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海外华裔青年来华留学的文化适应研究——基于暨南大学个案调查的分析 |
文峰
周聿峨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2
|
近代日本华侨华人的同化现象论析 |
鞠玉华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3 |
3
|
|
3
|
罗香林对中外关系史和华侨史的研究 |
高伟浓
王国强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3 |
1
|
|
4
|
论中国大陆对海外华侨华人资源的利用 |
吴开军
|
《经济前沿》
|
2003 |
2
|
|
5
|
华侨华人与中国的抗击“非典” |
潮龙起
朱平
|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6
|
对日本新华侨华人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 |
鞠玉华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7
|
当代国际移民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
周聿峨
阮征宇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3 |
30
|
|
8
|
华商网络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
刘权
罗俊翀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7
|
|
9
|
试析早期美国华侨的“堂斗” |
潮龙起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10
|
“种族、环境、时代”:中国通俗文学在东南亚土生华人中传播的重要原因 |
莫嘉丽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3
|
|
11
|
试析二战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华文教育发展的关系 |
石沧金
|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
2005 |
5
|
|
12
|
区域合作背景下的东南亚华人结构性权力 |
周聿峨
刘建林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3
|
印尼华人新闻业的现状与前景 |
黄昆章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1 |
3
|
|
14
|
试析二战前美国华侨的乡土认同 |
潮龙起
|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5
|
海外华商与海外印商经营管理特点的比较研究 |
曾路
颜春龙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0 |
|
16
|
粤闽浙三省新移民迁移规模、流向和方式的比较研究 |
李爱慧
潮龙起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7
|
19世纪马来半岛的社会环境与华人秘密结社 |
潮龙起
|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
2006 |
0 |
|
18
|
从主流力量到地下非法组织——二战前新马地区华侨秘密会社与华侨社会的关系 |
石沧金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9
|
1965年后新加坡华人银行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特点 |
颜春龙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20
|
美国华裔人口发展趋势和多元化 |
周敏
高伟浓
万晓宏
|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