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cl-2在非侵袭性和侵袭性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不同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邓列华 赵刚 +4 位作者 罗育武 陆涛 蒋光愉 何兆辉 林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7-148,共2页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来研究和探讨Bcl-2在非侵袭性和侵袭性皮肤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情况,为临床的预后判断提供帮助。我们的结果表明BCC中Bcl-2的阳性率大于80%,其中32例非侵袭性BCC的Bcl-2呈强阳性表达,达到84.4%,而26例侵袭...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来研究和探讨Bcl-2在非侵袭性和侵袭性皮肤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情况,为临床的预后判断提供帮助。我们的结果表明BCC中Bcl-2的阳性率大于80%,其中32例非侵袭性BCC的Bcl-2呈强阳性表达,达到84.4%,而26例侵袭性BCC的Bcl-2蛋白的表达则以弱阳性为主,达到80.8%,两者有显著差异,提示Bcl-2基因可作为判断BCC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基底细胞癌 BCL-2 免疫组化技术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克霜治疗皮肤癣菌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蔡小嫦 刘毅 李振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癣菌病 美克霜 克霉唑霜 疗效 抗真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幻灯及投影在皮肤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3
作者 邓列华 陈贤丰 +1 位作者 林页新 林泽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S1期73-76,共4页
论述了采用幻灯及投影在皮肤病学这门形态学课程中讲授的原则与方法。实践证明,采用幻灯及投影进行教学,形象生动、直观逼真、显而易见,能显著地提高教学质量.其教学效果远优于单独课本授课,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我们认为幻灯和投... 论述了采用幻灯及投影在皮肤病学这门形态学课程中讲授的原则与方法。实践证明,采用幻灯及投影进行教学,形象生动、直观逼真、显而易见,能显著地提高教学质量.其教学效果远优于单独课本授课,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我们认为幻灯和投影在皮肤病学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媒体,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幻灯 投影 皮肤病学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1例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及支原体药敏分析 被引量:62
4
作者 邓列华 陆涛 +3 位作者 王婕玲 李克俭 潘瑞玲 林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4-155,共2页
为探讨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病原体和耐药情况,应用培养和衣原体抗原快速免疫测定法对NGU患者的尿道(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同时测定支原体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显示531例NGU患者共培养出806株菌种,其中Uu、Mh、Ct、Cd细菌... 为探讨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病原体和耐药情况,应用培养和衣原体抗原快速免疫测定法对NGU患者的尿道(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同时测定支原体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显示531例NGU患者共培养出806株菌种,其中Uu、Mh、Ct、Cd细菌比例分别为49.50%、21.37%、11.33%、12.43%和5.37%;混合感染率达到33.11%,Uu与Mh、支原体与念珠菌混合感染率分别达到12.78%、7.44%;3种或以上病原体感染率达1.73%。药敏试验显示大部分菌株都产生耐药,特别对四环素、乙酰螺旋霉素、红霉素等。研究表明NGU患者病原体仍以支原体为主,但混合感染情况增多,而且支原体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淋菌性尿道炎 病原体 支原体 药敏试验 耐药性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素对T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6
5
作者 何贤辉 曾耀英 +2 位作者 徐丽慧 邱海霞 蔡小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83-1186,共4页
目的 :研究黄连素 (Ber)对T细胞体外活化和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正常人外周血全血培养 ,以植物血凝素 (PHA)或佛波醇酯 (PDB)加离子霉素 (Ion)刺激活化淋巴细胞 ,双荧光染色及溶血获取有核细胞后 ,以流式细胞仪分析T细胞表达活... 目的 :研究黄连素 (Ber)对T细胞体外活化和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正常人外周血全血培养 ,以植物血凝素 (PHA)或佛波醇酯 (PDB)加离子霉素 (Ion)刺激活化淋巴细胞 ,双荧光染色及溶血获取有核细胞后 ,以流式细胞仪分析T细胞表达活化抗原CD6 9和CD2 5的水平 ,并以碘化丙锭染色分析细胞周期分布 ,7-AAD活染分析细胞死亡率。结果 :浓度为 10 0 μmol/L和 5 0 μmol/L的Ber对PDB +Ion或PHA激活T细胞表达CD6 9有明显抑制 ,而 2 5 μmol/L的Ber抑制效应无显著性 ;随时间延长 ,对CD6 9表达的抑制程度下降 ;对于CD2 5表达 ,上述 3个浓度的Ber抑制作用均有显著性 ,且呈剂量依赖性。同时 ,这 3个浓度的Ber均能明显阻止淋巴细胞进入S期和G2 /M ,对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没有时相特异性。活染分析显示Ber对淋巴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结论 :Ber通过干扰早期活化信号转导通路而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 ,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T淋巴细胞 活化抗原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外周血CD8^+T细胞CD28、CD56及CD57表达水平的老年性改变 被引量:12
6
作者 邱海霞 何贤辉 +4 位作者 刘毅 蔡小嫦 肇静娴 王南 曾耀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7-480,共4页
目的 :通过对健康老年人与青年人外周血CD8+T细胞CD2 8、CD5 6及CD5 7表达水平的比较性研究 ,探讨免疫衰老的细胞学机制。方法 :采用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青年组 ( 2 0 - 35岁 )与老年组 ( 6 0 - 75岁 )外周血CD8+CD2 8+、CD8... 目的 :通过对健康老年人与青年人外周血CD8+T细胞CD2 8、CD5 6及CD5 7表达水平的比较性研究 ,探讨免疫衰老的细胞学机制。方法 :采用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青年组 ( 2 0 - 35岁 )与老年组 ( 6 0 - 75岁 )外周血CD8+CD2 8+、CD8+CD5 6 +及CD8+CD5 7+T细胞水平。结果 :老年组外周血CD8+CD2 8+T细胞明显低于青年组 ,阳性百分率分别为 34 0 7± 5 2 9和 49 84± 7 43(P <0 0 5 ) ;而老年组CD8+CD5 6 +T细胞及CD8+CD5 7+T细胞均明显高于青年组 ,前者阳性百分率分别为 6 6 0± 2 40和 2 10± 0 35 ,后者阳性百分率分别为 41 82± 6 0 1和2 2 89± 2 80 (P <0 0 5 )。结论 :老年人CD8+T细胞CD2 8、CD5 6及CD5 7的表达率均随年龄增长有明显改变 ;CD2 8表达下降可能是引起免疫系统功能降低的重要原因 ,而CD5 6、CD5 7表达水平的增加则可能是机体对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一种代偿性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外周血 CD8^+T细胞CD28 CD56 CD57 表达 老年性改变 免疫衰老 细胞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外周血Th1/Th2细胞亚群体外活化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振 曾耀英 +3 位作者 何贤辉 蔡小嫦 曾山 狄静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 :探讨CD4+ T细胞在体外活化的条件下向Th1或Th2极化的规律。方法 :用Ficoll-Hypaque梯度离心法分离出正常成人抗凝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和血浆 ,将PBMC置于含或不含有自身血浆环境中 ,并在植物血凝素 (PHA ,2 0mg L)的刺激下进... 目的 :探讨CD4+ T细胞在体外活化的条件下向Th1或Th2极化的规律。方法 :用Ficoll-Hypaque梯度离心法分离出正常成人抗凝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和血浆 ,将PBMC置于含或不含有自身血浆环境中 ,并在植物血凝素 (PHA ,2 0mg L)的刺激下进行培养 ,培养 2 4、48、72h后收获细胞 ,分别用双色免疫荧光标记 ,以流式细胞术对CD4+ T细胞表达表面分子CCR3、CCR5进行分析。结果 :CD4+ T细胞受自身血浆和PHA刺激后向Th1 Th2两个方向极化 ,2 4、48、72h后极化率分别达到 (13 2 8± 1 5 9) % (12 70± 1 6 5 ) %、(17 19± 1 0 3) % (17 5 0± 1 30 ) %、(19 49± 2 87) % (18 5 8± 1 49) % ;而只有PHA刺激的极化率很低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Th1∶Th2之比约等于 1。结论 :正常成人外周血CD4+ T细胞可以在体外自身血浆和PHA的条件下明显极化 ,而且Th1 Th2细胞处于等值的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趋化因子 流式细胞术 TH1/TH2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带状疱疹78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邱海霞 蔡小嫦 王南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6期97-98,共2页
 目的:了解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对78例老年带状疱疹与40例青年带状疱疹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在发病率、皮疹好发部位、皮疹特点及愈合时间、神经痛及后遗神经痛(PHN)等方面的异同。结果:与青年组相比...  目的:了解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对78例老年带状疱疹与40例青年带状疱疹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在发病率、皮疹好发部位、皮疹特点及愈合时间、神经痛及后遗神经痛(PHN)等方面的异同。结果:与青年组相比,老年带状疱疹发病率高(66 10%),三叉神经受累增加,大疱、血疱多见,皮疹愈合延迟,急性神经痛及PHN明显(38 46%)。结论:老年带状疱疹的发病率高,早期诊治对防止老年患者PHN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老年 后遗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育不孕症生殖道衣原体及支原体的感染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栋 邓列华 +3 位作者 章岳娟 陆涛 王婕玲 李克俭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21-125,共5页
目的 :了解不育不孕症生殖道衣原体及支原体的感染及其与年龄、性别、原发性、继发性、不洁性接触史的关系 ;解脲支原体 (UU)感染、生殖道炎症与精子活动率、抗精子抗体 (AsAb)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不育不孕的致病因素 ,提高诊断准确率和... 目的 :了解不育不孕症生殖道衣原体及支原体的感染及其与年龄、性别、原发性、继发性、不洁性接触史的关系 ;解脲支原体 (UU)感染、生殖道炎症与精子活动率、抗精子抗体 (AsAb)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不育不孕的致病因素 ,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愈率。方法 :选用衣原体检测及支原体培养技术、抗精子抗体 (AsAb)检测技术、明胶凝集试验 (GelatingAgglutinationTest,GAT) ,试管玻片凝集试验 (TubeslideAgglutinationTest,TSAT)、精液分析检查。结果 :2 12例不育不孕症和 196例正常育龄夫妇的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检测结果表明 ,男性不育的尿道感染率为 4 6 0 3% ;女性不孕的宫颈感染率为 52 32 % ,皆明显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2 5~ 2 9岁年龄段的感染率为 4 7 12 %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0 5) ,解脲支原体 (UU)感染的不育不孕症的抗精子抗体 (AsAb)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非感染者 (P <0 0 0 1)。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原发性与继发性不育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伴有前列腺炎或宫颈炎与非炎症者的解脲支原体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而有不洁性接触史者发病率普遍高 ,与无不洁性接触史者感染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解脲支原体感染在不育不孕症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中的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不孕症 衣原体感染 支原体感染 生殖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58例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泓 陆涛 +3 位作者 王婕玲 李克俭 邓列华 李纵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62-63,共2页
目的 :评价泛昔洛韦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治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 8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用泛昔洛韦片 2 5 0mg ,每日 3次 ,连续 7d。另一组用阿昔洛韦片 2 0 0mg ,每日 5次 ,连续 7d。结果 :两组痊愈率分别为 8... 目的 :评价泛昔洛韦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治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 8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用泛昔洛韦片 2 5 0mg ,每日 3次 ,连续 7d。另一组用阿昔洛韦片 2 0 0mg ,每日 5次 ,连续 7d。结果 :两组痊愈率分别为 86 .7%、75 .0 % ,有效率分别为 10 0 %和 96 .4 %。用泛昔洛韦痊愈时间为 (4 7± 1 8)d ,阿昔洛韦为 (5 2± 1 1)d(P <0 0 5 )。结论 :泛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具有用药剂量小、次数少、起效快、痊愈时间短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昔洛韦 阿昔洛韦 生殖器疱疹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外周血TCRVα24^+NKT细胞体外活化特性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万建勣 曾耀英 +2 位作者 何贤辉 徐丽慧 蔡小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74-777,共4页
目的 :探讨正常人外周血自然杀伤T (NKT)细胞的数量以及体外活化后表达CD6 9、IFN -γ和IL - 4的规律并与CD3+ T细胞进行比较。方法 :取正常成人外周血 ,直接三色荧光标记后溶血获取有核细胞 ,或以佛波醇酯 (PDB) +离子霉素 (Ion)刺激... 目的 :探讨正常人外周血自然杀伤T (NKT)细胞的数量以及体外活化后表达CD6 9、IFN -γ和IL - 4的规律并与CD3+ T细胞进行比较。方法 :取正常成人外周血 ,直接三色荧光标记后溶血获取有核细胞 ,或以佛波醇酯 (PDB) +离子霉素 (Ion)刺激并培养 6h ,经三色荧光标记后溶血并获取有核细胞 ,以流式细胞术分析NKT细胞和T细胞的数量以及表达CD6 9和IL - 4、IFN -γ的情况。结果 :NKT细胞约占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的 (1 34± 0 4 2 ) %( x±s) ;PDB +Ion活化 6h后NKT细胞CD6 9表达率为 (96 71± 1 33) % ,明显高于对照组 (11 4 7± 2 86 ) % (P <0 0 5 ) ;同样条件下CD3+ T细胞CD6 9表达率分别为 (98 6 0± 0 4 7) %和 (1 0 7± 0 4 5 ) % (P <0 0 5 ) ;当莫能菌素 (mon ensin)存在时以PDB +Ion刺激 6h后 ,IL - 4阳性NKT细胞的百分比为 4 8 6 2± 2 4 4 ,明显高于对照组 31 5 7± 3 31(P<0 0 5 ) ;IFN -γ阳性NKT细胞百分比为 4 6 6 5± 11 91,也高于对照组 13 4 5± 6 2 9(P <0 0 1)。CD3+ T细胞在刺激后表达IL - 4和IFN -γ均明显升高 ,但IL - 4表达率远远低于NKT细胞 ;而且对照组CD3+ T细胞两种细胞因子表达率都明显低于NKT细胞。结论 :正常成人外周血含有少量的NKT细胞 ,这些细胞IL - 4和IFN -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杀伤细胞 细胞活素类 流式细胞术 CD3^+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RFLP鉴别念珠菌、曲霉和隐球菌的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秦振宇 吴绍熙 +3 位作者 吕桂霞 Roy L.Hopfer 张宏 郭宁如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6-78,共3页
为快速鉴别 3类医学上重要真菌———念珠菌、曲霉和隐球菌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 RFLP)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白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乳酒念珠菌、新生隐球菌格梯变种、新... 为快速鉴别 3类医学上重要真菌———念珠菌、曲霉和隐球菌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 RFLP)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白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乳酒念珠菌、新生隐球菌格梯变种、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罗伦隐球菌、烟曲霉、黄曲霉和杂色曲霉进行体外研究。经PCR念珠菌、曲霉和隐球菌均扩增出 3 10bp的DNA片段 ,再行限制性内切酶HaeIII消化后分别呈现 2条、4条和 3条片段。本实验建立的PCR RFLP技术鉴别念珠菌、曲霉和隐球菌感染 ,具有快速和特异的特点 ,是对PCR诊断的重要补充 ,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曲霉隐球菌 鉴别诊断 PCR-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2诱导T细胞凋亡对Bcl-2表达和信号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秋野 范洪涛 +3 位作者 李雅兰 张宁 郭秀枝 邓列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 :了解和探讨白细胞介素 12 (IL - 12 )作用于T细胞 ,活化T细胞表面的IL - 12受体 β ,诱导T细胞凋亡对Bcl- 2表达和信号转导的作用。方法 :用AnnexinV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半定量PCR的方法测定在不同抑制剂作用下对Bcl- 2信... 目的 :了解和探讨白细胞介素 12 (IL - 12 )作用于T细胞 ,活化T细胞表面的IL - 12受体 β ,诱导T细胞凋亡对Bcl- 2表达和信号转导的作用。方法 :用AnnexinV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半定量PCR的方法测定在不同抑制剂作用下对Bcl- 2信号转导表达的影响。结果 :IL - 12在高浓度下诱导人的白血病T细胞株TIB- 15 2和人的淋巴瘤T细胞株HTB - 176及正常人T细胞的凋亡。在IL - 12处理 6h后Bcl- 2的表达明显升高 ,表达的高峰值在 2 4h ,Bcl- 2的升高不能抑制和阻碍T细胞的凋亡 ;IL - 12诱导上调T细胞Bcl- 2mRNA表达。HA10 0能促进T细胞的凋亡 ,PKC是IL - 12诱导T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的负性调节因子 ;AG4 90不抑制IL - 12上调的Bcl- 2mRNA表达作用 ,AG4 90阻断的Jak2通路不参与IL - 12诱导T细胞mRNA表达的信号转导及其调节 ;HA10 0 4不影响T细胞表达mRNA ,PKA通路不影响IL - 12诱导T细胞表达Bcl- 2mRNA的信号传递。结论 :Bcl- 2是凋亡介导分子之一 ,但是Bcl- 2不能阻断Fas-FasL介导的T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细胞凋亡 钙磷脂结合蛋白V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2例皮肌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泓 邓列华 +2 位作者 陆涛 潘瑞玲 李纵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3-134,共2页
目的与方法 :探讨皮肌炎的临床表现、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及其治疗反应和转归。结果与结论 :77.8%的患者在 2 1~ 6 0岁之间发病。初发症状以皮炎 (51.4 % )多见。皮肤损害以眼睑周围紫红色水肿性红斑 (86 .1% )多见。肌肉受累以四肢近端 (... 目的与方法 :探讨皮肌炎的临床表现、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及其治疗反应和转归。结果与结论 :77.8%的患者在 2 1~ 6 0岁之间发病。初发症状以皮炎 (51.4 % )多见。皮肤损害以眼睑周围紫红色水肿性红斑 (86 .1% )多见。肌肉受累以四肢近端 (76 .4 % )多见。 19例 (2 6 .4 % )伴发恶性肿瘤。2 0岁以下青少年及儿童患者疗效较好 ,而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预后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恶性肿瘤 临床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电灼术治疗尖锐湿疣及亚临床感染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小嫦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2期71-72,共2页
高频电灼术治疗尖锐湿疣及亚临床感染疗效分析蔡小嫦(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关键词:尖锐湿疣;高频电灼术;亚临床感染中图分类号:R454尖锐湿疣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尽管目前尖锐湿疣治疗... 高频电灼术治疗尖锐湿疣及亚临床感染疗效分析蔡小嫦(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关键词:尖锐湿疣;高频电灼术;亚临床感染中图分类号:R454尖锐湿疣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尽管目前尖锐湿疣治疗的方法很多,但多数不能防止复发。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高频电灼术 亚临床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苄星青霉素治疗67例早期梅毒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邱海霞 蔡小嫦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64-65,67,共3页
目的 :观察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 ,对青霉素过敏者改用强力霉素治疗 ,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6 7例患者经过正规驱梅治疗 ,皮疹于1周后开始缩小 ,1月后全部消退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 目的 :观察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 ,对青霉素过敏者改用强力霉素治疗 ,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6 7例患者经过正规驱梅治疗 ,皮疹于1周后开始缩小 ,1月后全部消退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 3个月内显著下降 ,2年内全部转阴 ;二期梅毒RPR的 3个月及 6个月转阴率均较一期梅毒和潜伏梅毒低 (P <0 0 5 )。结论 :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佳。二期梅毒血清学转阴较一期梅毒和潜伏梅毒困难 ,所以梅毒的治疗一定要强调早期、规范、疗程足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星青霉素 治疗 早期 梅毒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治疗尖锐湿疣50例疗效分析
17
作者 李克俭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1-122,共2页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该病容易诊断,但难以治愈,且易复发。目前治疗尖锐湿疣常采用冷冻治疗、微波治疗、高频电灼治疗、激光治疗等方法,但均不能阻止其复发[1]。我专科门诊应用微波...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该病容易诊断,但难以治愈,且易复发。目前治疗尖锐湿疣常采用冷冻治疗、微波治疗、高频电灼治疗、激光治疗等方法,但均不能阻止其复发[1]。我专科门诊应用微波治疗和液氮冷冻治疗尖锐湿疣13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治疗 冷冻治疗 尖锐湿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188例临床分析
18
作者 徐爱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0-101,共2页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痛 临床分析 HZ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齐霉素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65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万建 蔡小嫦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6期92-93,共2页
目的 :评价阿齐霉素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方法 :选取 6 5例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用阿齐霉素、美满霉素治疗 ,疗程结束后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为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阿齐霉素组与美满霉素组... 目的 :评价阿齐霉素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方法 :选取 6 5例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用阿齐霉素、美满霉素治疗 ,疗程结束后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为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阿齐霉素组与美满霉素组有效率和治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阿齐霉素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肯定 ,具有给药简单、疗效好、副作用小、容易接受的优点 ,是临床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较好的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齐霉素 非淋菌性尿道炎 男性 治疗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