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寄生虫学和医学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1
作者 张玲敏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28-131,134,共5页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寄生虫学和医学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综述)张玲敏(暨南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510632广州)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是继Southen印迹(blot...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寄生虫学和医学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综述)张玲敏(暨南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510632广州)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是继Southen印迹(blot)技术和基因克隆技术之后又一个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寄生虫学 医学昆虫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植入兔角膜的生物学反应 被引量:9
2
作者 丁勇 徐锦堂 +3 位作者 吴春云 陈建苏 张志雄 周长忍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32,共5页
目的 :探讨壳聚糖植入兔角膜的生物相容性 ,以评价其作为人组织工程角膜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将壳聚糖材料制成的膜植入新西兰兔角膜的板层内 ,进行裂隙灯观察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术后 1周有结膜睫状充血 ,角膜水肿 ;2周后充... 目的 :探讨壳聚糖植入兔角膜的生物相容性 ,以评价其作为人组织工程角膜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将壳聚糖材料制成的膜植入新西兰兔角膜的板层内 ,进行裂隙灯观察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术后 1周有结膜睫状充血 ,角膜水肿 ;2周后充血水肿逐渐消失。兔眼的情况稳定 ,术后 2周角膜半透明 ;术后 8周新生血管消退 ,材料与角膜的生物相容性好 ,材料部分吸收溶解 ,角膜透明。电镜超微结构检查可见兔角膜标本中材料内有角膜基质细胞长入 ,细胞胞浆较多 ,细胞器丰富 ,有大量的新生胶原。结论 :壳聚糖与角膜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且能自然溶解吸收 ,可用作组织工程角膜的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组织工程 角膜 组织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吸虫病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雪莉 张玲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9-90,38,共3页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遗传易感性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印迹技术分析广州管圆线虫雌虫抗原 被引量:8
4
作者 伍金满 朱佩娴 +1 位作者 熊钟瑾 孔如静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6-28,共3页
应用酶联免疫印迹技术(ELIB)对广州管圆线虫雌成虫粗抗原(Ag-F)蛋白组分及其免疫学特性进行分析。SDS-PAGE显示,Ag-F至少有30条多肽区带,分子量分别为110、95、79、68、60、44、40、29、... 应用酶联免疫印迹技术(ELIB)对广州管圆线虫雌成虫粗抗原(Ag-F)蛋白组分及其免疫学特性进行分析。SDS-PAGE显示,Ag-F至少有30条多肽区带,分子量分别为110、95、79、68、60、44、40、29、23、21和18kD等蛋白组分被实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大鼠血清识别,提示Ag-F这些组分具有诊断价值。42kD组分蛋白被猪蛔虫抗原免疫大鼠血清识别。实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大鼠血清抗Ag-F的100、98、79、68和44kD等组分的抗体出现于感染后第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虫 广州管圆线虫 ELIB 管圆线虫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抗原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广州管圆虫病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朱佩娴 伍金满 +1 位作者 孔如静 熊钟瑾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32,共2页
用广州管圆线虫雌虫全虫及其消化系统、生殖系统、体壁分别制备四种粗抗原,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抗原免疫大鼠血清,猪蛔虫抗原免疫大鼠血清及日本血吸虫感染大鼠血... 用广州管圆线虫雌虫全虫及其消化系统、生殖系统、体壁分别制备四种粗抗原,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抗原免疫大鼠血清,猪蛔虫抗原免疫大鼠血清及日本血吸虫感染大鼠血清抗体。结果,对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四种抗原,ELISA阳性率和OD比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所用四种粗抗原分别与三种异源性血清进行交叉试验,结果,除一份猪蛔虫抗原免疫大鼠血清外均为阴性,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OD比值均高于三种异源性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圆线虫病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三噻吩对白纹伊蚊抗溴氰菊酯品系幼虫的毒杀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玲敏 张倩 +1 位作者 吕慧芳 朱佩娴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1-775,共5页
目的:研究α-三噻吩(α-T)对白纹伊蚊抗溴氰菊酯品系幼虫的毒杀效果,与溴氰菊酯类药物是否存在交互抗性及对抗性品系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按WHO推荐的方法(幼虫浸渍法)测定α-T对白纹伊蚊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幼虫的LC50、LC95,α-T... 目的:研究α-三噻吩(α-T)对白纹伊蚊抗溴氰菊酯品系幼虫的毒杀效果,与溴氰菊酯类药物是否存在交互抗性及对抗性品系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按WHO推荐的方法(幼虫浸渍法)测定α-T对白纹伊蚊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幼虫的LC50、LC95,α-T作用后抗性幼虫的化蛹率、羽化率、平均化蛹时间及平均羽化时间。结果:α-T对溴氰菊酯抗性品系幼虫的LC50为9.09μg/L,敏感品系幼虫LC50为5.34μg/L;α-T与溴氰菊酯的交互抗性倍数为1.70,α-T与拟除虫菊酯类药物溴氰菊酯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α-T能够显著抑制白纹伊蚊抗溴氰菊酯品系幼虫的发育和羽化:实验组的累计化蛹率(73.41%),累计羽化率(55.17%)明显低于对照组(83.44%、85.48%),平均化蛹时间(5.52 d)、平均羽化时间(5.91 d)均较对照组(3.87 d3、.16 d)明显延长。结论:α-T对常规农药产生抗性的蚊幼虫,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杀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三噻吩(α-T) 白纹伊蚊 溴氰菊酯 抗性 毒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弓形虫病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与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向选东 欧阳颗 聂崇兴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0-43,共4页
目的了解急性弓形虫病对宿主体内是否发生氧化损伤。方法用小鼠建立急性弓形虫病模型,采用羟胺法测定小鼠血浆及心、肝、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薄层聚丙烯酸胺凝胶等电聚焦技术对SOD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小鼠于感染... 目的了解急性弓形虫病对宿主体内是否发生氧化损伤。方法用小鼠建立急性弓形虫病模型,采用羟胺法测定小鼠血浆及心、肝、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薄层聚丙烯酸胺凝胶等电聚焦技术对SOD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小鼠于感染弓形虫后第3天其SOD活性呈反应性升高,于第6天显著下降;正常小鼠血浆及。心、肝、肺组织的SOD同工酶带分别为6、2、4与3条,感染弓形虫6d后的小鼠肝脏少一条酶带(PI=8.1)。结论氧自由基参与了急性弓形虫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体病 超氧化物歧化酶 同工酶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t-ELISA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朱佩娴 熊钟谨 +1 位作者 吴春云 伍金满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53,共3页
目的 研究Dot-ELISA诊断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Dot-ELISA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抗体 ,并观察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抗原免疫大鼠血清、猪蛔虫抗原免疫大鼠血清、日本血吸虫感染大鼠血清等 3种异源性血清有无交叉反... 目的 研究Dot-ELISA诊断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Dot-ELISA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抗体 ,并观察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抗原免疫大鼠血清、猪蛔虫抗原免疫大鼠血清、日本血吸虫感染大鼠血清等 3种异源性血清有无交叉反应。结果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阳性率为 10 0 % ,猪蛔虫抗原免疫大鼠血清为 10 % ,其余检测血清均为阴性。结论 Dot -ELISA法用于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具有敏感性高 ,特异性强 ,并有简便快速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免疫血清 DOT-ELISA 广州管圆线虫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玲敏 李凯杰 +2 位作者 张倩 范志刚 李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48-1051,共4页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于感染后第4周末治疗组和抑制剂组分别给予NO前体-L-精氨酸(L-Arg)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G-左旋-硝基精氨酸甲基乙酯(L-NAME)...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于感染后第4周末治疗组和抑制剂组分别给予NO前体-L-精氨酸(L-Arg)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G-左旋-硝基精氨酸甲基乙酯(L-NAME),于第10周末处死小鼠,取血,分离血清,剖取肝脏。应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及生物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同时测定血清NO、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小鼠感染血吸虫后,感染组肝脏有明显的纤维化,血清中HA、LN、AST、ALT等指标显著升高,肝组织内Hyp含量也明显增加。与感染组相比:L-Arg高、中剂量组肝纤维化程度评分降低显著,低剂量组虽有减轻但无统计学意义,同时,L-Arg高、中剂量组血清LN、HA、AST、ALT的水平和肝组织Hyp的含量有所降低;低剂量组HA、LN、AST、ALT的水平虽然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Hyp水平降低明显;抑制剂组血清LN、HA、AST、ALT含量和肝组织Hyp的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NO的水平随着精氨酸剂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精氨酸抑制剂组NO的水平降低明显。结论NO能明显降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程度和减轻肝纤维化所造成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L-精氨酸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肝纤维化 血吸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体角膜刺激引起的人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CD25分子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钟敬祥 徐锦堂 +4 位作者 刘莲 李辰 吴春云 郑通枢 邵东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3-385,共3页
目的 :观察异体角膜体外对人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CD2 5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异体角膜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共同培养后 ,进行单克隆抗体标记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 :对照组T细胞CD2 5表达为 2 5. 2 % ;受角膜或沸波醇酯 (PDB)激活后T细... 目的 :观察异体角膜体外对人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CD2 5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异体角膜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共同培养后 ,进行单克隆抗体标记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 :对照组T细胞CD2 5表达为 2 5. 2 % ;受角膜或沸波醇酯 (PDB)激活后T细胞CD2 5表达分别为 5 6 . 8%和 80 . 9% ;受角膜和沸波醇酯共同激活后T细胞CD2 5表达为 70 . 2 % ;受异体角膜激活后 ,CD4和CD8T淋巴细胞CD2 5表达分别为 6 7 .3%和 5 2 . 3%。结论 :异体角膜组织体外能够刺激人外周T细胞CD2 5表达和T细胞活化 ,CD4T细胞比CD8T细胞活化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T淋巴细胞 受体 白细胞介素2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白蛉亚科数值分类研究(双翅目:毛蠓科)(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家梅 张玲敏 徐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56-1365,共10页
【目的】对中国白蛉亚科(Phlebotominae)昆虫进行数值分类研究,探索其在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亲缘关系。【方法】选取中国白蛉40个蛉种作为分类单元以及白蛉的68项形态特征为分类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属级及... 【目的】对中国白蛉亚科(Phlebotominae)昆虫进行数值分类研究,探索其在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亲缘关系。【方法】选取中国白蛉40个蛉种作为分类单元以及白蛉的68项形态特征为分类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属级及白蛉属Phlebotomus的亚属级分类一致。司蛉属Sergentomyia的亚属分类与传统分类有一些区别,聚类分析将司蛉属分为8类,其中尼克组nicnicgroup与司蛉亚属subgenus Sergentomyia和传统分类一致;泉州司蛉S. quanzhouensis和唐氏司蛉S. tangi聚入帕蛉亚属subgenus Parrotomyia;尹氏司蛉S. yini聚入新蛉亚属subgenus Neophlebotomus,应氏司蛉S.iyengari、马来司蛉S. malayensis、吐鲁番司蛉S. turfanensis、兰州司蛉S.lanzhouensis和南京司蛉S. nankingensis聚为一类;歌乐山司蛉S.koloshanensis、方亮司蛉S.fanglianensis和云南司蛉S.yunnanensis与尼克组nicnicgroup聚成一类,此类群和此属中其他蛉种系统发育关系距离远。【结论】中国白蛉亚科昆虫的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基本一致,验证了传统分类系统的可靠性,并揭示了传统分类中一些蛉种不确定分类问题。司蛉属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有差别,提示有个别蛉种需重新考虑其分类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翅目 毛蠓科 白蛉亚科 白蛉 形态特征 数值分类 聚类分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A14)单碘胰岛素在荷人肝癌裸鼠体内的趋瘤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勇 吴秋莲 +1 位作者 徐浩 吴春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55-657,共3页
目的 :观察放射性碘标记胰岛素在荷人肝癌裸鼠体内的趋瘤或亲肿瘤 (tumor-seeking)特性。方法 :采用荷人肝癌裸鼠模型。用 [12 5I]- (A14)单碘胰岛素进行荷人肝癌裸鼠体内分布实验和抑制实验。结果 :体内分布实验显示肝癌组织摄取 [12 5... 目的 :观察放射性碘标记胰岛素在荷人肝癌裸鼠体内的趋瘤或亲肿瘤 (tumor-seeking)特性。方法 :采用荷人肝癌裸鼠模型。用 [12 5I]- (A14)单碘胰岛素进行荷人肝癌裸鼠体内分布实验和抑制实验。结果 :体内分布实验显示肝癌组织摄取 [12 5I]- (A14)单碘胰岛素明显高于本底组织 (肌肉 ) ,肿瘤与血和肿瘤与肌肉的放射性比值随时间延长而增高。体内抑制实验发现肿瘤组织于 30min的抑制率为 35 .0 %。结论 :[12 5I]- (A14)单碘胰岛素在荷人肝癌裸鼠体内 ,通过受体介导作用 ,能被肝细胞癌组织特异性摄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A14)单碘胰岛素 肝癌 裸鼠 趋瘤特性 放射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五种白蛉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玲敏 冷延家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3-36,共4页
对中华白蛉、四川白蛉、征鉴司蛉、许氏司蛉和鳞喙司蛉进行了10种酶同工酶特性的电泳分析。其中MDH、PGM、PGI、α-GPD 4种酶显示了较为清晰的酶带。MDH-2和PGM可作为特征酶位点而用于鉴别四川白蛉和中华白蛉。酶谱表现也清楚显示了白... 对中华白蛉、四川白蛉、征鉴司蛉、许氏司蛉和鳞喙司蛉进行了10种酶同工酶特性的电泳分析。其中MDH、PGM、PGI、α-GPD 4种酶显示了较为清晰的酶带。MDH-2和PGM可作为特征酶位点而用于鉴别四川白蛉和中华白蛉。酶谱表现也清楚显示了白蛉属与司蛉属不同。同时计算了5种白岭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距离。生化方法无疑在白蛉亚科昆虫群体遗传学研究中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蛉 同功酶 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对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组织中iNOS、NO、GSH和GSH-PX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范志刚 李凯杰 张玲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61-464,467,共5页
目的:了解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GSH)及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预防a、b组和治疗a、b组,在感染同时给预... 目的:了解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GSH)及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预防a、b组和治疗a、b组,在感染同时给预防a、b组、感染后第6周给治疗a、b组分别以200 mg/kg和400 mg/kg NAC两种剂量灌胃,2次/d。正常组、模型组和预防组分别在第42天、56天时,治疗组在第56天时处死小鼠,取血清和肝脏,观察各组血清和肝组织中NO、GSH的含量及GSH-PX的活性、肝组织中iNOS的活性。结果:日本血吸虫肝病小鼠血清中NO的变化趋势和GSH与肝组织中的变化趋势不一致。预防a组和预防b组肝组织中iNOS活性和NO水平均介于正常组和模型组之间(P<0.05)。预防a组和治疗a组肝组织和血清中GSH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和模型组(P<0.05)。NAC调节肝组织中iNOS、NO和GSH-PX等指标所达到的水平只与NAC的剂量有关(P<0.05),而与NAC的作用时间及NAC的剂量和作用时间的交互作用均没有关系(P>0.05)。NAC调节肝组织和血清中GSH的水平与NAC的剂量、作用时间和交互作用均有关(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病时,血清中NO和GSH等指标不能反映肝组织中含量。NAC可以改善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组织内NO的含量i、NOS和GSH-PX活性。这可能是小剂量NAC减缓日本血吸虫病肝脏病变的早期效果最好的机制之一。但肝组织内NO的含量i、NOS和GSH-PX活性具有一个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日本血吸虫 一氧化氮合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高山地区的四川白蛉 被引量:6
15
作者 冷延家 张玲敏 《四川动物》 CSCD 1994年第1期9-14,共6页
中国西南高山地区的四川白蛉冷延家,张玲敏暨南大学医学院医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广州510632冷、尹 ̄[1]自川西北报道了四川白蛉Phlebotomus(Adlerius)sichuanensis冷&尹,1983,此后它被... 中国西南高山地区的四川白蛉冷延家,张玲敏暨南大学医学院医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广州510632冷、尹 ̄[1]自川西北报道了四川白蛉Phlebotomus(Adlerius)sichuanensis冷&尹,1983,此后它被指控为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的内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蛉属 四川白蛉 形态学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裂头蚴人工感染实验小鼠致多发性肝脓肿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熊钟瑾 吴春云 +1 位作者 聂崇兴 朱佩娴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裂头蚴 肝脓肿 小鼠 人工感染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蚊虫抗性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玲敏 李桂云 黄炯烈 《昆虫天敌》 CSCD 1996年第1期35-41,共7页
应用PCR技术对广州部分地区的致倦库蚊OP抗性基因进行测定,实验证明广州地区自然种群和实验室株有相当数量致倦库蚊有扩增的抗性酯酶B1基因存在。对实验室株及四个地区(石牌、晓港、中山医和中大)自然群体的抗性基因进行扩增,发现... 应用PCR技术对广州部分地区的致倦库蚊OP抗性基因进行测定,实验证明广州地区自然种群和实验室株有相当数量致倦库蚊有扩增的抗性酯酶B1基因存在。对实验室株及四个地区(石牌、晓港、中山医和中大)自然群体的抗性基因进行扩增,发现实验室株阳性率(38%)比自然群体为高,四个地区自然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分别为22.5%、20%、15%、和7.5%。另外发现雄性库蚊出现的扩增阳性率比雌蚊高。所设计的两对引物(引物1和引物2,引物2和引物3)均能成功的扩增致倦库蚊抗性基因酯酶B1,但后者扩增的阳性率(21.4%)明显较前者(2.4%)高。对几种不同制备模板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快速法较好,更适合于大量现场调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蚊虫 医学昆虫 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乐安”杀灭阴道毛滴虫的试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聂崇兴 赵双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80-82,共3页
目的:研制一种杀灭阴道毛滴虫的药物。方法:用“妇乐安”作直接杀灭阴道毛滴虫的试验及在对倍稀释下的杀虫试验,测定在2 h 内的 E C50 。结果:“妇乐安”的 E C50 在2 h 内为1∶125 , 在1 d 内为1∶500 。... 目的:研制一种杀灭阴道毛滴虫的药物。方法:用“妇乐安”作直接杀灭阴道毛滴虫的试验及在对倍稀释下的杀虫试验,测定在2 h 内的 E C50 。结果:“妇乐安”的 E C50 在2 h 内为1∶125 , 在1 d 内为1∶500 。结论:“妇乐安”能直接、迅速杀灭阴道毛滴虫,而且在较低浓度下,也具有效的杀虫效果。在广东地区药源丰富,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毛滴虫 滴虫性阴道炎 妇乐安 杀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酶染色试验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病鼠血清抗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佩娴 伍金满 孔如静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9-12,共4页
用广州管圆线虫雌虫冰冻切片作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检测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大白鼠血清中抗体,结果在感染后3—9周的39份大白鼠血清中,37份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95%,GMRT280.67;32份正常大白鼠血清,全... 用广州管圆线虫雌虫冰冻切片作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检测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大白鼠血清中抗体,结果在感染后3—9周的39份大白鼠血清中,37份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95%,GMRT280.67;32份正常大白鼠血清,全部为阴性,检测10份猪蛔虫抗原免疫大白鼠血清;3份曼氏这宫绦虫裂头拗抗原免疫大白鼠血清;7份日本血吸虫感染大白鼠血清,均呈阴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免疫酶 抗体 I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内四川白蛉人工饲养及其发育的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玲敏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80-381,共2页
迄今白蛉属Phlebotomus Rondani & Berte阿蛉亚属Adlerius Nitzulescu在我国已有三个蛉种报道:即中华白蛉P.chinensis Newstead、长管白蛉P.longiductus Parrot和四川白蛉P sichuanensisLeng & Yin。其中四川白蛉系采自四川省理... 迄今白蛉属Phlebotomus Rondani & Berte阿蛉亚属Adlerius Nitzulescu在我国已有三个蛉种报道:即中华白蛉P.chinensis Newstead、长管白蛉P.longiductus Parrot和四川白蛉P sichuanensisLeng & Yin。其中四川白蛉系采自四川省理县,由冷延家、尹治成(Leng和Yin,1983)报道的。这些蛉种的成蛉在自然界的生态,以及中华白蛉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发育已有报道(Patton和Hindle,1927吴征鉴,1950;丁绍铎等,1957;熊光华等,1958)。作者为了配合白蛉分类学研究,于1987年9月在四川省理县薛城区采集了四川白蛉,并以20—30℃、相对湿度75—95%、酵母粉为饲料的条件下进行了实验室饲养和观察。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蛉属 四川白蛉 人工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