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腺素E1对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吉章阁 张素平 +5 位作者 凌莉 黄惠鸿 何锐 王慕真 邓婉青 吴文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26-330,共5页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对右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前列腺素E1(10μg.kg-1·d-1)组,溶剂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3组大鼠均...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对右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前列腺素E1(10μg.kg-1·d-1)组,溶剂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3组大鼠均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以标记脑内新增殖细胞,并于MCAO术后7d、14d行神经功能评分后处死,测脑梗死体积,观察梗死同侧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BrdU+细胞、BrdU+/doublecortin(DCX)+细胞表达、梗死灶周BrdU+细胞表达及SVZ区BrdU+/DCX+细胞的迁移距离。结果MCAO术后7d、14d,与溶剂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前列腺素E1治疗增加了梗死侧SVZ区BrdU+细胞(7 d:380.3±14.3 vs.251.3±9.5 vs.50.3±5.4;14 d:230.2±10.1 vs.126.2±8.8 vs.24.3±6.3,P<0.05)、BrdU+/DCX+细胞(7 d:209.0±19.6 vs.109.8±14.4 vs.27.3±5.9;14 d:96.2±13.0 vs.47.3±6.8 vs.25.7±6.2,P<0.05)和梗死灶周皮质BrdU+细胞(7 d:349.7±9.2 vs.203.5±12.2 vs.53.8±8.4;14 d:203.4±13.3 vs.136.7±11.8vs.27.2±6.2,P<0.05)表达;术后7 d,前列腺素E1组梗死侧SVZ区BrdU+/DCX+细胞迁移距离比溶剂对照组更远(6039.3μm±1035.6μm vs.3591.5μm±716.6μm,P<0.05);前列腺素E1组与溶剂对照组比较,脑梗死后神经功能评分改善[7 d:1.5(1.0,2.0)vs.2.0(2.0,3.0);14 d:0.5(0,1.0)vs.1.0(1.0,2.0),P<0.05]。结论前列腺素E1可促进大鼠脑梗死后梗死侧SVZ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神经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前列腺素E1 神经再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惠鸿 张素平 +4 位作者 凌莉 刘博会 何锐 王慕真 邓婉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295-3298,共4页
目的:观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取新生SD大鼠,进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神经干细胞的原代培养、分离及传代,然后通过形态... 目的:观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取新生SD大鼠,进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神经干细胞的原代培养、分离及传代,然后通过形态学和免疫荧光法鉴定。使用transwell小室建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神经干细胞非接触性的共培养系统。实验分为共培养组、单纯神经干细胞培养组和VEGF拮抗剂组。通过MTS方法检测不同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表达。结果:与单纯神经干细胞培养组及VEGF拮抗剂组相比,共培养组的神经干细胞显示出增殖增加,且共培养组的细胞上清液中VEGF表达升高。结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共培养可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其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VEGF可能起关键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神经干细胞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