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血供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白 乔宏宇 +1 位作者 张艳 刘善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5期414-416,共3页
目的 观察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血供。方法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3 1例 ,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观察其血供 ,化疗检塞术后 4周行碘油CT复查。结果 本组 3 1例中 2 8例为单纯肝动脉供血 ,3例为肝动脉和侧支动脉供血 ,未见门脉供... 目的 观察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血供。方法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3 1例 ,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观察其血供 ,化疗检塞术后 4周行碘油CT复查。结果 本组 3 1例中 2 8例为单纯肝动脉供血 ,3例为肝动脉和侧支动脉供血 ,未见门脉供血。单层动态扫描时间 密度曲线显示 :癌组织在CTHA显著强化 (P <0 .0 5 ) ,在CTAP无显著强化 (P >0 .0 5 ) ;单层动态扫描与术后碘油CT的肿瘤最大截面积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晚期肝癌以肝动脉供血占绝对优势 ,部分可见侧支动脉供血 ,未见门脉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供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技术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探讨 被引量:18
2
作者 林志超 陈汉芳 +2 位作者 刘斯润 王秀河 黄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4期314-316,共3页
目的 弥散加权成像 (DWI)技术参数选择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应用探讨。方法 搜集 80例脑梗塞患者 ,其中超急性 11例 ,急性 2 7例 ,亚急性 42例 ,全部进行DWI扫描。结果 三期的DWI检出率均为 10 0 % ,超急性期T2检出率为 0 % ,急性期T2... 目的 弥散加权成像 (DWI)技术参数选择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应用探讨。方法 搜集 80例脑梗塞患者 ,其中超急性 11例 ,急性 2 7例 ,亚急性 42例 ,全部进行DWI扫描。结果 三期的DWI检出率均为 10 0 % ,超急性期T2检出率为 0 % ,急性期T2检出率为 5 5 % ,亚急性期T2检出率为 10 0 % ;DWI的弥散全方向比单方向对于显示梗塞灶较清楚 ;b值越高 ,弥散效果越好 ,显示梗塞灶越清楚 ;12 8× 12 8的采集矩阵比 12 8× 64的DWI像效果好 ;视野为 2 4× 18与 3 6× 18(CM )时 ,DWI的图像的几何变形程度一样。结论 DWI是诊断急性脑梗塞的好方法 ,其弥散方向、b值及采集矩阵的选择是成像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DWI 急性脑梗塞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软骨成像的MRI技术探讨 被引量:9
3
作者 冷晓明 刘斯润 +4 位作者 陈棣华 陈汉芳 吴何嘉 曹宗伟 林志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9期933-935,共3页
目的 比较多个扫描序列在膝关节软骨成像中的优缺点 ,筛选出最佳扫描序列和最佳扫描参数。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志愿者 3 0名 ,分别计算并比较各序列关节软骨同生理盐水、骨髓和肌肉的对比度噪声比 (CNR )。扫描序列共 5种 :快速自旋回波... 目的 比较多个扫描序列在膝关节软骨成像中的优缺点 ,筛选出最佳扫描序列和最佳扫描参数。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志愿者 3 0名 ,分别计算并比较各序列关节软骨同生理盐水、骨髓和肌肉的对比度噪声比 (CNR )。扫描序列共 5种 :快速自旋回波 (FSE) :T1WI、T2 WI和PDWI双回波 ;短 TI反转恢复序列 (STIR)和三维脂肪抑制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 FS SPGR)。其中后者分别选取激发角 3 0°、45°和 60°扫描。结果  3D FS SPGR序列关节软骨同生理盐水、骨髓和肌肉的CNR值均较其他序列有显著性差异 ;当TE 6.9ms ,TR 3 8ms ,激发角 3 0°时 ,各组CNR值最大 ,与该序列传统扫描参数比较能明显缩短扫描时间。结论 优化的 3D FS SPGR序列较其他序列在关节软骨成像中有明显的优势 ,能使关节软骨显示更加清晰 ,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能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技术 三维脂肪抑制扰相梯度回波序列 膝关节软骨 最佳扫描序列 最佳扫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蝶筛窦形态变异及其在Waters′和侧位片上投影(附250例CT、X线平片对照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斯润 黄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826-828,共3页
关键词 蝶筛窦形态变异 CT 对照分析 X线平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例使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天缘 冷晓明 +1 位作者 刘斯润 黄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10-114,共5页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的技术特点和其在临床疾病诊断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4 5例行三维动态增强MRA检查的患者 ,其中血管病变 2 8例 ,肿瘤 12例 ,正常 5例 ,分为颈部、胸部、腹盆部、上肢及下肢 5部分。经静脉注入Gd -...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的技术特点和其在临床疾病诊断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4 5例行三维动态增强MRA检查的患者 ,其中血管病变 2 8例 ,肿瘤 12例 ,正常 5例 ,分为颈部、胸部、腹盆部、上肢及下肢 5部分。经静脉注入Gd -DTPA ,三维FSPGR序列冠状位扫描 ,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血管 ,其中下肢血管 11例采用三段移床法扫描 ,能一次全程显示腹盆及下肢血管树情况。结果 :靶血管显示优者 2 8例 ,良者 15例 ,差者 2例。优良率为 95 6 %。结论 :三维增强MRA对颈、胸、腹盆部、上肢及下肢大血管病变显示良好 ,不但能清楚显示血管本身病变、病变与血管关系、血管与周围组织关系 ,而且在血管侧枝循环方面甚至优于DSA。特别是三段移床动态扫描腹盆部及下肢血管 ,能一次全程显示从腹主动脉分叉到足部的动脉血管树 ,更直观、整体。对腹盆部肿瘤患者 ,能较好的显示血管与肿瘤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成像 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FLAIR技术在危急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志超 邱麟 +1 位作者 黄立安 罗良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并行采集平面回波联合液体衰减反转恢复系列技术(ASSET-EPI-FLAIR,AE-FLAIR)在危急脑梗死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90例危急脑梗死患者全部行轴位SE-T1、FSE-T2、FLAIR及AE-FLAIR扫描,分别比较FLAIR和AE-FLAIR对脑梗死灶显... 目的:初步探讨并行采集平面回波联合液体衰减反转恢复系列技术(ASSET-EPI-FLAIR,AE-FLAIR)在危急脑梗死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90例危急脑梗死患者全部行轴位SE-T1、FSE-T2、FLAIR及AE-FLAIR扫描,分别比较FLAIR和AE-FLAIR对脑梗死灶显示清晰度及检查成功率.所得数据均用SPSS13.0配对资料卡方检验进行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90例共检出120个梗死灶,在FLAIR、AE-FLAIR显示清晰率分别为64%、85%(x2=13.738,P=0.000 1);其中50例检查时配合者共检出梗死灶70个,在FLAIR、AE-FLAIR显示清晰率分别为90%、94%(x2=0.888,P=0.266);40例检查时不配合者共检出梗死灶50个,在FLAIR、AE-FLAIR显示清晰率分别为28%、72%(x2=19.360,P=0.000 1).(2)90例在FLAIR、AE-FLAIR检查成功率分别为47%,100%(x2=61.791,P=0.000 1).结论:AE-FLAIR不但成像时间短及图像质量较好,而且它有FLAIR加权又有DWI加权图像效果,有利于脑梗死早期诊断,特别是对于伴有神志不清及呼吸衰竭等症状检查不配合患者,因此认为可用AE-FLAIR取代FLAIR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并行采集平面回波反转回复序列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脑垂体瘤中的应用
7
作者 林志超 吴何嘉 +2 位作者 罗良平 曹宗伟 陈金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977-978,共2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 (MPR)技术在脑垂体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40例脑垂体瘤患者分别作常规轴位CT ,MPR及SSD(表面阴影显示法 )成像。结果 :三种成像方法在临床应用价值的专家评估结果 (Kappa值≥ 0 75 )分别为 ,... 目的 :探讨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 (MPR)技术在脑垂体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40例脑垂体瘤患者分别作常规轴位CT ,MPR及SSD(表面阴影显示法 )成像。结果 :三种成像方法在临床应用价值的专家评估结果 (Kappa值≥ 0 75 )分别为 ,脑垂体瘤显示清晰 :常规CT 31例 ,MPR 2 8例 ,SSD 16例 ;垂体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解剖结构显示清晰 :常规CT 2 3例 ,MPR 31例 ,SSD 2 4例 ;影像对经蝶入路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常规CT 6例 ,MPR 32例 ,SSD 2 0例。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垂体瘤 脑肿瘤 螺旋CT 多平面重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9例甲状腺癌和腺瘤的超声表现分析
8
作者 钟兴 黄君 李恒国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和腺瘤的超声表现差异。方法 :甲状腺癌 16例 ,甲状腺瘤 2 3例 ,均经病理证实 ,将其超声表现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 :二维高频声像图中甲状腺瘤边缘光整 ,有完整的晕环 ,而甲状腺癌边缘欠光整 ,晕环不完整 ,部分结...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和腺瘤的超声表现差异。方法 :甲状腺癌 16例 ,甲状腺瘤 2 3例 ,均经病理证实 ,将其超声表现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 :二维高频声像图中甲状腺瘤边缘光整 ,有完整的晕环 ,而甲状腺癌边缘欠光整 ,晕环不完整 ,部分结节内可见细小钙化。两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均显示血流丰富 ,但甲状腺癌阻力指数 (RI)多大于 0 7,而甲状腺瘤的RI多小于 0 7。结论 :二维高频超声与CDFI对甲状腺癌与甲状腺瘤有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癌 超声波诊断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灌肠法在大肠癌核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
9
作者 邓年妹 陈宝萍 +1 位作者 王薇薇 盘洁英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20-120,共1页
关键词 应用 大肠癌 磁共振成像 肠道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例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特征分析
10
作者 王春泉 李恒国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83-87,共5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 17例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 (DBAC)的CT表现 ,探讨其特征性CT征象。方法 :17例病理证实DBAC ,其中实变型 13例 ,多结节型 4例。同时搜集 13例叶 /段性肺炎为对照组。结果 :实变型DBAC表现单叶 /段实变 (31% ) ,多叶 /... 目的 :回顾性分析 17例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 (DBAC)的CT表现 ,探讨其特征性CT征象。方法 :17例病理证实DBAC ,其中实变型 13例 ,多结节型 4例。同时搜集 13例叶 /段性肺炎为对照组。结果 :实变型DBAC表现单叶 /段实变 (31% ) ,多叶 /段实变 (69% )。实变阴影内出现特征性支气管气相 (77% )、泡状透亮影 (5 4% )、毛玻璃样密度影 (39% )、叶间胸膜膨出 (2 1% )。多结节型DBAC表现以两侧中下肺野为主的弥漫性腺泡结节 ,部分见空泡征和泡状透亮影。 3例伴有母瘤 ,母瘤边缘有毛棘 ,内有空泡征。结论 :实变叶 /段出现下列一种CT征象提示实变型DBAC :(1)特征性支气管气相 ;(2 )泡状透亮影 ;(3)磨玻璃样密度影。肺叶容积增大及动态CT变化有助于实变型DBAC的诊断。多发性肺内结节伴有空泡征和泡状透亮影则可以诊断多结节型DBAC。母瘤的出现及其形态学表现有利于DBAC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细支气管肺泡癌 体层摄影术 CT诊断 弥漫型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