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外华裔青年来华留学的文化适应研究——基于暨南大学个案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文峰 周聿峨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2-55,共4页
华裔新生代将在推动海外侨务工作开展、增强中国软实力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以暨南大学华裔学生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相关文化适应理论,探讨了华裔学生在华留学文化适应的特点,并对推动其文化适应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华裔 中华文化认同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香林对中外关系史和华侨史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伟浓 王国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108-116,共9页
 罗香林是20世纪中国一位著述颇丰的史学家,治学的范围相当广泛。中外关系史与华侨史是其长期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涉及中外关系史上佛教、景教、伊斯兰教、真空教等宗教的传播问题;蒲寿庚、孙中山、梁诚、容闳、傅秉常等中外关系史上...  罗香林是20世纪中国一位著述颇丰的史学家,治学的范围相当广泛。中外关系史与华侨史是其长期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涉及中外关系史上佛教、景教、伊斯兰教、真空教等宗教的传播问题;蒲寿庚、孙中山、梁诚、容闳、傅秉常等中外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香港与中西文化交流和华侨史上的"兰芳大总制"等众多问题。罗香林的史学,承继了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张星火良等大师以及其父罗师扬的学术思想和方法,在具体的学术研究中形成了求真实、求创新、求博通的鲜明风格,自成一家之言。当然,由于时代的限制,罗氏史学中亦不免有值得商榷之处,如罗氏史学中关于对"民族主义"的理解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香林 中外关系史 华侨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华公会与华人社团的关系研究(1949—1957)
3
作者 石沧金 曹源清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40,共15页
“二战”后,马来亚华人本土意识的增强促使马华公会应运而生。在华团的积极推动下,1949年马华公会成立。其最初为维护华人权益的民间社团或福利性组织,1952年改组为政党后,与华人社团的关系趋于复杂。马华公会一开始就积极推动华人争取... “二战”后,马来亚华人本土意识的增强促使马华公会应运而生。在华团的积极推动下,1949年马华公会成立。其最初为维护华人权益的民间社团或福利性组织,1952年改组为政党后,与华人社团的关系趋于复杂。马华公会一开始就积极推动华人争取公民权,华团则在公民权问题上先冷后热;同时,党团推动公民权运动的目标一致,却未能展开有效合作;党团在争取华文教育地位方面虽有分歧,但总体合作较密切;关于华文官方语文问题,党团之间分歧明显,但最终双方都采取了妥协立场。马华公会转变为政党后,它以追逐执政权力为鹄的,导致其后来与华团和华社的关系渐行渐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公会 华人社团 公民权 华文教育 官方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侨华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肖建忠 谭华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4-116,共3页
现阶段发展华侨华人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提高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情感意义;具有维系华侨华人的族群特征和身份特征,加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促进华侨华人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媒介意义;具有维护我国... 现阶段发展华侨华人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提高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情感意义;具有维系华侨华人的族群特征和身份特征,加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促进华侨华人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媒介意义;具有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意义以及提高华侨华人健康水平和生活素质的自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华侨 华人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的区域研究:认识论视角的解构与重构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云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34,共4页
2008年以来,全球秩序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领土政治"(territorial politics)在一种不确定的国际关系逻辑下发生深刻的演变,赫德利·布尔所说的"新中世纪主义"(New-Medievalism)走势日趋显现。(1)然而,正如国... 2008年以来,全球秩序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领土政治"(territorial politics)在一种不确定的国际关系逻辑下发生深刻的演变,赫德利·布尔所说的"新中世纪主义"(New-Medievalism)走势日趋显现。(1)然而,正如国际冷战史专家约翰·加迪斯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家肯尼思·沃尔兹的批评一样,主流的国际关系理论未能对当前的国际秩序做出合理的预测与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区域研究 认识论 解构 新中世纪主义 国际秩序 World 关系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组织国际化与海外利益保护:逻辑、进程与特征
6
作者 文峰 谢义文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63,177,178,共21页
加强海外利益保护是新时代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任务。社会组织作为独立于国家与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在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方面具有重大角色价值与空间潜力。研究发现,社会组织国际化与海外利益保护具有特殊联结:社会组织在国际化过程中形... 加强海外利益保护是新时代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任务。社会组织作为独立于国家与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在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方面具有重大角色价值与空间潜力。研究发现,社会组织国际化与海外利益保护具有特殊联结:社会组织在国际化过程中形成丰富的跨国资源网络及广泛的基层触角,为其参与国家海外利益保护提供了巨大作用空间;同时,在不同发展阶段,社会组织的海外保护能力和效果与其国际化演进及发展态势高度相关,并在参与方式、过程、领域、手段、能力等方面显示出多重特征。然而,当前也存在相关政策缺位、资金资源不足、协同机制缺失等因素制约。中国亟须在汲取国外非政府组织国际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独特文化与价值,进一步优化国际化路径,尤其是在制度保障、机制融合、跨界合作、能力提升等方面创新发展,推动社会组织“走出去”,增强其海外利益保护能力与实效,实现海外利益保护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非政府组织 国际化 海外利益保护 社会参与 公共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影响了中国高校学生全球胜任力水平?——基于SEM和fsQCA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申文 胡邦杰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22,共13页
全球胜任力高低是评判国际化人才优劣的重要指标。中国对于具备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需求也愈发高涨。本研究以动机理论、态度习得理论和文化适应理论为基础,探讨中国高校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路径。为更好探讨变量间的因... 全球胜任力高低是评判国际化人才优劣的重要指标。中国对于具备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需求也愈发高涨。本研究以动机理论、态度习得理论和文化适应理论为基础,探讨中国高校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路径。为更好探讨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和组态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对325人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个人经历、教育培训和态度显著正向影响全球胜任力;校园环境显著负向影响全球胜任力;个人经历可以通过态度正向影响全球胜任力;校园环境可以通过态度负向影响全球胜任力;定性比较分析得出两种触发学生提高全球胜任力水平的前因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全球胜任力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国际移民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30
8
作者 周聿峨 阮征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1-8,17,共9页
 当代国际移民的迅猛增长,使得国际移民理论研究成为当今重要的理论热点之一,至今已经发展出较为成熟的四个主要理论,即新古典经济平衡理论、历史———结构主义理论、双重劳动市场理论和移民系统理论。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国际移...  当代国际移民的迅猛增长,使得国际移民理论研究成为当今重要的理论热点之一,至今已经发展出较为成熟的四个主要理论,即新古典经济平衡理论、历史———结构主义理论、双重劳动市场理论和移民系统理论。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国际移民发生、持续、发展与生存的机制与途径,而其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使当代国际移民研究出现了进一步完善理论形态、改进研究手段与方法和拓展研究对象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移民 全球化 移民理论 新古典经济均衡理论 历史——结构主义理论 双重劳动市场理论 移民系统理论 研究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海外利益:华侨华人的角色扮演——基于软实力的视角 被引量:11
9
作者 曹云华 张彦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26,共8页
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与"走出去"战略的加紧实施,我国的海外利益日益扩大。如何进一步拓展和保护国家的海外利益,顺利实现世界大国的目标,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的海外利益内涵不断深化,从海外"硬"利... 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与"走出去"战略的加紧实施,我国的海外利益日益扩大。如何进一步拓展和保护国家的海外利益,顺利实现世界大国的目标,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的海外利益内涵不断深化,从海外"硬"利益向海外"软"利益拓展。华侨华人与中国海外利益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他们既是中国海外利益的"承载者"和"拓展者",也是中国软实力的"传播者"。研究中国的海外利益,不能不研究华侨华人问题,不能不研究华侨华人在海外的发展、生存与安全,不能不研究华侨华人在海外的生存环境与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华人 海外利益 软实力 和平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日本华侨华人的同化现象论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鞠玉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63-66,共4页
近代以来,众多中国人移居日本并落叶生根,成了远离祖国的华侨华人。他们在适应日本社会文化、习俗的同时,始终怀有浓厚的中华情结,并试图努力保持、延续中华传统文化。但是,这种愿望与努力随着居住年代的增长而逐渐薄弱,被日本文化同化... 近代以来,众多中国人移居日本并落叶生根,成了远离祖国的华侨华人。他们在适应日本社会文化、习俗的同时,始终怀有浓厚的中华情结,并试图努力保持、延续中华传统文化。但是,这种愿望与努力随着居住年代的增长而逐渐薄弱,被日本文化同化则在所难免。笔者在日本对华侨华人被同化现象进行了问卷分析及社会调查,反映出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对延缓华侨华人被同化的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华侨华人 同化 中国 中华情结 中华文化 内涵 社会 婚姻 生活 母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二战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华文教育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石沧金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5年第4期57-63,91,共8页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对当地华文教育的发展而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后初期,许多华人社团创办了实行华文教育的学校。许多华团专门针对华文教育设立奖助贷学金,积极推动了华文教育的发展。独立后,面对政府采取的限制、压抑华文教育发展...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对当地华文教育的发展而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后初期,许多华人社团创办了实行华文教育的学校。许多华团专门针对华文教育设立奖助贷学金,积极推动了华文教育的发展。独立后,面对政府采取的限制、压抑华文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华团尤其是华人教育社团起而抗争,通过各种方法途径,积极维护华文教育的地位和权益。事实上,华团是维护和发展华文教育的中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华文教育 华人社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侨高校特色体育课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建忠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5-108,共4页
华侨华人是中华文化的传播受体与得天独厚的介质。本文通过对华侨高校特色体育课程的重要意义、现实需要和具体实践等进行深入的研究,指出贯彻"文化强国"战略、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实现中华文化向世界文化的升华是建设侨校特... 华侨华人是中华文化的传播受体与得天独厚的介质。本文通过对华侨高校特色体育课程的重要意义、现实需要和具体实践等进行深入的研究,指出贯彻"文化强国"战略、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实现中华文化向世界文化的升华是建设侨校特色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而服务侨校特色,满足华侨学子愿望等则是建设特色侨校体育课程的现实需要;最后提出以民族传统体育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优化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建设具有侨校特色的体育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程 华侨华人 华侨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华侨受教育权的保护:以国际法为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荃 曹云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5-162,192,共8页
国际法上受教育权是一项无附随义务的权利,移民受教育权的国际保护遵循非歧视原则、平等原则和自由原则。里斯本条约明确了欧盟在教育领域和移民一体化领域的权能。但因其权能限制,欧盟不能在保护移民受教育权方面采取具有直接效力的次... 国际法上受教育权是一项无附随义务的权利,移民受教育权的国际保护遵循非歧视原则、平等原则和自由原则。里斯本条约明确了欧盟在教育领域和移民一体化领域的权能。但因其权能限制,欧盟不能在保护移民受教育权方面采取具有直接效力的次级立法。发展"软法"性质的政策措施是欧盟保障移民受教育权的主要方式。保护欧盟华侨的受教育权具有现实意义。作为华侨的国籍国,中国从国际层面上可以采取发展与欧盟的移民合作伙伴关系、加入移民问题的地区多边对话、利用国际争端解决机制、鼓励华侨团体参与欧盟非正式对话等措施,促进华侨受教育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权利 受教育权 欧盟 移民 国际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大陆对海外华侨华人资源的利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开军 《经济前沿》 2003年第4期21-23,共3页
1978年开始,中国大陆实行对外经济开放和对内经济搞活的基本国策,制定了一系列吸引海外资本和技术的各项政策,而与大陆有着共同文化背景的广大海外华侨华人,首先踏入了大陆,从而中国大陆迎来了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投资大陆的热潮,... 1978年开始,中国大陆实行对外经济开放和对内经济搞活的基本国策,制定了一系列吸引海外资本和技术的各项政策,而与大陆有着共同文化背景的广大海外华侨华人,首先踏入了大陆,从而中国大陆迎来了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投资大陆的热潮,而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的投资为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输入了紧缺的资金和技术,使得大陆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勃勃生机的局面,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本文旨在探讨大陆对海外华侨华人资源包括港澳台在内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的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海外华侨 海外华人 资源利用 外商直接投资 外资利用 招商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侨华人与中国的抗击“非典”
15
作者 潮龙起 朱平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华侨华人 中国 捐资捐物行为 精神安慰 非典型肺炎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日本新华侨华人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
16
作者 鞠玉华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共4页
新华侨华人在事业成功的同时,面对子女教育的现实却承受着艰难的抉择:如何让生活在日本的子女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延续中华民族精神和品德,成长为中日文化兼通的人才,这不仅是新华侨华人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应引起国内相关机构... 新华侨华人在事业成功的同时,面对子女教育的现实却承受着艰难的抉择:如何让生活在日本的子女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延续中华民族精神和品德,成长为中日文化兼通的人才,这不仅是新华侨华人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应引起国内相关机构及学术界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新华侨华人 家庭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课程设置 文化补习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主流力量到地下非法组织——二战前新马地区华侨秘密会社与华侨社会的关系
17
作者 石沧金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0-192,164,共4页
1890年以前,秘密会社是新马地区华侨社会的主流力量之一。《镇压危险社团法令》正式出台实施后,华侨秘密会社逐渐演变为当地华侨社会中的地下非法组织。许多的内外部原因导致华侨秘密会社社会地位和影响的败落弱化。
关键词 新马地区 华侨社会 秘密会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强国战略与华侨华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肖建忠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5-27,共3页
从"文化强国"战略角度对华侨华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进行研究,提出华侨华人不仅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载体,也是民族传统体育国际传播的介质,发展华侨华人民族传统体育是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文化强国"战... 从"文化强国"战略角度对华侨华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进行研究,提出华侨华人不仅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载体,也是民族传统体育国际传播的介质,发展华侨华人民族传统体育是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研究提出建立华人华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研究组织,促进华侨华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强国 华侨华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领事保护与南洋华侨教育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奕平 王岚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1-122,共12页
近代中国被迫进入西方国际法体系,使得晚清政府接触了领事保护制度,并从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实践。清政府主动利用领事保护发展南洋华侨教育就是这一过程的例证。晚清领事保护促进南洋华侨教育发展的目的在于增强南洋华侨的中华文化认同... 近代中国被迫进入西方国际法体系,使得晚清政府接触了领事保护制度,并从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实践。清政府主动利用领事保护发展南洋华侨教育就是这一过程的例证。晚清领事保护促进南洋华侨教育发展的目的在于增强南洋华侨的中华文化认同、改善南洋侨教生态、延续封建专制统治。经过清廷领事官员的努力,领事保护改善了南洋华侨教育生态并提振了华侨的中华文化自信。同时,这一实践也丰富了近代中国领事保护机制的内涵,为中国领事保护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清政府希望利用领事保护促进侨教以培养华侨效忠思想却事与愿违。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接受近代教育的华侨子弟积极参与其中,最终埋葬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南洋 领事保护 华侨教育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侨批文化:侨乡高质量发展的文化路径
20
作者 潘启亮 侯东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通过分析侨批文化特质,阐释侨批文化赋能侨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探讨基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景下侨批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可为路径。以侨批为纽带的信息传递方式实现了海外华人同故土的跨界联结,这一过程塑造了侨批文... 通过分析侨批文化特质,阐释侨批文化赋能侨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探讨基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景下侨批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可为路径。以侨批为纽带的信息传递方式实现了海外华人同故土的跨界联结,这一过程塑造了侨批文化具有鲜明的基层特质、地域特质、情感特质和实践特质,这些特质作为侨乡的内生动力得以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层面赋能侨乡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通过多维度挖掘侨批文化,推动侨批文化全方位融入侨乡高质量发展,以期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慧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批 侨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侨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