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癌组织内分泌分化及其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卢晓晔 王自能 +1 位作者 黄中新 覃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92-794,T004,共4页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内分泌分化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 5 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及 2 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嗜铬素A(CgA)及CgA/细胞角蛋白 (CK)表达。结果 :(1)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的癌组织中...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内分泌分化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 5 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及 2 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嗜铬素A(CgA)及CgA/细胞角蛋白 (CK)表达。结果 :(1)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的癌组织中CgA阳性率为 4 4 0 % ,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 (15 0 % ,P <0 0 5 )。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仅见极少量的内分泌细胞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内分泌细胞的数量及染色强度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2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可见同时表达CgA与CK的细胞。结论 :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内分泌分化是肿瘤异质性的表现。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存在可向上皮细胞或内分泌细胞分化的“多向分化细胞” ,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的内分泌分化是肿瘤细胞多向分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 内分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细胞凋亡与p53蛋白表达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卢晓晔 黄中新 覃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81-383,共3页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组织中Caspases介导的细胞凋亡与p5 3蛋白表达情况 ,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意义。方法 :临床手术切除的NSCLC标本 4 4例 ,其中鳞癌 2 0例 ,腺癌 2 4例。采用Caspase特异的单克隆抗体M30Cy toDEATH免...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组织中Caspases介导的细胞凋亡与p5 3蛋白表达情况 ,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意义。方法 :临床手术切除的NSCLC标本 4 4例 ,其中鳞癌 2 0例 ,腺癌 2 4例。采用Caspase特异的单克隆抗体M30Cy toDEATH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凋亡细胞 ,计算凋亡指数 (AI) ;免疫组化法检测p5 3蛋白表达 ,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阳性细胞百分率 (P/A)、平均光密度 (AOD)及阳性水平指数 (PLI)。结果 :NSCLC组织中M30阳性率为 2 5 0 % ,肺鳞癌组织的M 30阳性率明显高于肺腺癌组织 (P <0 0 5 )。低分化鳞癌组织的AI高于中、高分化鳞癌 (P <0 0 5 )。NSCLC组织中 p5 3蛋白阳性率为 5 2 2 %。p5 3蛋白的PLI与癌细胞AI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 结论 :在NSCLC组织中存在Caspases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 ,且与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5 3蛋白表达与癌细胞凋亡无相关关系 ,提示突变型 p5 3蛋白失去了激活Cas pases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凋亡 P53蛋白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价值 被引量:38
3
作者 胡杨志 潘运龙 +3 位作者 赵晓旭 覃莉 巫青 丁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93-1495,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中甲状腺癌血管生成表现对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良、恶性结节的血流分级、收缩期峰流速(PSV)、阻力系数(RI)和微血管...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中甲状腺癌血管生成表现对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良、恶性结节的血流分级、收缩期峰流速(PSV)、阻力系数(RI)和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中,恶性结节的血流分级多为Ⅱ级和Ⅲ级,处于较高水平;良性结节的血流分级主要集中在0级和Ⅰ级,处于较低水平(Z=3.74,P<0.001)。恶性结节的PSV[(41.30±19.99)cm/s]大于良性结节[(32.38±11.00)cm/s,t=2.37,P=0.02];恶性结节的MVD[(59.03±12.85)条/200倍镜]高于良性结节[(46.97±10.16)条/200倍镜](t=4.47,P<0.001)。结论恶性结节相对于良性结节具有较高的血流分级及PSV。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表现与肿瘤组织血管生成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恶性结节 血管生成 收缩期峰流速 阻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病、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吕萍 李自成 常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7-449,459,共4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测定143例高血压病、108例冠心病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RP、空腹血糖(FBG)、血脂及体积指数(BMI)并做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和冠心病组CRP...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测定143例高血压病、108例冠心病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RP、空腹血糖(FBG)、血脂及体积指数(BMI)并做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和冠心病组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1级与3级间CRP差异有显著性(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CRP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RP与年龄、TG、FBG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①CRP是炎症标志物,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显著升高,提示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②CRP水平反映了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炎症反应 高血压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p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p53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孙加升 潘运龙 +1 位作者 覃莉 邱思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78-1580,共3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p53蛋白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原发直肠癌组织中的NF-κBp65、VEGF-A和p5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合有无淋巴...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p53蛋白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原发直肠癌组织中的NF-κBp65、VEGF-A和p5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合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F-κBp65、VEGF-A和p53在直肠癌中高表达(分别为66%、54%、58%),三者相互间具相关性(P<0.05);NF-κBp65、VEGF-A和p53阳性表达与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具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高度表达NF-κBp65、VEGF-A和p53的直肠癌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它们可作为直肠癌浸润、转移的分子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NF—κBp65 VEGF—A P53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阻断VEGF165信号传导并抑制裸鼠肝癌血管生成 被引量:3
6
作者 潘运龙 邱思远 +2 位作者 孙加升 覃莉 蔡继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金如何阻断VEGF165的信号传导,抑制裸鼠移植肝癌血管生成。方法:无血清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再加入不同浓度纳米金,作用5min,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磷酸化PLC... 目的:探讨纳米金如何阻断VEGF165的信号传导,抑制裸鼠移植肝癌血管生成。方法:无血清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再加入不同浓度纳米金,作用5min,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磷酸化PLC-γ1蛋白、6周龄Balb/c裸鼠20只,从裸鼠右腋皮下注入H22细胞。第5天,肿瘤形成约8mm大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从肿瘤周围及瘤内注入纳米金,每天1次,连续8天;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处死裸鼠时测量肿瘤体积及重量,免疫组化染色并计算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结果:VEGF165浓度不变(10μg,L),随着纳米金溶液浓度的增加(125、250、500nmol/L),纳米金抑制PLC-γ1磷酸化越来越明显。肝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分别为,实验组14.27±1.08,对照组23.52±1.36,说明纳米金明显抑制了肝癌血管生成(P〈0.01)。结论:纳米金阻断VEGF165的信号传导,明显抑制裸鼠肝癌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肝素结合位点 肝癌 抗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VEGF、p53和CerbB-2蛋白联合表达与肝肺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丁晖 潘运龙 +1 位作者 覃莉 施宏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93-1595,共3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VEGF、p53和CerbB-2蛋白表达与肝肺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联合检测100例结肠腺癌组织中VEGF、p53和CerbB-2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计算100例结肠癌发生肝肺转移的病例数。首先将1个蛋白表达...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VEGF、p53和CerbB-2蛋白表达与肝肺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联合检测100例结肠腺癌组织中VEGF、p53和CerbB-2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计算100例结肠癌发生肝肺转移的病例数。首先将1个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时患者肝、肺转移率进行比较。其次把2个和3个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分为A组,2个和3个蛋白表达阴性患者分为B组,将A组与B组患者的肝、肺转移率进行比较。结果:结肠癌中VEGF、p53和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2.0%、74.0%和36.0%。VEGF、p53和CerbB-2单个蛋白阳性表达者肝转移率分别是51.6%、45.9%和72.2%;肺转移率分别是25.8%、24.3%和33.3%,均高于VEGF、p53和CerbB-2单个蛋白阴性表达者肝、肺转移率(P<0.01)。A组患者肝、肺转移率为52.4%和31.0%,比B组患者的肝、肺转移率22.4%和8.6%明显增高(P<0.01)。结论:VEGF、p53和CerbB-2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结肠癌肝肺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与3种蛋白协同作用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及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VEGF P53 CERBB-2 肝转移 肺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与VEGF_(165)分子作用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潘运龙 邱思远 +4 位作者 覃莉 王存川 丁晖 程欣 杜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95-2300,共6页
目的:用原子力显微镜(AFM)从分子水平、可视化角度研究纳米金(GNP)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的分子作用。方法:GNP与VEGF165作用前后,用AFM表征粒子大小和形貌,光谱学检测GNP紫外吸收光谱变化,粒径分析仪检测粒径分布变化;用VEGF165... 目的:用原子力显微镜(AFM)从分子水平、可视化角度研究纳米金(GNP)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的分子作用。方法:GNP与VEGF165作用前后,用AFM表征粒子大小和形貌,光谱学检测GNP紫外吸收光谱变化,粒径分析仪检测粒径分布变化;用VEGF165刺激无血清培养液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在GNP干预前后,用AFM观察HUVECs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变化。MTT法观察纳米金对HUVECs增殖的影响。结果:GNP与VEGF165作用后,其吸收峰发生红移;粒径分析表明GNP粒径的主要分布从20 nm变成30 nm;AFM表征下,单个GNP粒径22.05 nm±1.52 nm,呈椭圆形,边界清晰,加入VEGF165后,平均粒径变成33.91 nm±2.61 nm,边界模糊,形状不甚规则,表明GNP与VEGF165结合;在AFM观察到VEGF165作用的HUVECs细胞出现伪足、细胞膜孔洞、细胞膜颗粒化和细胞连接增多等表现,而GNP可以明显抑制这一现象,MTT法表明GNP抑制VEGF165介导的HUVECs增殖。结论:GNP可与VEGF165通过化学键连接,形成以GNP为核、VEGF165为壳的GNP-VEGF165复合物,使VEGF165与其受体结合的位点失活或被阻断,抑制VEGF165的信号转导,从而抑制HUVECs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子力显微镜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表阿霉素复合体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晓旭 潘运龙 +3 位作者 胡杨志 覃莉 丁晖 巫青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2-177,共6页
【目的】观察纳米金-表阿霉素复合体(EPI-AuNP)能否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方法】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EPI-AuNP,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淬灭实验、动态光散射及Zeta电位变化对其进行鉴定。体外... 【目的】观察纳米金-表阿霉素复合体(EPI-AuNP)能否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方法】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EPI-AuNP,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淬灭实验、动态光散射及Zeta电位变化对其进行鉴定。体外实验分为AuNP处理组、EPI处理组、EPI-AuNP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将HUVEC、HepG2细胞分别接种于96孔板,培养24 h后各组分别加入AuNP溶液、EPI溶液、EPI-AuNP溶液和无血清培养液200μL,继续培养24 h后:MTT比色法检测HUVEC、HepG2细胞生存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细胞内EPI的积聚量。【结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AuNP的最大吸收峰在520 nm处,而EPI-AuNP在525 nm处。EPI(100 mg/L)荧光强度为195.2±7.5;EPI-AuNP为16.4±5.0,P=0.000。AuNP的平均粒径及Zeta电位分别为:(14.34±0.75)nm、(-21.19±0.64)mV;EPI-AuNP为:(18.54±1.84)nm、(-15.34±0.72)mV,P<0.01。体外实验:MTT比色法结果显示EPI处理组HUVEC、HepG2细胞的生存率分别为(29.25±1.59)%、(71.10±4.16)%;EPI-AuNP处理组:(21.29±1.51)%、(43.82±2.21)%,P=0.000。【结论】成功合成EPI-AuNP复合体,体外实验证实其对HUVEC、HepG2细胞均具有增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表阿霉素复合体 HUVEC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基底细胞微管蛋白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计划 夏潮涌 +1 位作者 贾艳滨 郑佩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32-634,T002,共4页
目的 :研究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皮肤基底细胞内微管蛋白的数量变化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作为早期诊断Alzheimer病生物学指标的意义。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Alzheimer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皮肤基底细胞α -微管蛋白进行检测 ,用图象... 目的 :研究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皮肤基底细胞内微管蛋白的数量变化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作为早期诊断Alzheimer病生物学指标的意义。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Alzheimer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皮肤基底细胞α -微管蛋白进行检测 ,用图象分析仪进行定性与吸光度的定量分析。结果 :Alzheimer病组的积分吸光度(IA)为 2 6 1 43± 2 5 2 1、平均吸光度 (AA)为 1.89± 0 14,分别非常显著地高于血管性痴呆组的IA(12 0 .5 5± 19 71)和AA(0 .85± 0 14) ;P <0 0 1。结论 :提示基底细胞微管蛋白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有可能为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非神经系统的生物学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基底细胞微管蛋白 老年性痴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M2和P53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运龙 覃莉 +2 位作者 蒋光愉 严林 王华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 :研究MDM2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HCC)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检测 55例HCC癌组织、2 3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MDM2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55例HCC中MDM2蛋白阳性表达 17例 (3 0 9... 目的 :研究MDM2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HCC)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检测 55例HCC癌组织、2 3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MDM2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55例HCC中MDM2蛋白阳性表达 17例 (3 0 9% ) ,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 2 3例 (41 8% ) ,二者均阳性表达 11例(2 0 % ) ,MDM2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有相关性 (r=0 3 10 ,P <0 0 5)。 2 3例癌旁组织MDM2蛋白阳性 1例 ,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 2例 ,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DM2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有差异 (P <0 0 5)。 10例正常肝组织无MDM2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结论 :肝细胞癌组织有MDM2和突变型P53过量表达 ,MDM2蛋白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MDM2蛋白质 P53蛋白质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皮肤基底细胞微管的体视学定量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艳滨 肖计划 +1 位作者 刘萍 夏潮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8-409,442,共3页
目的 :研究血管性痴呆 (VD)皮肤基底细胞微管的生物学诊断意义。方法 :使用体视学方法对VD和正常健康老年人皮肤基底细胞微管进行测量 ,用图象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VD组的Vv =2 192 6± 1 1749、Lv=4 45 3 1± 2 40 5 3... 目的 :研究血管性痴呆 (VD)皮肤基底细胞微管的生物学诊断意义。方法 :使用体视学方法对VD和正常健康老年人皮肤基底细胞微管进行测量 ,用图象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VD组的Vv =2 192 6± 1 1749、Lv=4 45 3 1± 2 40 5 3、Na =2 2 3 5 6± 1 1980 ,分别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老年组的Vv =1 3 5 15± 0 5 3 76、Lv =2 75 61±1 0 963、Na =1 3 781± 0 5 481;P <0 0 1。结论 :本研究提示VD患者基底细胞微管定量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皮肤基底细胞 微管 体视学 定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苯吡啶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消退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自成 曹茂银 +2 位作者 张才仁 张华征 常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24-428,共5页
以胆固醇(Ch)喂饲家兔进行动脉粥样硬化(AS)造型,通过测定血浆脂质、脂质过氧化物、前列腺素水平和血小板功能以及主动脉组织生化和组织学分析,系统观察了硝苯吡啶(N)对实验性AS病变消退的影响。结果显示:N能显著降低总Ch、低密度脂蛋... 以胆固醇(Ch)喂饲家兔进行动脉粥样硬化(AS)造型,通过测定血浆脂质、脂质过氧化物、前列腺素水平和血小板功能以及主动脉组织生化和组织学分析,系统观察了硝苯吡啶(N)对实验性AS病变消退的影响。结果显示:N能显著降低总Ch、低密度脂蛋白Ch、载脂蛋白B(ApoB)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Ch(HDL—Ch)、HDL_2—Ch水平;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血浆丙二醛水平;升高血浆前列环素水平,降低血栓素A_2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功能;减少主动脉组织Ch,ApoB和钙的沉积;减少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和减轻粥样病变程度。结果表明,N能促进AS病变的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吡啶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易的超薄切片染色器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祖文 夏潮湧 +1 位作者 刘惠敏 卓海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76-78,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易的超薄切片染色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各实验室都有制作比染色器所需的材料,其制作和使用方法简单。可进行铀、铅单、双重染色。染色效果良好。在透射电镜生物样品超薄切片染色(尤其铅染)过程中,往往由于CO_2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易的超薄切片染色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各实验室都有制作比染色器所需的材料,其制作和使用方法简单。可进行铀、铅单、双重染色。染色效果良好。在透射电镜生物样品超薄切片染色(尤其铅染)过程中,往往由于CO_2的影响,常在超薄切片上产生碳酸铅沉淀,使切片受到污染,影响观察,严重时无法观察使之前功尽弃。我们参考LKB2160型染色机的工作原理和染色过程,结合工作中的实践,自制了一种简易的染色器,可进行铀、铅单、双重染色。使用此染色器,可使超薄切片的染色达到防污染、规格化、省时间的效果。现将其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器 切片 生物显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包埋块半薄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海兰 黄中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4期9-12,共4页
为应用环氧树脂包埋的电镜制样切片进行光镜免疫组化观察,探讨脱树脂试剂的浓度、新鲜度、作用时间及切片的厚度对Epone-812环氧树脂包埋的人体子宫平滑肌组织经氧化醇钠脱树脂处理后,进行ABC法α-肌动球蛋白免疫组化染... 为应用环氧树脂包埋的电镜制样切片进行光镜免疫组化观察,探讨脱树脂试剂的浓度、新鲜度、作用时间及切片的厚度对Epone-812环氧树脂包埋的人体子宫平滑肌组织经氧化醇钠脱树脂处理后,进行ABC法α-肌动球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新鲜配制的过饱和氧化醇钠,作用5min其脱树脂效果良好且不掉片,免疫组化染色显色明显、清晰。表明脱树脂试剂的浓度、新鲜度和作用时间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切片厚度未见对免疫组化染色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半薄切片 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 包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在胎肺支气管上皮细胞发育过程的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樯 黄中新 夏潮湧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4-18,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发育阶段人胎肺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特征,并探讨细胞的凋亡与增殖在胎肺发育中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核酸末端杂交,检测了16~32周人胎肺组织的凋亡细胞阳性表达率,用... 目的:观察不同发育阶段人胎肺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特征,并探讨细胞的凋亡与增殖在胎肺发育中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核酸末端杂交,检测了16~32周人胎肺组织的凋亡细胞阳性表达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了同期人胎肺组织的PCNA阳性表达率。结果:人胎肺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在胎肺发育的早、中期(即假腺期和小管期),细胞的凋亡与增殖均明显较晚期旺盛,而且两者均于胎肺发育的第24周达到最高蜂,以后细胞的凋亡与增殖活动减弱;但凋亡与增殖细胞在不同发育时期定位有不同。结论:细胞的凋亡与增殖行为在胎肺支气管上皮细胞发育分化的整个过程中普遍存在,分工协作,对于胎肺的形态发生及功能完善共同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胎儿 发育 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血吸虫病并结直肠癌中hMSH2和hMLH1的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惠莉 卢晓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2-914,共3页
目的:探讨hMSH2/hMLH1蛋白表达与慢性血吸虫病并结直肠癌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慢性血吸虫病并结直肠癌患者癌变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hMSH2/hMLH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血吸虫病并结直肠... 目的:探讨hMSH2/hMLH1蛋白表达与慢性血吸虫病并结直肠癌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慢性血吸虫病并结直肠癌患者癌变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hMSH2/hMLH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血吸虫病并结直肠癌患者癌变组织中hMSH2/hMLH1蛋白表达丢失率为28.4%,而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表达丢失率为1.5%(P=0.000);在黏液腺癌中hMSH2/hMLH1蛋白表达明显减低(P<0.05);逐步回归法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型是hMSH2/hMLH1表达缺失的唯一危险因素(OR=3.333,95%CI1.096~10.141,P=0.034)。结论:hMSH2/hMLH1蛋白缺失与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有关;hMSH2/hMLH1蛋白缺失在慢性血吸虫病并结直肠癌中起重要作用,微卫星不稳定性可能参与了慢性血吸虫肠病发展为结直肠癌的恶性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hMLH1/hMSH2 血吸虫病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晖 潘运龙 +1 位作者 覃莉 陈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4-198,208,共6页
目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在单细胞水平分析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形貌特征和机械性质,为了解内皮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新鲜人脐静脉内灌注质量分数为0.25%胰蛋白酶消化,获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M199培... 目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在单细胞水平分析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形貌特征和机械性质,为了解内皮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新鲜人脐静脉内灌注质量分数为0.25%胰蛋白酶消化,获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M199培养基进行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内皮细胞第Ⅷ因子的表达。将体外培养的HUVECs用质量分数为4%多聚甲醛固定,空气中干燥后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HUVECs体外生长3~4d后可铺满单层,细胞呈长梭形,蛋白水平高表达第Ⅷ因子。细胞周期显示77.7%细胞处于G1期。AFM形貌图显示细胞呈长梭形,长径是45~55μm、短径是23~28μm、高度是280-400 nm。AFM分析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的几何参数,高低差(Rp-v)是(150.40±11.26)nm,均方根粗糙度(Rq)是(36.17±5.58)nm,平均粗糙度(Ra)是(26.80±5.54)nm,平均高度(M eantH t)是(144.2±13.35)nm。利用AFM高空间分辨率的力位移曲线测量系统,测出细胞膜表面的黏附力约为800 pN,硬度是(1.12±0.24)mN/m。结论:AFM能对内皮细胞表面的超微结构进行成像并提供准确而客观的信息,有助于加深对内皮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原子力显微镜 形貌 机械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肿瘤坏死因子-α有关的抑制物(综述) 被引量:10
19
作者 唐海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2期89-91,共3页
与肿瘤坏死因子-α有关的抑制物(综述)唐海兰(暨南大学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510632,广州)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免疫;抑制中图分类号:R34-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是... 与肿瘤坏死因子-α有关的抑制物(综述)唐海兰(暨南大学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510632,广州)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免疫;抑制中图分类号:R34-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是机体免疫系统中产生的最重要的细胞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免疫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因对幼大鼠睾丸生殖细胞的影响及其可逆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乃湄 M.Riebe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8-152,共5页
观察用0.6mM咖啡因培养2、5及7天对出生4天SD大鼠睾丸组织块生殖细胞数量的影响。为了解此作用是否能逆转,在0.6mM咖啡因作前培养后,换上基本培液或0.06mML-PIA、0.06及0.6mM腺苷作1至2周的后培养,观察生殖细胞数量的恢复情况。结果显示... 观察用0.6mM咖啡因培养2、5及7天对出生4天SD大鼠睾丸组织块生殖细胞数量的影响。为了解此作用是否能逆转,在0.6mM咖啡因作前培养后,换上基本培液或0.06mML-PIA、0.06及0.6mM腺苷作1至2周的后培养,观察生殖细胞数量的恢复情况。结果显示,0.6mM咖啡因减少培养块生殖细胞的数量。用基本培液、0.06mM的L-PIA或腺苷作后孵育都不能逆转此影响。唯有0.6mM的腺苷能扭转用咖啡因前培养2及5天对生殖细胞的抑制作用,但不能拮抗用它作前孵育7天的影响。推想咖啡因及腺苷对生殖细胞DNA合成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腺苷受体等因素都可能与本实验结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因 睾丸 生殖细胞 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