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剑文化演变特征研究——基于《古今刀剑录》与《名剑记》的文献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廉祯 马明达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60,共14页
通过对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和李承勋《名剑记》的文本细读和历史背景分析,考察了两书在内容选择、视角取向等方面的异同,并研析各自的时代语境进行诠释,以此反映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剑文化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古今刀剑录》着重于冶炼... 通过对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和李承勋《名剑记》的文本细读和历史背景分析,考察了两书在内容选择、视角取向等方面的异同,并研析各自的时代语境进行诠释,以此反映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剑文化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古今刀剑录》着重于冶炼技术,反映个人经历;而《名剑记》则侧重记录历史文化,体现士人尚武精神。两书均反映其对应时代的社会文化特征。研究旨在通过古代刀剑文化研究加深对中华文明历史积淀的认识,并激励当代社会传承并创新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文化 《古今刀剑录》 《名剑记》 武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早期广州行商陈汀官家族事迹考述——清代广州十三行行商研究之二 被引量:2
2
作者 汤开建 李琦琦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1-119,共19页
在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出现的陈汀官家族是广州对外贸易中众多行商家族中最为重要的一支,陈汀官家族祖孙三代除了积极地参入广州对外贸易外,还在陈汀官主持对外贸易期间,成为对欧洲商人最大的供货商,并且领导广州贸易的五大总商之一,使得... 在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出现的陈汀官家族是广州对外贸易中众多行商家族中最为重要的一支,陈汀官家族祖孙三代除了积极地参入广州对外贸易外,还在陈汀官主持对外贸易期间,成为对欧洲商人最大的供货商,并且领导广州贸易的五大总商之一,使得该家族成为清代早期广州对外贸易中势力最大的家族。本文大量利用英国东印度公司档案中陈汀官家族的贸易材料并结合中文档案文献,对陈汀官家族成员的原名、商名、更迭进行考证,并对该家族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活动进行详细研究,以得出对该家族较为全面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早期 广州对外贸易 英国东印度公司 老开官 陈汀官 陈镇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初法国西沙立场的演变及评析
3
作者 郭渊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陷于内忧外患境地,法国及殖民机构图谋侵占西沙群岛,着手编织所谓安南(越南)“拥有”西沙的“历史依据”,但是法国外交部法律专家对这些“依据”的法律效力问题心存疑虑。恰在此时,法国政界要人呼吁从战略上...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陷于内忧外患境地,法国及殖民机构图谋侵占西沙群岛,着手编织所谓安南(越南)“拥有”西沙的“历史依据”,但是法国外交部法律专家对这些“依据”的法律效力问题心存疑虑。恰在此时,法国政界要人呼吁从战略上认识西沙群岛,促使了法国政府加快西沙立场的转变,而印度支那总督对西沙局势的分析及立场,对法国最终决策的形成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法国外交部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最终确定与中国交涉西沙,不过一致认为如果“在法律手段施尽时”,那么法国依然在某种条件下“承认中国的主权”。法国西沙立场演变的主要推动力是谋求地缘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建立在漠视中国领土主权基础上,并对南海局势产生了恶劣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文档案 法国外交部 印度支那总督 西沙群岛 中国主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华侨华人与我国南海资源开发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永连 刘旭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66-76,共11页
华侨华人是中华民族最具海洋意识的社会群体之一。受近代中国政府优待奖励华商政策影响,华侨华人率先参与并主导了东、西沙群岛的开发,其中以陈武烈、何瑞年、冯德安、周苗福等人较为典型。上述人物的活动可以证明,华侨华人对海疆开发... 华侨华人是中华民族最具海洋意识的社会群体之一。受近代中国政府优待奖励华商政策影响,华侨华人率先参与并主导了东、西沙群岛的开发,其中以陈武烈、何瑞年、冯德安、周苗福等人较为典型。上述人物的活动可以证明,华侨华人对海疆开发做出过一定贡献,在南海历史发展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前南海各方积极寻求合作的形势下,对华侨华人的特殊作用应当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华人 南海 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互动与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建春 徐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83,共12页
广东是中国两千多年“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及核心地区,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和规划建设,为海上丝绸之路传统的交通平台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挖掘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资源,梳理文化遗产,为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广东是中国两千多年“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及核心地区,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和规划建设,为海上丝绸之路传统的交通平台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挖掘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资源,梳理文化遗产,为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可资汲取的营养,发挥文化引领的作用,以此赢取沿线国家人们的认同、信任和尊重,进而助推中国与沿线国家多层次、多渠道的互动与交往,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广东需适时建设相应的文化创新区与数据库,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品牌,鼓励粤媒体与沿线国家同行间的合作交流,发挥高校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调动沿线华侨华人积极参与,并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努力推进沿线港口城市的联合申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海上丝绸之路 沿线国家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穆斯林流动人口的分布、生计与认同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建春 徐虹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57-64,共8页
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地区吸纳了大量来自内地的穆斯林流动人口。30多年来,穆斯林流动人口已形成群体规模,广泛分布在珠三角各地,并建构起一定的聚居格局。穆斯林流动人口的生计模式主要为饭馆经营、小摊小贩、外语翻译、商品贸易等,形成... 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地区吸纳了大量来自内地的穆斯林流动人口。30多年来,穆斯林流动人口已形成群体规模,广泛分布在珠三角各地,并建构起一定的聚居格局。穆斯林流动人口的生计模式主要为饭馆经营、小摊小贩、外语翻译、商品贸易等,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穆斯林行业经济。穆斯林流动人口的增加,使得伊斯兰文化在珠三角凸现,促成了多元文化社会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 穆斯林流动人口 生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隆中法合制《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相关问题之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建春 谢婷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45-52,共8页
本文就清乾隆时期中法合制《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的政治意图及其在疆域表达观上的传承关系;广州十三行在中法合制《得胜图》中的沟通作用及其承担的费用问题;《得胜图》对法国"中国热"持续发展的影响;《得胜图》对同类战... 本文就清乾隆时期中法合制《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的政治意图及其在疆域表达观上的传承关系;广州十三行在中法合制《得胜图》中的沟通作用及其承担的费用问题;《得胜图》对法国"中国热"持续发展的影响;《得胜图》对同类战争图在构图、技艺上产生的模范作用及此后欧洲中国战争题材铜版画再现等问题,以新的视角加以阐述,给予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 政治表达 广州十三行 艺术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政府对领海制度的讨论及对海洋权益的维护 被引量:6
8
作者 郭渊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3-100,共8页
民国时期政府虽颁布了各种政令,讨论中国领海范围问题,但均因时机不成熟而作罢。20世纪初叶,经过多次国际法会议,领海主权的概念逐渐形成,所实施的领海制度逐渐成了一种国际社会的潮流。这对中国产生了影响,民国时期政府的海军、外交、... 民国时期政府虽颁布了各种政令,讨论中国领海范围问题,但均因时机不成熟而作罢。20世纪初叶,经过多次国际法会议,领海主权的概念逐渐形成,所实施的领海制度逐渐成了一种国际社会的潮流。这对中国产生了影响,民国时期政府的海军、外交、农林等部研究了中国领海范围,并成立了海界委员会,认为中国领海宽度为3海里。为维护海洋权益,海军部相继成立了海道测量局、海岸巡防处等机构管辖领海,但因缺乏强大海军的支持、领海法令未颁布等原因,民国时期政府未能有效地遏止他国侵渔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海范围 海界委员会 海军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伦理在唐五代契约文书中的作用及其影响——以敦煌放良书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褚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3-103,共11页
放良书是敦煌出土的契约文书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据统计,总共有九件,这些放良书大多涉及佛教观念的内容,佛教伦理成为保证契约有效性与合法性的重要基础。究其原因,唐五代以来,佛教已经大面积地渗入社会基层,并内化为大众的伦理规范,直接... 放良书是敦煌出土的契约文书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据统计,总共有九件,这些放良书大多涉及佛教观念的内容,佛教伦理成为保证契约有效性与合法性的重要基础。究其原因,唐五代以来,佛教已经大面积地渗入社会基层,并内化为大众的伦理规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地方的司法实践。官府对于相关民事法令的推行,常常依托于佛教观念本身劝善惩恶的功能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佛教 放良 法制 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特阿拉伯回族侨校史辑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建春 刘英英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27-32,共6页
西北回族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诸因素,自民国以来移居沙特阿拉伯等国者逐步形成群体规模,成为海外华人华侨的一分子。他们有着自身显明的特征,即虽然选择移居中东与其信仰相关联,但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铸就了回族侨民的深层观念。他们... 西北回族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诸因素,自民国以来移居沙特阿拉伯等国者逐步形成群体规模,成为海外华人华侨的一分子。他们有着自身显明的特征,即虽然选择移居中东与其信仰相关联,但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铸就了回族侨民的深层观念。他们不忘故土,视中国为祖国,教育子孙习学汉语言文字。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人因在居住国卓有才干,获得较高地位,乃在沙特阿拉伯与中国的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特阿拉伯 回族侨民 子弟学校 中华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西方人载记中的中国清真寺院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建春 徐虹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45-49,共5页
在明清时期来华西方人大量的中国著述中,涉及中国清真寺的载记虽然只是凤毛麟角,但它们却是研究这一时期中国伊斯兰教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这些根据个人所闻所见撰成的文字资料,使我们对当时中国清真寺的建筑与职能有了真实、直观的认识。
关键词 明清时期 西方人笔下 清真寺 建筑与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穆斯林国外侨民的形成及其特点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明达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3,161,共13页
西北穆斯林国外侨民问题由来已久。综观西北穆斯林国外侨民的形成,因素众多,纷繁复杂,其主要表现为"政治出逃"、留学朝觐、买卖行商、跨境移居和避难务工等。此外,西北穆斯林华侨华人社会因其复杂性又有其自身的的特点,如在国外的分... 西北穆斯林国外侨民问题由来已久。综观西北穆斯林国外侨民的形成,因素众多,纷繁复杂,其主要表现为"政治出逃"、留学朝觐、买卖行商、跨境移居和避难务工等。此外,西北穆斯林华侨华人社会因其复杂性又有其自身的的特点,如在国外的分布与传统华人侨居区域相异,在侨居国聚居的程度较高,且与侨居国人民有较强的信仰和文化认同,但其地位不高,经济实力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穆斯林 国外侨民 形成因素 主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影响万历援朝大举出兵的关键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永连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26,共12页
关于明朝万历年间援朝抗倭的动因问题,中韩学界多将郑崑寿请兵视为促成明朝大举出兵的主要和直接原因。然而结合此前朝鲜使臣多次辩诬活动进行考察,笔者发现郑氏请兵之举并未完全消除明廷与朝鲜之间的重重疑云,当时中朝关系得以修复的... 关于明朝万历年间援朝抗倭的动因问题,中韩学界多将郑崑寿请兵视为促成明朝大举出兵的主要和直接原因。然而结合此前朝鲜使臣多次辩诬活动进行考察,笔者发现郑氏请兵之举并未完全消除明廷与朝鲜之间的重重疑云,当时中朝关系得以修复的程度颇值商榷。专就明廷出兵各环节与郑崑寿请兵活动对比分析,发现二者之间亦不存在逻辑衔接和因果关系。另有史料证明,明廷的军事行动主要是根据对朝鲜倭情的掌握程度和出兵准备的进度而开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历援朝抗倭战争 中朝关系 宗藩关系 郑崑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英国航海文献看南沙自然人文景观的变迁及解析——兼论“南海仲裁案”中的不确之说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渊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8年第4期58-71,124,共14页
近代以来英国南海航海文献有对南沙岛礁自然人文景观的记载,而且每隔若干年因勘测或观察不同,记载内容也有所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群岛景观的整体变迁,并体现出群岛主体人群的生息状况,以及南海局势的变化在群岛留下的痕迹。冷... 近代以来英国南海航海文献有对南沙岛礁自然人文景观的记载,而且每隔若干年因勘测或观察不同,记载内容也有所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群岛景观的整体变迁,并体现出群岛主体人群的生息状况,以及南海局势的变化在群岛留下的痕迹。冷战初期英国政府在研究南沙争议、解读该国航海文献之时,有对中国政府拥有两群岛的某种承认。然而在"南海仲裁案"中,仲裁庭片面地理解和运用英国航海文献,认为南沙主要岛屿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本身经济生活,进而否认其为岛屿。鉴于此,深入剖析这些文献对南沙群岛自然人文景观变迁的记载,不仅有利于充实我历史性权利的资料基础,而且能够有力地批驳仲裁庭的诸多不实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海文献 南沙群岛 自然人文景观 主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见唐瓜州刺史魏远望墓志考屑
15
作者 王庆昱 杨富学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91,共7页
洛阳出土的魏远望墓志,其内容涉及魏氏郡望、唐代边疆问题等诸多史事;结合甘肃合水新出魏哲墓志及传世文献、魏哲神道碑等材料,可以看出钜鹿魏氏在十六国时期迁居宁州,隋唐时期一支又迁回河北。魏远望历官十八任,将近四十年,曾任檀州、... 洛阳出土的魏远望墓志,其内容涉及魏氏郡望、唐代边疆问题等诸多史事;结合甘肃合水新出魏哲墓志及传世文献、魏哲神道碑等材料,可以看出钜鹿魏氏在十六国时期迁居宁州,隋唐时期一支又迁回河北。魏远望历官十八任,将近四十年,曾任檀州、蓟州、沙州、瓜州四州刺史和安西大都护府长史,主要活动于唐代的东北边疆和西北地区,最后以瓜州刺史致仕。其活动多不见于史书记载,填补了存世文献的某些空白。借由该墓志等相关资料,可以考见唐代瓜州的政治地位要高于沙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远望墓志 东北边疆 沙州刺史 瓜州刺史 吐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与整合:河湟族群交融的历史考察
16
作者 马建春 褚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59-63,共5页
地处西北的河湟地区之族群交融颇为广泛,自羌戎、吐谷浑、吐蕃至蒙古、撒拉、东乡、保安、土人、回回等古今诸族群的构成历程表明,他们均经历了在本地域内部社会历史条件下的重构与整合。河湟族群生成的历史和局部肇因表明,强大政治权... 地处西北的河湟地区之族群交融颇为广泛,自羌戎、吐谷浑、吐蕃至蒙古、撒拉、东乡、保安、土人、回回等古今诸族群的构成历程表明,他们均经历了在本地域内部社会历史条件下的重构与整合。河湟族群生成的历史和局部肇因表明,强大政治权势在对地缘内诸族群的重构与整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往往凭借其政治、军事和文化能量,将地缘内族群整合为具有一定共同文化性的地缘共同体。河湟多数族群的生成围绕着一系列的文化特征而展开,因为被吸纳入族群共同体的成员往往要获得文化身份的认同,方能融入其社会。可以说,由于河湟古今诸族群处于特殊的地缘环境之中,他们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接触、碰撞、交融,这亦符合族群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 地缘环境 族群互动 重构与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