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爱华 李小亮 +3 位作者 孙达春 彭秀斌 梁翠微 黎义锦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0,29,共4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g)、凝血因子VⅡ(FVⅡ)、凝血因子VⅢ(FVⅢ )、因子X(FX)采用光散射比浊法。P-...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g)、凝血因子VⅡ(FVⅡ)、凝血因子VⅢ(FVⅢ )、因子X(FX)采用光散射比浊法。P-选择素(P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 采用ELISA法测定。uPA抑制物(PAI)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PT、APTT、TT、Ps、 VWF、uPA升高,Fg、FVⅡ、FVⅢ、FX降低。(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PT、APTT、Ps、vWF、uPA降低,FVⅡ、 FVⅢ升高。(3)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PT、APTT、TT、Ps、vWF、uPA升高,Fg、FVⅡ、FVⅢ、FX降低。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凝降低,纤溶亢进,血小板活化,介入治疗后减轻,但未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纤溶功能 凝血 APTT 升高 治疗后 PA 降低 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切除术中宫颈去留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吴紫莉 张爱华 +2 位作者 陈福光 郑丽 曾琼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68-72,共5页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术中宫颈去留的利弊 ,重新评价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81例子宫次全切和 68例全切除两组病人术后性功能、膀胱功能、更年期症状、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情况进行对比 ,并观察残留宫颈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性...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术中宫颈去留的利弊 ,重新评价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81例子宫次全切和 68例全切除两组病人术后性功能、膀胱功能、更年期症状、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情况进行对比 ,并观察残留宫颈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性功能、膀胱功能均下降 ,以全切组下降更为明显 (P <0 0 1或 0 0 5) ;两组甘油三脂 (TG)、胆固醇 (CHOL)、载脂蛋白B(APOB)、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载脂蛋白A(APOA)则均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1或 0 0 5)。上述各变化及更年期情况两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残留宫颈均未发现 1例下垂、息肉或癌瘤 ,涂片均为巴氏Ⅰ或Ⅱ级。结论 :两种术式对卵巢功能早衰的影响是相同的 ,但对性生活与膀胱功能下降的影响全切组更为明显。提倡对每例患者都权衡宫颈去留之利弊 ,并与病人共同决定宫颈的去留 ,以提高手术满意度和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子宫切除 卵巢功能 子宫次全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激素制剂用于绝经期激素补充治疗的比较
3
作者 吴紫莉 赵玉成 +5 位作者 于长胜 郑丽 谢非 沈丹 曾琼 周晓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5-39,共5页
目的 :比较 4种用于激素补充治疗的制剂的疗效和副作用 ,为选择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96例绝经妇女随机分为 4组 ,各服用克龄蒙、尼尔雌醇、妇复春和妇舒宁 6个月。用药前、后观察绝经期症状 ,检测血总胆固醇 (CHOL)、甘油三酯 (TG)、高... 目的 :比较 4种用于激素补充治疗的制剂的疗效和副作用 ,为选择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96例绝经妇女随机分为 4组 ,各服用克龄蒙、尼尔雌醇、妇复春和妇舒宁 6个月。用药前、后观察绝经期症状 ,检测血总胆固醇 (CHOL)、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骨密度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 :用药后 4组之绝经期症状均明显改善 ,Kupperman评分显著下降 ;除尼尔雌醇组TG下降及妇复春组HDL上升无统计学意义外 (P >0 0 5 ) ,其余各组CHOL、TG及LDL均明显下降 ,HDL明显上升 (P <0 0 5或 0 0 1) ;4组之骨密度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无 1例宫内膜过度增生。对上述指标之影响 ,4种制剂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4种制剂均能显著改善绝经期症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补充治疗 绝经期症状 脂蛋白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癌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测定
4
作者 张爱华 刘文励 +5 位作者 魏文宁 王磊 孙达春 李小亮 唐德禄 柯利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7-740,共4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对肺癌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168例肺癌(肺癌组)和8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浆血栓烷B2(TXB2)、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凝血酶敏感蛋白(TSP)、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α-颗...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对肺癌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168例肺癌(肺癌组)和8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浆血栓烷B2(TXB2)、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凝血酶敏感蛋白(TSP)、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环磷酸乌苷(CGMP)和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含量。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肺癌早、中期组DH-TXB2、TSP、-βTG、GMP-140、CGMP升高,FN降低;肺癌晚期组TXB2、DH-TXB2、TSP、-βTG、GMP-140、CGMP升高,FN降低;手术后组GMP-140升高。(2)与早、中期组比较:手术后组DH-TXB2、TSP、-βTG、GMP-140、CGMP降低,FN升高;晚期组TXB2、DH-TXB2、TSP、-βTG、GMP-140、CGMP升高,FN降低。(3)肺癌组CGMP与DH-TXB2、TSP、β-TG、GMP-140之间均呈正相关。(4)与对照组比较:腺癌、小细胞癌TXB2、DH-TXB2、TSP、β-TG、GMP-140、CGMP升高,FN降低;鳞癌TXB2、DH-TXB2、GMP-140、CGMP升高,FN降低。(5)与小细胞癌比较:腺癌DH-TXB2降低;鳞癌GMP-140降低。结论肺癌患者血小板广泛激活,晚期病例激活较重。手术后血小板活化显著减轻。部分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水平可能与肺癌组织学类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转移 血小板 活化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