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于3D打印的聚乳酸/纳米TiO_2复合材料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肖苏华 张静娴 张文华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9-224,共6页
聚乳酸是广泛应用于3D打印的耗材,针对其强度低及韧性差的力学性能缺陷,研究了一种聚乳酸/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以四氯化钛为钛源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再将纳米二氧化钛与聚乳酸熔融混合挤出制备聚乳酸/纳米二... 聚乳酸是广泛应用于3D打印的耗材,针对其强度低及韧性差的力学性能缺陷,研究了一种聚乳酸/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以四氯化钛为钛源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再将纳米二氧化钛与聚乳酸熔融混合挤出制备聚乳酸/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实验通过改变水热条件得到两种不同形貌纳米二氧化钛,一种是球状结构和棱面结构混合的纳米TiO_2,另一种是单一球状结构的纳米TiO_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混合结构(棱面结构和球状结构)的纳米TiO_2比单一球状结构的纳米TiO_2能更好的提高聚乳酸/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当纳米TiO_2掺入量为1.5%时,两种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达到最大值。采用常规的工艺参数,以小音箱为例,将复合材料进行3D打印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两种复合材料均能满足3D打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纳米二氧化钛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亚硝酸根快速检测实验研究
2
作者 杨丽丽 李周正 +1 位作者 徐石海 孟建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1,共5页
由于亚硝酸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开发一种快速检测亚硝酸根离子的方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亚硝酸根离子快速检测技术,该技术基于亚硝酸根离子与4-氨基苯磺酰胺之间的化学反应生成重氮盐,随... 由于亚硝酸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开发一种快速检测亚硝酸根离子的方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亚硝酸根离子快速检测技术,该技术基于亚硝酸根离子与4-氨基苯磺酰胺之间的化学反应生成重氮盐,随后通过N-(1-萘基)-乙二胺的作用形成红色物质。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显色反应中的颜色深度与亚硝酸盐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利用这一特性,将反应后的样品图像输入卷积神经网络(CNN)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借助深度学习算法强大的识别、归纳和预测能力,成功构建了一个高效的亚硝酸根离子检测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还采用了实际样品加标法对其进行了评估。这种方法不仅操作简便、所需设备少且成本低廉,而且能够有效检测目标离子浓度,覆盖3个数量级的范围,非常适合现场环境下的快速分析需求。此外,也尝试将该技术应用于教学实验中,例如通过检测水中亚硝酸根离子的浓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深度学习在定量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根离子 深度学习算法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韩娟 龙雨 +7 位作者 徐流杰 赖伟基 龙绍檑 邓澄 周圣丰 于振涛 李卫 易艳良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99-214,共16页
近年来,高熵合金凭借其耐磨损、耐腐蚀、强韧性、高温抗氧化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异性能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激光熔覆是一种涉及多学科的现代表面强化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快速加热和冷却、稀释率低、热影响区小、成分偏析少、冶金结合... 近年来,高熵合金凭借其耐磨损、耐腐蚀、强韧性、高温抗氧化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异性能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激光熔覆是一种涉及多学科的现代表面强化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快速加热和冷却、稀释率低、热影响区小、成分偏析少、冶金结合性好等特点。本文综述了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概述了高熵合金的设计理念以及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的优点。然后,介绍了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的相结构和性能特征,以及合金元素对其影响规律,讨论了激光工艺参数和辅助激光熔覆技术对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最后,总结与展望了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高熵合金 涂层 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C掺杂对TiZrNbTaMo难熔高熵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韩娟 周大奎 +2 位作者 雷乃义 周圣丰 易艳良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52,共14页
通过非自耗真空电弧熔炼炉制备(Ti_(42.5)Zr_(42.5)Nb_(10)Ta_(5))_(93)Mo_(7)难熔高熵合金锭。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电子探针微量分析仪(EPMA)、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 通过非自耗真空电弧熔炼炉制备(Ti_(42.5)Zr_(42.5)Nb_(10)Ta_(5))_(93)Mo_(7)难熔高熵合金锭。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电子探针微量分析仪(EPMA)、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显微硬度计、室温拉伸试验以及高温摩擦磨损试验,系统研究了0.05%(摩尔分数)C掺杂对合金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宽温域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掺杂和0.05%C掺杂的合金均由单一BCC相组成,微量C掺杂并未导致第二相。由于晶界偏析效应,微量C掺杂后,合金的硬度由337.3 HV_(0.2)提升到357.6 HV_(0.2),断裂强度由693 MPa增至1040 MPa,延伸率由1.11%升至25.79%。两种合金的耐磨性均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磨损机制由室温下的磨粒磨损为主转变为高温下(700℃)的氧化磨损为主。在不同试验温度下,掺杂0.05%C的合金均表现出更好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熔高熵合金 (Ti_(42.5)Zr_(42.5)Nb_(10)Ta_5)_(93)Mo_(7) C掺杂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液态金属铝腐蚀锰铝青铜表面复合界面的研究
5
作者 张德寿 巫林 +2 位作者 刘洋赈 高希瑞 郑宝超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2-28,共7页
利用液态金属铝腐蚀锰铝青铜表面形成Cu-Al互扩散层。通过正交试验在腐蚀温度720℃、4wt%KF助镀剂、10 min腐蚀时间下获得最佳的铝铜复合式界面扩散层。通过XRD、SEM、EDS、XPS以及纳米压痕仪等对复合界面扩散层的形貌、成分和硬韧性进... 利用液态金属铝腐蚀锰铝青铜表面形成Cu-Al互扩散层。通过正交试验在腐蚀温度720℃、4wt%KF助镀剂、10 min腐蚀时间下获得最佳的铝铜复合式界面扩散层。通过XRD、SEM、EDS、XPS以及纳米压痕仪等对复合界面扩散层的形貌、成分和硬韧性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腐蚀界面由均匀的腐蚀层构成,界面为冶金结合界面,互扩散层的析出相以CuAl_(2)相为主,厚度达120μm,其硬度比锰铝青铜基体高2倍。腐蚀扩散层兼具较好的硬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腐蚀 助镀剂 界面腐蚀 扩散层 硬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嘌呤锌钴双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及其对含硫氨基酸的识别
6
作者 才红 巫洁雯 +3 位作者 黎静芸 陈力衔 肖思琪 李丹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2,共9页
采用腺嘌呤(HA)作为主配体,以间苯二羧酸(H_(2)IP)为第二配体,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制备了一例双金属有机框架(C_(2)H_(8)N)(NH_(4))[Zn_(4)Co_(2)(μ‑O)(IP)_(4)(A)_(4)]·1.25H_(2)O(ZnCoIPA)。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结构显示三维的ZnCo... 采用腺嘌呤(HA)作为主配体,以间苯二羧酸(H_(2)IP)为第二配体,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制备了一例双金属有机框架(C_(2)H_(8)N)(NH_(4))[Zn_(4)Co_(2)(μ‑O)(IP)_(4)(A)_(4)]·1.25H_(2)O(ZnCoIPA)。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结构显示三维的ZnCoIPA保留了HA上的Watson‑Crick位点,并沿着a轴和b轴方向形成一维的螺旋通道。X射线光电子能谱显示ZnCoIPA中钴离子的变价性质,结合其独特的限域空间使其表现出对含硫氨基酸的快速和可见的识别。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主客体之间发生了显著的电子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主客体化学 氨基酸 分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彩结构色‒柔性光子晶体材料与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子璐 刘云燕 +2 位作者 谢新媛 邓民威 李风煜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40-48,共9页
目的对柔性光子晶体的性质进行介绍,并对其主流的制备方法进行阐述,总结近几年来柔性光子晶体材料在包装印刷领域的应用。方法介绍柔性光子晶体材料的主流制备方法,包括胶体粒子自组装法以及纳米压印光刻法;其次根据光子晶体材料的结构... 目的对柔性光子晶体的性质进行介绍,并对其主流的制备方法进行阐述,总结近几年来柔性光子晶体材料在包装印刷领域的应用。方法介绍柔性光子晶体材料的主流制备方法,包括胶体粒子自组装法以及纳米压印光刻法;其次根据光子晶体材料的结构色可调性,介绍柔性光子晶体材料在包装印刷领域主要应用和研究价值。结论目前柔性光子晶体在包装印刷方面的应用主要在于纺织、防伪、体育与健康等方面。柔性光子晶体在绿色印刷和包装领域具有重大潜力,可进一步深度研究拓宽其日常生活领域化应用,进一步推动包装印刷行业的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光子晶体 包装印刷 纺织 防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教育贯穿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全过程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2
8
作者 徐石海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18,共3页
基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自身特点,如实验室化学试剂用量大、存放多种易燃、易爆、有毒甚至剧毒的物品等,将安全意识与安全知识融入实验教学,贯穿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各个环节,有利于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通过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有效地... 基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自身特点,如实验室化学试剂用量大、存放多种易燃、易爆、有毒甚至剧毒的物品等,将安全意识与安全知识融入实验教学,贯穿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各个环节,有利于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通过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安全意识,促使学生注重有机化学的实验细节,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化学人才提供了安全思想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安全教育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S管理法在高分子化学实验室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文伟 许佳怡 +2 位作者 饶华新 罗丙红 李宏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52-257,共6页
针对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相关要求,结合高分子化学教学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6S管理法对实验室进行规范化整顿,从实验室的“物”,“事”和“人”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探索。实践表明,6S管理... 针对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相关要求,结合高分子化学教学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6S管理法对实验室进行规范化整顿,从实验室的“物”,“事”和“人”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探索。实践表明,6S管理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实验室的空间利用率和整体形象,消除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实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S管理 高分子化学 教学实验室 规范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O/g-C_3N_4/MoS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7
10
作者 钟梓俊 许若鹏 +2 位作者 黄浪欢 谭绍早 罗梓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3-81,共9页
通过热解-水热两步法制备了石墨烯/石墨相氮化碳/二硫化钼(RGO/g-C_3N_4/MoS_2)复合材料并使用多种分析表征手段对RGO/g-C_3N_4/MoS_2的结构、形貌及光催化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具有异质结构的g-C_3N_4/MoS_2与RGO复合后,通过良好的... 通过热解-水热两步法制备了石墨烯/石墨相氮化碳/二硫化钼(RGO/g-C_3N_4/MoS_2)复合材料并使用多种分析表征手段对RGO/g-C_3N_4/MoS_2的结构、形貌及光催化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具有异质结构的g-C_3N_4/MoS_2与RGO复合后,通过良好的界面接触和电荷的快速转移,增强了其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经可见光照射120 min后,RGO/g-C_3N_4/MoS_2复合材料可降解97%亚甲基蓝。此外,循环实验表明RGO/g-C_3N_4/MoS_2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经5次循环仍能保持93.2%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氮化碳 二硫化钼 石墨烯 可见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赖洁 杨楠 +2 位作者 袁健发 曾嘉瑛 马丽 《新能源进展》 2019年第5期429-435,共7页
目前,能源和环境问题备受关注。一方面,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受到破坏,其含量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地球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催化剂促进二氧化碳向能源分子的转化,不仅缓解了环境压力,也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能源短缺问题。二氧化碳的资... 目前,能源和环境问题备受关注。一方面,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受到破坏,其含量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地球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催化剂促进二氧化碳向能源分子的转化,不仅缓解了环境压力,也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能源短缺问题。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再利用在解决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方面意义深远,而产物选择性、电流效率以及催化剂的稳定性是目前研究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的主要难点。本文就异相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二氧化碳还原的电解质体系、主要产物、电极材料的选择和影响以及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等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开发出成本低、稳定性好、效率高、选择性高的催化剂,尤其是直接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转化为醇和碳氢化合物的催化策略等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二氧化碳还原 催化剂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丙甲纤维素增韧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佳怡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64,共6页
选用羟丙甲纤维素(HMC)对聚乳酸(PLA)进行增韧改性,采用共混法制备了PLA/HMC复合材料,并对其流变性能、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PLA/HMC复合材料的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温度和HMC含量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HMC... 选用羟丙甲纤维素(HMC)对聚乳酸(PLA)进行增韧改性,采用共混法制备了PLA/HMC复合材料,并对其流变性能、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PLA/HMC复合材料的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温度和HMC含量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HMC在PLA基体中能够均匀分散,且PLA与HMC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容性;PLA/HMC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均在HMC含量为10%(质量分数,下同)时达到最大值,HMC对PLA起到了增韧的效果;而PLA/HM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则随着HMC含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HMC降低了PLA/HMC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复合材料的熔点和结晶度均随着HMC含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羟丙甲纤维素 增韧 流变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磁性纳米材料用于光增强杀菌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宏琴 谢样梓 +5 位作者 王玥婷 焦哲 郭宗宁 黄雪琳 陈明 罗孝铮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28-1635,共8页
近红外光敏剂由于荧光成像具有光损伤小、穿透力强和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能显著提高光动力治疗效果。我们合成了近红外聚集诱导探针5,6-2(4′-(二苯氨酚)-[1,1′-联苯]-4-yl)吡嗪-2,3-二甲腈(DCDPP-2TPA)用于光增强杀菌。利用聚集态/固... 近红外光敏剂由于荧光成像具有光损伤小、穿透力强和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能显著提高光动力治疗效果。我们合成了近红外聚集诱导探针5,6-2(4′-(二苯氨酚)-[1,1′-联苯]-4-yl)吡嗪-2,3-二甲腈(DCDPP-2TPA)用于光增强杀菌。利用聚集态/固态下荧光增强的优势,DCDPP-2TPA与磁性Fe_(3)O_(4)纳米材料复合,产生更高活性氧(ROS)用于杀菌。利用SEM、TEM、XRD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并用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实验。结果表明,在光照下两种细菌的存活率为7.5%与9.0%,优于DCDPP-2TPA(10%与14%)。同时该复合材料可以方便地实现磁性分离,在光照下产生ROS后循环杀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发光 杀菌材料 磁性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饱和度、钙/草酸化学计量比对草酸钙晶体形成的影响及降解茯苓多糖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雨云 刘静鸿 +1 位作者 陈佳云 欧阳健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4-804,共11页
为研究草酸钙(CaC_(2)O_(4))晶体成核、生长和聚集,探讨降解茯苓多糖(PCP)的抑制作用,采用X射线衍射、FT-IR、扫描电镜、拉曼光谱、ζ电位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方法对不同条件下形成的CaC_(2)O_(4)晶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低过饱和度... 为研究草酸钙(CaC_(2)O_(4))晶体成核、生长和聚集,探讨降解茯苓多糖(PCP)的抑制作用,采用X射线衍射、FT-IR、扫描电镜、拉曼光谱、ζ电位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方法对不同条件下形成的CaC_(2)O_(4)晶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低过饱和度(RS≤26.6)时,主要生成一水草酸钙(COM)晶体;至RS为37.6和46.0时分别生成了11.6%和38.3%的二水草酸钙(COD)晶体,且高RS时晶体的聚集程度增加。在RS相同时,随着Ca^(2+)/Ox^(2-)(Ox^(2-)=C_(2)O_(4)^(2-))化学计量比(n_(Ca^(2+))/n_(Ox^(2-)))增大,晶体中COD比例增加。降解PCP的加入可增加体系中可溶性Ca^(2+)浓度,减少生成的CaC_(2)O_(4)晶体质量,增加晶体表面ζ电位绝对值,这些均有利于抑制CaC_(2)O_(4)结石的形成。因此,高Ox^(2-)浓度对肾结石形成的风险远大于高Ca^(2+)浓度,提示草酸的摄入对CaC_(2)O_(4)结石的风险远远大于钙的摄入,降解PCP能同时抑制CaC_(2)O_(4)晶体的成核、生长和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钙 茯苓多糖 Ca^(2+)/Ox^(2-)化学计量比 过饱和度 晶体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硒联合聚维酮碘对手术感染杀菌的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晓娟 罗学仕 +3 位作者 陈金莺 余广超 钟敬祥 侯利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5,共10页
【目的】负载多功能纳米硒聚维酮碘(PVP-I@Se)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杀菌效果,为皮肤手术部位消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分为PVP-I组(对照组)与PVPI@Se组(实验组),两组的碘浓度梯度相同,... 【目的】负载多功能纳米硒聚维酮碘(PVP-I@Se)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杀菌效果,为皮肤手术部位消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分为PVP-I组(对照组)与PVPI@Se组(实验组),两组的碘浓度梯度相同,分别为50、75、100、200和400μg/mL,实验组硒浓度2μg/mL,对照组不添加硒,比较两组不同的消毒液对SA、MRSA的消毒效果,检测指标包括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碘浓度50μg/mL时的最短杀菌时间;碘浓度200μg/mL、400μg/mL时的抑菌圈大小。【结果】对照组对SA、MRSA的MIC均为79.17μg/mL、实验组分别为54.17和70.83μg/mL。而对照组对SA、MRSA的MBC分别为129.17和150.00μg/mL,实验组分别为70.83和87.50μg/mL。碘浓度50μg/mL时,对照组对SA、MRSA的最短杀菌时间为130 s、140 s,实验组分别为65 s、75 s。碘浓度200μg/mL时,对照组对SA、MRSA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7.67 mm、8.33 mm,实验组均为9.50 mm。碘浓度400μg/mL时,对照组对SA、MRSA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9.00 mm、9.33 mm,实验组分别为11.67 mm、12.00 mm。【结论】在聚维酮碘浓度为50、75、100、200和400μg/mL时,分别加入浓度为2μg/mL的硒,可增强其对SA、MRSA的杀菌效果、缩短作用时间。硒(SeNPs)加入PVP-I对SA、MRSA的杀菌效果均有增效作用。但增敏效果SA较MRSA显著。MRSA的增效作用对碘浓度(400μg/mL)需求较高。为临床精准选用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降低临床皮肤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维酮碘 纳米硒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杀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洋深海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SCSIO 06871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16
作者 庞小艳 李晓琳 +3 位作者 王俊锋 田新朋 徐石海 刘永宏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0-195,共6页
本文对印度洋深海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SCSIO 06871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和反相ODS (octadecylsilyl)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离等手... 本文对印度洋深海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SCSIO 06871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和反相ODS (octadecylsilyl)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离等手段对该菌株的大米固体培养基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核磁共振、质谱、旋光等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共鉴定7个聚酮类化合物(1—7)和1个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8),结构分别为:sydowinin B(1)、mrlactone1(2)、AGIB4(3)、methylcordyolC(4)、diorcinol(5)、11-dehydrosydonicacid(6)、(+)-sydonicacid(7)和indole-3-acetate(8)。抑菌活性实验显示,化合物4,5和8对多株致病细菌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同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实验显示,化合物5—8均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沉积物来源真菌 Penicilliumsp. 次级代谢产物 抗菌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验中心高效运行机制探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林玲 冯鹏举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98,共5页
实验中心是高校师生开展教学实验与科研工作的重要平台。化学与材料学院实验中心将原化学系实验教学中心与材料系实验教学中心融合,整合教学资源与分析测试仪器,由实验中心统筹管理。实验中心承担实验室建设、实验准备、实验室管理、大... 实验中心是高校师生开展教学实验与科研工作的重要平台。化学与材料学院实验中心将原化学系实验教学中心与材料系实验教学中心融合,整合教学资源与分析测试仪器,由实验中心统筹管理。实验中心承担实验室建设、实验准备、实验室管理、大型精密仪器培训与维护等工作,繁杂的工作任务使实验系列教师超负荷运作,工作效率偏低。从教学、仪器管理、实验室开放与安全3个维度探讨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提升了实验中心运行效率,高效高质量服务教学科研,相关运行机制和实践经验可供其他科研院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中心 团队管理 实验室管理 仪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羧基含量广金钱草多糖对草酸钙晶体生长、聚集及细胞表面黏附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心宇 唐谷华 欧阳健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63-1576,共14页
为了探讨羧基化前后广金钱草多糖(DSPs)对草酸钙(CaC_(2)O_(4))晶体成核、生长和聚集的调控作用,采用FTIR、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ζ电位和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具有不同羧基(—COOH)含量(质量分数)的DSPs调控形成的CaC_(2)O_(4)... 为了探讨羧基化前后广金钱草多糖(DSPs)对草酸钙(CaC_(2)O_(4))晶体成核、生长和聚集的调控作用,采用FTIR、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ζ电位和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具有不同羧基(—COOH)含量(质量分数)的DSPs调控形成的CaC_(2)O_(4)晶体进行表征,比较了各DSPs对纳米一水合草酸钙(nano-COM)损伤后HK-2细胞(人肾近端曲小管上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的表达差异和nano-COM在细胞表面的黏附差异。结果表明,DSPs均可抑制COM晶体生长,并诱导二水合草酸钙(COD)晶体形成,同时增加CaC_(2)O_(4)晶体表面的ζ电位绝对值,抑制晶体间的聚集。随着多糖中—COOH含量从1.17%增加至7.45%、12.2%和17.7%,相应的多糖DSP0、DSP1、DSP2和DSP3对CaC_(2)O_(4)晶体生长的调控能力依次增强。TGA表明晶体中吸附有多糖,在0.2 g·L^(-1)DSPs存在下,掺入晶体中的DSP0、DSP1、DSP2和DSP3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4%、2.94%、7.96%和8.12%。细胞实验表明,DSPs可显著降低HK-2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和Annexin A2的表达,并减少nano-COM在细胞表面的黏附量。DSPs能够抑制CaC_(2)O_(4)晶体成核、聚集、生长及其在肾上皮细胞表面的黏附,这些均有利于抑制CaC_(2)O_(4)肾结石的形成,其中羧基化程度最高的DSP3的能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钙 结晶调控 晶体黏附分子 扫描电镜 肾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催化糠醛还原胺化反应合成糠胺
19
作者 王佳欢 陈金铸 徐益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9-496,共8页
以聚N-乙烯基咪唑、六水硝酸钴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通过高温H2还原,制备非贵金属钴基催化剂Co/NC-TiO_(2)-800。采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BET)和孔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 以聚N-乙烯基咪唑、六水硝酸钴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通过高温H2还原,制备非贵金属钴基催化剂Co/NC-TiO_(2)-800。采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BET)和孔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测试和表征。以糠醛还原胺化作为模型反应,测试了Co/NC-TiO_(2)-800的热催化活性,并探讨了反应路径。结果表明:以水合肼为氮源、H2为氢源,在温度100℃、H_(2)压力2.0 MPa、反应时间18 h的反应条件下糠胺收率达到99%;Co/NC-TiO_(2)-800在循环回收6次后仍具有较强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糠醛 还原胺化 Co催化剂 含氮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测定卡托普利和N-乙酰-L-半胱氨酸 被引量:4
20
作者 曹丽伟 石依卉 +2 位作者 魏甜 谭小芳 孟建新 《分析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7-221,共5页
建立了一种高效、快速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激光诱导荧光(CE-LIF)检测卡托普利(CAP)和N-乙酰-L-半胱氨酸(NAC)的分析方法。采用1,3,5,7-四甲基-8-溴甲基-二氟二硼-二吡咯甲川(TMMB-Br)为柱前衍生试剂,在50 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8.5)中... 建立了一种高效、快速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激光诱导荧光(CE-LIF)检测卡托普利(CAP)和N-乙酰-L-半胱氨酸(NAC)的分析方法。采用1,3,5,7-四甲基-8-溴甲基-二氟二硼-二吡咯甲川(TMMB-Br)为柱前衍生试剂,在50 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8.5)中,40℃下进行衍生反应10min。以荧光素为内标,25mmol/L硼酸盐缓冲溶液(pH=9.5)为电泳背景电解质,14min内达到基线分离。CAP和NAC的检出限分别为0.65nmol/L、0.76nmol/L。将该方法应用于人体尿液和血清中这两种物质的测定,回收率在97.0%~105.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分离-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 卡托普利 N-乙酰-L-半胱氨酸 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