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氨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小鼠一氧化氮系统和Bcl-2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齐好 陆大祥 +4 位作者 王华东 戚仁斌 付咏梅 陈莉萍 李楚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 :探讨甘氨酸 (Gly)对心肌缺血 -再灌注 (MI/R)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制 ,为临床缺血性心脏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 5组 ,以Gly等药物定量灌胃处理。 1周后 ,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和硝酸甘油复制MI/R模型 ,同... 目的 :探讨甘氨酸 (Gly)对心肌缺血 -再灌注 (MI/R)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制 ,为临床缺血性心脏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 5组 ,以Gly等药物定量灌胃处理。 1周后 ,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和硝酸甘油复制MI/R模型 ,同时记录不同时点的肢体Ⅱ导联心电图。 4h后 ,分别用比色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 (iNOS)和一氧化氮 (NO)的含量 ;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式反应 (RT -PCR)测定各组小鼠心肌组织Bcl-2mRNA的表达。结果 :MI/R组小鼠心电图J点发生明显偏移。Gly预处理组小鼠心肌组织总NOS活性、NO含量及Bcl-2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 ,而iNOS的活性显著下降。结论 :Gly能保护心脏 ,减轻MI/R引发的损伤。Gly的这一作用可能与其增加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中NOS的活性及NO的生成 ,抑制iNOS的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 心肌缺血 心肌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Bcl-2 mRNA 基因表达 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氨酸对小鼠心肌缺血性损伤的防治作用研究 被引量:45
2
作者 周琼 陆大祥 +1 位作者 付咏梅 王华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 :探讨甘氨酸 (GLY)对心肌缺血性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预先给予昆明种小鼠 2 0 %GLY 0 0 2 5mL/g灌胃 ,每日 2次 ,1周后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 2 0U/kg诱导急性心肌缺血 ;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及心肌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超氧化物... 目的 :探讨甘氨酸 (GLY)对心肌缺血性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预先给予昆明种小鼠 2 0 %GLY 0 0 2 5mL/g灌胃 ,每日 2次 ,1周后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 2 0U/kg诱导急性心肌缺血 ;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及心肌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 (MDA)的含量。结果 :①GLY明显减少缺血心脏的心电图J点的变化幅度 ;②GLY显著增加心肌组织NOS、SOD的活性 ,而使心肌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GLY有预防缺血性损伤 ,保护心脏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增加NOS、SOD活性和减少MDA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甘氨酸 一氧化氮合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动物实验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瓜络对小鼠心肌缺血性损伤的预防效应 被引量:28
3
作者 关颖 李菁 +2 位作者 朱伟杰 孙玲 付咏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丝瓜络(RLF)对小鼠心肌缺血性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预先给予昆明小鼠166.7,333.3,666.7g/L的丝瓜络煎剂0.01mL/g灌胃,每日2次,1周后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30U/kg诱发急性心肌缺血,观察心电图变化,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 目的:探讨中药丝瓜络(RLF)对小鼠心肌缺血性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预先给予昆明小鼠166.7,333.3,666.7g/L的丝瓜络煎剂0.01mL/g灌胃,每日2次,1周后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30U/kg诱发急性心肌缺血,观察心电图变化,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改变。结果:各种剂量RLF均能降低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小鼠心电图中T波增高幅度及抑制心率减慢;并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后造成的血清LDH以及心肌组织内MDA含量的增高,增加心肌组织中SOD活性。结论:RLF对急性缺血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脂质过氧化,增强其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丝瓜络 抗氧化剂 小鼠 预防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氨酸对内毒素诱导单核细胞产生IL-1和TNF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丁勇 陆大祥 +2 位作者 孙崴 张穗梅 李楚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4-185,共2页
内毒素(ET)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致病原,是引起临床发热的主要原因,而且又是引起休克、毒血症、霍乱、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或病理过程的重要因素。内毒素能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导致体液因子的紊乱... 内毒素(ET)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致病原,是引起临床发热的主要原因,而且又是引起休克、毒血症、霍乱、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或病理过程的重要因素。内毒素能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导致体液因子的紊乱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和功能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 内毒素 拮抗剂 单核细胞 IL-1 T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氨酸对小鼠体重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靖 陆大祥 +3 位作者 王华东 戚仁斌 付咏梅 王彦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43-1146,共4页
目的:观察甘氨酸(Gly)对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小鼠体重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昆明种小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4组:对照组、高脂饮食组(HF)、Gly组、Gly+HF组,按各组要求分别给予正常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以Gly等药物定量腹腔注... 目的:观察甘氨酸(Gly)对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小鼠体重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昆明种小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4组:对照组、高脂饮食组(HF)、Gly组、Gly+HF组,按各组要求分别给予正常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以Gly等药物定量腹腔注射处理。连续12d,观察体重变化,实验末取血测定血脂4项(TC、TG、HDL-C、LDL),摘取雄性小鼠附睾周围脂肪垫和肾周脂肪垫,摘取雌性鼠腹部脂肪垫和肾周脂肪垫,称重并记录,留取肝脏组织并观察病理变化。结果:HF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体脂含量无明显差异;Gly组的体重和体脂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Gly+HF组体重和体脂含量均明显低于HF组;Gly组血清TC和TG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Gly+HF组血脂4项与HF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光镜下HF组肝组织可见弥漫性脂肪变性,Gly+HF组肝组织脂肪变性少,肝细胞内脂滴小且少。结论:Gly对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的小鼠都有降低体重和体脂含量的作用,并能降低血脂,有预防肝脂肪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 膳食脂肪类 体重 脂质代谢 肝脂肪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茎叶皂苷对小鼠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胡巢凤 陆大祥 +1 位作者 孙丽萍 覃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3-667,共5页
目的探讨人参茎叶皂苷对小鼠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和模型组。喂高脂饲料复制脂肪肝模型,12 wk后证实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高脂组(HF);正常饮食治疗组(NT);人参茎叶皂苷小剂量组(GSL1);人参茎叶皂苷... 目的探讨人参茎叶皂苷对小鼠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和模型组。喂高脂饲料复制脂肪肝模型,12 wk后证实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高脂组(HF);正常饮食治疗组(NT);人参茎叶皂苷小剂量组(GSL1);人参茎叶皂苷大剂量组(GSL2)。除HF组饲高脂饲料外,其余各组饲基础饲料。GSL1组给予GSL50 mg.kg-1.d-1灌胃,GSL2组给予GSL 100 mg.kg-1.d-1灌胃,其余各组以同等容积蒸馏水灌胃。灌胃2wk后处死所有动物,检测血清TC、TG、HDL-C、LDL-C、ALT含量;并观察肝指数和肝组织TC、TG、SOD、MDA含量,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及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的表达。结果GSL2组可以明显降低肝指数、血脂、肝脂和MDA含量,增加SOD活性,改善小鼠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增加肝组织PPARαmRNA水平、降低CYP2E1 mRNA水平。NT组脂肪肝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效果不理想;GSL1组各项指标与NT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人参茎叶皂苷可能通过增加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降低血脂和肝脂水平;并且通过降低CYP2E1 mRNA表达,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发挥治疗脂肪肝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茎叶皂苷 脂肪肝 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预防脂多糖性肝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梅爱 王华东 +5 位作者 陆大祥 王彦平 戚仁斌 严玉霞 付咏梅 李楚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87-991,共5页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脂多糖性肝损伤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①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0.01 mL/g),每天1次,共5 d,第5 d灌胃后1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2 mL/g);②小檗碱组:用5 g/L中性硫酸小檗碱灌胃(0.01...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脂多糖性肝损伤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①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0.01 mL/g),每天1次,共5 d,第5 d灌胃后1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2 mL/g);②小檗碱组:用5 g/L中性硫酸小檗碱灌胃(0.01 mL/g),每天1次,共5 d,第5 d灌胃后1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2mL/g);③脂多糖(LPS)组:除腹腔注射LPS(0.02 mL/g,28 mg/kg)外,其余处理同①;④小檗碱防治组:除腹腔注射LPS(0.02 mL/g,28 mg/kg)外,其余处理同②。腹腔注射后2 h和10 h去眼球取血,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TNF-α的含量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另于腹腔注射后24 h取肝组织标本,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同时测定肝组织MDA的含量及SOD的活性。结果:LPS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小檗碱防治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明显低于LPS组(P<0.05)。腹腔注射LPS后2 h,LPS组小鼠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高于小檗碱防治组。组织学检查发现,LPS组小鼠肝细胞水肿、变性、坏死,肝窦充血;电镜下可见,肝细胞核溶解、部分核膜不完整,线粒体肿胀、嵴消失。小檗碱防治组小鼠肝脏的病理变化明显轻于LPS组。此外,LPS组肝脏组织中MDA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小檗碱防治组肝脏组织中MDA的含量低于LPS组(P<0.05),但小檗碱防治组肝组织中SOD活性与LPS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小檗碱可以减轻LPS引起的肝脏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LPS诱导的TNF-α释放,减少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和保护肝细胞线粒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小檗碱 肝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音乐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胡晶晶 陆大祥 +5 位作者 戚仁斌 王华东 王珍 王彦平 付咏梅 李楚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音乐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健康昆明成年小白鼠57只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特殊声音刺激,莫扎特音乐组和梁祝音乐组分别播放相应曲目,每天用相应音乐干预2 h,连续4 d。第...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音乐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健康昆明成年小白鼠57只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特殊声音刺激,莫扎特音乐组和梁祝音乐组分别播放相应曲目,每天用相应音乐干预2 h,连续4 d。第5 d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测试期间保持音乐刺激不变,放完音乐后测试潜伏期、经过平台次数和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取脑组织并匀浆,检测乙酰胆碱酯酶活性(TchE)和单胺氧化酶活性(MAO)。结果:梁祝音乐组与对照组、莫扎特音乐组相比,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经过平台次数和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增加(P<0.05);而莫扎特音乐组逃避潜伏期,经过平台次数和平台象限停留时间虽有缩短,但与其它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梁祝音乐组与对照组、莫扎特音乐组相比,小鼠脑组织TchE和MAO活性均明显减少(P<0.05),而莫扎特音乐组的TchE和MAO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别不大。结论:《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能明显提高昆明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可能与该音乐引起的脑组织的乙酰胆碱酯酶和单胺氧化酶的活性降低,减少脑组织神经递质的降解,增加其浓度,促进学习记忆能力有关;而在本研究中《莫扎特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学习 记忆 乙酰胆碱酯酶 单胺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SMⅠ对拟老年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小艳 董军 +3 位作者 陆大祥 付咏梅 潘三强 杨昌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4-527,共4页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SMⅠ对拟老年性痴呆 (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D -半乳糖腹腔注射 6 2d和三氯化铝灌胃 10 6d联合用药制备拟AD动物模型。从造模的第 6 7d开始 ,中药组灌胃给中药SMⅠ ,连续 4 0d。给药结束后 ,...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SMⅠ对拟老年性痴呆 (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D -半乳糖腹腔注射 6 2d和三氯化铝灌胃 10 6d联合用药制备拟AD动物模型。从造模的第 6 7d开始 ,中药组灌胃给中药SMⅠ ,连续 4 0d。给药结束后 ,通过方形水迷宫、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来观察SMⅠ对拟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和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SMⅠ可以缩短拟AD模型小鼠水迷宫测试的潜伏期 (P <0 0 1) ,减少其错误次数 (P <0 0 5 ) ,同时促进海马BDNFmRNA的表达 (P <0 0 1)。结论 :中药复方SMⅠ能提高D -半乳糖和AlCl3 拟老年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其效果优于脑复康。SMⅠ促进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可能与促进BDNF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 记忆 海马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瓜络对高脂血症小鼠LDL-R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小玲 李菁 +1 位作者 朱伟杰 张文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丝瓜络(RLF)对高脂血症小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雄性昆明小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以血脂康作为阳性对照观察饲料中补充丝瓜络粉剂喂养对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 目的:观察中药丝瓜络(RLF)对高脂血症小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雄性昆明小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以血脂康作为阳性对照观察饲料中补充丝瓜络粉剂喂养对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影响。按Trizol法提取小鼠肝脏总RNA,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LDL-R mRNA的表达,观察其在正常、高脂和给药3种条件下的差异。结果:(1)高脂组小鼠的血清TC和LDL-C分别为(5.71±0.82)和(3.99±1.12)mmol/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TC(2.31±0.21)mmol/L和LDL-C(1.72±0.28)mmol/L(P<0.01),而高脂+丝瓜络组、高脂+血脂康组的TC分别为(3.65±0.28)mmol/L、(3.94±0.65)mmol/L和LDL-C分别为(2.74±0.54)mmol/L、(3.00±0.23)mmol/L,显著低于高脂组(P<0.0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组小鼠肝脏LDL-R mRNA的表达减弱(P<0.01);与高脂组比较,高脂+丝瓜络组、高脂+血脂康组小鼠肝脏LDL-R mRNA的表达增强(P<0.01)。结论:丝瓜络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有明显的降血脂效应,且能使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肝组织的LDL-R mRNA表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络 高脂血症 受体 LDL 基因 LDL—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联合克拉霉素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鼻窦及咽部损伤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辉 王华东 +1 位作者 马玉坤 赵建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68-1170,1178,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与克拉霉素联合用药对鼻咽癌放疗后鼻-鼻窦及咽部损伤的治疗效果,以探索鼻咽癌放疗后鼻-鼻窦及咽部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255例中放疗后出现鼻-鼻窦及咽部损伤的鼻咽癌患者,按发生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克拉霉素组(A组)... 目的观察丹参酮与克拉霉素联合用药对鼻咽癌放疗后鼻-鼻窦及咽部损伤的治疗效果,以探索鼻咽癌放疗后鼻-鼻窦及咽部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255例中放疗后出现鼻-鼻窦及咽部损伤的鼻咽癌患者,按发生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克拉霉素组(A组)丹参酮组(B组)以及克拉霉素+丹参酮联合用药组(C组),观察各组的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A、B、C 3组均有治疗效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疗效差异不明显(P>0.05);而C组的疗效明显好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多元化治疗是鼻咽癌放疗后鼻窦及咽部损伤治疗的趋势,克拉霉素+丹参酮联合用药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及咽部损伤非常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损伤 丹参酮 克拉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下调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抑制物表达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小龙 江振友 +3 位作者 蔡淑玉 董军 肖瑞 卢燕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观察IL-6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影响.方法:应用胰酶消化HUVECs并进行传代培养,用生长良好的第2、3代细胞进行试验.同时应用CCK-8测定不同浓度的IL-6(0.125~2.0 ng/ml,实验组)刺激后细胞活性变化... 目的:观察IL-6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影响.方法:应用胰酶消化HUVECs并进行传代培养,用生长良好的第2、3代细胞进行试验.同时应用CCK-8测定不同浓度的IL-6(0.125~2.0 ng/ml,实验组)刺激后细胞活性变化,对照组给予培养液;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内TFPI 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L-6(0.125~0.5 ng/ml)对细胞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IL-6增加到1 ng/ml后,作用12 h后细胞活力开始下降.IL-6(0.5 ng/ml)作用6~24 h显著下调细胞TFPI mRNA表达(P<0.05),6 h时抑制效果最强(TFPI mRNA/GAPDH mRNA均值仅为0.191),以后抑制效应渐减弱,48 h达到正常水平(TFPI mRNA/GAPDH mRNA均值为0.399).结论:提示IL-6(0.5 ng/ml)对HUVECs的活性不造成直接的影响,同时IL-6(0.5 ng/ml)在6~24 h内可抑制HUVECs的TFPI mRNA表达而诱发凝血系统失衡,这可能与急性炎性反应时相的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组织因子抑制物 脐静脉 内皮细胞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藤碱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死亡率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曹雯娟 王华东 +5 位作者 陆大祥 王彦平 戚仁斌 吕秀秀 付咏梅 颜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48-1154,共7页
目的:观察钩藤碱对内毒素血症小鼠死亡率及器宫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钩藤碱(Rhy)防治组和Rhy对照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Rhy皮下注射,1time/d,连续3d,第3d皮下注射后1h,腹腔注射... 目的:观察钩藤碱对内毒素血症小鼠死亡率及器宫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钩藤碱(Rhy)防治组和Rhy对照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Rhy皮下注射,1time/d,连续3d,第3d皮下注射后1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LPS(20mg/kg)。观察各组小鼠的死亡率,肺、小肠组织病理改变;测定注射LPS后12h各组肺湿/干重比值(W/D)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和肌酐(Cr)的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试剂盒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的含量。进一步复制盲肠结扎穿孔的脓毒症模型,观察钩藤碱对脓毒症小鼠生存率的影响。结果:LPS攻击后24h小鼠的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16mg/kg的钩藤碱防治组小鼠生存率高于LPS组。但钩藤碱并不能降低CLP小鼠的死亡率,而且,8mg/kg钩藤碱治疗组小鼠的死亡率反而高于CLP小鼠的死亡率。LPS攻击后12h病理检查发现LPS组小鼠肺及小肠组织均有严重的炎症表现;肺W/D、血清ALT、AST、BUN、C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PS攻击后2h血清TNF-α、IL-1β及IL-10含量及8h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PS攻击后12h,Rhy防治组肺及小肠组织损伤无明显改善;肺W/D、血清ALT、AST、BUN、Cr水平与LPS组比较无显著差异;LPS攻击后2h血清TNF-α水平显著低于LPS组,但2h血清IL-1β及IL-10含量及8h血清NO水平与LPS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钩藤碱能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的死亡率,但不能降低脓毒症小鼠的死亡率,抑制TNF-α的生成可能是钩藤碱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死亡率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碱 脂多糖类 小鼠 死亡率 细胞因子类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H及封闭氨基端对甘氨酸拮抗内毒素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孙葳 陆大祥 +1 位作者 丁勇 李楚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和方法:用封闭群新西兰家兔56只,分为7组,注射不同pH(40,60,74,100)的甘氨酸和内毒素混合液,观察注射后体温变化,由此反映出不同pH对甘氨酸拮抗内毒素致热作用的影响。结果:甘氨酸的拮抗效果在... 目的和方法:用封闭群新西兰家兔56只,分为7组,注射不同pH(40,60,74,100)的甘氨酸和内毒素混合液,观察注射后体温变化,由此反映出不同pH对甘氨酸拮抗内毒素致热作用的影响。结果:甘氨酸的拮抗效果在碱性溶液中减弱、酸性溶液中增强,这种变化与pH对甘氨酸NH+3端解离程度的影响是一致的。进一步用氯甲酸苄脂封闭甘氨酸的氨基端,通过鲎试验方法观察到,封闭氨基端后甘氨酸对内毒素的拮抗作用消失。结论:甘氨酸拮抗内毒素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其带正电荷的NH+3端实现的,NH+3与内毒素脂质A上的PO4结合,干扰了内毒素的正常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 内毒素 PH值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药对内毒素引起的小鼠死亡率和多器官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华东 陆大祥 +4 位作者 王彦平 戚仁斌 付咏梅 黄启福 李楚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9-133,139,共6页
 目的:寻找有效的中药复方防治内毒素性多器官功能衰竭,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的死亡率。方法:将四逆加人参汤、黄连解毒汤、参附青、参附青加丹参及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方药按常规方法煎制成药液(每毫升含1g生药),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灌胃给药...  目的:寻找有效的中药复方防治内毒素性多器官功能衰竭,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的死亡率。方法:将四逆加人参汤、黄连解毒汤、参附青、参附青加丹参及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方药按常规方法煎制成药液(每毫升含1g生药),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灌胃给药,3d后腹腔注射内毒素,观察小鼠生存率和肺、肝、肾、肠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72h生存率为100%,n=20)比较,腹腔注射内毒素组小鼠72h生存率(42%,n=26)明显降低;四逆加人参汤、黄连解毒汤、参附青均不能提高内毒素血症小鼠生存率,而参附青加丹参反而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生存率(72h生存率为8%,n=13)。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方药防治组小鼠72h生存率(68%,n=34)明显高于内毒素组(26%,n=38),组织学观察显示肺、肝、肾、肠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方药能防治内毒素引起的多器官损伤,提高内毒素血症小鼠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多器官功能障碍 中药 生存率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巢凤 陆大祥 +1 位作者 覃莉 王彦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建立小鼠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模型,观察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程度和时间的动态关系.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30),高脂组(n2=30),对照组喂普通饲料,高脂组喂高脂饲料,分别检测2~4周小鼠血清TG、TC、HDL-C、LDL-C、和... 目的:建立小鼠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模型,观察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程度和时间的动态关系.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30),高脂组(n2=30),对照组喂普通饲料,高脂组喂高脂饲料,分别检测2~4周小鼠血清TG、TC、HDL-C、LDL-C、和肝组织TG、TC含量变化;并观察肝指数,根据肝脏病理切片HE染色和冰冻切片苏丹Ⅲ染色分析肝脏脂变情况.结果:在喂高脂饲料2周后,小鼠血清TC、HDL-C、LDL-C、TC/HDL-c出现明显升高,肝脏TG、TC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后的3~4周血脂及肝脂水平保持稳定上升;肝指数持续增大,有肝细胞脂肪变性,肝脏组织细胞脂变程度随喂高脂饲料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结论:高脂饲料喂养的小鼠4周内可形成不同脂变程度的脂肪肝,为抗脂肪肝药物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脂肪肝 小鼠 动物模型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毒清对脂多糖攻击小鼠多器官功能障碍和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华东 杨静 +5 位作者 陆大祥 戚仁斌 王彦平 付咏梅 黄启福 李楚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四毒清对脂多糖 (LPS)攻击小鼠生存率和器官功能的影响 ,寻找有效中药防治LPS性多器官功能衰竭。方法 :将中药四毒清按常规方法煎制成 1kg/L药液 ,以小鼠为实验对象 ,灌胃给药 ,3d后腹腔注射LPS(6 0mg/kg) ,观察小鼠...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四毒清对脂多糖 (LPS)攻击小鼠生存率和器官功能的影响 ,寻找有效中药防治LPS性多器官功能衰竭。方法 :将中药四毒清按常规方法煎制成 1kg/L药液 ,以小鼠为实验对象 ,灌胃给药 ,3d后腹腔注射LPS(6 0mg/kg) ,观察小鼠生存率。另分批进行同样实验 ,观察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活性、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 (BUN)含量及肺、肝、肾、肠的病理变化。结果 :LPS注射后 96h ,LPS组小鼠的死亡率为 73% (n =34) ,而四毒清防治组小鼠的死亡率为 35 % (n =31) ,两组死亡率有明显差别 (P <0 0 5 )。同时 ,LPS组小鼠的血清ALT活性、Cr和BUN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四毒清防治组小鼠血清ALT活性、Cr和BUN含量明显低于LPS组。病理学检查发现四毒清防治组小鼠肺、肾及小肠病变明显轻于LPS组。结论 :中药四毒清能防治LPS性多器官功能障碍 ,提高LPS攻击小鼠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类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中草药 活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LPS激活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损伤的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丽娟 董军 +1 位作者 陆大祥 唐红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2-747,共6页
目的:通过脂多糖(LPS)激活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MCM)引起原代培养SD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体外模拟炎症相关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探讨姜黄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5μg/LLPS作用于原代培养的SD大鼠小胶质细胞12h,取激活后培养基作用于原... 目的:通过脂多糖(LPS)激活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MCM)引起原代培养SD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体外模拟炎症相关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探讨姜黄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5μg/LLPS作用于原代培养的SD大鼠小胶质细胞12h,取激活后培养基作用于原代培养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LPS组,姜黄素组,MCM组,姜黄素+MCM组。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各组处理前后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的存活率,并通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内乳酸盐与丙酮酸盐比值来评价神经元内氧利用情况,RT-PCR法观察各组海马神经元1,4,5-三磷酸肌醇受体3个亚型(IP3R1,IP3R2,IP3R3)的表达情况。结果: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引起海马神经元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乳酸盐与丙酮酸盐比值较空白对照组亦有明显增加;姜黄素组海马神经元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乳酸盐与丙酮酸盐比值较MCM组降低,MCM组IP3R1及IP3R3表达明显升高,IP2R2无显著变化;姜黄素组IP3R1的表达较MCM组明显下降,但IP3R3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LPS激活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可引起海马神经元损伤,姜黄素对该损伤海马神经元的保护性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细胞内氧利用率,降低IP3R1的表达及敏感性,从而减低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及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机率而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脂多糖类 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 海马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时星形胶质细胞定量mRNA表达的内部参照标准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徐安定 谭少华 屈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74-777,共4页
目的 :观察缺氧对脑星形胶质细胞 (AC)守家基因甘油醛 - 3-磷酸 -脱氢酶 (GAPDH)和 β -肌动蛋白 (actin)mRNA表达的影响 ,进一步观察内皮素转换酶 (ECE) - 2mRNA可否作为该条件下的内部参照标准。方法 :从新生小鼠大脑获原代AC培养 ,... 目的 :观察缺氧对脑星形胶质细胞 (AC)守家基因甘油醛 - 3-磷酸 -脱氢酶 (GAPDH)和 β -肌动蛋白 (actin)mRNA表达的影响 ,进一步观察内皮素转换酶 (ECE) - 2mRNA可否作为该条件下的内部参照标准。方法 :从新生小鼠大脑获原代AC培养 ,分别在缺氧和正常氧条件下培养 2 4h ,提取mRNA ,以溴化乙啶染色的 2 8S及 18SrRNA作内部参照 ,用Northernblot杂交技术定量测定GAPDH、β -actin和ECE - 2mRNA水平。 结果 :缺氧 2 4h ,ACGAPDH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 ,β -actinmRNA表达明显下降 ;缺氧前后ECE - 2的mRNA水平无明显差异。 结论 :在缺氧缺血条件下 ,GAPDH和 β -actin不宜作为AC定量mRNA分析的内部参照标准 ,ECE - 2可作为其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 缺氧 基因表达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Β-肌动蛋白 内皮素转换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放线菌素D/TNF-α协同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汪军兵 龚正 +6 位作者 董军 行妍妍 谢赛 邓钦莹 唐红梅 潘锐 熊国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4-487,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单体姜黄素对ActD/TNF-α协同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确定实验药物的最佳浓度;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PC12细胞的凋亡;JC-1荧光分子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Real Time PCR检测凋亡基因Bcl-... 目的:观察中药单体姜黄素对ActD/TNF-α协同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确定实验药物的最佳浓度;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PC12细胞的凋亡;JC-1荧光分子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Real Time PCR检测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结果:ActD/TNF-α协同作用可导致PC12细胞的活力降低(P<0.05);出现核固缩、核碎裂现象的细胞增多,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内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降低(P<0.05)。经姜黄素(5μmol/L)处理后,PC12细胞的活力增强(P<0.05);细胞核固缩、核碎裂现象减少,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上升;细胞内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增强(P<0.05)。结论:姜黄素可拮抗ActD/TNF-α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可能与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促进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PC12细胞 放线菌素D 肿瘤坏死因子Α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