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被引量:54
1
作者 李卫丽 景光光 陈孝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2-413,共2页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精微物质的缺乏是其主要病因,痰瘀交阻是病机关键,瘀血和痰浊同是病理产物,又都是继发新的病变的致病因素,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障碍,同型半胱氨酸(Hcy)在体...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精微物质的缺乏是其主要病因,痰瘀交阻是病机关键,瘀血和痰浊同是病理产物,又都是继发新的病变的致病因素,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障碍,同型半胱氨酸(Hcy)在体内蓄积,造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并在治疗上据此施以化痰降浊、活血祛瘀之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中医 病因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被引量:5
2
作者 陈贵海 臧知明 +2 位作者 邓巍 刘红杰 武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2期364-365,共2页
《中医基础理论》涵盖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中医理论体系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中医药学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以理论概括和总结作为入门课程,违背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经验到理论"的认知过程和教材编写原则。加之《中医基... 《中医基础理论》涵盖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中医理论体系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中医药学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以理论概括和总结作为入门课程,违背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经验到理论"的认知过程和教材编写原则。加之《中医基础理论》教材过于强调知识系统性的结构性缺陷,初学者接受困难一直是困扰教学的一大难题,影响了学生对中医学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所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是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对象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教学改革 循序渐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要素文献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于斌 厉启芳 +8 位作者 陈佳 吴先林 戴聪齐 李恩庆 黄春荣 张玉佩 赵昌林 张天奉 陈孝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1963-1966,共4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要素、证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对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1979年1月—2011年12月的全部期刊进行高级检索,从符合研究标准的35篇文献中提取证候要素,对证候要素进行归类合并,总结证候类型。结果:250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要素、证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对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1979年1月—2011年12月的全部期刊进行高级检索,从符合研究标准的35篇文献中提取证候要素,对证候要素进行归类合并,总结证候类型。结果:250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有9个证候要素,主要是气虚749例(30.46%),阳虚1030例(41.17%),湿热725例(28.98%),气滞524例(20.95%)。全部病例中,虚证924例(36.93%),实证968例(57.04%),虚实夹杂证610例(24.38%)。湿热气滞是主要的实证要素,阳虚气虚是主要的虚证要素,痰湿湿热是主要的虚实夹杂证的证候要素。结论:气虚阳虚,湿热痰湿和气滞是溃疡性结肠炎中较为重要的证候要素,气阳两虚,生湿化痰积热和气滞血瘀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两大基本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证候要素 证候类型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疗慢性无症状乙肝刍议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昌林 陈孝银 毛慧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1-412,共2页
从肝的生理病理特性论述了无症状乙肝的中医治疗。认为肝为五脏之贼;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合胆,胆贮藏排泄胆汁;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等肝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制定无症状乙肝的治则治法和方剂药物的选用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 从肝的生理病理特性论述了无症状乙肝的中医治疗。认为肝为五脏之贼;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合胆,胆贮藏排泄胆汁;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等肝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制定无症状乙肝的治则治法和方剂药物的选用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为五脏之贼 体阴而用阳 肝合胆 知肝传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医症、证、病的概念谈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被引量:26
5
作者 徐云生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66,共2页
中医学中的症、证、病是三个不同的概念,症是人体在疾病状态下发出的每一个信息;证是疾病在瞬间的症状总和,是信息群;而病是症状和证候的主体,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只有辨证是不够的,辨证的同时应追求辨病,将辨证与辨病结合起来,... 中医学中的症、证、病是三个不同的概念,症是人体在疾病状态下发出的每一个信息;证是疾病在瞬间的症状总和,是信息群;而病是症状和证候的主体,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只有辨证是不够的,辨证的同时应追求辨病,将辨证与辨病结合起来,在明确疾病诊断的前提下,辨证才是比较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 证候 疾病 辨证 辨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的现代医学诊断方法概况 被引量:2
6
作者 吕文波 梁展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6-9,共4页
从分子生物学,血流动力学以及二者结合的角度,现代医学探索发现的许多新型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的方法,希望对广大临床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现代诊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医研究基础——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汪学军 陈孝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97-1099,共3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极大地危害着人类健康,而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在脑卒中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受到广泛的重视。为了深入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从全脑缺血动物模型和局部脑缺血动物模型两方面阐述各种类型常用的脑缺血动物模型... 缺血性脑血管病极大地危害着人类健康,而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在脑卒中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受到广泛的重视。为了深入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从全脑缺血动物模型和局部脑缺血动物模型两方面阐述各种类型常用的脑缺血动物模型。中医在制作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现状大多是借鉴或利用现代医学的脑缺血疾病方面的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病与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是中医脑缺血性动物模型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脑缺血动物模型 类型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医“亢害承制”理论思考多基因遗传的进化现象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先林 陈孝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0-442,共3页
将"亢害承制"学说中有关内容与现代遗传学的一些认识结合起来,探讨"亢害承制"与多基因遗传的相关性,阐述多基因遗传中控制某一共同性状的微效基因之间的"牵制"现象,从中医理论思考多基因遗传的进化现象。
关键词 亢害承制 多基因遗传 基因多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中医理论创新──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关键问题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黎敬波 陈孝银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2001年第4期35-38,共4页
如何发挥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开拓有中国文化和科学思想特色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新局面,是目前中医基础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如对中医学指导思想的认识,对中西医学差异性的认识,对中医诊职方法特色的认识,对中医在未来医疗卫生事业... 如何发挥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开拓有中国文化和科学思想特色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新局面,是目前中医基础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如对中医学指导思想的认识,对中西医学差异性的认识,对中医诊职方法特色的认识,对中医在未来医疗卫生事业中定位的认识等,是我们研究中医基础理论所必须要明确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一是它可以修正我们不尽合理的研究方向;二是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研究方法的思考,更有利于中医基础理论科研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基础理论 中西医学比较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智健脑方药中医机制研究思路探讨
10
作者 李志强 赵国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67-2269,共3页
目前临床上很多中药单体或者成分复方的使用正在远离中医理论的指导,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阐明中药方药机制的研究没有与中医理论结合起来。本文借鉴中医学对智力的认识,以益智健脑类方药对智能障碍类疾病的防治研究成果为依据,对益智健... 目前临床上很多中药单体或者成分复方的使用正在远离中医理论的指导,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阐明中药方药机制的研究没有与中医理论结合起来。本文借鉴中医学对智力的认识,以益智健脑类方药对智能障碍类疾病的防治研究成果为依据,对益智健脑方药的中医机制研究思路进行梳理和探讨,认为从改善脑供血角度探讨养心方药益智的机制,从改善物质代谢和保护脑血管的角度探讨健脾方药益智的机制,从改善脑的自身功能的角度探讨补肾方药益智的机制,有利于阐明益智健脑方药中医机制,为这类新药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加速中医药方药现代化研究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健脑方药 中药现代化 中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典型性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中医理论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卓 陈孝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56,共2页
以卫气营血三焦理论为指导,并结合现代研究,对小儿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进行探讨。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外感湿热疫毒,动血耗血,化火生风以及先天禀赋不足,肾虚胎毒。以邪犯上焦,卫气同病;直走中焦,三分同病;邪入下焦,三... 以卫气营血三焦理论为指导,并结合现代研究,对小儿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进行探讨。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外感湿热疫毒,动血耗血,化火生风以及先天禀赋不足,肾虚胎毒。以邪犯上焦,卫气同病;直走中焦,三分同病;邪入下焦,三焦弥漫,动血耗血为分期进行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典型性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卫气营血 三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联规则在名医临证经验分析挖掘中的应用 被引量:56
12
作者 李文林 赵国平 +1 位作者 陆建峰 李欣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以临床收集的628例名医病案为对象,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名医经验中理-法-方-药之间的多重关联关系。方法FP-tree算法。结果症状-方药、症状-证型、药物-证型之间存在许多关联关系。3种关联规则挖掘结果中,补益、理气、调气等功效类... 目的以临床收集的628例名医病案为对象,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名医经验中理-法-方-药之间的多重关联关系。方法FP-tree算法。结果症状-方药、症状-证型、药物-证型之间存在许多关联关系。3种关联规则挖掘结果中,补益、理气、调气等功效类药物出现频次较高,脾胃虚弱、肝胃不和、中虚气滞、脾胃湿热等证型出现频次较高。结论基于FP-tree的算法从易理解性方面获得的规则,为脾胃病的名医经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但该领域的研究依然需要在扩大样本量的基础上进行方法学方面的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规则 名医经验 脾胃病 频繁模式树算法 分析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TNF-α、IL-6及IL-1的影响 被引量:26
13
作者 金玲 杨钦河 +11 位作者 张玉佩 王文晶 韩莉 陈友鹏 冯高飞 何秀敏 赵亚凤 沈灿宏 杨晓蕾 李光秋 闫海震 黄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复制NASH大鼠实验模型,同时各药物...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复制NASH大鼠实验模型,同时各药物组分别灌服疏肝方(柴胡疏肝散)、健脾方(参苓白术散)和综合方(柴胡疏肝散和参苓白术散的合方)的不同剂量进行干预,16周后处死大鼠,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及肝脂的浓度;常规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肝组织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及IL-1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肝组织TC、甘油三酯(TG)及肝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的浓度显著升高(P<0.01);各药物组大鼠肝组织TNF-α、IL-6及IL-1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有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以综合方高剂量组和健脾方高剂量组下降最为明显(P<0.01、P<0.05),脂质检测以综合方高剂量组的血清TG及肝组织TC、TG下降最为明显(P<0.01)。结论:疏肝健脾方药有抗大鼠NASH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肝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6及IL-1的表达及降低脂质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疏肝健脾方药 炎症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EGF和bF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毅敏 唐纯志 +2 位作者 程少冰 陈爱连 张玉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32-1134,1139,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参照Feeney自由落体冲击造模法建立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10只。针刺组给... 目的:观察针刺对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参照Feeney自由落体冲击造模法建立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10只。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7 d。处理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损伤脑组织EGF和bFGF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EGF表达下降(P<0.01),而bFGF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EGF和bFGF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针刺可促进神经再生相关生长因子EGF和bFGF的表达,这可能是针刺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治疗颅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针刺 表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十三鬼穴治疗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15
作者 胡静 卿鹏 +3 位作者 黄涛 徐伊 赵仓焕 赵国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评价十三鬼穴(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劳宫、上星、曲池)治疗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收集病例80例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依数字随机法分入常规药物组和常规...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评价十三鬼穴(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劳宫、上星、曲池)治疗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收集病例80例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依数字随机法分入常规药物组和常规药物辅助针刺十三鬼穴组,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中文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全部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组内前后对照运用成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在MoCA和ADL评分中,十三鬼穴治疗组比较药物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针刺十三鬼穴治疗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针刺十三鬼穴治疗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鬼穴 针刺 认知功能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碎补总黄酮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中瘦素、白细胞介素6、前列腺素E_2及骨组织中β_2-肾上腺素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孙影 杨丽 +4 位作者 吕辰鹏 方霁 左娜 沈家珍 张荣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5-758,共4页
目的: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去卵巢骨质疏松(OP)模型大鼠血清中瘦素(LEP)、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_2(PGE_2)及骨组织中β_2-肾上腺素受体(ADRB2)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法复制OP大鼠模型;造模12周后以双能X线法检测骨矿物质... 目的: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去卵巢骨质疏松(OP)模型大鼠血清中瘦素(LEP)、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_2(PGE_2)及骨组织中β_2-肾上腺素受体(ADRB2)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法复制OP大鼠模型;造模12周后以双能X线法检测骨矿物质密度(BMD),确定OP模型是否复制成功;用药12周后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LEP、IL-6和PGE_2的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骨组织中ADRB2的表达。结果:造模12周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多个部位BMD显著下降(P<0.01),提示OP模型复制成功。用药12周后模型组LEP、IL-6和PGE_2较假手术组均有显著增高(P<0.05);骨碎补总黄酮组LEP和IL-6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P<0.01),PGE_2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ADRB2表达与假手术组和给药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假手术组和给药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去卵巢OP大鼠血清LEP、IL-6、PGE_2和骨组织ADRB2表达升高;而骨碎补总黄酮能降低去卵巢OP大鼠血清中LEP、IL-6水平和骨组织ADRB2表达,抑制骨吸收,这可能是骨碎补总黄酮防治OP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总黄酮 瘦素 白细胞介素6 前列腺素E2 受体 肾上腺素能 β2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阳上亢证的血清学及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孝银 唐纯志 +2 位作者 严灿 孙立 肖蒲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3-4,共2页
探讨肝阳上亢证的血清钙、红细胞膜 ATP酶活性及胞内钙、钠离子浓度的变化。分成 3组 ,即肝阳上亢证组、肝肾阴虚证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钙 ,连续自动测定法检测红细胞膜 ATP酶活性 ,胞内 Na+ 、Ca2 + 浓度采用... 探讨肝阳上亢证的血清钙、红细胞膜 ATP酶活性及胞内钙、钠离子浓度的变化。分成 3组 ,即肝阳上亢证组、肝肾阴虚证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钙 ,连续自动测定法检测红细胞膜 ATP酶活性 ,胞内 Na+ 、Ca2 + 浓度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结果 ,肝阳上亢证组的血清钙与其它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红细胞膜 ATP酶的活性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及肝肾阴虚证组 ,而胞内 Na+、Ca2 +浓度则明显高于其它二组。红细胞膜内 ATP酶活性降低 ,而胞内 Na+ 、Ca2 + 浓度增高 ,可能是肝阳上亢证患者血管紧张度增高的病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阳上亢 红细胞 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血瘀证相关miRNA的筛选 被引量:20
18
作者 何铃 方梅霞 +3 位作者 陈利国 袁静 周建华 徐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7-822,共6页
目的:筛选与高血压病血瘀证相关微小RNA(microRNA,miRNA),从基因组学探索高血压病血瘀证的发病机制。方法:运用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热结血瘀证、非血瘀证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清干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CRL-1730... 目的:筛选与高血压病血瘀证相关微小RNA(microRNA,miRNA),从基因组学探索高血压病血瘀证的发病机制。方法:运用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热结血瘀证、非血瘀证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清干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CRL-1730,建立高血压病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提取各组总RNA,采用Solexa高通量测序法和数字基因表达谱测序原理对各组样本进行测序分析,筛选各组间的差异表达miRNA和mRNA,使用靶基因miRWalk预测软件对2者进行相关性的整合,筛选与血瘀证相关miRNA,qRT-PCR定量分析验证miRNA的表达。结果:整合气虚血瘀组与非血瘀组、气滞血瘀组与非血瘀组、寒凝血瘀组与非血瘀组、热结血瘀组与非血瘀组相关数据后,在高表达的基因群中发现SAT1-Hsa-miR-199a-5p和ATF4-Hsa-miR-1283;qRT-PCR定量检测Hsa-miR-199a-5p和Hsa-miR-1283在高血压病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中的上调与下调趋势与基因测序结果一致。结论:Hsa-miR-199a-5p和Hsa-miR-1283可能是高血压病血瘀证形成的特异性相关mi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血瘀证 微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温阳益气中药复方对大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马民 张桂娟 +2 位作者 莫宏波 马义 李德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26-2130,共5页
目的:研究补气温阳、活血化瘀中药复方(组成:人参、黄芪、车前子、苏木、川芎、丹参、制附子、枳壳、桂枝)对大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影响机制。方法:以大鼠腹腔注射盐酸阿霉素(ADR)制造充血性心衰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ADR心力衰竭模型组... 目的:研究补气温阳、活血化瘀中药复方(组成:人参、黄芪、车前子、苏木、川芎、丹参、制附子、枳壳、桂枝)对大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影响机制。方法:以大鼠腹腔注射盐酸阿霉素(ADR)制造充血性心衰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ADR心力衰竭模型组、心宝治疗组、活血温阳益气复方治疗组,并分别以生理盐水、心宝药液、活血温阳益气复方药液灌胃干预治疗,使用放免法、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及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心衰大鼠治疗前后血浆心钠素(ANP)、肾髓质精氨酸血管加压素依赖性水通道蛋白-2(AQP2)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水平差异。结果:活血温阳益气复方可显著提高心衰大鼠的心输出量、左室收缩内压,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改善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心衰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同时,该方能够显著降低心衰大鼠血浆ANP的水平和纠正心衰大鼠肾髓质AQP2蛋白的异常表达,并可提高白细胞中HSP70的转录和翻译水平。结论:该活血温阳益气复方能有效减轻大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血浆ANP水平、矫正肾脏AQP2异常表达和增强HSP70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温阳益气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水通道蛋白2 热休克蛋白质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仁红花煎治疗无症状性高脂血症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陈孝银 章群 +3 位作者 杨钦河 谢秋玲 沈强 徐云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529-1531,共3页
目的 :探讨活血化淤理气通络经典方剂“桃仁红花煎”对无症状性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使用ShimadiuCL - 72 0 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浆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 (HDL)、... 目的 :探讨活血化淤理气通络经典方剂“桃仁红花煎”对无症状性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使用ShimadiuCL - 72 0 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浆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 (H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水平 ,使用Griess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NO)水平 ,使用邻苯三酚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使用巴比妥法检测血清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血浆TC、TG、LDL、MDA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5) ,而ApoA、HDL、NO水平 ,及SOD活性明显升高 (P <0 .0 5或P <0 .0 1 ) ,APoB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P >0 .0 5) ;对照组给予洛伐它丁治疗后 ,TC、TG、LDL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5) ,ApoA、HDL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而MDA、NO、ApoB含量及SOD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 :活血化淤理气通络中药可以降低血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仁红花煎 高脂血症 中草药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