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PCNA、IL-6、IL-11和galectin-3的表达 被引量:6
1
作者 毛文哲 许超 +4 位作者 李扬秋 陈少华 柳菁 刘俊 廖继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1-1056,共6页
目的:探讨长期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1(IL-11)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为hUC-MSCs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资料和理论依据。... 目的:探讨长期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1(IL-11)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为hUC-MSCs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取剖宫产新生儿脐带,分离、传代培养hUC-MSCs;收集第3、8、18、28和33代细胞及培养上清,用qRT-PCR、ELISA及Western bloting检测PCNA、IL-6、IL-11和galectin-3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1)hUC-MSCs PCNA、IL-6、IL-11 mRNA及IL-6、IL-11蛋白的表达随培养传代次数增加而减少,第33代较第3代分别降低了33%、56%、37%和50.3%、58.9%,差异显著(均P<0.01)。(2)各代间galectin-3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且各代间蛋白表达亦无明显差异。结论:(1)体外长期传代培养过程中hUC-MSCs增殖能力和支持造血能力可能逐渐减弱甚至丧失。(2)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可能对hUC-MSCs的免疫调节功能无显著影响,这有待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长期培养 增殖细胞核抗原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1 半乳糖凝集素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与成人外周血粒细胞Toll样受体表达的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俊 吴瑕 +6 位作者 陈智聪 廖继东 谷景义 杨晓蕾 柳国胜 吴慧 李扬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6-681,共6页
目的:比较脐血与成人外周血粒细胞Toll样受体(TLRs)的表达情况,为新生儿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积累实验资料。方法:取脐血和成人外周血,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红细胞裂解法分离、收集粒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粒细胞纯度,RT-qPCR检测TLRs 10个成... 目的:比较脐血与成人外周血粒细胞Toll样受体(TLRs)的表达情况,为新生儿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积累实验资料。方法:取脐血和成人外周血,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红细胞裂解法分离、收集粒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粒细胞纯度,RT-qPCR检测TLRs 10个成员的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部分TLRs的蛋白荧光强度。结果:(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红细胞裂解法分离收集的脐血粒细胞CD19-CD24+为(95.66±1.73)%,CD3+为(4.27±1.22)%,成人外周血粒细胞CD19-CD24+为(95.48±2.13)%,CD3+为(4.82±1.07)%。(2)RT-qPCR结果显示:脐血粒细胞和成人外周血粒细胞TLR1(0.141±0.091 vs 0.691±0.447)、TLR2(0.388±0.337 vs 0.901±0.508)、TLR4(0.093±0.071 vs 0.254±0.147)、TLR6(0.056±0.045 vs 0.202±0.034)、TLR7(0.001±0.001 vs 0.004±0.003)和TLR8(0.046±0.040 vs 0.211±0.146)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3、TLR5、TLR9和TLR1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LR3、TLR7和TLR9在脐血和成人外周血粒细胞的相对表达水平均较低。(3)流式分析显示脐血与成人外周血粒细胞TLR2平均蛋白荧光强度(21.40±3.09 vs 30.50±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LR4平均蛋白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粒细胞TLR1、TLR2、TLR4和TLR6 mRNA及TLR2蛋白表达低于成人外周血粒细胞,提示新生儿粒细胞识别细菌性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可能存在缺陷或尚未完全成熟。这是否与新生儿急性细菌性毒血症发病及病死率较高有直接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脐血 粒细胞 TOLL样受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克酰胺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晓蕾 陈智聪 +3 位作者 廖继东 谷景义 于波 刘革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56-1761,共6页
目的:探讨尼克酰胺(nicotinic acid amide,NAA)减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输注损伤的效应。方法:空白对照组为0.3 m L生理盐水、MSC组为0.3 m L 1×106CFSE标记的h UC-MSCs,MS... 目的:探讨尼克酰胺(nicotinic acid amide,NAA)减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输注损伤的效应。方法:空白对照组为0.3 m L生理盐水、MSC组为0.3 m L 1×106CFSE标记的h UC-MSCs,MSC+NAA组为0.3 m L 10 mmol/L NAA处理24 h的1×106CFSE标记的h UC-MSCs,分别与2.7 m L正常人全血混匀,注入改良Chandler Loop内,在37℃下,20 m L/min循环1 h,检测循环前后血小板、白细胞、h UC-MSCs和C3a的变化。结果:血小板消耗率空白对照组为(29.96±10.88)%、MSC组为(77.76±19.29)%、MSC+NAA组为(50.13±18.10)%;白细胞消耗率空白对照组为(37.82±13.81)%、MSC组为(64.57±17.08)%、MSC+NAA组为(41.52±17.26)%,MSC组和MSC+NAA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NAA组的h UC-MSCs存活率较MSC组高(P<0.05)。空白对照、MSC和MSC+NAA组的C3a含量分别为(206.27±58.10)μg/L、(230.47±39.61)μg/L和(208.37±40.66)μg/L。结论:h UC-MSCs与正常人全血在改良Chandler Loop内共循环1 h可模拟血液介导即刻炎症反应(instant blood-mediated inflammatory reaction,IBMIR),大量损耗MSCs和血液成分,导致C3a上升。NAA可抑制IBMIR、降低血液成分的损耗、提高h UC-MSCs的存活率,提示NAA能减轻MSCs的输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血液介导即刻炎症反应 Chandler LOOP 尼克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传代培养对hUC-MSCs上NLR家族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智聪 刘俊 +3 位作者 廖继东 谷景义 杨晓蕾 李扬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82-1087,共6页
目的:探讨连续传代培养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表达NOD样受体(NLR)家族所有23个成员mRNA的影响,为改进hUC-MSCs传代培养质量与增加hUC-MSCs在实验和临床应用中的数量及安全性寻找切入途径。方法:取剖宫产无菌新生儿脐带,经胶原... 目的:探讨连续传代培养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表达NOD样受体(NLR)家族所有23个成员mRNA的影响,为改进hUC-MSCs传代培养质量与增加hUC-MSCs在实验和临床应用中的数量及安全性寻找切入途径。方法:取剖宫产无菌新生儿脐带,经胶原酶II消化结合贴壁选择分离纯化hUC-MSCs,并连续传代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诱导分化和RT-qPCR对连续培养传代前后的hUC-MSCs(第3和28代)进行鉴定并对23个NLR家族成员mRNA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连续传代培养前后hUC-MSCs的细胞表型均为CD29+/CD44+/CD105+/CD31-/CD34-/CD40-/CD45-/CD106-/HLA-DR-,能被诱导为成骨和脂肪细胞,符合国际细胞治疗协会建议的MSCs基本特征。全部NLR家族成员的mRNA在培养第3代hUC-MSCs上均有表达,且NOD1、NLRC4、NLRC5、NLRP1、NLRP3、NLRP10、NAIP、NLRX1和APAF1高表达,其余成员低表达。培养传代至第28代除NLRP10的mRNA表达上升、NLRC5和NLRX1 mRNA表达基本不变外,其余成员的mRNA表达均有所下降,其中NLRP1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连续传代培养对hUC-MSCs表达NLR家族成员的影响是多向性的。这些影响与MSCs的增殖、分化及其免疫调节功能的联系有待进一步实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天然免疫受体 受体 NOD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