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茎叶皂苷对小鼠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胡巢凤 陆大祥 +1 位作者 孙丽萍 覃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3-667,共5页
目的探讨人参茎叶皂苷对小鼠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和模型组。喂高脂饲料复制脂肪肝模型,12 wk后证实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高脂组(HF);正常饮食治疗组(NT);人参茎叶皂苷小剂量组(GSL1);人参茎叶皂苷... 目的探讨人参茎叶皂苷对小鼠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和模型组。喂高脂饲料复制脂肪肝模型,12 wk后证实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高脂组(HF);正常饮食治疗组(NT);人参茎叶皂苷小剂量组(GSL1);人参茎叶皂苷大剂量组(GSL2)。除HF组饲高脂饲料外,其余各组饲基础饲料。GSL1组给予GSL50 mg.kg-1.d-1灌胃,GSL2组给予GSL 100 mg.kg-1.d-1灌胃,其余各组以同等容积蒸馏水灌胃。灌胃2wk后处死所有动物,检测血清TC、TG、HDL-C、LDL-C、ALT含量;并观察肝指数和肝组织TC、TG、SOD、MDA含量,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及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的表达。结果GSL2组可以明显降低肝指数、血脂、肝脂和MDA含量,增加SOD活性,改善小鼠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增加肝组织PPARαmRNA水平、降低CYP2E1 mRNA水平。NT组脂肪肝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效果不理想;GSL1组各项指标与NT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人参茎叶皂苷可能通过增加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降低血脂和肝脂水平;并且通过降低CYP2E1 mRNA表达,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发挥治疗脂肪肝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茎叶皂苷 脂肪肝 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性发热时家兔血浆、脑脊液PGE_2及cAMP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屈洋 张怡 +2 位作者 李楚杰 张希贤 程少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65-169,共5页
本文用30只封闭群新西兰白色家兔进行两部分试验。第一部分:观察侧脑室内注射TNF的发热效应;第二部分:用放免法检测TNF发热高峰时血浆和脑脊液中PGE_2和cAMP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侧脑室内注射50ng/只TNF(rTNF组)可引起家兔发热达△T0.7... 本文用30只封闭群新西兰白色家兔进行两部分试验。第一部分:观察侧脑室内注射TNF的发热效应;第二部分:用放免法检测TNF发热高峰时血浆和脑脊液中PGE_2和cAMP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侧脑室内注射50ng/只TNF(rTNF组)可引起家兔发热达△T0.79±0.14℃。此时:(1)脑脊液中PGE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注射同量生理盐水)(2)血浆中PGE_2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上述结果表明:①侧脑室内注射rTNF可在外周血PGE_2不增多的情况下引起脑内PGE_2合成增加。②PGE_2的升高并未引起cAMP的升高。从而提示TNP与白细胞致热原(LP或IL-1)在引起发热的机制上可能有不同方式,PGE_2升高可能参与TNF性发热的机制,不支持PGF_2升高通过cAMP升高引起发热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发热 前列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尿内生致冷原分离纯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菁 陈小琳 +2 位作者 李楚杰 李弘 胡巢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61-164,共4页
本文初步分离纯化了人尿中的内生致冷原(EC)。利用硫酸铵沉淀、超滤和分子筛凝胶柱层析等技术,筛选出具降温活性的尿液,获得初步分离纯化的EC。经SDS-PAGE鉴定,此EC主要由S5、43、30、25、16KD的蛋白质组成,并在0.4~1.6ml/km范围呈剂... 本文初步分离纯化了人尿中的内生致冷原(EC)。利用硫酸铵沉淀、超滤和分子筛凝胶柱层析等技术,筛选出具降温活性的尿液,获得初步分离纯化的EC。经SDS-PAGE鉴定,此EC主要由S5、43、30、25、16KD的蛋白质组成,并在0.4~1.6ml/km范围呈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 内生致冷原 分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EGTA性发热时脑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华东 程少冰 李楚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87-590,共4页
本研究采用新西兰家兔48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观察向侧脑室灌注EGTA、EGTA+CaCl_2或CaCl_2对体温和脑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侧脑室灌注EGTA,不仅引起结肠温度明显上升(P<0.001)... 本研究采用新西兰家兔48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观察向侧脑室灌注EGTA、EGTA+CaCl_2或CaCl_2对体温和脑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侧脑室灌注EGTA,不仅引起结肠温度明显上升(P<0.001).还引起腹中隔区AVP含量明显降低(P<0.05);灌注EGTA后立即灌注CaCl_2,抑制了结肠温度的升高并逆转了腹中隔AVP含量的降低。体温反应指数与腹中隔区AV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8374,P<0.01);单独灌注CaCl_2引起结肠温度下降和腹中隔AVP含量明显增加(P<0.01),提示ATP可能参与EGTA性发热的中枢调节机制,中枢Ca ̄(2+)浓度或Na ̄+/Ca ̄(2+)比值变化可能是调控发热时腹中隔区AVP释放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精氨酸加压素 乙二醇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对ET和EGTA性发热的降热效应 被引量:8
5
作者 胡巢凤 李楚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53-355,共3页
本实验用40只封闭群新西兰白兔,观察了侧脑室灌注Tau、CaCl_2对家兔ET性发热及EGTA性发热的影响。结果表明:侧脑室灌注Tau能明显抑制家兔ET性发热及EGTA性发热;一旦停止灌注Tau,体温又上升,后者可被侧脑室灌注CaCl_2所阻断。结果提示:Ta... 本实验用40只封闭群新西兰白兔,观察了侧脑室灌注Tau、CaCl_2对家兔ET性发热及EGTA性发热的影响。结果表明:侧脑室灌注Tau能明显抑制家兔ET性发热及EGTA性发热;一旦停止灌注Tau,体温又上升,后者可被侧脑室灌注CaCl_2所阻断。结果提示:Tau很可能是通过增加丘脑下部脑组织Ca^(++)含量,使Na^+/ca^(++)比值回降而抑制发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牛磺酸 内毒素 降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侧脑室灌注EGTA后发热效应及脑脊液cAMP,PGE_2含量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汤穗生 李楚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51-455,共5页
现已证明在多种致热原引起的发热中,脑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和前列腺素E(PGE)水平均升高。我们还知道当Na^+/Ca^(++)比值改变时,体温也随之变化。这提示cAMP、PGE和Na^+/Ca^(++)比值是发热反应的主要中枢介质。但是,它们三者之间存在何... 现已证明在多种致热原引起的发热中,脑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和前列腺素E(PGE)水平均升高。我们还知道当Na^+/Ca^(++)比值改变时,体温也随之变化。这提示cAMP、PGE和Na^+/Ca^(++)比值是发热反应的主要中枢介质。但是,它们三者之间存在何种相互关系?它们在发热机制中各占什么地位?目前尚未见报道。这些同题的正确解决必定非常有助于发热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给家兔侧脑室灌注EGTA或CaCl_2改变Na^+/Ca^(++)比值,然后观察体温反应及脑脊液cAMP、PGE_2水平。我们发现cAMP与体温反应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9913,P<0.05),与PGE_2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EGTA能引起体温升高,但是,预先灌注CaCl_2能抑制EGTA性发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 发热 环腺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静脉灌注水杨酸钠对EGTA性发热及其脑脊液cAMP,PGE_2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达安 李楚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61-465,共5页
为确定cAMP和PGE是否参与EGTA性发热的机制,作者用40只家兔进行实验,观察预先静脉灌注一定剂量水杨酸钠对侧脑室灌注EGTA所引起的发热效应以及脑脊液cAMP和PGE_2含量的增多有何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静脉注射1.25mM随后以9.6μM/分钟恒速... 为确定cAMP和PGE是否参与EGTA性发热的机制,作者用40只家兔进行实验,观察预先静脉灌注一定剂量水杨酸钠对侧脑室灌注EGTA所引起的发热效应以及脑脊液cAMP和PGE_2含量的增多有何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静脉注射1.25mM随后以9.6μM/分钟恒速灌注水杨酸钠,可抑制由侧脑室灌注0.6mM EGTA所引起的脑脊液PGE_2含量增多(P<0.01),但对其引起的发热效应及脑脊液cAMP含量增多无明显影响(P>0.05),在EGTA性发热时,发热效应与脑脊液cAMP含最增多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983 9,P<0.01)。据此,作者推论:在EGTA性发热机制中,中枢Na^+/Ca^(++)比值增高引起cAMP含量增多可能起重要作用;而中枢PGE_2含量增多则不是必需环节,也不是中枢cAMP含量增多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水杨酸钠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内毒素热限和前列腺素E热限成因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胡巢凤 李楚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45-449,共5页
本研究用114只新西兰白兔进行三部分实验。1.家兔静脉注射非热限剂量、热限剂量ET引起发热时,PGE_2含量变化与体温变化之间无明显正相关(p>0.05),即ET性发热达到热限时,PGE_2含量增多不受限。2.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PGEt引起的发热呈... 本研究用114只新西兰白兔进行三部分实验。1.家兔静脉注射非热限剂量、热限剂量ET引起发热时,PGE_2含量变化与体温变化之间无明显正相关(p>0.05),即ET性发热达到热限时,PGE_2含量增多不受限。2.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PGEt引起的发热呈剂量一效应依赖关系,但当PGE_2剂量递增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增加剂量,发热效应不再随之增强,出现“PGE热限”。3.非热限剂量、热限剂量PGE_2引起发热时,脑脊液中cAMP含量变化与体温变化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9906,p<0.01),PGE_2性发热达到热限水平后,cAMP含量的增多受限。作者推论:PGE可能不参与ET热限的构成,在ET性发热机制中,PGE可能不是主要的中枢介质:PGE作为致热物质也有热限存在。cAMP可能是构成PGE热限的重要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内毒素 前列腺素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时体温的正调节和负调节 被引量:43
9
作者 李楚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53-557,共5页
发热时体温的正调节和负调节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发热研究室(510632)李楚杰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发热发病学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期研究者企图从外致热原中寻找共同致热物质没有成功,转而在体内寻找。直至1... 发热时体温的正调节和负调节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发热研究室(510632)李楚杰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发热发病学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期研究者企图从外致热原中寻找共同致热物质没有成功,转而在体内寻找。直至1948年Bennett等成功找到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体温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葡萄球菌性发热及其热限的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益鹏 李楚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5-20,共6页
采用加热杀死的白色葡萄球菌菌体作激活物,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观察剂量-发热效应,血浆EP的活性以及血浆和脑脊液中cAMP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剂量递增,发热效应相应加强,但达到一定浓度,可出现热限;发热时,血浆可检出循... 采用加热杀死的白色葡萄球菌菌体作激活物,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观察剂量-发热效应,血浆EP的活性以及血浆和脑脊液中cAMP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剂量递增,发热效应相应加强,但达到一定浓度,可出现热限;发热时,血浆可检出循环EP;血浆致热活性,脑脊液cAMP含量随发热效应增强而升高,出现热限时,则不再升高。作者推论:cAMP可能是葡萄球菌性发热的重要中枢介质;EP的产生释放受限和体温调节中枢内cAMP的产生受限可能是构成葡萄球菌性热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葡萄球菌 热限 致热原 CA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促黑素细胞激素对IL-1_β刺激家兔离体下丘脑释放cAMP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达安 胡巢凤 +1 位作者 杨皓庄 李楚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0-363,共4页
本研究采用体外组织培养法观察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SH)对白细胞介素-1_β/(IL-1_β)刺激家兔下丘脑组织释放环—磷酸腺苷(cAMP)的影响。结果显示,IL-1_β与下丘脑组织培养40min后,培养上清液中cAMP含量显著高于未加IL-1_β的对照组(P... 本研究采用体外组织培养法观察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SH)对白细胞介素-1_β/(IL-1_β)刺激家兔下丘脑组织释放环—磷酸腺苷(cAMP)的影响。结果显示,IL-1_β与下丘脑组织培养40min后,培养上清液中cAMP含量显著高于未加IL-1_β的对照组(P<0.01);而预先(前20min)加入α-MSH再加入同量IL-1_β培养40min,则培养上清液的cAMP含量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我们认为,α-MSH抑制下丘脑cAMP的产生,可能是其解热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黑素细胞激素 白细胞介素-1Β CAMP 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致冷原对家兔内生致热原生成及致热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弘 李楚杰 +2 位作者 蔡群 李菁 程少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8-52,共5页
本文研究内生致冷原(endogenous cryogen,EC)对体外培育的兔血细胞生成内生致热原(endogenous pyrogen,EP)及体内EP性发热的抑制作用。实验分两部分:Ⅰ、观察EC对体外EP生成的影响。将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8只,分别注射不... 本文研究内生致冷原(endogenous cryogen,EC)对体外培育的兔血细胞生成内生致热原(endogenous pyrogen,EP)及体内EP性发热的抑制作用。实验分两部分:Ⅰ、观察EC对体外EP生成的影响。将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8只,分别注射不同培养条件获得的EP(EP、EP_1、EP_2)或NS_0 EP_1和EP_2是在培养过程中加入EC而获得的。结果显示:注射EP_1和EP_2组发热效应明显低于EP组(P<0.05),表明EC影响了EP的生成。Ⅱ、观察EC对EP性发热效应的影响。将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6~8只,分别静脉注射EP、EP+EC、NS。实验结果显示:注射EP 1ml/kg+EC 1ml/kg组的发热效应比注射EP 1ml/kg组明显降低(△TP<0.05和TRI_3P<0.01)。表明EC对EP性发热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者认为:EC抑制或降低内毒素性发热的作用,部分可能是由于对抗了EP的致热活性,另部分是由于抑制了ET诱生EP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致冷原 致热原 内毒素 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降温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弘 李菁 +1 位作者 付咏梅 王彦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7-29,共3页
为观察不同剂量的牛磺酸侧脑室灌注对家兔体温的影响。方法:实验将新西兰家兔分为4组,分别静脉注射ET和NS后侧脑室灌注牛磺酸和人工脑脊液,测定家兔的直肠温度。结果:家兔侧脑室灌注小剂量牛磺酸(003mmol/kg)后... 为观察不同剂量的牛磺酸侧脑室灌注对家兔体温的影响。方法:实验将新西兰家兔分为4组,分别静脉注射ET和NS后侧脑室灌注牛磺酸和人工脑脊液,测定家兔的直肠温度。结果:家兔侧脑室灌注小剂量牛磺酸(003mmol/kg)后,可以明显降低ET引起的体温上升,但对正常体温没有影响;用大剂量牛磺酸(006mmol/kg)灌注侧脑室,不仅完全阻断家兔的ET性发热,而且可以使家兔的正常体温降低。结论:牛磺酸脑室灌注具有降低家兔ET性发热和正常体温的作用,其降温效应与给药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降体温作用 剂量-效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IL-1β对家兔下丘脑神经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菁 张穗梅 +3 位作者 王达安 屈洋 颜亮 李楚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23-626,共4页
目的 :研究内毒素 (ET)性发热家兔下丘脑神经细胞内游离钙 ([Ca2 +]i)浓度变化及ET、白介素- 1β(IL - 1β)对正常家兔离体下丘脑神经细胞 [Ca2 +]i浓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 ,应用钙离子探针 (Fura - 2 /AM) ,检测 [Ca2 +]... 目的 :研究内毒素 (ET)性发热家兔下丘脑神经细胞内游离钙 ([Ca2 +]i)浓度变化及ET、白介素- 1β(IL - 1β)对正常家兔离体下丘脑神经细胞 [Ca2 +]i浓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 ,应用钙离子探针 (Fura - 2 /AM) ,检测 [Ca2 +]i浓度。结果 :(1)微量ET(2ng/mL)使正常家兔下丘脑神经细胞内 [Ca2 +]i浓度显著升高 ;ET性发热家兔下丘脑神经细胞 [Ca2 +]i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2 ) 3种剂量IL - 1β(10 0、5 0 0、10 0 0ng/mL)均未能明显影响下丘脑神经细胞 [Ca2 +]i浓度。结论 :(1)低Ca2 +参与ET性发热体温调节的作用部位 ,可能不是在下丘脑神经细胞内 ;(2 )ET引起下丘脑神经细胞 [Ca2 +]i浓度变化 ,不是通过IL - 1β直接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体温调节 内毒素性发热 钙离子 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NEL技术改良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佩娥 陈小琳 +1 位作者 张海伟 黄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68-668,686,T002,共3页
关键词 TUNEL技术 技术改良 细胞凋亡 原位检测法 酶消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降温时腹中隔、下丘脑精氨酸加压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弘 付咏梅 李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62-464,共3页
目的:探讨牛磺酸的降温机制。方法:建立家兔ET发热模型,观察侧脑室灌注牛磺酸对家兔体温的影响和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腹中隔、下丘脑区AVP含量的变化。结果:牛磺酸具有降低家兔ET发热和正常体温的作用,伴有腹中隔AVP含... 目的:探讨牛磺酸的降温机制。方法:建立家兔ET发热模型,观察侧脑室灌注牛磺酸对家兔体温的影响和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腹中隔、下丘脑区AVP含量的变化。结果:牛磺酸具有降低家兔ET发热和正常体温的作用,伴有腹中隔AVP含量明显增加(P<001);而下丘脑AVP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体温调节 精氨酸加压素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致冷原个体差异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菁 李楚杰 +2 位作者 李弘 颜亮 陈晓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2-24,共3页
本文对内生致冷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保存时间的降温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同个体尿液的降温效果存在显著差别(n=13),最低降温值(-△T)变化范围为-0.12±0.08~-0.66±0.24℃,1小时体温反应指数(TRI_1)变化范围为-0.04±... 本文对内生致冷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保存时间的降温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同个体尿液的降温效果存在显著差别(n=13),最低降温值(-△T)变化范围为-0.12±0.08~-0.66±0.24℃,1小时体温反应指数(TRI_1)变化范围为-0.04±0.04~-0.37±0.22。13名被试者中有5人的尿液的-△T低于-0.3℃,TRI_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将此5人尿液混合后于-20℃保存,观察到贮藏后第3周的尿液-△T为-0.12℃,TRI_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此外,本文对降温效果的判定参考值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致冷原 尿液 个体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yb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对K562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弘 张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4,共4页
用体外培养技术研究了c-Myb基因的mRNA反义寡核苷酸对慢粒K562红白细胞系增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c-Myb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在20~160μg/ml时,对细胞的增殖与集落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c-Myb基因 反义寡核苷酸 K562细胞系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弘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25-327,共3页
1975年Carwall等人发现注射卡介苗(BCG)再注射内毒素的小鼠血清中有一种能选择地引起肿瘤坏死的物质并把这种细胞毒物质命名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疾病 感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细胞对三氧化二砷诱导凋亡的敏感性与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的关系
20
作者 任玮玮 李弘 张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6-490,共5页
目的:比较肝癌BEL-7402和SMMC-7721细胞对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凋亡的敏感性差异,探讨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与其作用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As2O3作用BEL-7402和SMMC-7721细胞24~96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DNA含量,计算细胞凋亡百分率;... 目的:比较肝癌BEL-7402和SMMC-7721细胞对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凋亡的敏感性差异,探讨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与其作用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As2O3作用BEL-7402和SMMC-7721细胞24~96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DNA含量,计算细胞凋亡百分率;GSH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GSH含量.结果:0.25 μmol/L As2O3作用24 h,有效地诱导BEL-7402细胞凋亡;对SMMC-7721细胞来说,需要用1.0 μmol/L As2O3作用24 h才能达到相同的抑制效果.1.0 μmol/L As2O3作用72 h时,BEL-7402细胞的凋亡率为(43.8±0.2)%,SMMC-7721细胞的凋亡率为(12.8±0.2)%,检测BEL-7402细胞内GSH为(18.7±1.4) nmol/mg;SMMC-7721细胞内GSH为(50.8±5.2) nmol/mg,两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肝癌BEL-7402和SMMC-7721细胞对As2O3诱导细胞凋亡的敏感性不同,可能与细胞内GSH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L-7402细胞 SMMC-7721细胞 三氧化二砷 细胞凋亡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