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电网的挑战性问题 被引量:95
1
作者 余贻鑫 刘艳丽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共5页
智能电网发展的各个阶段,从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研究直到开发、示范和运行都会出现障碍。指出其中关键性的障碍,可以明确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从而为国家提供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梳理出发展智能电网所面临的11个... 智能电网发展的各个阶段,从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研究直到开发、示范和运行都会出现障碍。指出其中关键性的障碍,可以明确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从而为国家提供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梳理出发展智能电网所面临的11个关键的挑战性问题,强调指出:计量科学和技术以及标准的制定是需要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多学科交叉合作是发展智能电网的必然选择,法律框架和监管、市场设计以及管理改革是智能电网成功实施并获取应得效益的基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挑战性问题 研发 模型 标准 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供电能力提升的主变压器站间联络结构优化建模 被引量:25
2
作者 韩俊 刘洪 +1 位作者 葛少云 刘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2-47,共6页
为了有效解决城市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变电站布点和通道走廊紧张等问题,开展了基于供电能力的主变压器站间联络结构优化模型的相关研究。首先,在透彻分析主变压器N-1校验及过载主变压器负荷二次转供过程的基础上,改进了配电系统最... 为了有效解决城市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变电站布点和通道走廊紧张等问题,开展了基于供电能力的主变压器站间联络结构优化模型的相关研究。首先,在透彻分析主变压器N-1校验及过载主变压器负荷二次转供过程的基础上,改进了配电系统最大供电能力优化计算模型;其次,以提高区域供电能力、简化联络通道为基本立足点,建立了变电站主变压器站间联络结构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实际算例分析,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系统 供电能力 联络通道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六相输电线路与同杆双回线路特性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明佳 张艳霞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3-118,共6页
从经济性与环保特性2个方面研究了特高压六相输电线路与同杆双回线路相比所具有的优势。通过对杆塔间距的计算,量化验证了六相输电技术可减少线路投资和土地占用面积。计算了六相输电线路的自然传输功率,指出六相输电线路在减少投资的... 从经济性与环保特性2个方面研究了特高压六相输电线路与同杆双回线路相比所具有的优势。通过对杆塔间距的计算,量化验证了六相输电技术可减少线路投资和土地占用面积。计算了六相输电线路的自然传输功率,指出六相输电线路在减少投资的同时提高了自然传输功率,因此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在环保特性方面,由导体表面电位梯度入手,论述了六相输电线路比同杆双回线路具有更低的可闻噪声和无线电干扰场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相输电线路 特高压 同杆双回线路 可闻噪声 无线电干扰场强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GIL非均匀热气流特性与三支柱绝缘子绝缘裕度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杜伯学 董佳楠 梁虎成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78-1686,共9页
特高压(UHV)气体绝缘输电管道(GIL)导体通流发热,使绝缘气体SF6在温度梯度场下形成对流,导致三支柱绝缘子的沿面绝缘裕度与设计产生差异,威胁特高压GIL的安全运行。为探究气体对流效应对特高压GIL三支柱绝缘子沿面绝缘性能的影响,该文... 特高压(UHV)气体绝缘输电管道(GIL)导体通流发热,使绝缘气体SF6在温度梯度场下形成对流,导致三支柱绝缘子的沿面绝缘裕度与设计产生差异,威胁特高压GIL的安全运行。为探究气体对流效应对特高压GIL三支柱绝缘子沿面绝缘性能的影响,该文建立了水平敷设的1100kV GIL三支柱绝缘子电场-温度场-流体耦合仿真模型,考虑电场和气体密度的影响,计算了三支柱绝缘子放电起始电压。结果表明:大负荷条件下(8000A)GIL导体温度升高53℃,周围气体密度和介电强度下降15%,电场强度设计基准需同比例降低15%以保证足够的绝缘裕度;负荷导致放电起始电压降低11.6%,由于气体受热上浮,绝缘子上支柱周围的气体密度和介电强度均低于底部区域,更容易发生气体放电。因此,气体对流效应对特高压GIL绝缘性能的影响不能忽略,需要针对运行工况对结构及参数作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GIL 气体对流 三支柱绝缘子 绝缘裕度 起始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向行波幅值比的对称单极柔性直流系统行波方向保护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晔 李斌 +2 位作者 刘晓明 何佳伟 贾冠龙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18-2434,共17页
快速可靠的方向保护对直流线路保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行波方向保护基于正反向行波幅值比识别故障方向,保护动作速度快且无需依赖线路边界,应用前景广阔。但研究发现,当对称单极运行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柔性直流系统发生单极故障时... 快速可靠的方向保护对直流线路保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行波方向保护基于正反向行波幅值比识别故障方向,保护动作速度快且无需依赖线路边界,应用前景广阔。但研究发现,当对称单极运行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柔性直流系统发生单极故障时,由于换流站各桥臂子模块投入数量的动态变化会导致直流侧等值阻抗不断变化,从而导致以行波反射系数为整定依据的传统行波方向保护失效。为此,该文提出不依赖线路边界且不受换流站控制响应影响的行波方向保护原理。首先,利用换流站直流出口直流电抗器两侧暂态电压幅值比识别故障是否发生于直流线路侧;然后,利用各条线路反向行波幅值比确定故障线路,有效地消除了换流站控制响应的影响;最后,通过大量的仿真算例充分验证了该文所提方向保护的优势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系统 对称单极运行 故障行波特性 行波方向保护 故障方向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