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外华裔青年来华留学的文化适应研究——基于暨南大学个案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文峰 周聿峨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2-55,共4页
华裔新生代将在推动海外侨务工作开展、增强中国软实力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以暨南大学华裔学生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相关文化适应理论,探讨了华裔学生在华留学文化适应的特点,并对推动其文化适应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华裔 中华文化认同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日本华侨华人的同化现象论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鞠玉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63-66,共4页
近代以来,众多中国人移居日本并落叶生根,成了远离祖国的华侨华人。他们在适应日本社会文化、习俗的同时,始终怀有浓厚的中华情结,并试图努力保持、延续中华传统文化。但是,这种愿望与努力随着居住年代的增长而逐渐薄弱,被日本文化同化... 近代以来,众多中国人移居日本并落叶生根,成了远离祖国的华侨华人。他们在适应日本社会文化、习俗的同时,始终怀有浓厚的中华情结,并试图努力保持、延续中华传统文化。但是,这种愿望与努力随着居住年代的增长而逐渐薄弱,被日本文化同化则在所难免。笔者在日本对华侨华人被同化现象进行了问卷分析及社会调查,反映出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对延缓华侨华人被同化的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华侨华人 同化 中国 中华情结 中华文化 内涵 社会 婚姻 生活 母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香林对中外关系史和华侨史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高伟浓 王国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108-116,共9页
 罗香林是20世纪中国一位著述颇丰的史学家,治学的范围相当广泛。中外关系史与华侨史是其长期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涉及中外关系史上佛教、景教、伊斯兰教、真空教等宗教的传播问题;蒲寿庚、孙中山、梁诚、容闳、傅秉常等中外关系史上...  罗香林是20世纪中国一位著述颇丰的史学家,治学的范围相当广泛。中外关系史与华侨史是其长期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涉及中外关系史上佛教、景教、伊斯兰教、真空教等宗教的传播问题;蒲寿庚、孙中山、梁诚、容闳、傅秉常等中外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香港与中西文化交流和华侨史上的"兰芳大总制"等众多问题。罗香林的史学,承继了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张星火良等大师以及其父罗师扬的学术思想和方法,在具体的学术研究中形成了求真实、求创新、求博通的鲜明风格,自成一家之言。当然,由于时代的限制,罗氏史学中亦不免有值得商榷之处,如罗氏史学中关于对"民族主义"的理解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香林 中外关系史 华侨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大陆对海外华侨华人资源的利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开军 《经济前沿》 2003年第4期21-23,共3页
1978年开始,中国大陆实行对外经济开放和对内经济搞活的基本国策,制定了一系列吸引海外资本和技术的各项政策,而与大陆有着共同文化背景的广大海外华侨华人,首先踏入了大陆,从而中国大陆迎来了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投资大陆的热潮,... 1978年开始,中国大陆实行对外经济开放和对内经济搞活的基本国策,制定了一系列吸引海外资本和技术的各项政策,而与大陆有着共同文化背景的广大海外华侨华人,首先踏入了大陆,从而中国大陆迎来了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投资大陆的热潮,而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的投资为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输入了紧缺的资金和技术,使得大陆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勃勃生机的局面,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本文旨在探讨大陆对海外华侨华人资源包括港澳台在内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的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海外华侨 海外华人 资源利用 外商直接投资 外资利用 招商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侨华人与中国的抗击“非典”
5
作者 潮龙起 朱平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华侨华人 中国 捐资捐物行为 精神安慰 非典型肺炎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日本新华侨华人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
6
作者 鞠玉华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共4页
新华侨华人在事业成功的同时,面对子女教育的现实却承受着艰难的抉择:如何让生活在日本的子女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延续中华民族精神和品德,成长为中日文化兼通的人才,这不仅是新华侨华人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应引起国内相关机构... 新华侨华人在事业成功的同时,面对子女教育的现实却承受着艰难的抉择:如何让生活在日本的子女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延续中华民族精神和品德,成长为中日文化兼通的人才,这不仅是新华侨华人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应引起国内相关机构及学术界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新华侨华人 家庭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课程设置 文化补习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国际移民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30
7
作者 周聿峨 阮征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1-8,17,共9页
 当代国际移民的迅猛增长,使得国际移民理论研究成为当今重要的理论热点之一,至今已经发展出较为成熟的四个主要理论,即新古典经济平衡理论、历史———结构主义理论、双重劳动市场理论和移民系统理论。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国际移...  当代国际移民的迅猛增长,使得国际移民理论研究成为当今重要的理论热点之一,至今已经发展出较为成熟的四个主要理论,即新古典经济平衡理论、历史———结构主义理论、双重劳动市场理论和移民系统理论。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国际移民发生、持续、发展与生存的机制与途径,而其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使当代国际移民研究出现了进一步完善理论形态、改进研究手段与方法和拓展研究对象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移民 全球化 移民理论 新古典经济均衡理论 历史——结构主义理论 双重劳动市场理论 移民系统理论 研究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商网络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权 罗俊翀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133-136,共4页
华商网络由于不断发展而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可分为传统华商网络和现代华商网络两个阶段。国内外学者对华商网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二者的研究目的、角度和方法有很大的区别,结论也差别较大。国内学者对华商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华商... 华商网络由于不断发展而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可分为传统华商网络和现代华商网络两个阶段。国内外学者对华商网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二者的研究目的、角度和方法有很大的区别,结论也差别较大。国内学者对华商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华商网络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国外学者则侧重于华商网络的经济、社会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加深,世界华商之间联系的更加紧密,现代华商网络将吸引学术界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商网络 演变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早期美国华侨的“堂斗” 被引量:5
9
作者 潮龙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8-173,共6页
二战以前,美国华侨鉴于人地生疏,谋生困难,遂通过血缘、地缘等关系,组成了众多的会馆、宗族及秘密结社。为捍卫本集团的利益,这些社团设立了武装堂口。这些堂口的设置为华侨社团的斗杀提供了一种暴力工具。早期华侨“堂斗”具有频率高... 二战以前,美国华侨鉴于人地生疏,谋生困难,遂通过血缘、地缘等关系,组成了众多的会馆、宗族及秘密结社。为捍卫本集团的利益,这些社团设立了武装堂口。这些堂口的设置为华侨社团的斗杀提供了一种暴力工具。早期华侨“堂斗”具有频率高、影响广、危害大的特点,其原因在于早期美国华侨特有的宗派意识和非法的利益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美国华侨 '堂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族、环境、时代”:中国通俗文学在东南亚土生华人中传播的重要原因 被引量:3
10
作者 莫嘉丽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16-21,共6页
19世纪末,大量的中国章回小说和历史故事被东南亚、特别是新马、印尼的土生华人有计划地翻译为马来文,使中国通俗文学得以在当地广泛流传。这与处在中西文化夹缝中的土生华人这一特殊的群落的特殊处境、文化心态以及经济发展有极大关... 19世纪末,大量的中国章回小说和历史故事被东南亚、特别是新马、印尼的土生华人有计划地翻译为马来文,使中国通俗文学得以在当地广泛流传。这与处在中西文化夹缝中的土生华人这一特殊的群落的特殊处境、文化心态以及经济发展有极大关系。土生华人以对中国文学的选择,表达他们对祖籍国文化的依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 时代 环境 中国通俗文学 传播 土生华人 文化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二战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华文教育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石沧金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5年第4期57-63,91,共8页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对当地华文教育的发展而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后初期,许多华人社团创办了实行华文教育的学校。许多华团专门针对华文教育设立奖助贷学金,积极推动了华文教育的发展。独立后,面对政府采取的限制、压抑华文教育发展...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对当地华文教育的发展而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后初期,许多华人社团创办了实行华文教育的学校。许多华团专门针对华文教育设立奖助贷学金,积极推动了华文教育的发展。独立后,面对政府采取的限制、压抑华文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华团尤其是华人教育社团起而抗争,通过各种方法途径,积极维护华文教育的地位和权益。事实上,华团是维护和发展华文教育的中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华文教育 华人社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合作背景下的东南亚华人结构性权力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聿峨 刘建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共6页
 东南亚华人的结构性权力来源于五个权力资源,即政治影响力、经济实力、人口、文化和族群凝聚力。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东亚区域合作的影响下,东南亚华人结构性权力会发生一些变化,表现在政治影响力得以提升,经济实力得...  东南亚华人的结构性权力来源于五个权力资源,即政治影响力、经济实力、人口、文化和族群凝聚力。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东亚区域合作的影响下,东南亚华人结构性权力会发生一些变化,表现在政治影响力得以提升,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和文化优势得以体现。但是,其他族群的影响以及华人行使权力的意愿等消极因素也会对华人结构性权力产生一些制约作用,从而有碍于华人结构性权力的正常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华人 结构性权力 区域经济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华人新闻业的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昆章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4期67-72,共6页
苏哈托统治印尼期间 ,印尼所有华人报刊被取缔。哈比比政府接管政权后 ,采取开放舆论政策 ,华人先后出版了报刊。至瓦希德政府执政 ,新闻业出现了发展势头。当前 ,华人报刊经费紧张 ,华文编辑和记者紧缺 ,读者和广告少成为制约它们发展... 苏哈托统治印尼期间 ,印尼所有华人报刊被取缔。哈比比政府接管政权后 ,采取开放舆论政策 ,华人先后出版了报刊。至瓦希德政府执政 ,新闻业出现了发展势头。当前 ,华人报刊经费紧张 ,华文编辑和记者紧缺 ,读者和广告少成为制约它们发展的障碍。尽管印尼的改革还存在暗流 ,但民主和进步不可逆转。我们对印尼华人新闻业前景持审慎乐观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新闻事业 报刊 现状 发展 印度尼西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二战前美国华侨的乡土认同 被引量:3
14
作者 潮龙起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5-99,共5页
二战前的美国华侨,身上带有浓厚的本土文化因子,迫于美国政府的长期排华政策,加上晚清至民国政府对华侨保护不力,导致他们难以在美国落地生根,因而形成了强烈的乡土认同,其主要表现为浓厚的“落叶归根”意识、强烈的宗派意识及热心支持... 二战前的美国华侨,身上带有浓厚的本土文化因子,迫于美国政府的长期排华政策,加上晚清至民国政府对华侨保护不力,导致他们难以在美国落地生根,因而形成了强烈的乡土认同,其主要表现为浓厚的“落叶归根”意识、强烈的宗派意识及热心支持家乡建设的桑梓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前 美国华侨 乡土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商与海外印商经营管理特点的比较研究
15
作者 曾路 颜春龙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52-56,共5页
海外华商与海外印商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相同与差异反映了两大海外族群在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与伦理上的相同与差异 ,而它们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革新求变不断发展的趋势又与中印两国的经济改革息息相关 ,对海外华商与海外印商经营管理特... 海外华商与海外印商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相同与差异反映了两大海外族群在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与伦理上的相同与差异 ,而它们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革新求变不断发展的趋势又与中印两国的经济改革息息相关 ,对海外华商与海外印商经营管理特点的分析对比 ,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可利用的资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商 海外印商 华商网络 印商网络 经营管理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闽浙三省新移民迁移规模、流向和方式的比较研究
16
作者 李爱慧 潮龙起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0-137,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出现了新一轮的出国潮。影响这一轮移民潮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背景,居住国的移民政策和地方移民传统。共同的国际国内环境决定了三省移民的一些共性:移民规模增长较快,居住模式上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出现了新一轮的出国潮。影响这一轮移民潮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背景,居住国的移民政策和地方移民传统。共同的国际国内环境决定了三省移民的一些共性:移民规模增长较快,居住模式上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迁移方式以家庭团聚和合法移居为主。但三省不同的地方移民传统和经济结构对三地移民的增量和增势、居住和迁移模式具有不同影响。就三省新移民的规模来看,福建增长最为迅猛,移民规模最大;浙江增长态势稳定,趋于中间状态;广东增长趋势减弱,规模较小。从主要流向来看,相对来说,广东和浙江新移民流向更具有集中性,前者多往北美,后者多往欧洲,而闽籍新移民流向更具多样性,不同地区的移民各以北美、日本、欧洲和东南亚为主要目的地。就移居方式来看,闽、浙两省的非正规移民和贸易投资型移民相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移民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世纪马来半岛的社会环境与华人秘密结社
17
作者 潮龙起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6年第1期81-87,共7页
19世纪马来半岛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人口增长飞快,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社会关系极不稳定,政治统治力量薄弱,社会冲突频繁不已。移民社会关系的重组和脆弱,以及社会的暴力化倾向,为超自然关系的、并带有武装暴力色彩的华人秘密结社提供... 19世纪马来半岛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人口增长飞快,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社会关系极不稳定,政治统治力量薄弱,社会冲突频繁不已。移民社会关系的重组和脆弱,以及社会的暴力化倾向,为超自然关系的、并带有武装暴力色彩的华人秘密结社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 马来半岛 社会环境 秘密结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主流力量到地下非法组织——二战前新马地区华侨秘密会社与华侨社会的关系
18
作者 石沧金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0-192,164,共4页
1890年以前,秘密会社是新马地区华侨社会的主流力量之一。《镇压危险社团法令》正式出台实施后,华侨秘密会社逐渐演变为当地华侨社会中的地下非法组织。许多的内外部原因导致华侨秘密会社社会地位和影响的败落弱化。
关键词 新马地区 华侨社会 秘密会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5年后新加坡华人银行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特点 被引量:1
19
作者 颜春龙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3-45,共3页
从1965年新加坡立国至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新加坡华人银行取得了巨大发展,推究其发展的根本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二战”前后华侨华人银行的创办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市场竞争促进了银行走向集团化经营;新加坡... 从1965年新加坡立国至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新加坡华人银行取得了巨大发展,推究其发展的根本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二战”前后华侨华人银行的创办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市场竞争促进了银行走向集团化经营;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环境和银行自身的发展促进了银行集团的多元化经营;新加坡的金融发展环境和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促进了银行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新加坡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促进了银行业经营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华人银行 发展 原因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华裔人口发展趋势和多元化 被引量:13
20
作者 周敏 高伟浓 万晓宏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21,共5页
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可追溯到 1 840年末 ,甚至更早。但由于遭美国政府立法排斥 ,在 1 882至 1 943年长达 61年期间 ,华人人口几乎没有增长 ,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形成一个畸形的、与外界隔绝的单身汉社会。 1 943年排华法废除后华人人口... 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可追溯到 1 840年末 ,甚至更早。但由于遭美国政府立法排斥 ,在 1 882至 1 943年长达 61年期间 ,华人人口几乎没有增长 ,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形成一个畸形的、与外界隔绝的单身汉社会。 1 943年排华法废除后华人人口才开始缓慢增长 ,男女比例失调逐渐缩小。自 1 965年新移民法实施以来 ,美国华人人口飞跃增长 ,几乎每十年翻一番 ,男女比例日趋平衡 ,华人社区内部迅速多元化。 2 1世纪初 ,美国华人人口仍在继续快速增长 ,美国华人社区正在从以外来移民为主的社区向本地族裔的社区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 人口趋势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