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清热方剂对家兔白细胞致热原性发热效应及脑脊液cAMP含量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弘 蔡群 +2 位作者 邓志坚 程少冰 李楚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70-173,共4页
本研究用72只新西兰家兔,观察了柴葛解肌汤(No.Ⅰ)和新加香薷饮(No.Ⅱ)两种清热方剂对家兔白细胞致热原(leucocytic pyrogen,LP)性发热效应及脑脊液cAMP含量影响的比较。结果表明:(1)两种方剂灌胃对家兔正常体温没有明显影响(P>0.05)... 本研究用72只新西兰家兔,观察了柴葛解肌汤(No.Ⅰ)和新加香薷饮(No.Ⅱ)两种清热方剂对家兔白细胞致热原(leucocytic pyrogen,LP)性发热效应及脑脊液cAMP含量影响的比较。结果表明:(1)两种方剂灌胃对家兔正常体温没有明显影响(P>0.05)。(2)单独注射LP引起直肠温度上升0.90±0.12℃,静注LP前一小时灌服No.Ⅰ或No.Ⅱ方剂直肠温度上升分别为0.83±0.19和0.45±0.15(△T℃),与单独注射LP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这两种方剂增有明显的解热作用。(3)静注LP后一小时检测家兔脑脊液cAMP含量为140.94±51.74pmol/ml,而No.Ⅰ+LP组脑脊液cAMP含量则为83.48±8.11pmol/ml。两者差异显著(P<0.05),表明No.Ⅰ方剂不仅抑制LP引起的发热效应,还明显降低LP引起的脑脊液的cAMP含量增高。但No.Ⅱ+LP组同时点的cAMP含量为114.48±11.93pmol/ml,与单独注射LP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No.Ⅱ方剂虽能抑制LP引起的发热效应,但不能明显降低LP引起的脑脊液的cAMP含量升高。根据这些结果,作者推论:《柴葛解肌汤》可能主要通过降低脑内cAMP含量的上升取得解热效应,而《新加香薷饮》则可能通过另外的方式而导致解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致热原 中医学 方剂 清热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