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甲苯酸注射液引起溶血反应原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潘卫松 周永标 +1 位作者 张讷敏 肖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8期878-883,共6页
目的:研究氨甲苯酸注射液引起溶血反应的原因。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规定测定引起溶血反应的氨甲苯酸注射液及其原料的pH值和摩尔渗透压,考察其引发溶血反应的原因。结果:氨甲苯酸注射液引发溶血反应的原因与其pH值范... 目的:研究氨甲苯酸注射液引起溶血反应的原因。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规定测定引起溶血反应的氨甲苯酸注射液及其原料的pH值和摩尔渗透压,考察其引发溶血反应的原因。结果:氨甲苯酸注射液引发溶血反应的原因与其pH值范围相关,与其摩尔渗透压无关。结论:产品成品的溶液pH值控制在该品种规定的4.3~4.5之间即可达到保证该品种溶血试验符合规定的目的,同时还可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苯酸注射液 溶血试验 PH值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萜皂苷Saxifragifolin D抑制人肝癌耐药细胞HepG2/ADM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石俊敏 张冬梅 +4 位作者 姚楠 冯国培 王英 栗原博 叶文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研究Saxifragifolin D(SD)对人肝癌耐药细胞HepG2/ADM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SD对HepG2/ADM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SD对细胞周期的影响,AnnexinⅤ-FITC/PI双染检测凋亡细胞比率,JC-1染色观察S... 目的研究Saxifragifolin D(SD)对人肝癌耐药细胞HepG2/ADM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SD对HepG2/ADM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SD对细胞周期的影响,AnnexinⅤ-FITC/PI双染检测凋亡细胞比率,JC-1染色观察SD对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caspase-3和PARP的激活及c-Raf,MEK和ERK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结果 SD可以明显抑制人肝癌耐药细胞HepG2/ADM的增殖。细胞周期检测发现SD诱导细胞产生亚二倍体凋亡峰,同时细胞凋亡率也由对照组的5.3%增加到34.8%和47.8%。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显示SD导致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明显降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caspase-9,caspase-3被激活,PARP被剪切活化,cytochrome C由线粒体释放至胞质,c-Raf、MEK和ER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 SD可以抑制人肝癌耐药细胞HepG2/ADM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及抑制c-Raf/MEK/ERK通路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xifragifolin D HepG2/ADM细胞 细胞凋亡 caspase活化 线粒体功能障碍 c-Raf/MEK/E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桑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景莹 张晓琦 +2 位作者 韩伟立 张云天 叶文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81-184,共4页
运用大孔吸附树脂、离子交换树脂、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对蒙桑Morus mongolica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通过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l-脱氧野尻霉素(1)、Fagomine(2)、肌醇c(3)、m... 运用大孔吸附树脂、离子交换树脂、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对蒙桑Morus mongolica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通过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l-脱氧野尻霉素(1)、Fagomine(2)、肌醇c(3)、moracin M(4)、moracin M3-O-β-D-glucopyranoside(5)、umbelliferone(6)、scopoletin(7)、syringaresinol(8)、2,4,2′,4′-tetrahydroxychalcone(9)和胡萝卜苷(10)。其中化合物2、3、5~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9为一新天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桑 化学成分 多羟基生物碱 2 4 2′ 4′-tetrahydroxychalco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渴丸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杰 孙一蕊 +3 位作者 邓海鸣 张冬梅 范春林 叶文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05-2209,共5页
目的对消渴丸(黄芪、地黄、葛根、山药、玉米须、南五味子、天花粉与格列本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消渴丸制丸前药粉用75%乙醇提取,提取液浓缩后加水稀释,稀释液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部位浓缩至干,利... 目的对消渴丸(黄芪、地黄、葛根、山药、玉米须、南五味子、天花粉与格列本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消渴丸制丸前药粉用75%乙醇提取,提取液浓缩后加水稀释,稀释液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部位浓缩至干,利用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消渴丸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葛根素(1)、大豆素(2)、3'-甲氧基大豆素(3)、刺芒柄花素(4)、毛蕊异黄酮(5)、大豆苷(6)、五味子甲素(7)、五味子酯甲(8)、黄芪甲苷(9)、黄芪皂苷Ⅱ(10)、咖啡酸甲酯(11)、3,4-二羟基苯乙酮(12)、胡萝卜苷(13)。结论消渴丸乙酸乙酯部位来自葛根、南五味子、黄芪和玉米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丸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蟛蜞菊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邱丘 吴霞 +2 位作者 李国强 李药兰 王国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00-1004,共5页
目的研究菊科蟛蜞菊属植物蟛蜞菊的化学成分。方法蟛蜞菊全草粉碎后用95%乙醇提取,提取物分别经过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石油醚部分采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反复重结晶、制备型HPLC等多种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 目的研究菊科蟛蜞菊属植物蟛蜞菊的化学成分。方法蟛蜞菊全草粉碎后用95%乙醇提取,提取物分别经过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石油醚部分采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反复重结晶、制备型HPLC等多种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蟛蜞菊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nt-kaura-9(11),16-en-19-oic acid(1),ent-kaura-16-en-19-oic acid(2),15β,16β-epoxy-17-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3),16α,17-di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4),16α-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5),15α-hydroxy-entkaura-16-en-19-oic acid(6),3α-angeloyloxy-9β-hydroxy-ent-kaura-16-en-19-oic acid(7),3α-cinnamoyloxy-9β-hydroxy-entkaura-16-en-19-oic acid(8),3α-cinnamoyloxy-17-hydroxy-ent-kaura-15-en-19-oic acid(9),12α-methoxy-ent-kaura-9(11),16-en-19-oic acid(10),ent-12-oxokaur-9(11),16-en-19-oic acid(11),17-hydroxy-ent-kaura-15-en-19-oic acid(12)。结论化合物3~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2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蟛蜞菊 菊科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石榴叶总三萜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和血脂作用 被引量:34
6
作者 王婧茹 赵晶晶 +4 位作者 叶春玲 叶开和 张晓琦 王英 叶文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9-1113,共5页
目的:探讨番石榴叶总三萜(TTPGL)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1)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5组:糖尿病模型组,TTPGL低、中、高... 目的:探讨番石榴叶总三萜(TTPGL)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1)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5组:糖尿病模型组,TTPGL低、中、高剂量组(60、120、240 mg.kg-1),罗格列酮阳性对照组(3 mg.kg-1)。另取12只正常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给药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6周;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则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给药6周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大鼠的空腹血糖(FBG);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游离脂肪酸(FFA)和糖化血红蛋白(GHb);果糖胺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GSP);Western blotting检测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血脂、FBG以及GHb显著升高,FINS及ISI显著下降,脂肪细胞PPAR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模型组相比,TTPGL中、高剂量组大鼠的FBG和GSP显著降低,FINS以及ISI显著升高,脂肪组织PPARγ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或P<0.05);此外,TTPGL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血脂水平,TG、TCH和FF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TTPGL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和血脂水平,明显改善糖尿病动物的糖脂代谢紊乱,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其抗糖尿病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加PPARγ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叶总三萜 糖尿病 2型 血糖 血脂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枳椇子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7
7
作者 徐方方 范春林 +3 位作者 王磊 王国才 张晓琦 叶文才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4-306,共3页
采用硅胶、ODS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从枳椇子的体积分数为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3',5'-二-C-β-D-葡萄糖-根皮素(1),异牡荆素2″-O-β-D-葡萄糖... 采用硅胶、ODS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从枳椇子的体积分数为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3',5'-二-C-β-D-葡萄糖-根皮素(1),异牡荆素2″-O-β-D-葡萄糖苷(2),牡荆素2″-O-β-D-葡萄糖苷(3),异斯皮诺素(4),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5),L-色氨酸(6)和五倍子酸(7)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椇子 化学成分 黄酮碳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橘红香豆素类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2
8
作者 牛艳 王磊 +3 位作者 黄晓君 张晓琦 殷志琦 叶文才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1-505,515,共6页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从芸香科柑橘属植物化州柚(Citrusgrandis‘Tomentosa’)的干燥未成熟果实中分离得到12个香豆素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6-异丙氧基-7-甲氧基香豆...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从芸香科柑橘属植物化州柚(Citrusgrandis‘Tomentosa’)的干燥未成熟果实中分离得到12个香豆素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6-异丙氧基-7-甲氧基香豆素(1)、5-羟基-8-(3'-甲基-2'-丁烯基)呋喃香豆素(2)、紫花前胡苷(3)、methylcnidioside A(4)、methylpicraquassioside A(5)、cnidioside A(6)、佛手酚(7)、异欧前胡素(8)、6',7'-二羟基香柠檬素(9)、马尔敏(10)、橙皮内酯(11)和异橙皮内酯(12).化合物1~6为首次从柑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橘红 化学成分 香豆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火炭母药材中鞣花酸的质量分数 被引量:9
9
作者 叶青美 江仁望 +3 位作者 田海妍 姜飞 张建龙 叶文才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0-303,共4页
采用色谱柱为Welch Materials XB-C18柱(4.6 mm×250 mm,3μm),流动相为V甲醇∶V体积分数为0.2%的甲酸水溶液=45∶55,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57 nm.结果显示,鞣花酸对照品的峰面积与进样量在0.067~2.68μg的范... 采用色谱柱为Welch Materials XB-C18柱(4.6 mm×250 mm,3μm),流动相为V甲醇∶V体积分数为0.2%的甲酸水溶液=45∶55,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57 nm.结果显示,鞣花酸对照品的峰面积与进样量在0.067~2.68μg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1.09%,测得10份样品中鞣花酸的质量分数在0.592~3.439 mg.g-1范围内.本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火炭母药材中鞣花酸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炭母 鞣花酸 RP—HPLC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仔榄树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1
10
作者 谢乔 王文婧 +3 位作者 李国强 王英 张晓琦 叶文才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4,共4页
采用硅胶柱层析、ODS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从仔榄树叶体积分数为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赤-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1)、(±)-苏-3... 采用硅胶柱层析、ODS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从仔榄树叶体积分数为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赤-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1)、(±)-苏-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2)、(+)-syringaresinol-4,4'-O-bis-β-D-glucopyranoside(3)、1,3,5-三甲氧基苯(4)、丁香酸葡萄糖苷(5)、2,6-二甲氧基-4-羟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6)、3,5-二甲氧基-苄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7)、(2E,6S)-8-(α-L-arabinopyranosyl-(1″fwdarw6')-β-D-glucopyranosyloxy)-2,6-dimethyloct-2-eno-1,2″-lactone(8)、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9)、2-甲胺基苯甲酸(10)、D-1-O-methyl-myo-in-ositol(11).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榄树 化学成分 苯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皮核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9
11
作者 申文伟 李雯 +3 位作者 王国才 吴霞 叶文才 李药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6-509,共4页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从芸香科(Rutaceae)黄皮属植物黄皮Clausena lansium(Lour.)Skeels核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N-甲基桂皮酰胺(N-methyl-cin-namamide,1),桂皮酰胺(cinnamamide,...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从芸香科(Rutaceae)黄皮属植物黄皮Clausena lansium(Lour.)Skeels核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N-甲基桂皮酰胺(N-methyl-cin-namamide,1),桂皮酰胺(cinnamamide,2),黄皮新肉桂酰胺A(lansiumamide A,3),黄皮新肉桂酰胺B(lansi-umamide B,4),dihydroalatamide(5),黄皮酰胺(clausenamide,6),(2E)-3-phenyl-2-propenoic acid-2-oxo-2-phenyle-thyl ester(7),3-苄基香豆素(3-benzylchromen-2-one,8),4-hydroxy-4-methyl-2-cyclohexen-1-one(9),胡萝卜苷(daucosterol,10)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11),化合物2、5、7-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核 芸香科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蒸不同时间肉苁蓉中6种苯乙醇苷类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12
12
作者 马志国 谭咏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51-1954,共4页
目的研究酒蒸不同时间肉苁蓉中6种苯乙醇苷类成分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肉苁蓉酒蒸不同时间(0、4、8、12、16、20 h)的炮制品中松果菊苷、肉苁蓉苷A、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肉苁蓉苷C、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的量。结果随... 目的研究酒蒸不同时间肉苁蓉中6种苯乙醇苷类成分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肉苁蓉酒蒸不同时间(0、4、8、12、16、20 h)的炮制品中松果菊苷、肉苁蓉苷A、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肉苁蓉苷C、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的量。结果随炮制时间的延长,肉苁蓉苷A的量先升高后降低,其余5种成分的量逐渐降低,且在tR=4.3 min处出现1个明显的色谱峰。结论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类成分在酒蒸过程中发生了量和质的变化,为进一步揭示肉苁蓉的炮制原理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蒸 肉苁蓉 苯乙醇苷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胚胎干细胞试验模型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发育毒性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华 邓淑琴 +3 位作者 何清 苏本金 江海香 黄亚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7-351,共5页
目的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试验(EST)模型,初步评价bFGF的发育毒性。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ESC),通过形态学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和RT-PCR方法进行ESC未分化鉴定;MTT法检测不同浓度bFGF对ESC和3T3细胞的毒性,RT-PCR半定量分析法检测b... 目的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试验(EST)模型,初步评价bFGF的发育毒性。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ESC),通过形态学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和RT-PCR方法进行ESC未分化鉴定;MTT法检测不同浓度bFGF对ESC和3T3细胞的毒性,RT-PCR半定量分析法检测bFGF对未分化基因Sox-2表达的影响。结果 bFGF对ESC和3T3的半数抑制浓度和ESC的半数抑制分化浓度分别为IC50ESC=15.2 mg.L-1,IC50 3T3=24.2 mg.L-1,ID50 ESC=1.7 mg.L-1。结论 bFGF发育毒性的判定为弱胚胎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胚胎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试验模型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Sox-2胚胎毒性 发育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纯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峰 黄璐圆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5-89,共5页
为构建小鼠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蛋白表达、纯化和功能检测,以小鼠肝脏cDNA为模板,利用PCR方法克隆小鼠锰SOD基因,PCR扩增了1个长600bp左右的基因片段,该片段编码由198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的小鼠锰SOD蛋... 为构建小鼠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蛋白表达、纯化和功能检测,以小鼠肝脏cDNA为模板,利用PCR方法克隆小鼠锰SOD基因,PCR扩增了1个长600bp左右的基因片段,该片段编码由198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的小鼠锰SOD蛋白.将其插入pET15b载体中,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gami.含有pET15b-mMn-SOD质粒的工程菌经过IPTG诱导能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约25000的目的蛋白,超声破碎菌体,经Ni-NTA纯化后得到纯度约为95%的重组mMn-SOD蛋白.SOD活性检测表明经过诱导表达的mMn-SOD比活力为531.7U/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表达 纯化 SOD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剪接异构体的表达分析
15
作者 王峰 黄璐圆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4-167,172,共5页
对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human 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hMn-SOD)基因剪接异构体进行分析,并检测异构体的表达情况。在GenBank库中检索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异构体及编码基因组序列,利用Vector NTI9生物软件进行核酸及蛋白序列... 对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human 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hMn-SOD)基因剪接异构体进行分析,并检测异构体的表达情况。在GenBank库中检索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异构体及编码基因组序列,利用Vector NTI9生物软件进行核酸及蛋白序列比对;利用RT-PCR方法分析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异构体的表达。结果显示,在GenBank库检索发现有3种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异构体,剪接异构的类型为可变的5′剪接位点和外显子盒,各异构体基因内含子均符合"GT-AG"规则。3种基因异构体编码两种异构体蛋白,即222个氨基酸的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蛋白以及中部缺少39个氨基酸的截短型异构蛋白。RT-PCR检测结果表明,剪接异构体hMn-SODb在HEK293T和HSC细胞中的表达比在HepG2细胞中高,未见异构体hMn-SODc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剪接异构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棱菊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0
16
作者 占丽琴 耿华伟 +3 位作者 李墨娇 李盼 李药兰 王国才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5-329,共5页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手段,对六棱菊的质量分数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化学和波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从六棱菊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3,4-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4,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2)、3,5-O-...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手段,对六棱菊的质量分数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化学和波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从六棱菊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3,4-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4,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2)、3,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3)、3,4-O-二咖啡酰奎宁酸(4)、4,5-O-二咖啡酰奎宁酸(5)、3-O-咖啡酰奎宁酸(6)、4-O-咖啡酰奎宁酸(7)、3,4-二甲氧基肉桂酸(8)、阿魏酸(9)、邻苯二酚(10)、3,4-二羟基苯乙醇(11)、尿嘧啶(12)、胸腺嘧啶(13)、邻羟基苯甲酸(14)、β-谷甾醇(15)。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棱菊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灵芝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静 殷志琦 +3 位作者 张庆文 叶文才 王一涛 赵守训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0-222,共3页
从赤灵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出12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素(2),黄芩素(3),鼠李素(4),异甘草素(5),柠檬苦素(6),2,5二-羟基苯乙酮(7)... 从赤灵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出12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素(2),黄芩素(3),鼠李素(4),异甘草素(5),柠檬苦素(6),2,5二-羟基苯乙酮(7),苯甲酸(8),灵芝酮三醇(9),啤酒甾醇(10),麦角甾-7,22二-烯-3β-醇(11),麦角甾醇(12)。化合物1-6为首次从灵芝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赤灵芝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灵芝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春砂HMGR基因cDNA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小保 李帅广 +3 位作者 易善泽 牛得伟 周仁超 王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5-292,共8页
目的:克隆阳春砂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基因的编码区c DNA.方法:根据阳春砂叶片转录组得到的HMGR基因序列自主设计引物.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阳春砂叶片总RNA,反转录得到c DNA,以c DNA为模板通过PCR反应扩增阳春砂HMGR基... 目的:克隆阳春砂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基因的编码区c DNA.方法:根据阳春砂叶片转录组得到的HMGR基因序列自主设计引物.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阳春砂叶片总RNA,反转录得到c DNA,以c DNA为模板通过PCR反应扩增阳春砂HMGR基因并克隆到p MD-18T载体,将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得到的c DNA序列.结果:成功扩增出全长1 716 bp的c DNA片段,将其成功克隆进入p MD-18T载体,测序后将序列提交至Gen Bank得到其编号KU572444.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片段编码1个由57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HMGR蛋白.HMGR二级结构主要由43.95%的α-螺旋和47.29%的β-转角组成,同时还含有8.76%的β-折叠.与其他植物该蛋白质序列同源性及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阳春砂HMGR与小米(Setaria italic)的同源性最高,且阳春砂与单子叶植物聚为一类.结论:从阳春砂叶片中成功克隆HMGR基因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春砂 HMGR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hSOD2-Q46K突变体的表达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珺 牛得伟 +5 位作者 李艳冰 高可 高辉 李帅广 沈良华 王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5-213,共9页
目的:构建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hSOD2)-Q46K突变体,简化获得hSOD2突变体的步骤,探讨hSOD2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外定点突变技术将hSOD2的46位Q氨基酸突变为K氨基酸,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将p ET15b-hSOD2-Q46K突变... 目的:构建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hSOD2)-Q46K突变体,简化获得hSOD2突变体的步骤,探讨hSOD2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外定点突变技术将hSOD2的46位Q氨基酸突变为K氨基酸,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将p ET15b-hSOD2-Q46K突变体重组质粒转化Rosetta-gami大肠杆菌,通过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利用SWISS-MODEL Workspace对hSOD2-Q46K突变体进行同源建模,利用Swiss-Pdb-Viewer软件对建模结果进行分析.利用Ni-NTA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后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试剂盒检测目的蛋白的SOD活力.利用浓度为0.1 mmol/L百草枯(PQ)压力下生长情况测定表达hSOD2-Q46K和hSOD2蛋白的Rosetta-gami大肠杆菌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测序结果表明46位密码子已由CAG突变为AAG.经过IPTG诱导后野生型和突变体均能表达出大小约为25 k Da的蛋白.SOD活性检测表明hSOD2-Q46K突变体的活力为899 U/mg,比野生型蛋白活性下降了65.4%.三维结构分析显示,突变点周围氨基酸间氢键被部分打破.结论:成功构建hSOD2-Q46K突变体并成功得到了纯化的突变体蛋白,hSOD2-Q46K的SOD活力比野生型降低了65.4%,且百草枯压力下表达hSOD2-Q46K蛋白的大肠杆菌A600达到0.84,而野生型蛋白的大肠杆菌A600达到1.14.这可能是因为突变点与周围氨基酸间氢键打破,突变点周围失去了原来的稳定结构,底物通道入口处氨基酸排列疏散,影响电子在氨基酸间的传递,影响静电导向机制,从而阻碍氧自由基在底物通道的通行,使hSOD2的催化活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表达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过氧化氢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和活性检测
20
作者 孙华 张自德 +1 位作者 江仁望 王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6-191,195,共7页
为了了解人过氧化氢酶在各种常见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构建人过氧化氢酶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人过氧化氢酶,并进行活性检测.我们通过常规分子克隆手段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15bhCAT,将其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gami,经过... 为了了解人过氧化氢酶在各种常见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构建人过氧化氢酶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人过氧化氢酶,并进行活性检测.我们通过常规分子克隆手段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15bhCAT,将其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gami,经过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超声破碎后用Ni-NTA柱进行亲和层析纯化,用试剂盒检测重组hCAT酶活性,然后检测其对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荧光定量PCR(qPCR)测定hCAT基因在HLF-1正常细胞与几种常见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ET-15b-hCAT的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IPTG诱导表达出一条分子质量约为59.7 ku的目的蛋白,该蛋白主要以可溶的形式存在,活性检测表明经纯化得到的rhCAT比活力为62.9 U/mg,pUC19质粒氧化损伤保护实验显示rhCAT对DNA有一定的损伤保护作用.qPCR检测显示hCAT基因在U937、K562、PC3、HeLa、HT-1080、HepG-2等肿瘤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HLF-1正常细胞.成功构建了人过氧化氢酶的原核表达载体,利用大肠杆菌Rosetta-gami获得了hCAT的可溶性表达,纯化的rhCAT具有活性,hCAT基因在U937、K562、PC3、HeLa、HT-1080、HepG-2等肿瘤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HLF-1正常细胞.这为后续功能研究及性质实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酶 表达纯化 过氧化氢酶活性 DNA损伤保护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