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智能制造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东红 周建伟 +3 位作者 吕瑞玲 马晓彬 王文骏 唐君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共6页
智能制造是制造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智能技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是未来食品制造的必然发展趋势。作者从食品智能设计与优化、食品生产智能管控、食品制造装备智能化等方面综述并展望了智能制造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是制造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智能技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是未来食品制造的必然发展趋势。作者从食品智能设计与优化、食品生产智能管控、食品制造装备智能化等方面综述并展望了智能制造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食品智能制造在食品工业发挥更大的作用,引领食品工业跨入智能发展新阶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制造 智能 工艺设计 生产管控 制造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加工对全谷物结构及膳食纤维、酚类物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秦宇 马硕晗 +4 位作者 徐恩波 周建伟 陈健初 刘东红 叶兴乾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21,共12页
全谷物是膳食纤维和酚类物质等功能成分的重要来源之一,有效摄入全谷物可降低现代人群患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但全谷物具有复杂的亚宏观多层级结构,麸皮层部分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较高,酚类也多以结合态共价连接于果... 全谷物是膳食纤维和酚类物质等功能成分的重要来源之一,有效摄入全谷物可降低现代人群患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但全谷物具有复杂的亚宏观多层级结构,麸皮层部分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较高,酚类也多以结合态共价连接于果胶及半纤维壁,导致全谷物及相关制品存在可溶性差、食用口感不佳、功能营养组分热加工损失多等问题。作者总结了全谷物中膳食纤维和酚类物质的含量与分布、存在形态和潜在的健康效益,探讨了发芽、发酵、挤压、3D打印、超微粉碎及其他复合处理等生物与物理绿色加工技术对全谷物宏微观结构、感官品质及膳食纤维、酚类物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结构 功能营养 生物加工 挤压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等离子体技术替代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倪思思 樊丽华 +3 位作者 廖新浴 沈默斐 刘东红 丁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33-238,共6页
冷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非热加工技术,已在食品行业中的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冷等离子体技术产生的活性氮在处理肉制品后能够提高亚硝酸盐含量,从而替代生产过程中直接添加的亚硝酸盐。本文综述了冷等离子体技术替代亚硝酸盐应用于肉... 冷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非热加工技术,已在食品行业中的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冷等离子体技术产生的活性氮在处理肉制品后能够提高亚硝酸盐含量,从而替代生产过程中直接添加的亚硝酸盐。本文综述了冷等离子体技术替代亚硝酸盐应用于肉制品的作用机理和研究进展,并将其和同类替代物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冷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 冷等离子体 肉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群改善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亿豪 潘海波 +2 位作者 吴冬梅 叶兴乾 陈士国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3-714,共12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受遗传、环境和肠道微生物群等多种因素影响的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对IBD的认知逐渐加深,人们发现肠道微环境的变化可能在IBD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受遗传、环境和肠道微生物群等多种因素影响的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对IBD的认知逐渐加深,人们发现肠道微环境的变化可能在IBD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控制饮食可能影响机体肠道微环境,如肠道微生物组成等。因此,通过饮食调节肠道微生物来缓解IBD的治疗思路成为颇具前景的新型治疗策略。本文综述了不同饮食模式及膳食成分对IBD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分析了饮食干预对IBD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机制,展望了通过饮食调节预防或改善IBD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肠道微生物群 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及其降解动力学 被引量:9
5
作者 龚辉 傅丽 +4 位作者 李澜奇 陈健乐 刘闪闪 陈士国 叶兴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75,共9页
为研究超声对花色苷稳定性影响规律及其降解动力学,采用单因素试验在超声提取模拟体系中研究4种因素(功率密度、温度、溶剂、p H值)对5种常见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采用试错法分析花色苷超声降解动力学,并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为研究超声对花色苷稳定性影响规律及其降解动力学,采用单因素试验在超声提取模拟体系中研究4种因素(功率密度、温度、溶剂、p H值)对5种常见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采用试错法分析花色苷超声降解动力学,并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超声处理后的降解产物。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花色苷在超声处理下的降解率下降;5种花色苷在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中降解最少;p H 1~5范围内,花色苷降解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的超声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葡萄糖苷、锦葵素-3-葡萄糖苷、芍药素-3-葡萄糖苷的超声降解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在天竺葵素-3-葡萄糖苷、锦葵素-3-葡萄糖苷、芍药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的降解产物中都检测到8-β-D-吡喃葡萄糖基-2,4-二羟基-6-氧代环己基-2,4-二烯基乙酸,同时也检测到山柰酚、槲皮素、丁香酸、阿魏酸、2,6-二甲氧基苯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色苷 超声 稳定性 降解动力学 降解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二氧化碳气调抑制鲜切莲藕酶促褐变的机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栋 占智豪 +5 位作者 周心悦 李吟涛 李莉 林星宇 徐艳群 罗自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110,118,共11页
利用20%二氧化碳(CO2)气调贮藏鲜切莲藕,以探究CO2对莲藕采后褐变的影响及其相关调控机制。结果表明:20%CO2显著抑制黄蓝(b*)值、褐变指数的上升及明度(L*)值的下降,延缓了莲藕褐变的发生。贮藏期间,20%CO2处理组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 利用20%二氧化碳(CO2)气调贮藏鲜切莲藕,以探究CO2对莲藕采后褐变的影响及其相关调控机制。结果表明:20%CO2显著抑制黄蓝(b*)值、褐变指数的上升及明度(L*)值的下降,延缓了莲藕褐变的发生。贮藏期间,20%CO2处理组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说明20%CO2处理能够维持细胞膜结构完整性,维持良好的酶与底物区室化分布。褐变相关酶活性分析表明,20%CO2处理降低了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效抑制了酶促反应速率。此外,20%CO2处理通过激活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激酶(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kinase,NADK)活性,降低细胞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reduced form,NADH)水平并提高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reduced form,NADPH)水平,引起能荷降低的同时提高细胞抗氧化水平,进而延缓莲藕采后衰老及酶促褐变的发生。上述结果表明,高浓度CO2气调是一种有效的抑制酶促褐变的采后保鲜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莲藕 高浓度CO2气调 酶促褐变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协同钙浸渍对樱桃番茄贮藏过程中番茄红素和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丽芬 张盼盼 +3 位作者 潘润森 陈复生 刘东红 赖少娟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64,共11页
通过研究超声协同钙浸渍处理对樱桃番茄贮藏过程中理化品质和番茄红素的影响,阐明了超声协同钙浸渍提高樱桃番茄品质特性的原因。采用质构仪、色差计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研究了樱桃番茄贮藏过程中硬度、色泽和番茄红素含量的变化,同时利用... 通过研究超声协同钙浸渍处理对樱桃番茄贮藏过程中理化品质和番茄红素的影响,阐明了超声协同钙浸渍提高樱桃番茄品质特性的原因。采用质构仪、色差计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研究了樱桃番茄贮藏过程中硬度、色泽和番茄红素含量的变化,同时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樱桃番茄贮藏过程中番茄红素结构特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协同钙浸渍处理可促进钙离子渗入到果肉组织中,有效延缓贮藏期间樱桃番茄硬度的下降,同时抑制果实褐变指数、失重率和腐烂率的上升,维持番茄果实较高的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超声协同钙浸渍对樱桃番茄全反式番茄红素含量无显著性影响。核磁共振结果表明,超声协同钙浸渍处理有效抑制了樱桃番茄贮藏期间全反式番茄红素、5-顺式番茄红素和9-顺式番茄红素的氧化,维持了其结构完整性。超声协同钙浸渍技术可较好地维持樱桃番茄贮藏期间的营养和品质,研究结果旨在为超声协同钙浸渍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超声 钙浸渍 番茄红素 结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包装对糙米陈化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黄皓 王毅 +1 位作者 李莉 罗自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3,共6页
为探究气调包装对糙米储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空气、真空、100%N2、90%N2+10%O 2和70%N2+30%O2包装糙米,研究在长期储藏过程中(6个月)糙米的品质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在所有包装方式中,90%N2+10%O2包装展现出最好的储藏效果。与空... 为探究气调包装对糙米储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空气、真空、100%N2、90%N2+10%O 2和70%N2+30%O2包装糙米,研究在长期储藏过程中(6个月)糙米的品质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在所有包装方式中,90%N2+10%O2包装展现出最好的储藏效果。与空气对照相比,L*值增加22%,b*值降低15%,细菌总数和霉菌总数分别降低50%和24%,脂肪酸值和丙二醛含量分别减少11%和47%,保持淀粉粒微观结构,硬度减小12%,而黏着性和回复性分别提高17%和32%。储藏实验结果证实90%N2+10%O2气调包装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糙米包装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调包装 糙米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甲基纤维素改性聚乙烯醇指示膜的制备、表征及对南美白对虾的鲜度指示 被引量:13
9
作者 黄佳茵 周雅琪 +3 位作者 陈美玉 李苑 吴甜甜 胡亚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4-203,共10页
为实现水产品鲜度可视化实时监测,本研究以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MC)共混改性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为成膜基材,复配溴甲酚紫甲基红制备指示膜,比较基材配比对结构、物理及检测性能的影响,并应用于南美白对虾鲜度检测... 为实现水产品鲜度可视化实时监测,本研究以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MC)共混改性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为成膜基材,复配溴甲酚紫甲基红制备指示膜,比较基材配比对结构、物理及检测性能的影响,并应用于南美白对虾鲜度检测。结果表明:各组分相容性强,流变学结果表明m(MC)∶m(PVA)=3∶1时分子间作用力最强烈。MC的引入可改善PVA性能,当PVA和MC质量比为1∶3时,指示膜具有最高的抗拉强度((65.36±4.29)MPa)、疏水性能(水接触角(57.30±0.81)°)和阻隔性能。各指示膜均能对pH值响应,且具良好颜色稳定性。将性能最优的指示膜用于南美白对虾(4℃)鲜度检测,4 d时指示膜由红褐色转为紫褐色,对应次级鲜度;8 d时pH值和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分别达7.73±0.01和(60.90±7.00)mg/100 g,指示膜变为黑色,对应完全腐败。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指示膜颜色在不同鲜度区间具有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指示膜色差值与pH值、TVB-N含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鉴于伴随虾不同程度的腐败,指示膜可产生肉眼可辨的颜色变化,故可根据指示膜颜色对所保鲜虾类的鲜度等级进行划分,实现食品鲜度实时监控,具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膜 甲基纤维素 聚乙烯醇 鲜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复合酶法制备碎米多孔淀粉及结构比较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丽荣 叶兴乾 +1 位作者 田金虎 张惠玲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0-126,共7页
以碎米淀粉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复合酶法制备多孔淀粉。通过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实验,得到多孔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25 min、超声功率450 W、温度40℃、pH=4.0、复合酶配比1∶5(α-淀粉酶:糖化酶)、加酶量1.4%... 以碎米淀粉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复合酶法制备多孔淀粉。通过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实验,得到多孔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25 min、超声功率450 W、温度40℃、pH=4.0、复合酶配比1∶5(α-淀粉酶:糖化酶)、加酶量1.4%、酶解时间14 h。最优条件下的吸油率为(105.33±2.49)%,比原淀粉的吸油率提高了59.33%。采用高倍场发射扫描电镜、X-晶体射线衍射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对多孔淀粉的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多孔淀粉表面孔洞分布相对均匀,多孔淀粉的结晶度微高于原淀粉的结晶度,淀粉的晶型结构及特征官能团仍较好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酶法 多孔淀粉 吸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包油包水双重保鲜乳液对西兰花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路玲 方艺达 +2 位作者 李莉 徐艳群 罗自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82,共9页
以鲜切西兰花为研究对象,分析水包油包水(water/oil/water,W/O/W)双重保鲜乳液对西兰花在25℃贮藏条件下的主要品质指标[明度(L^*)值、黄蓝(b^*)值、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叶绿素、叶绿素酶、脱镁螯合酶、总酚、总黄酮、1,1-二苯基-2-三... 以鲜切西兰花为研究对象,分析水包油包水(water/oil/water,W/O/W)双重保鲜乳液对西兰花在25℃贮藏条件下的主要品质指标[明度(L^*)值、黄蓝(b^*)值、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叶绿素、叶绿素酶、脱镁螯合酶、总酚、总黄酮、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清除活性、菌落总数、维生素C、硫代葡萄糖苷]的影响。结果显示:W/O/W双重保鲜乳液可以抑制b*值、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的上升,延缓西兰花中叶绿素、总酚、总黄酮、维生素C含量和叶绿素酶、脱镁螯合酶活性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降低,可有效维持西兰花的品质,延长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包油包水双重保鲜乳液 西兰花 品质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山胡柚果实不同部位中主要功能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丹丹 吴家雄 +5 位作者 刘英 汪丽霞 杨兴良 叶兴乾 陈士国 陈健乐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2-812,共11页
本研究针对常山胡柚全果油胞层、白皮层、囊衣、汁胞和籽5个不同部位,连续提取其中的多酚类物质和果胶多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不同部位中的30种柑橘多酚类物质,比较果胶多糖的组成及分子量,全面分析常山胡柚果实不同部... 本研究针对常山胡柚全果油胞层、白皮层、囊衣、汁胞和籽5个不同部位,连续提取其中的多酚类物质和果胶多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不同部位中的30种柑橘多酚类物质,比较果胶多糖的组成及分子量,全面分析常山胡柚果实不同部位中主要功能性成分的组成。结果表明:常山胡柚各部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以黄烷酮类形式存在,白皮层中新橙皮苷、新北美圣草苷质量分数较高,分别可达13700.72μg/g(按干质量计,下同)和6270.24μg/g;不同部位酚酸类组成中肉桂酸类含量高于苯甲酸类,且以油胞层中肉桂酸类含量最高;淀粉酶辅助乙二胺四乙酸溶液提取到的白皮层果胶多糖得率最高(27.46%),氢氧化钠(NaOH)溶液提取到的油胞层果胶多糖得率最高(11.30%),且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油胞层果胶多糖重均分子量均最大,分别为6.888×10^(5)g/mol和2.343×10^(5)g/mol。常山胡柚油胞层、白皮层和囊衣可作为黄酮类化合物和果胶的加工来源,其丰富的新北美圣草苷可作为胡柚加工副产物新的开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山胡柚 油胞层 白皮层 黄酮类化合物 酚酸类 果胶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菌株发酵枸杞汁中生物活性物质与香气组成物质含量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予煊 程焕 +2 位作者 叶兴乾 刘慧燕 方海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9-509,共11页
为研究枸杞汁经过不同菌株发酵后品质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酵素食品中分离的4株菌分别发酵枸杞汁,比较不同发酵枸杞汁的黄酮、蛋白质、总酚和挥发性成分等产品特性。结果表明:各菌种发酵液中黄酮含量均有显著增加;蛋白质和总酚含量... 为研究枸杞汁经过不同菌株发酵后品质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酵素食品中分离的4株菌分别发酵枸杞汁,比较不同发酵枸杞汁的黄酮、蛋白质、总酚和挥发性成分等产品特性。结果表明:各菌种发酵液中黄酮含量均有显著增加;蛋白质和总酚含量差异显著,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发酵液蛋白质含量最高,为(599.50±1.53)μg·mL-1,巴达维亚芽孢杆菌(Bacillus bataviensis)发酵液含量最低,为(168.11±1.00)μg·mL-1;总酚含量最高的是巴达维亚芽孢杆菌(Bacillus bataviensis)发酵液,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发酵液总酚含量的1.10~3.01倍。各菌种发酵液共检测到挥发性成分52个,其中共有成分24个,但含量在各菌种发酵液中存在显著差异,酸类物质对发酵后的枸杞汁风味影响较大。综合各个指标,4种菌株中的Bacillus bataviensis最适宜用于枸杞汁发酵,其发酵的枸杞汁风味柔和,且品质指标和感官评价均优于其他菌株发酵的枸杞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汁 发酵 挥发性组分 酚类物质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同时测定香精中22种邻苯二甲酸酯 被引量:4
14
作者 阮小娇 黄海智 +5 位作者 盛华栋 吴丹 程焕 李红艳 邢峰 张水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35-240,246,共7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同时检测香精中22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和正己烷混合溶液提取,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然后进行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22种邻苯二甲酸酯在3~1000μg/L范围内... 建立了固相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同时检测香精中22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和正己烷混合溶液提取,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然后进行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22种邻苯二甲酸酯在3~1000μg/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关系,判定系数R^2≥0.9922。方法检出限为0.3~1.0μg/kg,方法定量限为1.0~3.0μg/kg。添加20、40和200μg/kg三个不同浓度水平,香精中22种邻苯二甲酸酯加标回收率为82.4%~107.1%,相对标准偏差为≤9.1%(n=6)。用此建立的方法测定了实际香精样品中的22种邻苯二甲酸酯,检出率为45.0%。此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和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广,适合香精中22种邻苯二甲酸酯残留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 邻苯二甲酸酯 香精 同位素稀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Ⅰ的结构特性及分离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虞诚潇 陈健乐 +1 位作者 叶兴乾 陈士国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63,共13页
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Ⅰ(rhamnogalacturonanⅠ,RG-Ⅰ)是植物果胶的主要结构域之一,其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受到广泛关注。当前,对RG-Ⅰ的界定及分离检测体系仍不完善,制约了RG-Ⅰ的活性研究和功能产品开发,限制了其产业化应用。基于此,通... 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Ⅰ(rhamnogalacturonanⅠ,RG-Ⅰ)是植物果胶的主要结构域之一,其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受到广泛关注。当前,对RG-Ⅰ的界定及分离检测体系仍不完善,制约了RG-Ⅰ的活性研究和功能产品开发,限制了其产业化应用。基于此,通过系统归纳和总结RG-Ⅰ的定义、分子结构、生物活性、提取纯化方法及检测手段,明确了RG-Ⅰ是一类主链由鼠李糖和半乳糖醛酸以α-1,4糖苷键依次相连的酸性果胶样多糖,其鼠李糖残基可连接中性糖侧链;提出偏碱性条件的顺序提取是RG-Ⅰ较为理想的提取方法,而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级结合凝胶柱层析法是较为适宜的RG-Ⅰ分离纯化方式;指出以单糖组成为主要检测依据,结合核磁、质谱、抗体等手段进行验证,能够更全面地揭示RG-Ⅰ结构和特征。通过对RG-Ⅰ进行总结、归纳和展望,以期为RG-Ⅰ果胶多糖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Ⅰ 结构特性 提取纯化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物理场促进抗性淀粉生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君钰 周建伟 +3 位作者 高德 程焕 徐恩波 刘东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83-292,共10页
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3~5是结构重组的功能改性淀粉,作为一种新型膳食纤维,具有预防结肠癌、降低胆固醇水平、调节血糖代谢、促进Ca2+、Fe3+矿物质吸收等功能。根据微结构调控策略制备食用安全的RS及其衍生功能食品的意义重大... 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3~5是结构重组的功能改性淀粉,作为一种新型膳食纤维,具有预防结肠癌、降低胆固醇水平、调节血糖代谢、促进Ca2+、Fe3+矿物质吸收等功能。根据微结构调控策略制备食用安全的RS及其衍生功能食品的意义重大。基于物理场作用,辅以化学或酶法处理可以提高RS制备效率、降低外源试剂引入风险、简化操作流程,具有“绿色、安全、高效”的特点。因此,本文阐述了温度场、压力场、剪切场、超声场、电场、电磁场等单物理场(single physical field,SPF)效应以及多物理场(multi-physical fields,MPFs)耦合作用在RS3~5形成过程中的促进与协同机理。探讨SPF和MPFs场能的施加(场强叠加、场能分布、场域参数等)对RS产物性质和结构的影响,并总结RS3~5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淀粉 物理场 协同作用 机理 绿色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致病菌交叉适应现象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欣 胡玲萍 +3 位作者 应宇斌 刘佳琳 胡亚芹 丁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43-254,共12页
食源性致病菌在食品加工和贮藏相关胁迫诱导下容易产生交叉适应的现象,该现象导致预先受到亚致死胁迫的细菌对随后施加的其他胁迫产生耐受能力,使之在后续杀菌或抑菌处理中得以存活,造成食品安全潜在的风险。本文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中... 食源性致病菌在食品加工和贮藏相关胁迫诱导下容易产生交叉适应的现象,该现象导致预先受到亚致死胁迫的细菌对随后施加的其他胁迫产生耐受能力,使之在后续杀菌或抑菌处理中得以存活,造成食品安全潜在的风险。本文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中产生交叉适应现象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交叉适应现象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减轻交叉适应现象从而增强食品微生物安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交叉适应 耐受性 分子机制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海洋贝类硫酸化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化学性质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武潇逸 侯志强 +3 位作者 严鲁峰 朱凯 叶兴乾 陈士国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4,共9页
硫酸化多糖是贝类中重要的营养功效成分。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适合海洋贝类动物硫酸化多糖微量快速提取及分离纯化的方法,并应用于9种贝类;测定硫酸化多糖的基本化学组成、分子量和单糖组成,并基于此初步判定其所含的糖胺聚糖(glycosaminog... 硫酸化多糖是贝类中重要的营养功效成分。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适合海洋贝类动物硫酸化多糖微量快速提取及分离纯化的方法,并应用于9种贝类;测定硫酸化多糖的基本化学组成、分子量和单糖组成,并基于此初步判定其所含的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 GAGs)种类。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能够实现多糖的快速分离纯化,纯化后9种贝类的多糖均为单一组分,分子量为24~55 kDa。纯化多糖的单糖组成及红外光谱结果表明,9种贝类中的硫酸化多糖具有类糖胺聚糖特性:蛾螺科和壳菜蛤科多糖样品呈现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 CS)的特征,分别以水泡蛾螺和翡翠贻贝为代表;海湾扇贝多糖样品呈现肝素(heparin, HP)的特征。本研究为食用贝类硫酸化多糖的结构解析提供了微量快速的前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贝类 硫酸化多糖 糖胺聚糖 微量提取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孔石墨化碳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解析甜菜果胶精细结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凯 利婕 +6 位作者 武潇逸 胡薇薇 吴冬梅 虞诚潇 葛志伟 叶兴乾 陈士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1-140,共10页
采用高温酸法提取甜菜果胶(SBP),经强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获得甜菜果胶水洗脱组分(SBPW)和盐洗脱组分(SBP3).单糖组成分析和分子量表征结果表明,SBPW主要由半乳糖(Gal)、阿拉伯糖(Ara)和半乳糖醛酸(GalA)组成,分子量为1100;SBP3则以G... 采用高温酸法提取甜菜果胶(SBP),经强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获得甜菜果胶水洗脱组分(SBPW)和盐洗脱组分(SBP3).单糖组成分析和分子量表征结果表明,SBPW主要由半乳糖(Gal)、阿拉伯糖(Ara)和半乳糖醛酸(GalA)组成,分子量为1100;SBP3则以GalA为主,分子量为41450.通过顺序酶法降解,应用多孔石墨化碳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PGC-Triple-Tof 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了SBPW和SBP3寡糖的精细结构.结果表明,SPBW的主链为[→4)-α-GalA-(1→2)-α-Rha-(1→]重复单元构成的Ⅰ型聚鼠李半乳糖醛酸(RG-Ⅰ果胶),鼠李糖O-4位被中性糖侧链[α-(1→5)阿拉伯聚糖和β-(1→4)半乳聚糖]所取代.SBP3由α-1,4链接的聚半乳糖醛酸(HG)和RG-Ⅰ构成,HG和RG-Ⅰ通过α-1,4糖苷键直接相连,并发现了α-GalA(1→2)α-Rha(1→4)α-Rha(1→4)α-GalA(1→2)α-Rha的新特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果胶 寡糖 结构解析 多孔石墨化碳柱-多级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酒酿造过程中的酚酸降解规律 被引量:2
20
作者 耿嘉钰 程焕 张惠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85,共7页
枸杞酒发酵过程中酵母代谢产生一些有机酸、醇、醛、酮等复杂的物质,使发酵环境发生了变化,迫使酚酸物质在此环境下发生氧化、还原或与环境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各种降解产物。实验测定了酚酸物质在发酵过程中含量的变化及降解... 枸杞酒发酵过程中酵母代谢产生一些有机酸、醇、醛、酮等复杂的物质,使发酵环境发生了变化,迫使酚酸物质在此环境下发生氧化、还原或与环境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各种降解产物。实验测定了酚酸物质在发酵过程中含量的变化及降解产物,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枸杞发酵时可能产生的降解产物。结果表明,从实验所用枸杞中共检测出7种酚酸单体,发酵后酚酸降解产物共8种,这些物质大部分都在最不稳定的双键位置断裂,同时容易在羰基被还原、羟基被氧化,产生2,5-二甲基吡嗪、苯乙酮、4-乙基愈创木酚、丙酸、苯乙酸乙酯、2,4-二叔丁基苯酚、4-甲氧基苯乙烯和乙酸异戊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酒 酚酸 发酵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