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组织中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胚性重演
1
作者 左敏 黄中新 夏潮涌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 :检测肺癌组织神经内分泌细胞表达特征。方法 :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70例人肺癌组织中分泌胃泌素释放肽 (gastrin -releasingpeptide ,GRP)、降钙素 (calcitonin ,CT)及嗜铬素A(chromograninA ,CgA)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表达... 目的 :检测肺癌组织神经内分泌细胞表达特征。方法 :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70例人肺癌组织中分泌胃泌素释放肽 (gastrin -releasingpeptide ,GRP)、降钙素 (calcitonin ,CT)及嗜铬素A(chromograninA ,CgA)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表达。结果 :肺神经内分泌癌、腺癌、鳞癌及大细胞癌中神经内分泌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 95%、55%、4 5%和 50 %。GRP阳性细胞在小细胞癌、低分化腺癌及鳞癌的表达高于高分化癌组织 (P <0 .0 1) ,CgA阳性细胞在类癌、高分化腺癌的表达高于低分化癌组织 (P <0 .0 1)。结论 :肺癌分化程度与神经内分泌细胞表达的种类有显著相关性 ;神经内分泌细胞在肺癌组织发生过程表现出胚性重演的特点 ,胎肺发育与肺癌发生在一定程度可能存在相同的调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免疫组化 神经内分泌细胞 组织化学 病理 胚性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茎叶皂苷对小鼠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胡巢凤 陆大祥 +1 位作者 孙丽萍 覃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3-667,共5页
目的探讨人参茎叶皂苷对小鼠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和模型组。喂高脂饲料复制脂肪肝模型,12 wk后证实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高脂组(HF);正常饮食治疗组(NT);人参茎叶皂苷小剂量组(GSL1);人参茎叶皂苷... 目的探讨人参茎叶皂苷对小鼠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和模型组。喂高脂饲料复制脂肪肝模型,12 wk后证实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高脂组(HF);正常饮食治疗组(NT);人参茎叶皂苷小剂量组(GSL1);人参茎叶皂苷大剂量组(GSL2)。除HF组饲高脂饲料外,其余各组饲基础饲料。GSL1组给予GSL50 mg.kg-1.d-1灌胃,GSL2组给予GSL 100 mg.kg-1.d-1灌胃,其余各组以同等容积蒸馏水灌胃。灌胃2wk后处死所有动物,检测血清TC、TG、HDL-C、LDL-C、ALT含量;并观察肝指数和肝组织TC、TG、SOD、MDA含量,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及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的表达。结果GSL2组可以明显降低肝指数、血脂、肝脂和MDA含量,增加SOD活性,改善小鼠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增加肝组织PPARαmRNA水平、降低CYP2E1 mRNA水平。NT组脂肪肝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效果不理想;GSL1组各项指标与NT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人参茎叶皂苷可能通过增加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降低血脂和肝脂水平;并且通过降低CYP2E1 mRNA表达,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发挥治疗脂肪肝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茎叶皂苷 脂肪肝 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Kupffer细胞SREBP-1c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韩莉 杨钦河 +4 位作者 张玉佩 徐拥建 刘益臻 杨雪松 金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85-892,共8页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Kupffer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复制大鼠NAFLD模型,各药物干预组灌饲相应的疏肝健脾方药,8...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Kupffer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复制大鼠NAFLD模型,各药物干预组灌饲相应的疏肝健脾方药,8周后检测血液常规生化指标,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改变;采用离体循环灌注Ⅳ型胶原酶法提取肝脏Kupffer细胞,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Kupffer细胞SREBP-1c、硬脂酰辅酶A去饱合酶-1(SCD-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脂肪蓄积;血脂及Kupffer细胞SREBP-1c、SCD-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1);各药物干预组Kupffer细胞SREBP-1c、SCD-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同时血脂及病理学改变也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疏肝组作用最为显著(P<0.01)。结论疏肝健脾方药可能是通过抑制Kupffer细胞SREBP-1c/SCD-1信号通路激活,下调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合成,减少肝脏脂质沉积,发挥抗NAFLD作用。可推测SREBP-1c、SCD-1 mRNA及蛋白可能是疏肝健脾方药抗NAFLD的有效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健脾方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 KUPFFER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C反应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5
4
作者 吕萍 李自成 常青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34-1036,共3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分析其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探讨炎症在高血压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143例高血压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R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分析其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探讨炎症在高血压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143例高血压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R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WBC)计数、体质量指数(BMI),所有研究对象均清晨空腹采血,CRP的测定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结果:高血压病组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CRP也逐渐升高,高血压1级与3级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各亚组WBC计数均较对照组高;CRP与TG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CRP水平可相应反映了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CRP对于病情的估计具有一定的意义;高TG、低HDL-C血症可能参与了体内炎症反应,积极控制血脂可能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有助于改善血压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高血压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抑制Ang-2和RGS-5表达导致裸鼠肝癌血管正常化 被引量:9
5
作者 傅岳武 潘运龙 +2 位作者 覃莉 孙立 刘英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47-2252,共6页
目的:观察纳米金在一定时间窗内,对裸鼠H22肝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5(RGS-5)表达及肝癌血管正常化的影响。方法:6周龄BALB/c裸鼠48只,从右腋皮下注入H22肝癌细胞,肿瘤形成约3~4 mm大小... 目的:观察纳米金在一定时间窗内,对裸鼠H22肝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5(RGS-5)表达及肝癌血管正常化的影响。方法:6周龄BALB/c裸鼠48只,从右腋皮下注入H22肝癌细胞,肿瘤形成约3~4 mm大小,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注入生理盐水)和实验组(36只)。实验组从肿瘤周围及瘤内注入纳米金溶液0.2 mL(浓度为500 nmol/L),每天1次;连续给药3 d、7 d、11d后,分批处死12只,取肿瘤标本,用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Ang-1、Ang-2及RGS-5的表达,并用电镜观察肿瘤血管壁周细胞形态。结果:(1)Ang-1在纳米金治疗后第3 d、第7 d及第11 d阳性率分别为16.7%、50.0%和16.7%,均高于对照组(8.3%),差异显著(P<0.05);其中实验组第7 d时Ang-1阳性率最高,与其在第3 d、第11d时比较,差异显著(P<0.05)。Ang-2在纳米金治疗后第3 d、第7 d及第11 d阳性率分别为33.3%、16.7%和41.7%,均低于对照组(58.3%),差异显著(P<0.05);其中Ang-2在第7 d时阳性率最低,与其在第3 d、第11 d时比较,显著差异(P<0.05)。(2)RGS-5在纳米金治疗后第3 d、第7 d和第11 d阳性率分别为33.3%、16.7%和50.0%,其中第7 d阳性率最低;低于对照组(50.0%)及第3 d、第11 d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3)不成熟周细胞覆盖率在纳米金治疗后第7 d时最低,为19.6%±4.3%,低于对照组(64.8%±11.7%)及第3 d(32.5%±7.9%)、第11 d(41.2%±9.1%)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电镜观察见实验组裸鼠在纳米金治疗后第7 d血管外壁周细胞形态多数趋于正常,完整覆盖内皮细胞;而对照组周细胞形态大小不一、结构不完整,对内皮细胞覆盖少。结论:纳米金在其用药7 d时间窗内,能最大限度地通过抑制Ang-2和RGS-5在裸鼠肝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减少不成熟周细胞对新生血管的覆盖,使裸鼠肝癌血管正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5 血管生成素-2 血管正常化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胡巢凤 陆大祥 +1 位作者 覃莉 王彦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建立小鼠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模型,观察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程度和时间的动态关系.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30),高脂组(n2=30),对照组喂普通饲料,高脂组喂高脂饲料,分别检测2~4周小鼠血清TG、TC、HDL-C、LDL-C、和... 目的:建立小鼠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模型,观察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程度和时间的动态关系.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30),高脂组(n2=30),对照组喂普通饲料,高脂组喂高脂饲料,分别检测2~4周小鼠血清TG、TC、HDL-C、LDL-C、和肝组织TG、TC含量变化;并观察肝指数,根据肝脏病理切片HE染色和冰冻切片苏丹Ⅲ染色分析肝脏脂变情况.结果:在喂高脂饲料2周后,小鼠血清TC、HDL-C、LDL-C、TC/HDL-c出现明显升高,肝脏TG、TC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后的3~4周血脂及肝脂水平保持稳定上升;肝指数持续增大,有肝细胞脂肪变性,肝脏组织细胞脂变程度随喂高脂饲料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结论:高脂饲料喂养的小鼠4周内可形成不同脂变程度的脂肪肝,为抗脂肪肝药物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脂肪肝 小鼠 动物模型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pases与细胞凋亡(综述) 被引量:33
7
作者 卢晓晔 钟雪云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121-124,共4页
Caspases是一组天门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s在凋亡信号作用下发生逐级水解活化 ,最后裂解细胞的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 ,使细胞分解引起凋亡 ,故Caspases的活化是导致凋亡的中心环节。本文阐述了Caspase家族的一般特性及... Caspases是一组天门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s在凋亡信号作用下发生逐级水解活化 ,最后裂解细胞的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 ,使细胞分解引起凋亡 ,故Caspases的活化是导致凋亡的中心环节。本文阐述了Caspase家族的一般特性及其在凋亡中的作用 ,Caspases与凋亡调控基因蛋白的相互关系及Caspases在凋亡相关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CASPASE 程序性细胞死亡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功能与血管重塑 被引量:9
8
作者 张莉 常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7-320,共4页
血管内皮具有强大的生理功能 ,内皮功能障碍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的研究表明 ,血管重塑对心血管疾病的意义愈见明显 ,而内皮细胞在血管重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内皮功能障碍可影响血管重塑的程度和性质。本文就正常血管内... 血管内皮具有强大的生理功能 ,内皮功能障碍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的研究表明 ,血管重塑对心血管疾病的意义愈见明显 ,而内皮细胞在血管重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内皮功能障碍可影响血管重塑的程度和性质。本文就正常血管内皮功能及其在血管重塑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内皮功能障碍与血管重塑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重塑 内皮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功能 心血管疾病 正常 内皮细胞 生理功能 过程 参与 重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蒌注射液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自成 常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16-518,共3页
目的 :观察瓜蒌注射液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SMC)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培养的兔主动脉SMC中PCNA的表达 ,液闪法测定SMC氚 -胸腺嘧啶核苷 ([3H]-TdR)掺入量 ,同时测定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 目的 :观察瓜蒌注射液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SMC)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培养的兔主动脉SMC中PCNA的表达 ,液闪法测定SMC氚 -胸腺嘧啶核苷 ([3H]-TdR)掺入量 ,同时测定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脂质过氧化物 (LPO)、前列环素 (PGI2 )及环磷酸腺苷(cAMP)的含量。结果 :瓜蒌注射液能增加SOD活性 ,降低LPO和升高PGI2 、cAMP水平 ,抑制SMC的 [3H]-TdR掺入量和PCNA的表达 (P均 <0 0 5 ,0 0 1)。结论 :瓜蒌有抑制SMC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 中医药疗法 血管平滑肌细胞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注射液对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自成 常青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当归注射液对平滑肌细胞( S M C) 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 C N A) 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 L S A B 法检测培养的兔主动脉 S M C 中 P C N A 的表达,同时测定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 O ... 目的:观察当归注射液对平滑肌细胞( S M C) 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 C N A) 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 L S A B 法检测培养的兔主动脉 S M C 中 P C N A 的表达,同时测定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 O D) 、脂质过氧化物( L P O) 、前列环素( P G I2) 及环磷酸腺苷(c A M P) 的含量。结果:当归注射液能增加 S O D 活性,降低 L P O 和升高 P G I2 、c A M P 水平,抑制 S M C 中 P C N A 的表达( P< 005 ~001) 。结论:当归有抑制 S M C 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注射液 增殖细胞 核抗原 主动脉 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AP对家兔实验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形态重塑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常青 张莉 +2 位作者 唐海兰 黄华梅 李自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9-532,共4页
目的:研究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中家兔心脏重塑的干预。方法:雄性新西兰家兔60只,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AS模型组(A组)及PACAP干预组(P组)。于实验第4、8、12周末每组随机处死动物5-6只,... 目的:研究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中家兔心脏重塑的干预。方法:雄性新西兰家兔60只,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AS模型组(A组)及PACAP干预组(P组)。于实验第4、8、12周末每组随机处死动物5-6只,定位取带有冠脉主干及分支的心脏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分别行HE、van Gieson染色,在光镜下进行定性观察和/或定量分析。结果:(1)C组心脏组织无病变。A组及P组冠状动脉的主干和小分支内均有斑块形成,心肌间胶原成分增多;但P组冠脉小分支内病变及相应部位胶原沉积较同期A组的轻。(2)A组冠状微动脉重塑指数增大,12周末时(2.58±1.54)显著高于同期C组(1.34±0.58)和P组(1.39±0.48)(P<0.05);心肌细胞最大横径缩小,8周末时(13.85μm±2.27μm)已显著小于同期C组(14.68μm±2.40μm)(P<0.05),12周末时显著小于同期C组和P组。(3)P组的上述相应参数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ACAP可抑制家兔冠状AS形成过程中存在的冠状动脉及心肌形态不良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 动脉硬化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骨架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彭红艳 常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4-396,共3页
内皮细胞骨架由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组成,是细胞形态维持、细胞迁移、物质运输和跨膜信息传递的重要结构基础。已发现内皮细胞骨架重排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密切联系,故阐明内皮细胞骨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无疑对心血管疾病... 内皮细胞骨架由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组成,是细胞形态维持、细胞迁移、物质运输和跨膜信息传递的重要结构基础。已发现内皮细胞骨架重排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密切联系,故阐明内皮细胞骨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无疑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内皮细胞骨架的分布、结构特点、信号传导途径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等方面,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血管 细胞骨架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鸡胚尿囊膜肿瘤实验动物模型及其生物学行为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继伟 张勇 +5 位作者 张逸铠 李海莹 马征来 王超 夏潮涌 钟雪云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30-33,I0002,共5页
目的利用鸡胚尿囊膜建立人移植瘤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行为和组织学形态已有报道。但是,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通过改良的方法,获得简单,快捷,可重复的动物模型。方法将人胶质瘤SWO-38细胞滴加到鸡胚尿囊膜上,观察影... 目的利用鸡胚尿囊膜建立人移植瘤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行为和组织学形态已有报道。但是,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通过改良的方法,获得简单,快捷,可重复的动物模型。方法将人胶质瘤SWO-38细胞滴加到鸡胚尿囊膜上,观察影响鸡胚的存活和成瘤的可能因素、移植瘤的生长特性和形态学特征。结果利用改良的方法成功建立胶质瘤鸡胚尿囊膜的模型;肿瘤组织能够诱导血管生成,镜下形态符合恶性胶质瘤的形态学特征。结论该模型简单,快捷,易于建立。便于观察肿瘤组织的生物学行为,可用于抗肿瘤的药物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鸡胚尿囊膜 移植瘤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塑的形态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任彩霞 常青 +4 位作者 李建芝 唐海兰 黄华梅 李自成 关洁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4-256,268,共4页
目的 :探讨AS血管重塑的几何形态变化规律。方法 :将 40只新西兰雄性家兔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 (C组 )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 (AS组 ) ,分别于实验的第 4、8、12周末取各组家兔的胸主动脉进行定性观察及定量分析。结果 :随时间延长 ,AS... 目的 :探讨AS血管重塑的几何形态变化规律。方法 :将 40只新西兰雄性家兔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 (C组 )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 (AS组 ) ,分别于实验的第 4、8、12周末取各组家兔的胸主动脉进行定性观察及定量分析。结果 :随时间延长 ,AS组斑块面积逐渐增大 ,斑块检出率逐渐增加。管腔面积在早期斑块形成时并无改变 ,晚期则明显缩小。斑块面积及管腔面积均分别与内弹性膜包围面积 (IELA)、外弹性膜包围面积 (EELA)呈正相关关系 (P <0 .0 5 ) ,IELA和EELA间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P <0 .0 1) ,但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间并无直线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家兔AS病变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 ,且在斑块形成时伴内弹性膜和外弹性膜的同时扩张 ,管腔狭窄与否主要与IELA和EELA相关。IELA和EELA可作为判断管腔狭窄及评价血管重塑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重塑 形态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L-精氨酸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脏内I型和Ⅲ型胶原的影响
15
作者 范志刚 张玲敏 +3 位作者 张倩 贾琴 李凯杰 朱佩娴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6-801,共6页
目的:动态观察外源性L-精氨酸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脏内I型和Ⅲ型胶原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可能性。方法:随机将54只健康小鼠分为正常组、感染组和L-精氨酸组。感染组和L-精氨酸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L-... 目的:动态观察外源性L-精氨酸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脏内I型和Ⅲ型胶原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可能性。方法:随机将54只健康小鼠分为正常组、感染组和L-精氨酸组。感染组和L-精氨酸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L-精氨酸组于感染后第6周将1 g/L的L-精氨酸水溶液给小鼠饮用。于感染后的第9、11、13、15周每组随机挑选6只处死取肝脏做病理观察;并对随机选取的30个视野下I型和Ⅲ型胶原面积及两者之比值作定量分析。结果:感染组与L-精氨酸组小鼠肝脏内I型和Ⅲ型胶原面积在感染第9周后逐渐减小,I型和Ⅲ型胶原面积比值变化较大;L-精氨酸组I型和Ⅲ型胶原面积比感染组减小明显(P<0.05)。结论:L-精氨酸具有减少日本血吸虫病肝脏组织内I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L-精氨酸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孔双玻片法联合培养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体外模型的构建及应用分析
16
作者 常青 唐海兰 黄华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3-384,T004,共3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 体外培养 打孔双玻片法 动物模型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鸡胚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变化研究
17
作者 覃杨 李小迪 +2 位作者 何蓉蓉 杨雪松 栗原博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16,共4页
通过检测鸡胚在早期发育过程中的抗氧化能力指数、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维生素C及谷胱甘肽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探讨内源性抗氧化活性物质变化,旨在为胚胎的抗氧化系统形成提供参考。结果显示,鸡胚在发育初期,胚胎内维生素C、... 通过检测鸡胚在早期发育过程中的抗氧化能力指数、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维生素C及谷胱甘肽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探讨内源性抗氧化活性物质变化,旨在为胚胎的抗氧化系统形成提供参考。结果显示,鸡胚在发育初期,胚胎内维生素C、谷胱甘肽、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卵黄内的抗氧化能力指数水平则逐渐降低。此外,试验结果还提示每克组织内的抗氧化指标在孵育前期呈递增趋势,发育至13日龄时随着体内抗氧化功能的健全而单位组织内的抗氧化水平趋于下降。以上结果说明,鸡胚内的抗氧化系统是在早期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日益完善的,可能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 发育过程 抗氧化能力 活性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乱昼夜节律对小鼠角膜创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鹏 刘俊 +5 位作者 薛芸霞 宋方 王寒晴 傅婷 夏潮涌 李志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9-504,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昼夜节律对角膜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选用C57BL/6雄性小鼠,在小鼠角膜中央直径为2 mm的圆形区域,用高尔夫样刀机械性去除其上皮层,使用荧光素钠显色创伤面积,动态观察上皮层修复的动力学,并观察白细胞、血小板和分...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昼夜节律对角膜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选用C57BL/6雄性小鼠,在小鼠角膜中央直径为2 mm的圆形区域,用高尔夫样刀机械性去除其上皮层,使用荧光素钠显色创伤面积,动态观察上皮层修复的动力学,并观察白细胞、血小板和分裂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全昼(12 h light/12 h light,LL)和全夜(12 h dark/12 h dark,DD)组角膜创伤修复速率小于对照组(12 h light/12 h dark,LD),表现为再上皮化延迟、上皮细胞数量降低、血管扩张直径增大、白细胞和血小板募集的发生延迟,但白细胞和血小板数目显著增多。结论:扰乱昼夜节律延迟炎症反应的发生,但加剧炎症反应;延迟再上皮化过程,最终显著抑制角膜创伤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昼夜节律 创伤修复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神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存 夏潮涌 +1 位作者 傅婷 李志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3-396,共4页
角膜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是机体中最敏感的组织之一,对于保持眼表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业已证实,有许多疾病与角膜神经相关,如角膜炎、干眼征和糖尿病等。本文从角膜神经的起源、研究方法、分布与形态学结构、角膜神经的再生以及相关... 角膜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是机体中最敏感的组织之一,对于保持眼表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业已证实,有许多疾病与角膜神经相关,如角膜炎、干眼征和糖尿病等。本文从角膜神经的起源、研究方法、分布与形态学结构、角膜神经的再生以及相关疾病几个方面对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神经 神经再生 角膜炎 干眼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睁眼前后角膜神经纤维长度与密度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存 傅婷 +1 位作者 李志杰 夏潮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1-585,共5页
背景目前已有许多关于哺乳动物发育阶段角膜神经分布的研究,但是尚无对睁眼前后这几个时间段角膜神经分布的研究。目的了解小鼠睁眼前后角膜神经纤维长度与密度随着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SPF级C5... 背景目前已有许多关于哺乳动物发育阶段角膜神经分布的研究,但是尚无对睁眼前后这几个时间段角膜神经分布的研究。目的了解小鼠睁眼前后角膜神经纤维长度与密度随着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SPF级C57BL/6小鼠分为出生后1d(P1d)、P7d、P13d(睁眼前1d)、P14d(半睁眼)、P17d(完全睁眼后1d)和P23d(完全睁眼后7d),各组均5只鼠10只眼。采用β-微管蛋白Ⅲ抗体进行整张角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使用Delta Vision Core拍摄角膜背鼻侧、背颞侧、腹鼻侧和腹颞侧的神经纤维图像,根据体视学测量线性结构的原理,运用Image—Pro Plus5.1软件中的“手动测量-建立多边形特征”计算角膜面积,并且使用LnsgRand.grd曲线(间距为53μm)分别计算各组小鼠的角膜面积、神经纤维总长度以及各分区的神经纤维密度。结果C57/BL6小鼠P1、P7、P13、P14、P17、P23d的角膜面积分别为(0.404±O.007)、(1.362±0.154)、(1.573±O.080)、(1.603±0.046)、(1.8474±0.052)、(2.445±O.798)mm^2,神经纤维总长度值分别为(3.718±1.044)、(19.065±3.350)、(23.687±0.907)、(27.309±2.477)、(31.989±3.976)、(41.214±1.573)mm,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9.592±1.138)、(14.506±1.908)、(15.088±1.241)、(16.772±1.897)、(16.8214±2.102)、(17.660±1.216)mm/mm^2,均随鼠龄的增长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906、0.424、2.375,P=0.000),角膜面积和神经纤维长度之间呈正相关(r=0.983,P〈0.01)。角膜4个分区的神经纤维密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背鼻侧区:F=0.159,P=0.000;背颞侧区:F=2.172,P=0.001;腹鼻侧区:F=1.998,P=0.000;腹颞侧区:F=2.352,P=0.000)。其中从P13d到P14d,背鼻侧区的神经纤维密度减少了6.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9,P=0.572);而且从P14d到P17d,背颞侧区、腹鼻侧区和腹颞侧区的神经纤维密度分别减少了4.6%、5.5%和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49,P=0.596;t=0.701,P=0.501;t=-0.100,P=0.919)。结论小鼠睁眼过程对整个角膜或角膜各分区神经纤维的发育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P17d开始,小鼠角膜神经纤维呈追赶性增长,恢复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神经纤维长度 神经纤维密度 C57/BL6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