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丙胺致小鼠行为学的变化和纹状体纤维的损伤 被引量:4
1
作者 任亚丽 宿宝贵 +3 位作者 马丽华 潘三强 曹长姝 周立兵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探讨苯丙胺对小鼠行为学的变化和纹状体纤维的损伤。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苯丙胺组。苯丙胺组又分为1、7、14和28 d四个组,腹腔注射苯丙胺2 mg.kg-.1d-1。建模期间对小鼠进行自主行为活动测试。用Na... 目的探讨苯丙胺对小鼠行为学的变化和纹状体纤维的损伤。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苯丙胺组。苯丙胺组又分为1、7、14和28 d四个组,腹腔注射苯丙胺2 mg.kg-.1d-1。建模期间对小鼠进行自主行为活动测试。用Nauta法观察纹状体纤维的变化。结果自主行为学检测发现:用药后,苯丙胺7、14、28 d组的运动总路程、平均速度、最大运动速度、快速运动时间/总时间比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增加(P<0.05),而慢速运动时间/总时间在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Nauta法染色显示苯丙胺14 d和28 d组纹状体内可见变性神经纤维呈黑色,正常组和生理盐水组均未发现变性的神经纤维。结论苯丙胺可引起小鼠多项活动性指标的增高,及纹状体神经纤维的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胺 行为 纹状体 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促进人软骨细胞生长并上调β-连环蛋白和类细胞介素-1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少杰 杨小红 +5 位作者 崔树良 梁佩红 谭见容 张金丽 沈伟哉 徐敏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0-115,共6页
为探讨中药丹参的主要活性成份丹酚酸B对人软骨细胞系C28112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调节作用机制中相关因子的初步辨识采用MTS法检测丹酚酸B的对软骨细胞作用的有效浓度;吖碇橙荧光标记软骨细胞的DNA及RNA,观察细胞分裂及形态学改变;Western... 为探讨中药丹参的主要活性成份丹酚酸B对人软骨细胞系C28112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调节作用机制中相关因子的初步辨识采用MTS法检测丹酚酸B的对软骨细胞作用的有效浓度;吖碇橙荧光标记软骨细胞的DNA及RNA,观察细胞分裂及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WB)检测β-Catenin及新型软骨生长因子类细胞介素1的蛋白质表达。结果显示MTS法检测加入丹酚酸B后的所有剂量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吸光度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丹酚酸B实验组可见明显核分裂及较多的双核现象,细胞增生较活跃;半定量WB分析结果显示丹酚酸B实验组比对照组的类细胞介素1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β-Catenin蛋白质表达量亦显上调趋势。表明丹酚酸B能促进人软骨细胞的增殖并上调了相关因子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丹酚酸B作用于软骨细胞中Wnt信号调节通路,上调信号调节因子β-Catenin表达量,激活靶基因类细胞介素1的转录并促进其表达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软骨细胞 Β-连环蛋白 类细胞介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睾丸动脉和静脉变异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潘霞明 梁赵佳 +1 位作者 黄康康 潘三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睾丸血管变异的报道在国内外并不少见。其中,睾丸动脉存在着数目、起源和行程的变异,而睾丸静脉也存在着数目和注入部位的变异㈣。作者在解剖l具中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左睾丸动、静脉同时存在变异,实属罕见。
关键词 左睾丸动脉 静脉变异 血管变异 睾丸静脉 男性尸体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组织芯片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素梅 钟雪云 +1 位作者 宿宝贵 潘三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Stat3、CyclinD1和Bcl-2三种Stat3通路上的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制作组织芯片,包含有860例ESCC组织、198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01例单纯增生... 目的探讨Stat3、CyclinD1和Bcl-2三种Stat3通路上的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制作组织芯片,包含有860例ESCC组织、198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01例单纯增生组织及467例癌旁正常上皮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三种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ESCC中三种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单纯增生和正常上皮组织(P<0.05)。(2)随着ESCC分化程度由高到低,Stat3和Bcl-2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强,而CyclinD1的表达逐渐减弱。(3)三种蛋白在ESCC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生部位、肿瘤大小及大体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4)ESCC中Stat3与CyclinD1的表达呈负相关(r=-0.699,P=0.000);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r=0.660,P=0.000);但是CyclinD1与Bcl-2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Stat3、CyclinD1和Bcl-2可能在ESCC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中有重要的作用,CyclinD1和Bcl-2的表达检测有助于ESCC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STAT3通路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与药物成瘾
5
作者 潘三强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2-566,共5页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和复发性脑病。传统的观念认为胶质细胞在药物成瘾中仅起辅助作用。目前发现胶质细胞上存在众多的神经递质受体和转运体,且能分泌多种氨基酸、多肽、神经营养因子及炎症因子,对神经递质的代谢、神经冲动的传导以及突...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和复发性脑病。传统的观念认为胶质细胞在药物成瘾中仅起辅助作用。目前发现胶质细胞上存在众多的神经递质受体和转运体,且能分泌多种氨基酸、多肽、神经营养因子及炎症因子,对神经递质的代谢、神经冲动的传导以及突触的调节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且胶质细胞在药物成瘾中发生极大变化。对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在药物成瘾中的变化、作用以及机制作一综述,以对药物成瘾的机制有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成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臀下动脉合并掌长肌变异1例
6
作者 周芩稷 余泮熹 +1 位作者 吴雨函 潘三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7-287,共1页
作者在解剖l具中年男性尸体时,发现了其右臀下动脉走行变异并伴有左掌长肌的变异。该尸体右臀下动脉与右臀上动脉共干(图1),经梨状肌上孔穿出后,在梨状肌袁面向下走行并分支。臀上动脉较粗大,横向外上走行。臀上动脉发出的浅支也... 作者在解剖l具中年男性尸体时,发现了其右臀下动脉走行变异并伴有左掌长肌的变异。该尸体右臀下动脉与右臀上动脉共干(图1),经梨状肌上孔穿出后,在梨状肌袁面向下走行并分支。臀上动脉较粗大,横向外上走行。臀上动脉发出的浅支也较粗大,在臀下动脉的内侧,经梨状肌的表面向下走行,供应臀大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下动脉 掌长肌 变异 臀上动脉 男性尸体 梨状肌 走行 臀大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ORC2通路在苯丙胺致大鼠纹状体损伤中的变化
7
作者 王海树 何文姬 +1 位作者 宿宝贵 潘三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2-1047,共6页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m TORC2)通路在苯丙胺致中枢神经损伤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通过注射苯丙胺建立大鼠动物模型,采用open field方法测试大鼠的自主行为活动,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纹状体的超微结构,用Western blot方...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m TORC2)通路在苯丙胺致中枢神经损伤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通过注射苯丙胺建立大鼠动物模型,采用open field方法测试大鼠的自主行为活动,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纹状体的超微结构,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 TORC2信号通路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m TORC2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苯丙胺大鼠在行为学上出现刻板行为,纹状体细胞和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受损,磷酸化的m TORC2和蛋白激酶B(Akt)表达减少,并且磷酸化的m TORC2阳性细胞也减少。结论:m TORC2通路的抑制可能在苯丙胺致纹状体结构的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胺 纹状体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双眼视觉剥夺对大鼠视网膜影响的蛋白组学研究
8
作者 何文姬 柳佳利 +2 位作者 郑发武 宿宝贵 潘三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短期视觉剥夺对视网膜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出生后14 d,行双眼睑缝合14d,建立视觉剥夺模型。通过二维凝胶电泳分离视网膜蛋白,用PDQuest软件选择差异表达的蛋白,用质谱仪鉴定表达差异的蛋白,并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短期视觉剥夺对视网膜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出生后14 d,行双眼睑缝合14d,建立视觉剥夺模型。通过二维凝胶电泳分离视网膜蛋白,用PDQuest软件选择差异表达的蛋白,用质谱仪鉴定表达差异的蛋白,并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进一步确定差异蛋白的变化,用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细胞的变化。结果视觉剥夺后,视网膜中4个蛋白的表达量下降超过(2.5±0.5)倍。它们分别是热休克蛋白70、糖酵解蛋白α-烯醇化酶、转运蛋白血清铁传递蛋白和钙离子结合蛋白恢复蛋白。然而未发现视网膜细胞数量的减少。结论短期视觉剥夺可以引起视网膜中蛋白的变化,可能与弱视的产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剥夺 视网膜 蛋白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右侧肋颈干分支1例
9
作者 李灿锋 赖利丹 +1 位作者 何咏 潘三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0-540,共1页
有关肋间动脉变异报道比较少见,作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性尸体时,见其右侧肋颈干分支及分布范围异常,报道如下:
关键词 右侧 动脉变异 男性尸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