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地区港澳大学生语言态度及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慧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8-153,164,共6页
从广州高校选取150名香港和澳门籍的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变语配对、问卷调查等方法,考察了其对粤方言和普通话的态度及使用情况。结果显示,被试对粤方言的情感评价高于普通话,对普通话的功能评价和地位评价略低于粤方言。相比来穗之... 从广州高校选取150名香港和澳门籍的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变语配对、问卷调查等方法,考察了其对粤方言和普通话的态度及使用情况。结果显示,被试对粤方言的情感评价高于普通话,对普通话的功能评价和地位评价略低于粤方言。相比来穗之前,被试的普通话使用频率和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被试所处的社会语言环境及其语言学习动机是推动上述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港澳大学生 语言态度 语言使用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洋本土的汉语书写: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族性言说 被引量:1
2
作者 莫海斌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共6页
东南亚华文文学具有显著的民族寓言的性质。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变迁当中,作为华族历史想象和族性言说方式的文学写作,始终是东南亚华文文学的主要历史变量,也是贯穿近半个世纪以来东南亚华文文学当代转型的基本线索。它是在三种强势话语(... 东南亚华文文学具有显著的民族寓言的性质。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变迁当中,作为华族历史想象和族性言说方式的文学写作,始终是东南亚华文文学的主要历史变量,也是贯穿近半个世纪以来东南亚华文文学当代转型的基本线索。它是在三种强势话语(东南亚民族政治话语、西方话语和中国话语)于东南亚本土交错搭建而出的网络化语境中进行的,是试图通过主要他者形象的想象、华族与他者关系的建构,从本土化和差异性的两面来达成新的有关族性的当代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文学 族性 他者 本土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文化个性
3
作者 王列耀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4期82-86,共5页
马来西亚华文文学较为重视与强调“本土传统” ;其重视与强调的“本土的文学传统”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为了构建“本土的文学传统” ,其策略之一 ,即凸现“语言非本土性”的恶果、推进“语言本土性”的进程。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华文文学 文化个性 本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跨边界产学合作中的高校角色定位及其演化
4
作者 胡欣悦 林绮薇 +1 位作者 范纹郡 汤勇力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68,共12页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但其内部发展仍然存在不均衡问题,加强粤港澳跨边界产学合作能够有效破解区域边界壁垒,促进大湾区科创一体化发展。基于2010-2021年粤港澳高校合作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协同创新网络,...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但其内部发展仍然存在不均衡问题,加强粤港澳跨边界产学合作能够有效破解区域边界壁垒,促进大湾区科创一体化发展。基于2010-2021年粤港澳高校合作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协同创新网络,聚焦跨边界产学互动中的高校角色,依据其桥接方式从两个维度对高校角色进行分析,结合合作关系强度对高校角色进行划分,重点识别出跨边界产学合作中的守门人角色,并进一步探讨高校角色演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产学合作网络中高校扮演多种角色,其中,守门人角色尚缺乏;不同区域高校的角色分布、合作倾向以及角色演化路径均存在差异,其中,广东高校倾向于开展本地合作,港澳高校在跨边界合作中的参与度有待提高,粤港澳跨边界创新合作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边界产学合作 高校角色 角色演化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及健康行为管理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戴霞 刘刚 +1 位作者 路凤萍 叶明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6-79,共4页
采用体质健康等级综合评价、身体自我认知、健康行为管理调查等方法,对深圳大学271名学生进行了测评及调查,结果显示: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对身体自我认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客观性。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在身体的自我认知和健康行为... 采用体质健康等级综合评价、身体自我认知、健康行为管理调查等方法,对深圳大学271名学生进行了测评及调查,结果显示: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对身体自我认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客观性。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在身体的自我认知和健康行为管理上优于等级较低的大学生;男女大学生在身体自我评价中的性别差异,随着体质健康等级的提高逐步缩小并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体质健康 身体自我认知 健康行为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华语国内研究综述 被引量:24
6
作者 祝晓宏 周同燕 《语言战略研究》 2017年第1期49-59,共11页
国内开始华语研究不过30多年,却已硕果累累,研究经历了三个时期,研究视野也至少经历了三次转移:从境外华语到海外华语,再到全球华语。华语研究的格局也为之一变:从对全球华语本身的了解、华文教学的讨论发展到调查全球华语生活并将其与... 国内开始华语研究不过30多年,却已硕果累累,研究经历了三个时期,研究视野也至少经历了三次转移:从境外华语到海外华语,再到全球华语。华语研究的格局也为之一变:从对全球华语本身的了解、华文教学的讨论发展到调查全球华语生活并将其与国家语言战略、全球华人的命运发展联系为一体。文章以时间为序、以地域为界,按照议题范围扩大的线索回顾了全球华语研究在国内的主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华语研究 国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刚 张毅 魏强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45-46,共2页
通过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进行干预,改善大学生心境状态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引导大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状况发展,使每一个个体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避免心理障碍的出现,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达到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的... 通过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进行干预,改善大学生心境状态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引导大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状况发展,使每一个个体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避免心理障碍的出现,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达到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的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 心理干预 心理障碍 大学生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语传承规划应进入国家语言能力建设视野 被引量:6
8
作者 郭熙 祝晓宏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5-576,共2页
国际中文教育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中文作为外语的教学,即传统上的对外汉语教学,后被称为国际汉语教学等;二是中文作为祖语的教学(华语教学),目标是海外华裔传承中华语言文化,传统上称为华文教育。近年来,海外华文教育逐渐成为国际中文... 国际中文教育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中文作为外语的教学,即传统上的对外汉语教学,后被称为国际汉语教学等;二是中文作为祖语的教学(华语教学),目标是海外华裔传承中华语言文化,传统上称为华文教育。近年来,海外华文教育逐渐成为国际中文教育的热点话题。不过,在我们看来,华文教育并不是目的,其目的是实现中华语言文化在海外华侨华人中的传承。这一认识在近年来总结海外华语传承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我们也认识到华文教育这一概念的局限性,例如没有充分从家庭、(网络)社区和超国家等层面考虑华语传承问题。因此,单一的华文教育研究不能满足当今海外华语传承事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语 传承语规划 国家语言能力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文教育与华文教学:差异与关系之辩 被引量:3
9
作者 唐燕儿 程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44,156-157,共5页
华文教育与华文教学无论是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从概念的内涵来考察,华文教学是华文教育这一概念内涵中的核心部分;从概念的外延来看,狭义上的华文教学是狭义的华文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华文教育目标的... 华文教育与华文教学无论是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从概念的内涵来考察,华文教学是华文教育这一概念内涵中的核心部分;从概念的外延来看,狭义上的华文教学是狭义的华文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华文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广义上的华文教学也只是广义的华文教育中传播华文事业的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 华文教育 华文教学 华文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与内地大学预科教育之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红卫 何修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3,共4页
 本文从演变历程、教育制度的异同、未来发展三个方面就香港与内地大学预科教育进行比较,详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制度对香港与内地大学预科教育制度发展的影响;指出香港与内地大学预科教育制度相同点在于都是西化的产物及都具有...  本文从演变历程、教育制度的异同、未来发展三个方面就香港与内地大学预科教育进行比较,详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制度对香港与内地大学预科教育制度发展的影响;指出香港与内地大学预科教育制度相同点在于都是西化的产物及都具有汰选的功能,但教学内容、办学特点和招生对象存在很大差异;认为香港与内地预科教育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及重要性,未来应该大力发展内地大学预科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预科 内地预科 大学预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多语言多文化背景下官方语言的推行与华语的拼争 被引量:33
11
作者 郭熙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7-94,共8页
多语言多文化背景下官方语言的推广和弱势族群母语的传承和维护是一对矛盾。马来西亚的经验表明官方语言推广中语言地位规划优先于本体规划,地位规划的实现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处于弱势的族群的拼争可以延缓其母语走向衰落,但其生命力取... 多语言多文化背景下官方语言的推广和弱势族群母语的传承和维护是一对矛盾。马来西亚的经验表明官方语言推广中语言地位规划优先于本体规划,地位规划的实现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处于弱势的族群的拼争可以延缓其母语走向衰落,但其生命力取决于多个方面。华语在马来西亚的前景不容乐观,它给学界提出了许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语言 语言规划 母语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话是非问句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彭小川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2-117,共6页
广州话疑问语调与语气助词的关系是前者影响后者调值的改变,而非前者趋同于后者。因此,广州话中真正负载疑问功能,能称得上疑问语气助词的只有6个;是非问句中的疑问语调除了高升调外,还有一个低平语调,前者主要表达诧异、疑惑的语气,后... 广州话疑问语调与语气助词的关系是前者影响后者调值的改变,而非前者趋同于后者。因此,广州话中真正负载疑问功能,能称得上疑问语气助词的只有6个;是非问句中的疑问语调除了高升调外,还有一个低平语调,前者主要表达诧异、疑惑的语气,后者负载着表示求证的疑问信息。本文还对广州话是非问句系统的功能类别作了分析,并与普通话是非问句系统作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话 是非问句 疑问语调 疑问语气助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语教材选词共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蔡丽 贾益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以六种海外华语教材为对象,从等级分布、使用频率、音节情况等方面对其中"共选词"进行具体分析,探讨有关词汇选择的若干原则。编写海外华语教材,选词要注意收入一定数量的基础词汇,基础词汇的编写应充分考虑《汉语水平词汇与... 以六种海外华语教材为对象,从等级分布、使用频率、音节情况等方面对其中"共选词"进行具体分析,探讨有关词汇选择的若干原则。编写海外华语教材,选词要注意收入一定数量的基础词汇,基础词汇的编写应充分考虑《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词汇等级、词频、音节分布等因素;其次要收入海外华裔社会中较常用的词,同时兼顾吸收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词语,以及一些文化词和新词新语等;此外,也应考虑教材生词的系统性与难易度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语教材 共选词 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预科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14
14
作者 何修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125,共5页
 中国内地的大学预科教育有近百年历史,但大学预科教育的内涵、类别及功能等理论问题的探讨一直是个空白。目前国内大学预科主要有留学预科、港澳台侨预科、民族预科及宗教预科等,其主要的功能有:补习备考、素质教育、能力训练和淘汰筛...  中国内地的大学预科教育有近百年历史,但大学预科教育的内涵、类别及功能等理论问题的探讨一直是个空白。目前国内大学预科主要有留学预科、港澳台侨预科、民族预科及宗教预科等,其主要的功能有:补习备考、素质教育、能力训练和淘汰筛选,等等。国内大学预科教育目前存在不重视、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需要从大学预科教育的定位、分类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统一及考试与招生制度的制定等方面加以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预科教育 内涵 类别与功能 问题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华文散文中的“家园理想”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列耀 闫美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70-74,80,共6页
印度尼西亚华文散文,经历了由吟咏漂泊的游子之歌到面向印尼当下生活的转变,但作者的内心深处仍渴望保留自己的文化之根。散文中“故乡”由昔日单一的指向演变为互为表里、互为补充的双向所指:既指华人的现实家园,即蕴涵着作家生命与社... 印度尼西亚华文散文,经历了由吟咏漂泊的游子之歌到面向印尼当下生活的转变,但作者的内心深处仍渴望保留自己的文化之根。散文中“故乡”由昔日单一的指向演变为互为表里、互为补充的双向所指:既指华人的现实家园,即蕴涵着作家生命与社会认同的“实体性故乡”;也指华人的文化家园,即华族族群精神所系的“精神性故乡”。在两个家园背后,表现了华人在现实和文化上的双重流浪中试图摆脱困境、寻求新生的美好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华文散文 家园理想 故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华裔留学生的特点、教育与管理 被引量:13
16
作者 赵氚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S1期167-173,共7页
在众多来华留学的外国学生中 ,华裔学生占有一定比例。本文从社会因素、语言条件、心理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华裔留学生的主要特点 ,就华裔留学生的教育管理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强调对华裔学生的教育管理必须引入“以人为本”
关键词 华侨 华人 华文教育 教育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文教育“三教”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方方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8-122,共5页
海外华文教育"三教"的现状和特点是师资培训模式具有个性化和多元化,教材编写理念从外来到合编再到本土化,编写形式从纸质到多媒体,教法观念上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动地位,形式上越来越重视结合多媒体手段;"三教"所... 海外华文教育"三教"的现状和特点是师资培训模式具有个性化和多元化,教材编写理念从外来到合编再到本土化,编写形式从纸质到多媒体,教法观念上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动地位,形式上越来越重视结合多媒体手段;"三教"所存在的问题是,师资方面主要是数量和质量的问题,教材方面主要是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问题,教法方面主要是教学定位和教学观念的问题;应对"三教"问题的对策是师资方面完善师资队伍,扩大造血能力,加强师资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材方面制定汉语教学的统一制度规范,研发适用的本土化教材,开发多媒体教材,教法方面形成自己的教学法体系,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大多媒体技术设备投入,完善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华文教育 师资 教材 教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广州话-k塞尾入声变化的调查实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侯兴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2-98,共7页
 通过模拟语音实验和分层调查研究发现,广州话-k塞尾入声在近几十年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跟有些学者从音理上推测的入声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广州话-k塞尾入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ak组和 k组的部分入声字(主要是上阴入和阳入...  通过模拟语音实验和分层调查研究发现,广州话-k塞尾入声在近几十年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跟有些学者从音理上推测的入声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广州话-k塞尾入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ak组和 k组的部分入声字(主要是上阴入和阳入字)向着主要元音和塞尾同时变化的方向发展, k、 k两组的大部分入声字则朝着弱化和脱落塞尾的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语 广州话 入声 塞音韵尾 实验语音 分层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话“类同义”副词历时演变的特点与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小川 陈启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5-109,共5页
广州话类同义副词的历时演变有其特点:普通话是后起的副词"也"取代了"亦",而广州话则是"半取代式并存型"。广州话没有"也","亦"沿用至今,表总括的"都"和表重复的"又&... 广州话类同义副词的历时演变有其特点:普通话是后起的副词"也"取代了"亦",而广州话则是"半取代式并存型"。广州话没有"也","亦"沿用至今,表总括的"都"和表重复的"又"则衍生出类同义与"亦"并存,并呈逐步取代"亦"之势。广州话"类同"义副词历时演变的认知动因是,"都"、"又"与"亦"具有共同的语义基础——"相同性";语用动因则是日常口语交际的需要。这种演变具有自己的演变机制,即"都"、"又"是通过"语义偏移"的途径衍生出"类同"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话 类同义 副词 历时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传播视野中的海外华文教育 被引量:6
20
作者 熊玉珍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3-26,共4页
在教育传播视野中,华文教育是一种传播过程。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学生和华文教师是影响华文教育效果的基本因素。本文论述了华文教育传播过程中的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华文教育资源建设及其共享机制和教师... 在教育传播视野中,华文教育是一种传播过程。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学生和华文教师是影响华文教育效果的基本因素。本文论述了华文教育传播过程中的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华文教育资源建设及其共享机制和教师信息素养等几个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教育 华文教育传播过程 教育信息 教育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