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CR-ABL-SEA 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永鹏 林晨 +4 位作者 田红霞 陈琛 秦雅楠 周羽竝 李扬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1-366,共6页
目的:了解BCR-ABL-SEA双表达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效应。方法:用已成功构建的重组双表达BCR-ABL多肽和SEA多肽的质粒BCR-ABL-pIRES-SEA(B-P-S)免疫小鼠,间隔14 d共3次。相同方法用单表达BCR-ABL多肽或SEA多肽... 目的:了解BCR-ABL-SEA双表达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效应。方法:用已成功构建的重组双表达BCR-ABL多肽和SEA多肽的质粒BCR-ABL-pIRES-SEA(B-P-S)免疫小鼠,间隔14 d共3次。相同方法用单表达BCR-ABL多肽或SEA多肽的质粒BCR-ABL-pIRES和SEA-pIRES免疫小鼠作对照。利用CCK-8比色法检测小鼠脾脏T细胞对K562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小鼠脾脏CD4+与CD8+T细胞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生成情况;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抗BCR-ABL抗体。结果:免疫后第7周时,双表达重组质粒B-P-S组小鼠脾脏CTL细胞针对K562杀伤率、血清中INF-γ含量均明显高于单表达BCR-ABL-pIRES组和SEA-pIRES组(P<0.05);CD4+/CD8+T细胞比值、血清中IL-4含量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荧光显微镜检测到血清中有抗BCR-ABL抗体。结论:所构建的BCR-ABL-SEA重组双表达质粒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基因 BCR—ABL融合 葡萄球菌肠毒素A 疫苗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应答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颜宇琦 江振友 周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82-984,988,共4页
结核分枝杆菌(MTB)是结核病致病病原体,长期协同进化使得MTB制定出专门针对人类宿主免疫系统的逃逸机制。自噬作为细胞内环境稳定机制,广泛地参与宿主对抗MTB的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效应等。本综述主要总结了自噬-免疫网络相交的细节过... 结核分枝杆菌(MTB)是结核病致病病原体,长期协同进化使得MTB制定出专门针对人类宿主免疫系统的逃逸机制。自噬作为细胞内环境稳定机制,广泛地参与宿主对抗MTB的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效应等。本综述主要总结了自噬-免疫网络相交的细节过程:传递固有免疫受体信号、协同细胞因子发挥作用、调节免疫相关GTP酶,增强抗原提呈及参与T细胞的稳态调控等交叉信号通路。关于自噬-抗MTB多条免疫通路分子水平的深入研究,将为以自噬为基础的新型治疗带来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结核分枝杆菌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提取物的抗病毒活性检测 被引量:31
3
作者 王辉 吴莎 +3 位作者 孙毅凡 江振友 廖森泰 刘凡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52-956,共5页
桑叶作为中药或功能饮品的重要成分在民间和临床上广泛应用。用70%乙醇对广东桑、白桑、鸡桑、鲁桑等桑种共20个品种的桑叶进行浸提,并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萃取组分及剩余水相组分。利用细胞病变减少法(CPE法)... 桑叶作为中药或功能饮品的重要成分在民间和临床上广泛应用。用70%乙醇对广东桑、白桑、鸡桑、鲁桑等桑种共20个品种的桑叶进行浸提,并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萃取组分及剩余水相组分。利用细胞病变减少法(CPE法)检测发现多个桑叶样品的萃取组分或水相组分含有抗病毒活性物质,且抗病毒活性具有选择性。其中,能有效抑制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样品最多,6个桑品种桑叶的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HSV-1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12.5μg/mL;广东桑品种桑叶的水相组分和石油醚萃取组分具有较高的抗甲型流感病毒(Flu A)活性;部分桑品种桑叶的萃取组分对登革病毒2型(DV2)也有一定的抑制活性;20个桑品种桑叶的4种萃取组分对柯萨奇B3病毒(CVB3)均无抑制活性。上述结果表明桑叶含有丰富、较为广谱的抗病毒活性成分,但不同桑品种间的桑叶化学成分及抗病毒活性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萃取组分 抗病毒活性 桑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T法在抗真菌药敏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晶 林晨 +6 位作者 岑颖洲 沈伟哉 刑莹莹 江振友 袁桂秀 韦静 李小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6-40,共5页
 目的:研究MTT法在抗真菌药敏实验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方案测定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对5种常见真菌(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申克孢子丝菌和石膏样小孢子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目的:研究MTT法在抗真菌药敏实验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方案测定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对5种常见真菌(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申克孢子丝菌和石膏样小孢子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终点判定分别采用NC CLS推荐的直接观察法和MTT法,对两法进行比较。结果:MTT法与常规直接观察法进行MIC终点判定所得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MTT法测得的A值与接种菌量具有正相关性。两性霉素B与伊曲康唑对丝状真菌和念珠菌都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MTT法测得的A值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结论:MTT法较之常规直接观察法结果更为客观、准确,且可量化,因而可以很好的替代肉眼观察法来判定真菌药敏试验的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药敏实验 MTT法 最低抑菌浓度 NCCLS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对甲型流感病毒FM1株感染小鼠肺中RLH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梦媛 颜宇琦 +4 位作者 秦洪琼 王森林 施珊珊 吴莎 江振友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4-839,共6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甲型流感病毒FM1株感染小鼠肺组织中RLH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抗病毒作用的机制。【方法】以50μL流感病毒FM1株LD50滴鼻感染RIG-I-/-小鼠和正常野生型C57BL/6小鼠,建立小鼠流感模型,分别用小檗碱和奥司他韦治疗。...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甲型流感病毒FM1株感染小鼠肺组织中RLH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抗病毒作用的机制。【方法】以50μL流感病毒FM1株LD50滴鼻感染RIG-I-/-小鼠和正常野生型C57BL/6小鼠,建立小鼠流感模型,分别用小檗碱和奥司他韦治疗。观察小鼠的生存率以及肺组织炎症损伤状况;RT-q PCR和Western-blot检测正常野生型C57BL/6小鼠RLH信号通路中RIG-I、NF-κB和MAVS的表达。【结果】正常野生型C57BL/6小鼠小檗碱组的生存率为80%,与病毒组50%相比明显提高,其肺组织病变局限,炎症明显减轻。通过RT-q PCR和Western-blot检测到小檗碱可下调正常野生型C57BL/6小鼠RLH信号通路中RIG-I、NF-κB和MAVS的表达。与病毒组相比,RIG-I、NF-κB和MAVS的m RNA表达量分别降低42.28%、33.12%和48.12%,同时,它们的蛋白表达量分别降低17.37%、13.83%和28.91%。【结论】小檗碱对于FM1株引起的小鼠流感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通过影响RLH信号传导通路的活化来发挥抗流感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RLH信号通路 流感病毒FM1株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骨叶抗真菌作用初探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晶 林晨 +1 位作者 岑颖洲 沈伟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62-1562,共1页
关键词 枸骨叶 抗真菌作用 瑶药 提取物 正丁醇 乙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瑶药枸骨叶不同溶剂组分体外抑菌活性比较 被引量:14
7
作者 邢莹莹 岑颖洲 +2 位作者 王一飞 林晨 张晶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9-121,共3页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瑶药枸骨叶5种不同溶剂组分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探讨枸骨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枸骨叶中的3种溶剂组分均显示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抑菌效果最为显...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瑶药枸骨叶5种不同溶剂组分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探讨枸骨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枸骨叶中的3种溶剂组分均显示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醇提物和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显示较好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骨叶 广东连南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特异启动子驱动下结核Hsp65与Esat-6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君武 王珊珊 +2 位作者 宋东 刘艳 黄清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1,共4页
利用转基因玉米研制新型结核口服疫苗。构建植物双元表达质粒pCAMBIA1300GHLE,并转化农杆菌LBA4404。以本实验室构建的pEGHLE为模板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出Hsp65-Esat6基因,连接到含有玉米特异性启动子globulin-1的pCR2.1载体上;将gl... 利用转基因玉米研制新型结核口服疫苗。构建植物双元表达质粒pCAMBIA1300GHLE,并转化农杆菌LBA4404。以本实验室构建的pEGHLE为模板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出Hsp65-Esat6基因,连接到含有玉米特异性启动子globulin-1的pCR2.1载体上;将globulin1-HLE联合片断切下连到含有抗除草剂基因bar的pCAMBIA1300载体中;电击法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农杆菌LBA4404中。成功构建了pC1300GHLE质粒,酶切鉴定得到3.3 kb和8.6 kb 2条带,测序分析表明克隆的Hsp65和Esat6序列与NCBI上公布序列一致;成功转化到农杆菌中,酶切从农杆菌中所提的质粒,条带大小与预期结果相符合。成功构建和转化了pC1300GHLE表达载体,为成功研制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抗结核口服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支杆菌 热休克蛋白65 ESAT-6 globuli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骨形成蛋白-2与珊瑚人工骨复合物应用于拔牙窝修复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孔卫东 林巍 +2 位作者 李小兰 邓国珍 沈丽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 :探讨重组骨形成蛋白 - 2 (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rhBMP - 2 ) /珊瑚人工骨复合物 (复合骨 )与珊瑚人工骨 (珊瑚骨 )在拔牙窝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12只成年狗作为实验动物 ,拔除两侧上颌第 2及第 3切牙 ,并... 目的 :探讨重组骨形成蛋白 - 2 (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rhBMP - 2 ) /珊瑚人工骨复合物 (复合骨 )与珊瑚人工骨 (珊瑚骨 )在拔牙窝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12只成年狗作为实验动物 ,拔除两侧上颌第 2及第 3切牙 ,并去除牙槽窝之间的牙槽间隔 ,一侧随即植入复合骨 ,对侧植入珊瑚骨作为对照。并于植骨后 4、8、12周取材 ,采用组织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 ,观察比较两种植入材料在拔牙窝内的骨修复能力及修复效果。结果 :复合骨具有较强的骨修复作用 ,植入牙槽窝后 ,材料被逐渐降解吸收 ,新骨不断形成 ,12周后 ,植入材料完全被成熟的骨组织取代 ;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复合骨组新生骨形成的比值明显高于珊瑚骨组 ,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复合骨在拔牙窝中的骨修复能力和修复效果明显优于珊瑚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2 珊瑚人工骨 拔牙窝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马替尼诱导原代T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小华 邱华云 +3 位作者 施珊珊 吴莎 林晨 李扬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68-1271,1275,共5页
目的:研究伊马替尼(IM)诱导正常人原代CD3^+T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0~100 nmol/L的IM作用原代T细胞24 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aspase-3、Caspase-8、A20和NF-κB基因表达变化;应用Western... 目的:研究伊马替尼(IM)诱导正常人原代CD3^+T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0~100 nmol/L的IM作用原代T细胞24 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aspase-3、Caspase-8、A20和NF-κB基因表达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20和NF-κB蛋白表达变化。结果:IM具有明显促T细胞凋亡能力,其凋亡分子Caspase-3和A20基因表达水平均上调,而NF-κB的基因和蛋白水平均下调。结论:IM通过上调A20的表达诱导了T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马替尼 原代CD3^+T细胞 TNF-α诱导蛋白3 核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珊瑚人工骨复合物在拔牙窝牙槽骨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巍 李小兰 +2 位作者 孔卫东 邓国珍 沈丽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34-736,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与珊瑚人工骨复合物 (复合骨 )在拔牙窝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拔除 12只成年狗两侧上颌第二及第三切牙 ,并去除牙槽窝之间的牙槽间隔 ,一侧随即植入复合骨 ,对侧植入珊瑚人工骨 (珊瑚骨 )作为对照。并于... 目的 :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与珊瑚人工骨复合物 (复合骨 )在拔牙窝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拔除 12只成年狗两侧上颌第二及第三切牙 ,并去除牙槽窝之间的牙槽间隔 ,一侧随即植入复合骨 ,对侧植入珊瑚人工骨 (珊瑚骨 )作为对照。并于植入后 4、8、12周取材 ,采用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和 [99Tcm]-MDP核素骨显像等方法比较两种植入材料在牙槽窝中的骨修复能力。结果 :复合骨植入牙槽骨后 ,材料被逐渐降解吸收 ,新骨不断生成 ,12周后 ,植入材料完全被成熟的骨组织取代 ;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复合骨组新骨形成的比值显著高于珊瑚骨组(P <0 0 5 ) ;4和 8周复合骨组核素浓聚程度高于珊瑚骨组 ,12周两组核素浓聚程度差异不明显。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 移植存活 拔牙 牙槽骨修复 珊瑚人工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A特异性抑制K562细胞BCR/ABL和Fyn mRNA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冠明 陈小华 +4 位作者 林晨 陈少华 杨力建 王鹏程 李扬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58-1261,共4页
目的:研究12-肉豆蔻酸-13-乙酸佛波酯(PMA)对K562细胞BCR/ABL与Fyn mRNA表达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1~250μg/L PMA刺激K562细胞24 h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BCR/ABL和Fyn mRNA的水平。结果:PMA明显抑制BCR/ABL和Fyn... 目的:研究12-肉豆蔻酸-13-乙酸佛波酯(PMA)对K562细胞BCR/ABL与Fyn mRNA表达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1~250μg/L PMA刺激K562细胞24 h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BCR/ABL和Fyn mRNA的水平。结果:PMA明显抑制BCR/ABL和Fyn mRNA的水平,该下调作用均具有显著的量效关系,且BCR/ABL和Fyn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比较刺激Molt-4细胞株的结果,PMA抑制作用具有细胞选择性。K562细胞株经诱导后出现伪足样的形态改变。结论:PMA通过抑制BCR/ABL融合基因的转录下调Fyn转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肉豆蔻酸-13-乙酸佛波酯 Fyn蛋白 融合蛋白 BCR—A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C蛋白抗原在人肝细胞株中的表达和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君武 许小亮 李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3-426,共4页
目的:构建HCV-C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正常人肝细胞HL-7702中表达与鉴定。方法:从含有丙肝病毒全长基因的重组质粒pBRTM/HCV1-3011质粒中,扩增HCVcore基因片段,构建pcDNA3.1(-)/core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然后采用阳离子多聚体将其... 目的:构建HCV-C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正常人肝细胞HL-7702中表达与鉴定。方法:从含有丙肝病毒全长基因的重组质粒pBRTM/HCV1-3011质粒中,扩增HCVcore基因片段,构建pcDNA3.1(-)/core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然后采用阳离子多聚体将其转染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HCVC蛋白的表达,并通过Westernblot进行鉴定。结果:所克隆的HCV-C基因片段的大小为573bp,序列正确。成功地构建了pcDNA3.1(-)/core重组表达质粒。以其转染HL-7702细胞后,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到了C蛋白的表达。Westernblot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21000。结论: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ore在人肝细胞中能有效表达HCV-C蛋白,为以后相应抗体的制备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 C蛋白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Rv3803c、Rv3846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与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毅凡 李海成 +7 位作者 周杰 钱明 陈涛 江勇 赖赛麟 江振友 钟球 周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523-526,共4页
目的克隆结核分枝杆菌Rv3803c和Rv3846基因,并在大肠埃希菌(E.coli)中进行表达和纯化。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PCR方法扩增出Rv3803c和Rv3846基因片段,克隆至pGEX-6P-1表达载体中,测序正确后,在E.coli Rosetta中... 目的克隆结核分枝杆菌Rv3803c和Rv3846基因,并在大肠埃希菌(E.coli)中进行表达和纯化。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PCR方法扩增出Rv3803c和Rv3846基因片段,克隆至pGEX-6P-1表达载体中,测序正确后,在E.coli Rosetta中诱导表达,GST标签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及Western-blot分析鉴定。结果重组质粒pGEX-Rv3803c、pGEX-Rv3846测序表明核苷酸序列与设计完全一致。其在E.coli Rosetta中的存在形式均为可溶部分约50%、包涵体约50%,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6 000和45 000,纯化的GST-Rv3803c、GST-Rv3846样品纯度90%以上。完整的GST-Rv3803c的浓度大约为0.1mg/ml,完整的GST-Rv3846的浓度大约为0.5mg/ml。即相当于每升E.coli Rosetta培养物中,GST-Rv3803c产量为:0.25mg/L、GST-Rv3846产量为1.25mg/L。结论成功获得了纯化蛋白Rv3803c(MPT51)和Rv3846(SodA),为进一步研究MPT-51和SodA蛋白的辅助诊断价值、构建保护性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抗原 细菌 细菌蛋白质类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表面唾液酸及其连接方式对乳腺癌细胞黏附的影响
15
作者 王晓玉 林绍强 +2 位作者 李君武 Wolfgang Kemmner 丁彦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2-746,共5页
目的研究肿瘤细胞总唾液酸及α2,6-连接唾液酸对乳腺癌细胞MDA-MB435黏附力的影响。方法乳腺癌细胞MDA-MB-435转染顺义或反义α2,6唾液酸转移酶(ST6Gal-I)cDNA,以黑接骨木凝集素SNA筛选高、低表达α2,6唾液酸细胞克隆,检测各转染细胞的... 目的研究肿瘤细胞总唾液酸及α2,6-连接唾液酸对乳腺癌细胞MDA-MB435黏附力的影响。方法乳腺癌细胞MDA-MB-435转染顺义或反义α2,6唾液酸转移酶(ST6Gal-I)cDNA,以黑接骨木凝集素SNA筛选高、低表达α2,6唾液酸细胞克隆,检测各转染细胞的同源凝集作用,并比较唾液酸酶处理前后肿瘤细胞对胶原IV黏附力的变化。结果顺义转染克隆细胞-细胞之间的同源黏附能力下降,与胶原IV的黏附增强;反义转染克隆细胞-细胞之间同源黏附能力增强,而与胶原IV的黏附降低。唾液酸酶处理后肿瘤细胞与胶原IV的黏附力下降至未处理前的31% ̄57%。结论乳腺癌MDA-MB435细胞表面唾液酸及α-2,6唾液酸化对肿瘤细胞的黏附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唾液酸转移酶 细胞外基质 细胞黏附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大鼠硬腭穿孔的愈合
16
作者 孔卫东 林巍 +2 位作者 李小兰 沈丽佳 邓国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51-453,I000,共4页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硬腭穿孔愈合的影响。方法:在大鼠硬腭部制作 早期硬腭穿孔动物模型,外用bFGF治疗硬腭穿孔。采用肉眼观察、病理学检查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肉眼观 察发现bFGF组伤口愈合率...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硬腭穿孔愈合的影响。方法:在大鼠硬腭部制作 早期硬腭穿孔动物模型,外用bFGF治疗硬腭穿孔。采用肉眼观察、病理学检查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肉眼观 察发现bFGF组伤口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学检查表明bFGF能刺激肉芽组织的增长,成纤维 细胞分裂增殖;bFGF组成纤维细胞的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颗粒数目为3.73±0.52,对照组为2.11±0.31(P< 0.05)。结论:bFGF有助于肉芽组织的生长,具有显著促进硬腭穿孔创伤愈合的作用,有助手硬腭穿孔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伤口愈合 大鼠 硬腭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相关糖蛋白对E型选择素介导的内皮细胞黏附作用研究
17
作者 王晓玉 林绍强 +2 位作者 屈洋 Jeschke U Stahn R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55-1158,共4页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高度纯化的羊水和孕妇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rionic gonadotropin,hCG)和glycodelin对E型选择素介导的HepG2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过程的影响。方法:以色谱仪分离和纯化羊水和血清的hCG和glycodelin,进一步测...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高度纯化的羊水和孕妇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rionic gonadotropin,hCG)和glycodelin对E型选择素介导的HepG2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过程的影响。方法:以色谱仪分离和纯化羊水和血清的hCG和glycodelin,进一步测定[51Cr]标记的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在不同来源、不同浓度hCG和glycodelin作用下和经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后表达E型选择素的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从而评价这两种糖蛋白对E型选择素介导的内皮细胞黏附过程的影响。结果:羊水和血清hCGs能有效抑制E型选择素介导的内皮细胞黏附,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关系,IC50分别为1·5×10-7mol/L和2·1×10-7mol/L,相对抑制力分别为纯四糖结构sialyl-Lewisx(sLex)的1·5×104和1·1×104倍;羊水和血清glycodelin同样有此作用,其IC50分别为3·2×10-6mol/L和6·3×10-6mol/L,相对抑制力分别为sLex的7·2×102和3·7×102倍;纯四糖结构sialyl-Lewisx(sLex)的IC50为2·3×10-3mol/L。结论:妊娠相关糖蛋白hCG和glycodelin是E型选择素介导的内皮细胞黏附的有效抑制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GLYCODELIN E-选择素 细胞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革病毒受体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肖瑞 江振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7-100,共4页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 virus)受体研究一直是登革病毒研究的热点之一,已提出的可能受体有蛋白质类、Fc受体类、乙酰硫酸肝素、与CD14相关的细胞表面结构(CD14-associated cell surface structure)等。近来,有关登革病毒在多种易感...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 virus)受体研究一直是登革病毒研究的热点之一,已提出的可能受体有蛋白质类、Fc受体类、乙酰硫酸肝素、与CD14相关的细胞表面结构(CD14-associated cell surface structure)等。近来,有关登革病毒在多种易感细胞上特异性受体成分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已从多种登革病毒易感细胞株中分离出多个与登革病毒表面蛋白区域结合的受体组分:如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HSP)、GRP78(Bip)、LAMR1、DC-SIGN等。本文就登革病毒相关细胞受体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病毒 病毒受体 综述文献 细胞表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在α-血红蛋白稳定蛋白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19
作者 王志鹏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5-341,共7页
建立了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对α-血红蛋白稳定蛋白(AHSP)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和突变筛查的新方法。将AHSP基因序列分成6个片段,因第一、二、四、六个片段均含有1~2个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建立了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对α-血红蛋白稳定蛋白(AHSP)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和突变筛查的新方法。将AHSP基因序列分成6个片段,因第一、二、四、六个片段均含有1~2个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需单个标本分别进行检测;第三、五个片段不含有常见SNP位点,采用DHPLC结合DNA(脱氧核糖核酸)池的方法进行检测。以基因测序为金标准对所建立的AHSP基因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显示:40个样品的DHPLC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之间完全吻合,说明所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对AHSP基因6种常见SNP进行准确基因分型。应用DHPLC对365个样品的AHSP基因进行检测,发现2个罕见SNP(11 810G〉A和12 802C〉T);同时还发现2个错义突变(AHSP D29V和AHSP V56G),AHSP D29V突变为新突变,AH-SP V56G为罕见突变。结果表明采用DHPLC法可有效地对AHSP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和突变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α-血红蛋白稳定蛋白基因 基因分型 突变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飞蓟宾通过上调 P15INK4B 和 P21WAF1/CIP1活化 JNK 诱导人胰腺癌细胞 G1期阻滞及细胞凋亡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莉 张晓凯 +4 位作者 张鹏 王娟娟 吴志慧 林晨 蒋建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对胰腺癌As PC-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和克隆形成抑制实验观察水飞蓟宾对人胰腺癌As PC-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碘化丙锭(PI)单染色检测细胞周期改变,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对胰腺癌As PC-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和克隆形成抑制实验观察水飞蓟宾对人胰腺癌As PC-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碘化丙锭(PI)单染色检测细胞周期改变,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水飞蓟宾对胰腺癌As PC-1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P<0.05),水飞蓟宾作用于As PC-1细胞48、72 h的IC50浓度分别为224.20、87.25μmol/L;克隆形成抑制实验显示,随着水飞蓟宾浓度增加,As PC-1细胞克隆形成逐渐减少.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随着水飞蓟宾浓度的增加,胰腺癌As PC-1细胞出现明显G1期阻滞;水飞蓟宾处理组细胞的周期蛋白Cyclin D1、Cyclin E2、Cyclin A、Cyclin B1表达下降,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4、CDK6表达不变,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蛋白P15INK4B、P21WAF1/CIP1表达升高,与流式检测的结果相一致.不同浓度水飞蓟宾作用48 h后,出现明显的凋亡细胞群;同时发现Caspase-9、Caspase-3活化降解,Caspase3下游效应蛋白PARP出现切割条带.JNK蛋白表达增加并磷酸化活化,Bcl-2蛋白家族中抗凋亡蛋白Bcl-2、Bcl-x L、Mcl-1表达明显降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基本不变,BH3-only蛋白Bclxs、Bid、Bim表达增加.结论:水飞蓟宾明显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通过诱导P15INK4B、P21WAF1/CIP1表达阻滞细胞周期在G1期,并通过诱导JNK活化激活线粒体细胞凋亡途径,进而诱导胰腺癌As PC-1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宾 胰腺癌 AsPC -1 细胞 细胞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