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广州地区港澳大学生语言态度及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
刘慧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
2
|
南洋本土的汉语书写: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族性言说 |
莫海斌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
3
|
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文化个性 |
王列耀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1 |
0 |
|
|
4
|
粤港澳大湾区跨边界产学合作中的高校角色定位及其演化 |
胡欣悦
林绮薇
范纹郡
汤勇力
|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及健康行为管理的调查与分析 |
戴霞
刘刚
路凤萍
叶明
|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7
|
|
|
6
|
全球华语国内研究综述 |
祝晓宏
周同燕
|
《语言战略研究》
|
2017 |
24
|
|
|
7
|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的研究 |
刘刚
张毅
魏强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
2006 |
6
|
|
|
8
|
海外华语传承规划应进入国家语言能力建设视野 |
郭熙
祝晓宏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6
|
|
|
9
|
华文教育与华文教学:差异与关系之辩 |
唐燕儿
程辰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
10
|
香港与内地大学预科教育之比较 |
何红卫
何修文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
11
|
马来西亚:多语言多文化背景下官方语言的推行与华语的拼争 |
郭熙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3
|
|
|
12
|
广州话是非问句研究 |
彭小川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8
|
|
|
13
|
海外华语教材选词共性分析 |
蔡丽
贾益民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4
|
|
|
14
|
中国大学预科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
何修文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4
|
|
|
15
|
印度尼西亚华文散文中的“家园理想” |
王列耀
闫美萍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3 |
2
|
|
|
16
|
试论华裔留学生的特点、教育与管理 |
赵氚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1 |
13
|
|
|
17
|
海外华文教育“三教”现状、问题及对策 |
黄方方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
18
|
关于广州话-k塞尾入声变化的调查实验 |
侯兴泉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
19
|
广州话“类同义”副词历时演变的特点与机制 |
彭小川
陈启萍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
20
|
教育传播视野中的海外华文教育 |
熊玉珍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