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宋慧东 舒建昌 +4 位作者 杨绮红 张文茹 吕霞 罗国彪 聂丽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01-1502,共2页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加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胶体果胶铋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86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以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000mg,呋喃唑酮100mg,均2次/d,胶体果胶铋100mg,4次/d,疗程7d;对照...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加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胶体果胶铋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86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以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000mg,呋喃唑酮100mg,均2次/d,胶体果胶铋100mg,4次/d,疗程7d;对照组予以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000mg,甲硝唑400mg,均2次/d,疗程7d。两组溃疡病患者均继用雷贝拉唑10mg,1次/d,共3周。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消化性溃疡患者复查胃镜。观察根除率、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比较分析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6.0%(123/143)、11.9%(17/143),对照组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9%(110/143)、20.3%(29/143),治疗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0.9%(130/143)、93.6%(58/62),对照组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7.4%(125/143)、89.3%(50/5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加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胶体果胶铋四联一周疗法根除Hp的方案较现今常用的三联方案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雷贝拉唑 阿莫西林 呋喃唑酮 胶体果胶铋 甲硝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苈强心胶囊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3
2
作者 李强 郭壮波 +1 位作者 黎庆梅 郭顺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9-1122,共4页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对照胶囊和芪苈强心胶...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对照胶囊和芪苈强心胶囊,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下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患者6 min步行距离(6-MWT),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APN和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心衰患者的血清APN和NT-proBNP水平随着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增加而明显升高;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者LVEDD和LVESD均缩小,LVEF明显提高,6-MWT明显增长,血清APN和NT-proBNP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以上指标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APN和NT-proBNP水平,明显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苈强心胶囊 冠心病 心力衰竭 脂联素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联合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婉霞 徐武华 +3 位作者 钟思琳 沈雁 刘文权 庞兆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0-772,共3页
脑卒中后患者抑郁与肢体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损害常同时发生,互为因果;抑郁是脑卒中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多数报道约为20%一50%,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认知等各方面的恢复u,。抑郁的不良情绪持续时间过长,... 脑卒中后患者抑郁与肢体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损害常同时发生,互为因果;抑郁是脑卒中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多数报道约为20%一50%,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认知等各方面的恢复u,。抑郁的不良情绪持续时间过长,可使躯体疾病恶化或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心理治疗 运动训练 康复 认知功能 脑卒中后 常见并发症 同时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刘文权 徐武华 +2 位作者 吴婉霞 曾德良 梁宇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536-3538,共3页
目的:探索强化膝关节(0~15°)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膝关节(0~15°... 目的:探索强化膝关节(0~15°)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膝关节(0~15°)强化控制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TUGT)、最大步行速度(MWS)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起立行走能力、10m最大步行速度。结果:治疗6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在BBS、TUGT及MWS评分比治疗前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膝关节(0~15°)控制训练,可以纠正患者膝关节过伸,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有效地改善患者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膝关节控制训练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吴婉霞 徐武华 +1 位作者 刘文权 曾德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5-18,47,共5页
目的观察强化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7月—2012年12月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卒中后偏瘫患者43例,按接诊时奇偶数将患者分为强化训练组(22例)和常规训练组... 目的观察强化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7月—2012年12月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卒中后偏瘫患者43例,按接诊时奇偶数将患者分为强化训练组(22例)和常规训练组(21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1次/d,45 min/次,5 d/周,共治疗4周;强化训练组每天增加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1次,20 min/次。比较两组训练前,训练后2、4周的Fugl-Meyer量表(FMA)中下肢部分(FMA-L)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的差异。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FMA-L、BBS评分均呈逐渐提高趋势,而TUGT测评时间呈加快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训练前及训练后2周,两组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4周后,强化训练组FMA-L、BBS量表评分,TUGT测评时间分别为(21.2±4.6)分、(19.4±2.6)分、(44.8±10.1)s;常规训练组分别为(18.7±3.3)分、(17.4±2.8)分、(57.6±7.7)s,两组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较常规康复训练能更明显改善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随着强化训练时间的延长,其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康复 桥式运动 视觉反馈平衡训练 下肢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晓碧 郭衡山 +4 位作者 王西平 韦建瑞 陈怡霓 黄丽萍 卢小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113-1114,共2页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的影响。方法 :把 6 2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 (2 9例 )和药物治疗组 (32例 ) ,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仪治疗 36d(1h/...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的影响。方法 :把 6 2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 (2 9例 )和药物治疗组 (32例 ) ,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仪治疗 36d(1h/d) ,药物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相同天数 ;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的血浆ET含量 ,应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患者血浆NO-2 /NO-3 含量 ,以间接反映NO的浓度 ;并测定 30例健康人的ET和NO-2 /NO-3 值作为对照。结果 :治疗前反搏组和药物组的ET水平 (116 4± 4 4 9)ng/L ,(111 9± 4 4 4 )ng/L明显高于正常人 (6 5 8± 15 6 )ng/L (P <0 0 1)。治疗后反搏组ET水平 (78 9± 30 2 )ng/L明显低于药物组 (14 8 0± 39 5 )ng/L (P <0 0 1)。NO-2 /NO-3 水平 ,治疗前反搏组 (6 4 4± 14 8) μmol/L和药物组 (6 7 0± 2 4 0 ) μmol/L ,稍低于正常人(70 1± 13 9) μmol/L ,但P >0 0 5 ;治疗后反搏组 (89 6± 30 3) μmol/L高于正常人 (P <0 0 1) ,药物组NO-2 /NO-3(83 4± 2 3 0 ) μmol/L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体现血管收缩和舒张平衡关系的ET/ (NO-2 /NO-3 )比值 ,治疗前反搏组 (1 9± 0 8)和对照组 (1 8± 0 9)均高于正常人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搏动术 冠状动脉疾病 内皮缩血管肽类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期整体针灸法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郭元琦 符文彬 +3 位作者 陈丽仪 欧爱华 区轩明 梁文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0-291,共2页
目的:观察分期整体针灸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Brunnstrom为评价指标,将113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分期整体针灸组(治疗组,63例)和传统针灸组(对照组,50例),比较治疗后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臂... 目的:观察分期整体针灸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Brunnstrom为评价指标,将113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分期整体针灸组(治疗组,63例)和传统针灸组(对照组,50例),比较治疗后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臂、手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脚部功能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分期整体针灸法能更好地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针灸法 偏瘫患者 运动功能恢复 分期 BRUNNSTROM 肢体功能恢复 肢体功能状态 后肢体功能 脑梗死 评价指标 改善情况 治疗组 对照组 手功能 显著性 功能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梁治平 刘斯润 +2 位作者 曾旭文 周洁 陈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9-452,共4页
目的分析MRI征象Ⅲ型肩峰、肱肩间隙狭窄和肩袖撕裂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AI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2例肩关节MRI疑诊SAIS患者,以关节镜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Ⅲ型肩峰、肱肩间隙狭窄和肩袖撕裂单一征象或联合征象诊断SAIS的效能。结果Ⅲ... 目的分析MRI征象Ⅲ型肩峰、肱肩间隙狭窄和肩袖撕裂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AI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2例肩关节MRI疑诊SAIS患者,以关节镜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Ⅲ型肩峰、肱肩间隙狭窄和肩袖撕裂单一征象或联合征象诊断SAIS的效能。结果Ⅲ型肩峰、肩峰下间隙变窄、肩袖撕裂和联合征象诊断SAIS的敏感度分别为51.06%(24/47)、72.34%(34/47)、80.85%(38/47)和85.11%(40/47),单一肩袖撕裂诊断敏感度与联合征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68),特异度(64.44%,29/45)低于联合征象(84.44%,3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P=0.008)。结论 MRI可显示SAIS肩袖损伤、肩峰形态和最短肱肩间隙狭窄,根据以上三种征象联合诊断SAIS的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撞击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肩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针、激光火针在慢性运动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竹 刘承宜 +1 位作者 杨小红 邓树勋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51,共4页
回顾了火针的概况、慢性运动损伤局部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从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角度初步分析了火针、激光火针治疗慢性运动损伤的机制,总结了火针和激光火针在治疗慢性运动损伤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运动损伤 激光 应用 初步分析 传统医学 现代医学 病理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小板比率和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变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凌莉 李小强 +3 位作者 张素平 王慕真 何锐 邓婉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127-212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小板比率(large platelets,P-LCR)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7例,分成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小板比率(large platelets,P-LCR)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7例,分成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组(225例)和不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组(402例),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P-LCR和MPV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不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比较,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P-LCR增加及MPV增大,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高血脂和P-LCR为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P-LCR和MPV的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治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2型糖尿病 大血小板 平均血小板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对大鼠脑梗死后远隔部位细胞增殖和血管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凌莉 张素平 +4 位作者 吉章阁 黄惠鸿 何锐 王慕真 邓婉青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87-591,共5页
目的观察连续性侧脑室注入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 alpha,SDF-1α)对大鼠脑梗死后远离梗死灶的同侧丘脑细胞增殖和血管再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6只脑梗死大鼠随机分为SDF-1α治疗组、溶剂... 目的观察连续性侧脑室注入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 alpha,SDF-1α)对大鼠脑梗死后远离梗死灶的同侧丘脑细胞增殖和血管再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6只脑梗死大鼠随机分为SDF-1α治疗组、溶剂对照组和SDF-1α+CXCR4拮抗剂组,每组12只。所有大鼠分别于右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术后第7 d和14 d处死,处死前经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以标记新增殖的细胞,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梗死侧丘脑腹后外侧核(ventroposterior nucleus,VPN)内BrdU+细胞数目、血管密度及BrdU+/laminin+细胞数目。结果与溶剂对照组及SDF-1α+CXCR4拮抗剂组相比,SDF-1α治疗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减少(术后7 d:12.3%±0.68%vs.20.6%±1.02%vs.17.2%±0.84%、术后14 d:10.4%±0.90%vs.17.8%±0.77%vs.15.0%±0.86%,P<0.05);梗死侧丘脑VPN内BrdU+细胞表达增加(术后7 d:132.7±9.11 vs.90.5±9.35 vs.96.83±8.01,术后14 d:264.2±11.65 vs.192.2±6.18 vs.207.3±7.53,P<0.05),同时BrdU+/laminin+细胞数目增多(术后7 d:73.3±5.75 vs.50.2±6.27 vs.55.5±6.15、132.3±9.81 vs.67.7±9.44 vs.87.0±7.69,P<0.05)及血管密度增加(术后7d:8.3%±0.79%vs.6.97%±0.73%vs.7.31%±0.75%、术后14 d:13.08%±0.79%vs.10.5%±0.70%vs.11.6%±0.67%,P<0.05)。结论外源性SDF-1α可减少脑梗死大鼠的梗死体积,并促进非缺血的远离梗死灶的同侧丘脑VPN内细胞增殖及血管再生,其作用可能通过SDF-1/CXCR4轴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脑梗死 远隔部位 细胞增殖 血管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内皮微颗粒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强 郭壮波 +2 位作者 伍光颖 李超霞 钟志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9-363,373,共6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内皮微颗粒(endothial microparticles,EMP)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梗死组(MI组)和阿托伐他汀心肌梗死组(MI+AT组),每...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内皮微颗粒(endothial microparticles,EMP)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梗死组(MI组)和阿托伐他汀心肌梗死组(MI+AT组),每组8只。采用冠状动脉结扎制作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后2 h和24 h采外周血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 Tn T)和EMP,其中循环EMP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通过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造模后2 h,MI组大鼠的CK-MB表达水平较sham组大鼠显著升高(P<0.05);MI组及MI+AT组大鼠EMP表达水平及心肌细胞凋亡率上升,显著高于sham组(P<0.05)。造模后24 h,MI组大鼠EM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ham组(P<0.05);MI+AT组大鼠CK-MB、c Tn T、EMP表达水平及心肌细胞凋亡率较MI组显著降低(P<0.05)。此外,MI组大鼠的CKMB表达水平在造模后24 h较造模后2 h显著升高(P<0.05);MI+AT大鼠CK-MB、c Tn T和EMP表达水平在造模后24 h较2 h显著下降(P<0.05)。结论:AT可降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时的EMP水平和心肌细胞凋亡率,提示AT对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阿托伐他汀 内皮微颗粒 心肌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级全责护理排班方式对护理人力成本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美华 谭惠仪 +1 位作者 周琼 黄雪仪 《中国护理管理》 2005年第5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层级全责护理排班方式及其对降低护理人力成本的作用。方法:对原功能制护理的排班方式进行调整,对全责护士、辅助护士以及夜班护士重新编排班表。以护理服务能力作为成本测算依据。比较2种不同护理模式下对护理人力的设置和护... 目的:探讨层级全责护理排班方式及其对降低护理人力成本的作用。方法:对原功能制护理的排班方式进行调整,对全责护士、辅助护士以及夜班护士重新编排班表。以护理服务能力作为成本测算依据。比较2种不同护理模式下对护理人力的设置和护理服务效能的影响。结果:新的排班表上/下午平均护理人力配置为7.9人/5.8人,被调查的5个护理项目反映出服务效能呈上升趋势。结论:新的排班方式下护理人力的配置较均衡,有助于较好地控制成本而提供较优质的护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级全责护理 人力成本 排班 层级全责护理 人力成本 排班方式 护理人力配置 夜班护士 服务效能 功能制护理 护理模式 测算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与退变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6
14
作者 叶冬平 梁伟国 +2 位作者 戴丽冰 沈雁 陈鸿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8-172,共5页
目的:研究人正常和退变椎间盘纤维环细胞椎间盘退变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探讨这些相关基因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筛选明显差异基因作为退变纤维环细胞体外刺激因子,逆转椎间盘退变。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RT-PCR,SYBR Green)... 目的:研究人正常和退变椎间盘纤维环细胞椎间盘退变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探讨这些相关基因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筛选明显差异基因作为退变纤维环细胞体外刺激因子,逆转椎间盘退变。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RT-PCR,SYBR Green)技术检测人正常和退变纤维环细胞TGF-β、IGF-1、bFGF、IL-1、TIMP-1、COL1A1、BMP-14、PDGF、aggrecan、COL2A1、SOX 9、BMP-2、iNOS、EGF、MMP3、BMP-4和BMP-7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纤维环细胞相比,退变纤维环细胞TGF-β、IL-1、PDGF和IGF-1 mRNA表达量降低(P<0.01,P<0.05);bFGF、TIMP-1、BMP-14和COL1A1 mRNA表达升量高(P<0.01);正常纤维环细胞aggrecan和BMP-2 mRNA高表达,退变纤维环细胞两者表达阴性;COL2A1、iNOS和MMP3在正常纤维环细胞mR-NA有表达,在退变纤维环细胞表达阴性;EGF在正常纤维环细胞mRNA表达阴性,而在退变纤维环细胞有表达。Sox-9、BMP-4和BMP-7在正常和退变纤维环细胞mRNA表达均为阴性。结论:椎间盘纤维环退变与TGF-β、IL-1、PDGF、IGF-1、aggrecan和BMP-2 mRNA低表达,bFGF、TIMP-1、BMP-14和COL1A1 mRNA高表达相关;BMP-2、TGF-β、PDGF和IGF-1可作为退变纤维环细胞体外刺激因子,用于逆转椎间盘退变的研究;bFGF、TIMP-1和BMP-14可能是椎间盘纤维环细胞退变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纤维环细胞 退变纤维环细胞 差异表达 椎间盘退变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高度近视眼的脉络膜厚度改变 被引量:7
15
作者 罗铭 李红阳 +1 位作者 马胜生 梁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比较青少年高度近视眼与正常眼的脉络膜厚度的差异,分析脉络膜厚度变化与青少年高度近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眼视光中心就诊和体检的青少年62例111眼,年龄为13~17(14.34±2.74)岁。分为高度近视组32... 目的比较青少年高度近视眼与正常眼的脉络膜厚度的差异,分析脉络膜厚度变化与青少年高度近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眼视光中心就诊和体检的青少年62例111眼,年龄为13~17(14.34±2.74)岁。分为高度近视组32例57眼,正常对照组30例54眼,高度近视组屈光度(-6.85±1.14)D,眼轴(26.31±1.13)mm。正常对照组屈光度(-0.37±0.85)D,眼轴(23.91±0.64)mm。两组间的屈光度、眼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加强深度扫描技术对黄斑部进行0°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下及由中心凹向鼻侧和颞侧3000μm的脉络膜厚度值,共测量13个子午线,每个子午线间隔500μm,比较两组间脉络膜厚度、屈光度和眼轴,分析脉络膜厚度变化与青少年高度近视的关系。结果青少年高度近视组受检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值和黄斑部脉络膜平均厚度值分别为(220.4±49.6)μm和(209.9±62.8)μm,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47.4±63.6)μm和(295.1±71.2)μm,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220,P=0.000;t=-16.180,P=0.000)。青少年高度近视组颞侧脉络膜最厚,中心凹下厚度次之,鼻侧最薄;而正常对照组以黄斑中心凹区域脉络膜最厚,其次为颞侧,鼻侧最薄。高度近视组受检眼各检测点脉络膜均薄于正常对照组。两组脉络膜厚度的差异黄斑中心凹区域较黄斑周边区域明显(P〈0.001)。结论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脉络膜厚度较青少年正常眼明显变薄,以黄斑中心凹区域的差异显著。提示脉络膜的厚度改变可能在青少年高度近视眼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厚度 加强深度扫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高度近视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1对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吉章阁 张素平 +5 位作者 凌莉 黄惠鸿 何锐 王慕真 邓婉青 吴文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26-330,共5页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对右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前列腺素E1(10μg.kg-1·d-1)组,溶剂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3组大鼠均...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对右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前列腺素E1(10μg.kg-1·d-1)组,溶剂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3组大鼠均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以标记脑内新增殖细胞,并于MCAO术后7d、14d行神经功能评分后处死,测脑梗死体积,观察梗死同侧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BrdU+细胞、BrdU+/doublecortin(DCX)+细胞表达、梗死灶周BrdU+细胞表达及SVZ区BrdU+/DCX+细胞的迁移距离。结果MCAO术后7d、14d,与溶剂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前列腺素E1治疗增加了梗死侧SVZ区BrdU+细胞(7 d:380.3±14.3 vs.251.3±9.5 vs.50.3±5.4;14 d:230.2±10.1 vs.126.2±8.8 vs.24.3±6.3,P<0.05)、BrdU+/DCX+细胞(7 d:209.0±19.6 vs.109.8±14.4 vs.27.3±5.9;14 d:96.2±13.0 vs.47.3±6.8 vs.25.7±6.2,P<0.05)和梗死灶周皮质BrdU+细胞(7 d:349.7±9.2 vs.203.5±12.2 vs.53.8±8.4;14 d:203.4±13.3 vs.136.7±11.8vs.27.2±6.2,P<0.05)表达;术后7 d,前列腺素E1组梗死侧SVZ区BrdU+/DCX+细胞迁移距离比溶剂对照组更远(6039.3μm±1035.6μm vs.3591.5μm±716.6μm,P<0.05);前列腺素E1组与溶剂对照组比较,脑梗死后神经功能评分改善[7 d:1.5(1.0,2.0)vs.2.0(2.0,3.0);14 d:0.5(0,1.0)vs.1.0(1.0,2.0),P<0.05]。结论前列腺素E1可促进大鼠脑梗死后梗死侧SVZ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神经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前列腺素E1 神经再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含量差对重度烧伤患者削痂术容量复苏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梁冰 曹阳 +2 位作者 黄浩然 罗福荣 张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1-766,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削痂术中液体复苏过程中的变化,探讨Pcv-aCO2对患者术后组织灌注及氧合的影响,为烧伤患者寻求更有效的液体复苏的综合目标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 目的通过观察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削痂术中液体复苏过程中的变化,探讨Pcv-aCO2对患者术后组织灌注及氧合的影响,为烧伤患者寻求更有效的液体复苏的综合目标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ICU)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12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流动力学监测及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术毕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70%剔出试验。依据T基(诱导前)至T0(术毕)的Pcv-aCO2变化趋势将患者进行分组:第1组(H-H):Pcv-aCO2在T基至T0时间点间持续≥6 mmHg;第2组(L-H):Pcv-aCO2在T基时间点<6 mmHg,T0时间点≥6 mmHg;第3组(H-L):Pcv-aCO2在T基时间点≥6 mmHg,逐步降低至T0时间点<6 mmHg;第4组(L-L):Pcv-aCO2在T基至T0时间点间持续<6 mmHg。记录术毕及术后18 h心率(HR)、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指数(CI)、Pcv-aCO2、乳酸等基本生理学指标,计算氧供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氧摄取率(O2ER)、等氧动力学指标,评价Pcv-aCO2与CI的相关性;分析液体复苏治疗后不同Pcv-aCO2水平的组织灌注及氧合变化。结果85例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第1组(H-H):24例,第2组(L-H):8例,第3组(H-L):17例,第4组(L-L):36例。四组一般资料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总输液量、总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O2I在T0时间点L-L,H-L组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2ER在T0时间点L-L,H-L组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T18时间点,4组受试者的氧供需指标及氧摄取率指标均无差异。T0时间点、T18时间点HR、血压、CI、CVP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时间点Pcv-aCO2与CI有相关性(r=-0.221),但T18相关性减弱(r=-0.0485),术后0 h至18 h乳酸清除率L-L,H-L组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烧伤休克患者的CO与Pcv-aCO2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通过监测PcvaCO2结合CO、血乳酸(Lac)等指标,可以帮助分析微循环的不同状态及病理阶段,提升复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重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彪 赵强 +2 位作者 许顶立 曾芳 吴同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drenoreceptor,β3-AR)激动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脏重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4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6),其余大鼠用主动脉缩窄法建立慢性心衰模型后,分为心衰组(n=8)和β3-AR药物组[... 目的:探讨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drenoreceptor,β3-AR)激动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脏重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4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6),其余大鼠用主动脉缩窄法建立慢性心衰模型后,分为心衰组(n=8)和β3-AR药物组[n=8,经尾静脉注射β3-AR特异性激动剂BRL-37344 0.4 nmol/(kg·min),注射10 min,每周2次,连续4周],随后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应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完成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①3组大鼠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与假手术组或心衰组比较,β3-AR药物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和左心室重量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均显著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3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与假手术组或心衰组比较,β3-AR药物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平均肺动脉压均显著升高(P<0.01),而左心室收缩末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β3-AR特异性激动剂BRL-37344加重心衰大鼠的心脏重构及促进衰竭心脏收缩功能下降,促进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 大鼠 心脏重构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伟光 李梅 李艳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72-1673,共2页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TT)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54例Ⅱ~Ⅲ期女性乳腺癌患者,行3周期的TT方案新辅助化疗,化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临床有效率为8...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TT)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54例Ⅱ~Ⅲ期女性乳腺癌患者,行3周期的TT方案新辅助化疗,化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临床有效率为81.5%(44/54),其中临床完全缓解14.8%(8/54),临床部分缓解66.7%(36/54),无严重的化疗毒性和死亡病例。结论:TT方案近期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多西他赛 吡柔比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肾损害 被引量:21
20
作者 赵云艽 刘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4-495,共2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正逐年升高…,并有低龄化趋势。而有关高尿酸血症的研究也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及相关肾脏损害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肾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正逐年升高…,并有低龄化趋势。而有关高尿酸血症的研究也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及相关肾脏损害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肾损害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无症状 肾损害 低龄化趋势 肾脏损害 生活水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