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Ts通过调控细胞骨架和黏着斑形成抑制子痫前期胎盘中滋养细胞的迁移
1
作者 叶迅伽 庸安露 +5 位作者 庾洁盈 鲁馨瑶 李瑞满 杨雪松 宛硕 王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4-1144,共11页
目的:探讨胎盘中中性粒细胞细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发生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胎盘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中性粒细胞在PE和正常孕妇胎盘中的浸润差异,通过胎盘单细胞测序数据... 目的:探讨胎盘中中性粒细胞细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发生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胎盘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中性粒细胞在PE和正常孕妇胎盘中的浸润差异,通过胎盘单细胞测序数据(GSE173193)分析PE胎盘中NETs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和ELISA检测NETs在胎盘组织中的水平,以及通过体外诱导NETs产生,用NETs对人绒毛外滋养细胞(extravillous trophoblast,EVT)株HTR8/Svneo进行处理,结合RNA测序技术,揭示NETs调控滋养细胞功能的潜在信号通路。结果:PE胎盘中中性粒细胞浸润及NETs形成相关基因MPO(myeloperoxidase)和ELANE(elastase,neutrophil expressed)表达相较于对照组胎盘显著增加;对临床胎盘样本进行检测验证,结果显示PE胎盘中NETs水平相较于正常组胎盘增加;NETs显著抑制HTR8/Svneo细胞的迁移;在NETs处理24 h后的HTR8/Svneo细胞中观察到F-actin排列紊乱,聚集体形成以及桩蛋白(paxillin)表达减少。胎盘单细胞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应力纤维和黏着斑通路在PE胎盘的EVT中下调。结论:中性粒细胞浸润和NETs形成相关基因表达在PE胎盘中增加。NETs可能通过诱导EVT应力纤维解体及下调paxillin表达,进而破坏细胞骨架和黏着斑形成来抑制EVT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中性粒细胞细胞外诱捕网 滋养细胞 细胞迁移 应力纤维 黏着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屏障失衡在关节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彭睿 查兴胜 +1 位作者 彭亚臣 张还添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2-1448,共7页
传统上,关节疾病常被归因于软骨退变和炎症,却忽视了关节屏障的关键作用。本综述引入了“关节屏障”这一创新概念,将其作为关节稳态中至关重要的解剖与功能单元。本文从分子代谢和表观遗传机制出发,系统讨论了关节屏障失衡的发病机制及... 传统上,关节疾病常被归因于软骨退变和炎症,却忽视了关节屏障的关键作用。本综述引入了“关节屏障”这一创新概念,将其作为关节稳态中至关重要的解剖与功能单元。本文从分子代谢和表观遗传机制出发,系统讨论了关节屏障失衡的发病机制及最新研究进展。同时,我们基于代谢、免疫、生物制剂及细胞疗法等层面,总结并展望了现有的临床治疗策略。通过整合最新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本综述为全面理解关节屏障功能障碍及其在关节疾病中的意义提供了框架,为关节疾病的潜在治疗方向和思路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屏障 骨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 免疫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免疫损伤卵巢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威娜 谢琪璇 +5 位作者 秦俊文 黄伟 叶绍恩 罗峰 张春雪 肖銮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5-829,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免疫损伤卵巢的修复作用。方法 6~8周龄的野生型健康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2只。A组不作任何处理,B、C组利用猪卵巢蛋白主动免疫建立免疫损伤卵巢模型。而后C组腹腔移植来自GFP转基因小鼠的骨...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免疫损伤卵巢的修复作用。方法 6~8周龄的野生型健康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2只。A组不作任何处理,B、C组利用猪卵巢蛋白主动免疫建立免疫损伤卵巢模型。而后C组腹腔移植来自GFP转基因小鼠的骨髓MSCs细胞,A、B组各注射等体积的PBS。MSCs移植后按既定时间处死小鼠,利用PCR检测卵巢中GFP基因以判断MSCs是否到达卵巢;通过对卵巢组织切片HE染色以及细胞凋亡分析来检测MSCs是否对免疫损伤卵巢有修复作用及其机制。结果 PCR结果表明MSCs经腹腔移植可直接到达免疫损伤卵巢;MSCs移植可促进免疫损伤卵巢组织的修复;相应地,移植组颗粒细胞的凋亡比非移植组明显减少。结论腹腔移植MSCs可促进免疫损伤卵巢的修复,其机制可能与减少颗粒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卵巢 免疫损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定量RT-PCR检测TCRVγ亚家族基因表达水平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少华 李扬秋 +3 位作者 杨力建 李萡 罗更新 张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建立SYBRGreenI实时定量检测TCRVγ亚家族T细胞表达水平的比较Ct法。方法:利用倍比稀释的成人正常胸腺组织cDNA建立TCRVγⅠ—VγⅢ和B2微球蛋白基因(B2M)基因的相对标准曲线,实验证实靶基因(VγⅠ~VγⅢ)分别和看家基因(... 目的:建立SYBRGreenI实时定量检测TCRVγ亚家族T细胞表达水平的比较Ct法。方法:利用倍比稀释的成人正常胸腺组织cDNA建立TCRVγⅠ—VγⅢ和B2微球蛋白基因(B2M)基因的相对标准曲线,实验证实靶基因(VγⅠ~VγⅢ)分别和看家基因(152M)的扩增效率-致,可采用比较ct法对TCRVγI—VγⅢ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并运用该方法检测2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TCRVγI—VγⅢ的表达水平。结果:成人外周血TCRVγⅡ的表达量最高,TCRVγ1次之,TCRVγⅢ的表达量最低,三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率先建立了利用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人TCRV7基因mRNA表达水平比较Ct法,并在国内首先提供了健康成人外周血TCRVγ基因各亚家族mRNA表达水平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比较Ct法 T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f-1基因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 被引量:4
5
作者 沈琦 郑海涛 +2 位作者 陈少华 杨力建 李扬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1-584,共4页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PCR检测Elf-1基因表达水平的方法,了解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Elf-1基因表达水平。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33例AML患者:M2型17例、M3型6例、M5型10例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的...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PCR检测Elf-1基因表达水平的方法,了解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Elf-1基因表达水平。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33例AML患者:M2型17例、M3型6例、M5型10例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的单核细胞的Elf-1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采用公式2-ΔCt×100%计算Elf-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AML组Elf-1表达水平(13.518±19.19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044±1.321)%(P<0.01),不同AML亚型之间Elf-1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52),但各亚型AML的Elf-1的表达水平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建立SYBR GreenⅠ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外周血Elf-1表达水平的方法,检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Elf-1基因高表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f-1基因 实时定量PCR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 T细胞免疫缺陷 TCRζ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L细胞抗原相关TCR Vα13/Vβ21和Vα18/Vβ21寡克隆T细胞及其CDR3序列特点 被引量:3
6
作者 查显丰 李扬秋 +3 位作者 陈少华 杨力建 卢育洪 张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8-542,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人的克隆性增殖T细胞及其CDR3序列的特点。方法:利用RT-PCR和基因扫描分析1例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TCR Vα和Vβ基因的互补决定区(CDR3),了解各Vα和Vβ亚家族的限制性表达情况和T细胞克隆性增... 目的: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人的克隆性增殖T细胞及其CDR3序列的特点。方法:利用RT-PCR和基因扫描分析1例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TCR Vα和Vβ基因的互补决定区(CDR3),了解各Vα和Vβ亚家族的限制性表达情况和T细胞克隆性增殖特点,寡克隆的PCR产物再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该病人外周血T细胞表达18个TCR Vα和12个TCR Vβ亚家族,其中Vα13、Vα18、Vβ1和Vβ21亚家族呈寡克隆性。CDR3序列分析获得3个TCR克隆基因序列,分别为Vα13NJα49、Vα18NJα50和Vβ21NDβNJβ2.7。结论:获得1例CML病人外周血克隆性增殖αβ+T细胞的3个TCR基因CDR3序列,提示病人可能存在与CML细胞抗原相关的Vα13/Vβ21或Vα18/Vβ21T细胞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T细胞受体 基因扫描 CDR3 克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抑制胚胎原肠胚形成期EMT的过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艳 王晓钰 +5 位作者 王丽京 徐涛 卢晓晔 蔡冬青 耿建国 杨雪松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3-619,共7页
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例如在细胞的生长发育、迁移、凋亡和信号传导等均发挥重要作用。PTEN基因表达始于在胚胎早期的上胚层,而后主要出现在神经外胚层和胚胎中胚层结构... 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例如在细胞的生长发育、迁移、凋亡和信号传导等均发挥重要作用。PTEN基因表达始于在胚胎早期的上胚层,而后主要出现在神经外胚层和胚胎中胚层结构,表明PTEN可能参与胚胎早期发育过程的细胞迁移、增殖和分化。文章主要应用在体改变早期胚胎PTEN的表达水平来观察其对上胚层至中胚层细胞转换—EMT(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的作用。首先,原位杂交结果提示,内源性PTEN表达在原条以及之后的中胚层细胞结构如体节等。在体PTEN转染实验,体外培养至HH3期的鸡胚胎,转染Wt PTEN-GFP或移植Wt PTEN-GFP原条组织至未转染的同时期的宿主胚胎相同部位后,观察到PTEN转染细胞大都由上胚层迁移至原条并滞留于原条,不再参与中胚层细胞形成。移植实验也得到相似结果,发现在Wt PTEN-GFP阳性原条组织移植后很少细胞迁移出原条。另外在原肠胚期PTEN siRNA降调胚胎一侧PTEN基因后,降调侧中胚层细胞数明显少于正常侧。上述研究结果均提示PTEN基因在胚胎原肠胚期三胚层形成过程中可能具有抑制EMT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T PTEN 基因表达 细胞迁移 原肠胚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3、LAG-3和BTLA介导的血液肿瘤免疫耐受及其逆转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少华 查显丰 李扬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94-1597,共4页
近年来认为肿瘤免疫抑制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免疫细胞异常表达一些T细胞免疫抑制受体所介导的T细胞功能耗竭,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阻断这些免疫负调控受体通路可以使T细胞部分或全部恢复功能。本文就近年来新近发现的T细胞免疫抑... 近年来认为肿瘤免疫抑制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免疫细胞异常表达一些T细胞免疫抑制受体所介导的T细胞功能耗竭,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阻断这些免疫负调控受体通路可以使T细胞部分或全部恢复功能。本文就近年来新近发现的T细胞免疫抑制受体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和B和T淋巴细胞弱化子(BTLA)在血液肿瘤介导T细胞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其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血液肿瘤的免疫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B和T淋巴细胞弱化子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CD3基因表达模式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沈琦 陈少华 +3 位作者 杨力建 李萡 闫小娟 李扬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了解T细胞受体信号传导分子CD3γδεζ基因在T和B细胞白血病病人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32例淋巴细胞肿瘤病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12例、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9例、急... 目的:了解T细胞受体信号传导分子CD3γδεζ基因在T和B细胞白血病病人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32例淋巴细胞肿瘤病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12例、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9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11例及1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各亚单位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采用公式2-△Ct×100%计算CD3分子γ、δ、ε和ζ链表达水平。结果:B-ALL病人的CD3分子γ、δ和ε链表达中位数水平分别为4.29%,0.67%,17.8%,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D3γ链表达水平为0.99%,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2)。B-CLL病人的CD3δ、ε基因的表达分别为0.52%,6.7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D3γ、ζ基因(2.72%,0.77%)则比健康人明显下降(P<0.05)。在T-ALL病人中,CD3分子γ、δ和ε的表达(32.99%,12.9%,61.56%)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上升(P<0.05),而CD3ζ的表达量为4.17%,与健康人无显著性差异(P=0.44)。B-ALL、B-CLL病人和健康对照组的CD3分子各链的表达模式依次为CD3ε,CD3γ,CD3ζ,CD3δ,而T-ALL病人的表达模式顺序为CD3ε,CD3γ,CD3δ,CD3ζ。结论:在B细胞白血病中CD3各基因的表达水平多为降低,其变化可能与机体T细胞免疫缺陷相关。而在T细胞白血病中CD3各基因表达水平增加可能是白血病性T细胞一个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链基因 基因表达 实时定量PCR 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恒河猴Mamu-B*1703/EGFP在K562和B16细胞中的表达及分布 被引量:3
10
作者 欧阳东云 徐丽慧 +2 位作者 高琦 郭贺 何贤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74-878,共5页
目的分析恒河猴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类分子重链的亚细胞分布,建立适于体外研究恒河猴MHCⅠ类分子表达和抗原呈递功能的细胞系。方法将含Mamu-B*1703重链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分别转染K562... 目的分析恒河猴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类分子重链的亚细胞分布,建立适于体外研究恒河猴MHCⅠ类分子表达和抗原呈递功能的细胞系。方法将含Mamu-B*1703重链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分别转染K562和B16细胞,细胞收集后以W6/32单克隆抗体或抗Mamu-B*1703抗血清及PE标记二抗染色,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分析Mamu-B*1703复合体在细胞内和细胞表面的表达。结果在K562和B16细胞的细胞质内均可观察到与Mamu-B*1703重链基因融合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激发后的绿色荧光,即2种细胞均可表达外源Mamu-B*1703重链分子;但通过藻红蛋白标记的抗MHCⅠ类分子复合体抗体染色显示,Mamu-B*1703复合体仅表达于K562细胞表面,而不表达于B16细胞表面。结论Mamu-B*1703重链可与人K562细胞而不能与小鼠B16细胞内的βm轻链结合组装成复合体,表达于细胞表面,提示研究恒河猴的MHCⅠ分子表达应利用人类的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 Mamu-B*1703 中国恒河猴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P中T细胞活化信号分子c-Cbl和Cbl-b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钟隽 陈少华 +5 位作者 郁志 陆帅 谭家雄 杨力建 李萡 李扬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2-475,共4页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T细胞活化信号通路相关分子Cbl-b和c-Cbl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18例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bl-b和c-Cbl基因的表达水平,20例健...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T细胞活化信号通路相关分子Cbl-b和c-Cbl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18例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bl-b和c-Cbl基因的表达水平,2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结果:ITP组Cbl-b的表达水平(中位数为0.091%)与健康成人组Cbl-b的表达水平(中位数为0.366%)相比,明显降低(P<0.001);而c-Cbl基因在ITP组中的表达水平(中位数为0.372%)与健康成人组的表达水平(中位数为0.298%)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但c-Cbl基因在ITP女性患者样本中的表达水平(中位数为0.236%)明显低于男性患者样本c-Cbl的表达水平(中位数为0.479%)(P=0.039).结论:ITP患者外周血中Cbl-b表达下调,可能是其T细胞免疫异常活化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CBL-B C-CBL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2R5C转录本在正常人和血液肿瘤病人中的分布情况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宇 郑海涛 +4 位作者 陈少华 杨力建 李萡 卢育洪 李扬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0-554,共5页
目的:建立分析不同PPP2R5C转录本检测方法,分析正常人和血液肿瘤病人中5种PPP2R5C基因转录本的表达特点。方法:根据PPP2R5C基因的结构特点,设计4对引物,利用RT-PCR方法分析9例正常人、7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11例B细胞-急性... 目的:建立分析不同PPP2R5C转录本检测方法,分析正常人和血液肿瘤病人中5种PPP2R5C基因转录本的表达特点。方法:根据PPP2R5C基因的结构特点,设计4对引物,利用RT-PCR方法分析9例正常人、7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11例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和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PPP2R5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所设计的4对引物,均可在样本中扩增到预期PCR产物,其中第1对引物可扩增两个不同大小PCR产物(包含12+13+14外显子的大片段及仅含12+14外显子的小片段),而另3对对引物所扩增的产物分别为10+11+12+12 a外显子,Ⅲ+2外显子和Ⅳ+2外显子的基因片段,所有PCR产物均通过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结果显示所有样本均表达全部PPP2R5C转录本。结论:初步建立区分不同PPP2R5C转录本的方法,各转录本在正常人和不同血液肿瘤病人中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2R5C基因 转录本 聚合酶链式反应 血液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L病人外周血T细胞CD3基因表达模式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力建 陈少华 +4 位作者 王亮 陈思 郁志 卢育洪 李扬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937-941,共5页
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病人中T细胞受体信号传导分子CD3ζ基因表达下调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分析病人外周血中全部4种CD3γδεζ基因的表达模式特点,以深入了解病人的T细胞免疫中信号转导的变化。利用SYBR GreenⅠ实... 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病人中T细胞受体信号传导分子CD3ζ基因表达下调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分析病人外周血中全部4种CD3γδεζ基因的表达模式特点,以深入了解病人的T细胞免疫中信号转导的变化。利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17例初诊慢性期CML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γ、δ、ε和ζ链的表达水平,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G)作为内参照,采用相对定量公式:2-△Ct×100%,计算CD3分子各亚单位的相对mRNA表达量,以17例健康成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表明:CML中CD3γ、δ、ε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2.344%,0.515%和3.516%(中位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3.093%,0.853%和2.302%)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72,p=0.190,p=0.615),而CML中CD3ζ链基因的表达水平(0.395%)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538%)(p<0.001)。在CML中4种CD3分子表达水平模式依次为CD3ε>CD3γ>CD3δ>CD3ζ,而对照组中则为CD3γ>CD3ε>CD3ζ>CD3δ。结论:本研究首先提供了CML病人中CD3各基因表达模式情况,显示以CD3ζ为主的TCR信号分子的表达缺陷,4种CD3链分子的表达水平模式也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CD3链基因 基因表达 免疫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LT1-A20-NF-κB信号分子在MM中的表达特点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旭 徐玲 +7 位作者 张帆 徐艳 吴秀丽 杨力建 陈少华 李萡 卢育洪 李扬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异位基因1(MALT1)、A20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因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实时定量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20例MM患者(Ⅰ期7例,Ⅱ期3例,Ⅲ期10例)及21例健...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异位基因1(MALT1)、A20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因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实时定量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20例MM患者(Ⅰ期7例,Ⅱ期3例,Ⅲ期10例)及21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ALT1、A20和NF-κB基因的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采用相对定量公式:α^(-△Ct)×100%,分别计算MALT1、A20和NF-κB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MM患者PBMC中的MALT1和A20基因的表达水平较健康人都有明显的降低(P=0.000),而MM中NF-κB基因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健康人组,MALT1和NF-κB的表达水平呈现正相关(P=0.001,r=0.666),而在MM组,MALT1、A20与NF-κB 3种基因均不存在明显相关性。同时,Ⅰ、Ⅱ、Ⅲ期MM患者MALT1基因的表达量较健康人明显降低(P<0.05),A20基因的表达量较健康人明显降低(P<0.01),而Ⅰ、Ⅱ、Ⅲ期MM患者MALT1、A20和NF-κB之间的表达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当MALT1-A20介导的细胞免疫和炎症的信号通路发生异常改变时,可能与MM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M) 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异位基因1(MALT1) A20 NF-ΚB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水培养对牛角膜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善义 戴应 +3 位作者 谭美华 丁勇 钟敬祥 陈建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7-131,共5页
背景组织工程角膜内皮层的构建需要有活性的角膜内皮细胞(CECs),因此如何在体外培养出大量有生理功能的角膜内皮种子细胞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的观察房水对体外培养的牛CECs生长的影响。方法从新鲜牛眼球前房抽取1.2ml房水,经... 背景组织工程角膜内皮层的构建需要有活性的角膜内皮细胞(CECs),因此如何在体外培养出大量有生理功能的角膜内皮种子细胞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的观察房水对体外培养的牛CECs生长的影响。方法从新鲜牛眼球前房抽取1.2ml房水,经消毒过滤后取上清备用。从牛眼角膜组织分离牛CECs并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传代。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体积的房水,使房水终体积分数分别为2.5%、5.O%、10.O%、15.O%、20.O%,对照组不加房水,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_8)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在450nm处的吸光度(A。,。)值。流式细胞仪分析10.O%房水培养对CECs细胞周期的影响。待培养细胞融合成单层后,1ml塑料枪头尖端在培养皿底划痕并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加入10.O%房水培养24h,未加入房水的培养液作为对照组,检测细胞单层的愈合情况。将细胞以6xlO’个/ml密度接种到培养皿中,分别用含10.0%房水的培养液和无房水的培养液孵育5d,利用DAPI荧光染色技术分析细胞密度。结果培养的CECs呈六角形、铺路石样的扁平状。CCK-8比色法检测表明,各培养组细胞的A450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51,P=0.007);与对照组比较,各房水培养组细胞的A450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含10.0%房水培养组CECs的A450值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10.0%房水孵育24h后,处于S-G2期的细胞比例为(34.80±3.13)%,对照组为(23.06±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29,P=0.005)。划痕愈合分析检测表明,10.0%房水组的细胞单层划痕面积为(0.116±0.019)mm2,对照组为(0.358±0.049)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42,P=0.000)。DAPI荧光染色结果显示,10.0%房水组的平均细胞密度为(1439±110)个/视野,大于对照组的(1162±45)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20,P=0.000)。结论房水作用于培养的牛CECs后可促进CECs的生长,10.0%房水对培养的CECs有促进角膜细胞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水 角膜内皮细胞 增生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介导炎症与血液肿瘤发生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扬秋 杨力建 陈少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115,共5页
慢性炎症是肿瘤发生过程中一个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T细胞介导炎症与多种肿瘤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近期有关T细胞介导炎症与血液肿瘤发生的相关性及其分子机制的新进展。
关键词 T细胞 慢性炎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液肿瘤 肿瘤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编程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晓令 刘庆 +3 位作者 王婵 郭永龙 余榕捷 陈建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18-1222,1227,共6页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即通过不同的转导方法,将影响重编程的关键转录因子、RNA、蛋白或小分子化合物导入到成体细胞,使其"返老还童"回到胚胎干细胞状态,并能够被诱导分化产生不同的细胞...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即通过不同的转导方法,将影响重编程的关键转录因子、RNA、蛋白或小分子化合物导入到成体细胞,使其"返老还童"回到胚胎干细胞状态,并能够被诱导分化产生不同的细胞类型。 iPSCs 的问世,对干细胞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得患者来源的体细胞可以被诱导成iPSCs,用于相关疾病的检测分析与干细胞治疗,规避了免疫排斥和道德论理等问题。但是由于iPSCs诱导的低效性和致瘤性,使得这个"新星"在临床中的应用被质疑,目前科学家一直围绕这2个核心问题展开研究,通过改进转导途径,改变重编程方法来提高它的安全性和效率,并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结果,从而使iPSCs未来用于临床的前景变得越来越光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房水HPCE检测及其对培养角膜基质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建苏 李晓霞 +6 位作者 唐光霞 麦志伟 王升威 洪嘉凡 罗子源 李泽键 卢春婷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4-377,共4页
目的: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的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分离与检测兔房水中各蛋白组成,观察房水对培养角膜基质细胞的作用。方法:CZE测定新西兰白兔房水蛋白成分:运行缓冲液硼酸钠-硼酸缓冲溶液(pH=8.7、9.1、9.4);毛细管柱温20℃;检测波... 目的: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的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分离与检测兔房水中各蛋白组成,观察房水对培养角膜基质细胞的作用。方法:CZE测定新西兰白兔房水蛋白成分:运行缓冲液硼酸钠-硼酸缓冲溶液(pH=8.7、9.1、9.4);毛细管柱温20℃;检测波长200 nm;压力进样0.5 psi,进样时间10s;运行电压20 kV。第1代培养角膜基质细胞进行DMEM/F12培养,加入体积分数为10%的房水,CCK-8检测24 h后细胞增殖情况,每天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应用pH=9.4的硼酸钠-硼酸缓冲溶液可获得分离效果较理想的兔房水毛细管电泳峰图。加入房水24 h后CCK8检测吸光度增高(P<0.05),角膜基质细胞生长良好。结论:HPCE可快速有效方便检测兔房水蛋白成分,体积分数为10%的兔房水可促进培养的兔角膜基质细胞生长与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水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 毛细管区带电泳(CZE) 角膜基质细胞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培养环境中兔角膜内皮细胞诱导人iPSCs分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谭美华 陈建苏 +5 位作者 招志毅 丁勇 钟敬祥 戴应 李善义 杨皓庄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88-1493,共6页
目的:观察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与兔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endothelial cells,CECs)共培养前后的形态学变化,检测iPSCs向CECs分化前后部分标志蛋白表达的变化,为研究iPSCs向CECs的分化提供实验依据。... 目的:观察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与兔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endothelial cells,CECs)共培养前后的形态学变化,检测iPSCs向CECs分化前后部分标志蛋白表达的变化,为研究iPSCs向CECs的分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培养兔CECs并传代,同时使用无饲养层细胞法培养扩增人脐带源iPSCs,Western blotting对其进行鉴定;用量子点对iPSCs进行标记示踪,以不同密度比例建立iPSCs与CECs的共培养模式,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结合倒置显微镜观察共培养前后iPSCs的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iPSCs分化前后CD34、CD133、CD31和水通道蛋白1(AQP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培养扩增的兔CECs形态为六边形,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iPSCs呈克隆样生长,Western blotting检测Oct4、Nanog和Sox2多能性标志蛋白均呈阳性;10 nmol/L量子点标记的iPSCs以1/4悬液与融合60%的兔CECs共培养为最佳模式;AFM结合倒置显微镜观察到共培养后iPSCs体积增大,胞浆增多,核浆比减小,细胞膜表面可见颗粒状突起物,膜表面粗糙度增加;免疫荧光法检测分化前iPSCs的CD34、CD133、CD31和AQP1表达均呈阴性,共培养2周后iPSCs的CD34、CD133和CD31表达阴性,AQP1表达阳性。结论:与兔CECs混合共培养后人iPSCs不仅从形态学上向内皮样细胞方向转化,同时表达角膜内皮细胞标志蛋白AQ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角膜内皮细胞 混合培养 显微镜检查 原子力 水通道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A20表达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帆 朱丽花 +6 位作者 王旭 陈少华 杨力建 吴秀丽 李萡 周毅 李扬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8-523,共6页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也称A20)、核因子κB(NF-κB)、黏膜相关淋巴瘤易位基因1(MALT1)及其转录本1(MALT1V1)的mRNA表达特点。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21例SLE患者(其中合并...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也称A20)、核因子κB(NF-κB)、黏膜相关淋巴瘤易位基因1(MALT1)及其转录本1(MALT1V1)的mRNA表达特点。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21例SLE患者(其中合并硬皮症2例,合并类风湿关节炎1例,合并淋巴瘤1例)及31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ALT1、A20、NF-κB和MALT1V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SLE样本中,A20 mRNA表达水平较健康人明显降低(P<0.01),MALT1和NF-κB也较健康人降低(P<0.01)。在健康人组,A20和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未呈现明显相关性,MALT1和NF-κB则呈正相关(P<0.05);而在SLE组中,A20和NF-κB mRNA则显示出显著正相关(P<0.05),MALT1和NF-κB则不存在相关性。SLE中MALT1V1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相关性研究还显示,健康人中A20和MALT1V1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在SLE中则不存在(P>0.05)。结论:本研究首先提供了MALT1-A20-NF-κB通路在SLE中的表达特点。SLE患者异常低表达A20,这可能与患者低免疫耐受相关,其与NF-κB表达的正相关性情况可能与其它因素的调控有关,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A20 MALT1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