免疫细胞的发育过程。TOX是促进T细胞耗竭的关键转录因子,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提示TOX可能是潜在的免疫生物标志物和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靶点。本文就TOX介导T细胞耗竭的分子机制及其逆转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为设计基于TOX更为精准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X T细胞耗竭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新型预后分子标志物NKX2-3的发现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婉頔 常桃 +3 位作者 江思远 侯琪 金真伊 吴秀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生物信息数据库中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的分子标志物的表达,为进一步探索AML预后的新型分子标志物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生物信息数据库中的179例AML患者的预后数据进行差异性基... 【目的】通过分析生物信息数据库中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的分子标志物的表达,为进一步探索AML预后的新型分子标志物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生物信息数据库中的179例AML患者的预后数据进行差异性基因分析及生存分析;利用基因表达集锦(GEO)数据库中的GSE13159数据集的74例健康人(HI)骨髓标本与542例AML初发患者骨髓标本进行分析,检测差异性目的基因表达水平在AML初发患者与健康人中的差异性;收集初发18例AML患者的外周血及骨髓样本,同时收集年龄和性别匹配的20例健康志愿者的样本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基因在AML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结果】生物信息数据分析显示,根据R语言计算出的NK2转录因子相关基因位点3(NKX2-3)的最佳截断值0.051进行生存分析,发现与低表达NKX2-3的AML初发患者相比,高表达NKX2-3的AML初发患者总体生存率较差(P=0.0036);与HI相比,NKX2-3在AML初发组患者中显著高表达(P<0.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的验证结果也证实NKX2-3-1和NKX2-3-2在AML初发组患者中高表达,且与健康人组相比有显著相关性(P=0.000,P=0.000)。【结论】NKX2-3在AML初发组患者中高表达,且高表达NKX2-3的AML患者总体生存较差;NKX2-3可能与AML临床转归与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NKX2-3 生物信息学 预后 基因表达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