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议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建设 被引量:3
1
作者 孙清忠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4期129-131,共3页
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文章以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研究为题,采用文献查阅等方法从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内涵和特点,并结合国外著名大学学科建设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启示,从不同... 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文章以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研究为题,采用文献查阅等方法从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内涵和特点,并结合国外著名大学学科建设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启示,从不同角度探索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地高校港澳学生教育质量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学习性投入理论视角
2
作者 郭腾军 孙清忠 梁玉岚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91,共13页
以学习投入理论为研究视角,从环境与个体互动的视域出发,探究院校环境和学习动力对内地高校港澳学生教育质量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在外部环境维度中,物质环境对内地高校港澳学生在校满意度影响最大,但物质环境不能解释学习动力和教育收... 以学习投入理论为研究视角,从环境与个体互动的视域出发,探究院校环境和学习动力对内地高校港澳学生教育质量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在外部环境维度中,物质环境对内地高校港澳学生在校满意度影响最大,但物质环境不能解释学习动力和教育收获;人际环境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内地高校港澳学生的教育收获和在校满意度;文化环境无法直接对教育收获和在校满意度产生影响,只能通过影响内地高校港澳学生的学习动力间接影响其教育收获和在校满意度。学习动力在提升内地高校港澳学生教育质量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结论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学习性投入理论研究,也为提升内地高校港澳学生教育质量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性投入理论 港澳学生 内地高校 教育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研究型大学学术委员会组织结构研究
3
作者 郭腾军 孙清忠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24,共6页
对我国94所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委员会章程进行内容分析,探索其学术委员会的组织结构设计。结果显示,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学术委员会纵向设置的主流;学术道德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科建设委员会、师资队伍建设委员... 对我国94所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委员会章程进行内容分析,探索其学术委员会的组织结构设计。结果显示,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学术委员会纵向设置的主流;学术道德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科建设委员会、师资队伍建设委员会和科学研究委员会是学术委员会常设的专门委员会;校学术委员会和学术分委会、专门委员会的指挥关系通常被表述为指导与监督;学术委员会一般被界定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与学位评定委员会等组织的隶属关系和指挥关系普遍没有明确。另一方面,部分研究型大学学术委员会组织结构设置存在以下问题:校学术委员会角色功能定位不符合学术权力属性,校、院两级模式不利于学科交叉融合和多学科事务管理,“领导”“指导”概念不清导致内部指挥关系界定紊乱,外部关系未理顺、职责分工不明确造成各自为政或推诿扯皮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将校学术委员会定位为学术事务的统筹机构,实行校、学部和学院三级学术委员会模式,坚持“等级-领导、业务-指导”关系确定原则,把学位评定委员会等组织整合为校学术委员会的专门委员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学术委员会 章程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构建探析——基于管理协同理论视角 被引量:23
4
作者 孙清忠 黄方方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29,共4页
我国正积极实施"2011计划",构建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是跨学科、跨学校、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甚至跨国界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组建的有效保障。以管理协同理论为依据,文章从沟通协调机制、开放共享机制、整合支配机制和评价反馈机... 我国正积极实施"2011计划",构建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是跨学科、跨学校、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甚至跨国界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组建的有效保障。以管理协同理论为依据,文章从沟通协调机制、开放共享机制、整合支配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等角度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资源优化配置机制进行了探索,并根据四大机制的内容与特点,对其实现路径做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资源优化配置 机制构建 管理协同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端人才引进触发的高校内部新矛盾研究--以G高校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童锋 夏泉 何万宁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6-169,共4页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强校战略业已成为当代中国高校的共识。高端人才的引进在短期内增加了高校的"GDP",也触发了高校内部的不平衡与新矛盾。在发展战略层面为"学术权威"与"行政权威"...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强校战略业已成为当代中国高校的共识。高端人才的引进在短期内增加了高校的"GDP",也触发了高校内部的不平衡与新矛盾。在发展战略层面为"学术权威"与"行政权威"的矛盾;在学科建设层面为"守望者"与"拓荒者"的矛盾;在团队融合方面为"引进女婿"与"现有儿子"的矛盾;在实验设备购置方面为"重投入"与"轻效益"的矛盾。究其根源,在浮躁的社会风气和急功近利的目标导向驱使下,对高校领导而言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无限性和高校领导的任期有限性二元矛盾的博弈,对学者而言是学术生命的有限性和探索科学真理的无限性双重张力的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端人才引进 高校内部 新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组织理论构建协同创新的科研组织模式 被引量:9
6
作者 朱鹏 潘琳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24,共5页
随着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巨型化、综合化,高校传统的科研组织模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需求,实施协同创新势在必行。但是,如何将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不同性质的社会组织有效协同起来,以最优化... 随着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巨型化、综合化,高校传统的科研组织模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需求,实施协同创新势在必行。但是,如何将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不同性质的社会组织有效协同起来,以最优化的模式实施创新,是在协同创新框架下开展科学研究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当前迫切需要根据协同创新的自组织特性,按照开放、共享、问题导向、分工协作的原则,重新设计科研组织,并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自组织 科研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学理论的高校协同创新机理研究 被引量:60
7
作者 林涛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9-12,共4页
本文在探究协同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序参量、控制参量和自组织演化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协同创新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高校协同创新系统是不同创新子系统和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为序参量的有序集合,其中... 本文在探究协同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序参量、控制参量和自组织演化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协同创新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高校协同创新系统是不同创新子系统和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为序参量的有序集合,其中,非线性作用是高校协同创新系统要素耦合的根本动力,随机涨落是高校协同创新系统的基本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学 高校 协同创新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创新中心组织管理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被引量:31
8
作者 朱鹏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18,共4页
协同创新中心是实施"2011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包括多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共同体。然而,由于组织管理方式尚不成熟,目前大部分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行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有必要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按照多元开放、互利共赢、... 协同创新中心是实施"2011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包括多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共同体。然而,由于组织管理方式尚不成熟,目前大部分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行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有必要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按照多元开放、互利共赢、多中心治理和柔性化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分工机制、沟通协调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完善协同创新中心的组织管理体系,促进协同创新中心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中心 组织管理体系 利益相关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理论视角 被引量:23
9
作者 孙清忠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4-127,共4页
机制因素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层次问题。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出路是打破传统模式依赖,突破既有机制的禁锢,构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基于协同创新理论视角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就是借鉴运用协同创新理论,采用系统分析研... 机制因素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层次问题。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出路是打破传统模式依赖,突破既有机制的禁锢,构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基于协同创新理论视角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就是借鉴运用协同创新理论,采用系统分析研究方法,分析当前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弊病,从学科专业协同机制、课程管理协同机制、教学协同机制和多元评价协同机制四个方面探索机制设计的途径,以解决我国创新人才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协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碳减排措施选择及动因研究——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A电力企业为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宋献中 刘浪 郭枫晚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我国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区域性试点向全国扩展,低碳发展模式逐步建立。面对日趋严峻的低碳经济转型压力,企业如何合理安排碳减排活动、利用市场实现"减排与收益"双赢成为重难点... 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我国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区域性试点向全国扩展,低碳发展模式逐步建立。面对日趋严峻的低碳经济转型压力,企业如何合理安排碳减排活动、利用市场实现"减排与收益"双赢成为重难点问题。选取G省参与试点的电力A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编码分析A企业的一手访谈资料,对其碳减排措施进行归类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发现,A企业碳减排动因分为竞争力、合法性和行业特征这三个方面,现阶段碳排放权交易对A企业碳减排的影响有限,主要通过影响竞争力与合法性这两个动因间接影响企业的碳减排措施选择。同时还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未能按预期促进企业碳减排的原因,并向企业和政府部门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碳排放权交易 编码方法 竞争力 合法性 行业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制度主义视角: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困境及消解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清忠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7-31,共5页
实施"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战线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计划,而"2011计划"是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以机制体制改革为突破重点,意在建立适应不同需求... 实施"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战线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计划,而"2011计划"是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以机制体制改革为突破重点,意在建立适应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模式。从新制度主义视角分析协同创新中心理性选择导致的多元主体利益冲突、合法性机制引起的多元文化碰撞和路径依赖产生的制度惯性障碍,基于此提出形成共同认知框架是基础、实现机制体制创新是关键、打造协同创新文化氛围是根本的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中心 建设困境 新制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对各行为主体的影响分析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文虹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96,共6页
作为多元录取改革的一个突破口,高校自主招生尚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其实施效果和反响亟需了解。本研究自编态度和行为问卷对厦门市三所不同教学水平的高中的不同年级师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研究结果显示:高中师生、家长最认可... 作为多元录取改革的一个突破口,高校自主招生尚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其实施效果和反响亟需了解。本研究自编态度和行为问卷对厦门市三所不同教学水平的高中的不同年级师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研究结果显示:高中师生、家长最认可高校自主招生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作用,且高中生对此的认同度高于家长和教师;高中生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和对高校自主招生增加师生负担的认知在学生个体背景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高中生学习行为的改变在个体背景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高中生学习行为的改变与其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和对高校自主招生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认知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对高校自主招生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认知对其学习行为的改变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高校自主招生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正面宣传,不断增加教师和家长对其认同度,科学引入综合素质评价,兼顾弱势群体的改革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自主招生 态度 行为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的对印政策
13
作者 朱鹏 潘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6-131,共6页
艾森豪威尔当政期间,继续以东西方对抗的思维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先后数次调整对印度的政策。尽管不同阶段的政策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其基本出发点却一直保持未变——就是尽最大可能地争取印度加入美国主导的反共共同阵线,通过经济援助等手... 艾森豪威尔当政期间,继续以东西方对抗的思维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先后数次调整对印度的政策。尽管不同阶段的政策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其基本出发点却一直保持未变——就是尽最大可能地争取印度加入美国主导的反共共同阵线,通过经济援助等手段把印度塑造成亚洲的"民主橱窗",最大限度地利用印度遏制"共产党集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森豪威尔 美国 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