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能源汽车对驾乘人员电磁辐射安全的多指标评估方法研究
1
作者 陈兵 高阳春 +4 位作者 雷剑梅 任仪 钱文文 易泓伶 毛嵩 《微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53,共14页
针对现有新能源汽车电磁辐射对驾乘人员安全性的评估方法存在指标单一、准确性和全面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多指标多尺度的电磁安全评估方法。首先,基于电磁生物效应的复杂作用机理,从宏观、介观、微观多维度及空间、时域、频域多角度考... 针对现有新能源汽车电磁辐射对驾乘人员安全性的评估方法存在指标单一、准确性和全面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多指标多尺度的电磁安全评估方法。首先,基于电磁生物效应的复杂作用机理,从宏观、介观、微观多维度及空间、时域、频域多角度考虑,给出评估新能源汽车对驾乘人员电磁辐射安全的多个指标;然后,对多指标评估方法进行定量的数学建模,建立电磁辐射安全评分模型,并根据各项评估指标的影响程度施加不同的权重因子;最后,针对评分模型中各单项指标的评分制定分段判定准则。评分结果表明,由于多指标评估方法综合考虑多个因素,2024年末至2025年初测评的9辆新能源汽车电磁辐射安全性评分比现有的单一场强强度指标评估方法平均降低11.20分,则前者的评分更差,这表明该方法对电磁辐射安全的评估更加全面、准确和严谨,更能引起公众的重视,研究进一步建议在国际标准中增加电磁安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驾乘人员 电磁辐射 安全 多指标评估 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铝蜂窝扩胞CAE模型参数自动化标定技术研究
2
作者 何恩泽 王国杰 +1 位作者 符志 史爱民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14-1825,共12页
本文针对铝蜂窝扩胞CAE模型参数标定场景中,因变形模式难以被量化而导致的试错法流程效率低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塑性应变云图视觉的变形模式判据。将新方法与传统的刚度特性判据相结合,使用python开发了自动化脚本,在ACMDB壁障铝蜂窝扩... 本文针对铝蜂窝扩胞CAE模型参数标定场景中,因变形模式难以被量化而导致的试错法流程效率低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塑性应变云图视觉的变形模式判据。将新方法与传统的刚度特性判据相结合,使用python开发了自动化脚本,在ACMDB壁障铝蜂窝扩胞CAE模型参数标定中开展了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变形模式判据与铝蜂窝压溃变形模式相关性较好,开发的自动化脚本可有效降低参数标定过程对工程师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蜂窝 CAE标定 应变云图视觉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误差概率模型的汽车座舱声场分区鲁棒性控制方法
3
作者 唐泽曦 廖祥凝 +2 位作者 白富生 罗浩 李捷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04-2015,2036,共13页
汽车座舱的个人声区(PSZ)技术是一种利用扬声器阵列在座舱内创建独立声区的空间声场再现技术。在设计扬声器控制信号时,须准确地获取控制区域内扬声器与控制点之间的声传递函数(ATFs)。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干扰,导致无法获取理想... 汽车座舱的个人声区(PSZ)技术是一种利用扬声器阵列在座舱内创建独立声区的空间声场再现技术。在设计扬声器控制信号时,须准确地获取控制区域内扬声器与控制点之间的声传递函数(ATFs)。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干扰,导致无法获取理想的ATFs,造成声场重建性能下降。处理此问题的传统鲁棒性控制方法通常在优化问题中添加正则项,但该方法面临正则化参数难以选取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传递函数误差概率模型的鲁棒ACC-LD方法。该方法通过混合高斯模型(GMM)拟合ATFs的误差,利用期望最大化算法训练模型得到分布参数,采用将误差代入ACC-LD优化问题并以求期望的方式进行求解,从而避免正则化方法中的调参问题。在汽车座舱仿真环境下进行的对比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明暗区对比度和声场一致性方面均优于传统的正则化鲁棒性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座舱声场分区 鲁棒性控制 误差概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力偶型振子超材料梁带隙特性研究
4
作者 胡宁 陶林 +3 位作者 刘瑶璐 刘涛 陈治江 章俊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34-1746,共13页
弹性波超材料是一类由阵列化的人工微结构单元构筑的复合结构/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一些超常物理性质,这些超常性质主要由微结构胞元(局域共振单元)决定.针对弯曲波超材料梁,根据局域共振单元与基体梁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将其分为... 弹性波超材料是一类由阵列化的人工微结构单元构筑的复合结构/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一些超常物理性质,这些超常性质主要由微结构胞元(局域共振单元)决定.针对弯曲波超材料梁,根据局域共振单元与基体梁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将其分为力型振子、力偶型振子、力-力偶型振子超材料梁.目前多数研究聚焦于力型振子,对力-力偶型振子超材料梁的带隙特性及其机理仍缺乏深入理解.基于此,文章以悬臂梁构造力-力偶型振子,研究力-力偶型振子超材料梁的能带结构和带隙性质.当梁型振子呈对称布置时,可将其等效为解耦的力-力偶型振子,并建立二者之间的具体参数关系,通过其带边频率方程与相应的胞元固有频率分析阐述了解耦的力-力偶型振子超材料梁的带隙形成机理,同时推导出局域共振带隙的近似预测公式.对于非对称布置的梁型振子,其表现为耦合的力-力偶型振子.通过引入非对称因子,系统研究了耦合效应对能带结构及带隙的影响,并揭示了带隙转化与带隙耦合现象,上述结论得到实验很好的验证.本研究加深了对力-力偶型振子超材料的理解,为超材料梁的优化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材料梁 力-力偶型振子 耦合 非对称 带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路面分级的悬架参数自适应状态估计
5
作者 时佳伟 陈浩 +3 位作者 张志飞 徐中明 谭侃伦 杨励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31-1741,1762,共12页
准确地获取悬架相对速度信息对于提升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舒适性至关重要。路面等级识别可以为悬架状态估计及控制提供先验信息,从而提高悬架状态的估计精度。因此,本文提出基于路面分级的悬架参数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根据路面分级结... 准确地获取悬架相对速度信息对于提升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舒适性至关重要。路面等级识别可以为悬架状态估计及控制提供先验信息,从而提高悬架状态的估计精度。因此,本文提出基于路面分级的悬架参数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根据路面分级结果调整模型参数和卡尔曼滤波器的协方差矩阵,获取准确的悬架相对速度估计信息。首先,基于车身惯性测量单元信号,利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设计路面等级分类器。其次,构建以路面不平度为输入的7自由度整车悬架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分别辨识不同路面等级对应的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系数,获得悬架参数自适应模型,进一步确定不同参数下模型的过程噪声协方差矩阵。最终,在路面等级识别结果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悬架参数和过程噪声协方差矩阵,通过卡尔曼滤波器估计整车悬架相对速度。MATLAB-ADMAS/Car联合仿真结果表明,相比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方法,所提出的方法在ISO-A、ISO-B、ISO-C、ISO-D等级路面与实测路面激励下,悬架相对速度估计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优化28.4%、22.8%、19.7%、7.3%和24.1%,悬架相对速度估计的相关系数分别优化11.8%、5.8%、2.8%、1.1%和7.2%,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分级 悬架参数自适应 卡尔曼滤波 状态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偏置碰撞工况下假人与人体模型的碰撞响应对比
6
作者 任立海 陈建卓 +3 位作者 范体强 杨佩龙 万鑫铭 刘煜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5-86,共12页
为探究混合Ⅲ(HybridⅢ)假人与人体乘员约束测试装置(test device for human occupant restraint,THOR)在小偏置碰撞试验中的生物逼真度差异,对比分析了HybridⅢ假人、THOR和人体安全模型(total human model for safety,THUMS)3种乘员... 为探究混合Ⅲ(HybridⅢ)假人与人体乘员约束测试装置(test device for human occupant restraint,THOR)在小偏置碰撞试验中的生物逼真度差异,对比分析了HybridⅢ假人、THOR和人体安全模型(total human model for safety,THUMS)3种乘员模型在不同小偏置碰撞模式下的碰撞响应情况.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以吸能与侧滑两种典型小偏置碰撞模式的整车模型在碰撞过程中的脉冲曲线作为边界条件;结合包含完整内饰结构的某中型轿车驾驶舱模型和HybridⅢ假人、THOR以及THUMS,构建驾驶员侧约束系统仿真模型,分析小偏置碰撞过程中乘员模型的运动学响应与损伤风险差异.与HybridⅢ假人相比,THOR躯干的整体运动趋势与THUMS近似.在损伤方面,THOR头部、脑部和下肢部位的损伤风险与THUMS更接近.THOR胸部整体压缩量要高于HybridⅢ假人和THUMS 10 mm左右;颈部损伤风险大体介于HybridⅢ假人和THUMS中间,更接近THUMS.结果表明,THOR在小偏置碰撞过程中表现出的运动趋势与预测损伤风险的能力与THUMS更接近,与HybridⅢ假人相比,在小偏置碰撞过程中展现出了更高的生物逼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Ⅲ假人 人体乘员约束测试装置 人体安全模型 生物逼真度 损伤风险 碰撞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训干预对路口侧面冲突中驾驶人避让行为的影响
7
作者 李鹏辉 董倩茹 +3 位作者 胡孟夏 朱淑芬 庄焱 董春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15-1422,共8页
通过运动学演示和视频教学方式,就交通冲突下的理性决策措施对驾驶人进行培训。采集30名被试在路口侧面冲突下的紧急避让驾驶模拟器实验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干预前、干预后以及干预后1个月被试避让操作行为、学习效应与决策... 通过运动学演示和视频教学方式,就交通冲突下的理性决策措施对驾驶人进行培训。采集30名被试在路口侧面冲突下的紧急避让驾驶模拟器实验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干预前、干预后以及干预后1个月被试避让操作行为、学习效应与决策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培训干预短期内可以显著提高驾驶人在横向、纵向避让操作时的理性决策正确率;在培训干预结束1个月后,培训对避让操作的积极影响出现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驾驶人培训 驾驶模拟 避让行为 侧面冲突 反应时间 应急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算法在改款车型假人伤害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何恩泽 高伟钊 +2 位作者 符志 曾祥杰 潘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8-74,共7页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时记忆(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and long short-term memory,CNN-LSTM)模型开展了曲线变量的假人伤害预测应用研究.分别使用标定后1D简化模型和约束系统CAE模型开展变量和响应采集,搭建训练和测试数据库,使...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时记忆(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and long short-term memory,CNN-LSTM)模型开展了曲线变量的假人伤害预测应用研究.分别使用标定后1D简化模型和约束系统CAE模型开展变量和响应采集,搭建训练和测试数据库,使用Pytorch搭建假人头部加速度和胸部压缩量CNN-LSTM预测模型,研究了样本数量对训练后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训练样本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继续增加训练样本数量对模型泛化能力提升有限,然而,在本文应用场景中,当样本数量到50时,测试样本预测精度R均值超过0.85,满足工程开发的预测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系统 深度学习 假人伤害评估 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时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体压分布的坐姿人体生物力学载荷分析
9
作者 邱茂昌 丁荣智 +3 位作者 张志飞 谭侃伦 杨励 白乐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247-2254,共8页
为探寻坐姿体压分布与生物力学载荷之间的关联性,以体压信息为指导,提出了一种人体生物力学建模人-椅接触面的设置方案。将人体与座椅之间的接触通过一定数量接触点进行模拟,基于体压分布试验数据,将体压云图各分区平均压力的相对大小... 为探寻坐姿体压分布与生物力学载荷之间的关联性,以体压信息为指导,提出了一种人体生物力学建模人-椅接触面的设置方案。将人体与座椅之间的接触通过一定数量接触点进行模拟,基于体压分布试验数据,将体压云图各分区平均压力的相对大小作为相对接触强度。通过对比发现,平均接触强度设置为200~600之间,能够提高求解精度并兼顾真实的肌肉激活效果。同时对不同数量接触点的方案进行了讨论,综合来看,选择设置8个接触点较为合理。经过与文献中的试验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基于体压分布设置人椅生物力学模型的接触方案能准确反映肌肉激活度、关节力等生物力学指标。基于接触方案设置比较了硬木板和泡沫坐垫下的肌肉激活度和关节力,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解释了泡沫座椅更舒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骨骼模型 体压分布 座椅舒适性 肌肉激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导波的锂离子电池碰撞监测方法
10
作者 舒淙昊 杨成 +2 位作者 童伟豪 李洁 刘冰河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8,共11页
针对电池发生碰撞后的未知变形,目前仅通过电压、温度、电流等物理信号感知异常电池,缺乏直接的电池形变监测手段。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利用小型压电片,基于超声导波,实现对锂离子电池形变和碰撞的监测。首先,搭建了针对锂离子电池不同加... 针对电池发生碰撞后的未知变形,目前仅通过电压、温度、电流等物理信号感知异常电池,缺乏直接的电池形变监测手段。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利用小型压电片,基于超声导波,实现对锂离子电池形变和碰撞的监测。首先,搭建了针对锂离子电池不同加载的实验平台,开展了准静态、微碰撞实验;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阐明了在不同加载下超声信号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电池准静态实验中,超声幅值信号与电池变形程度负相关;在电池落球冲击实验中,碰撞冲击会改变超声的幅值与能量积分,可以以此为依据来判断电池是否发生碰撞。最后,建立了大变形下超声与电池变形失效监测的映射关系,提出了碰撞变形下基于超声传感器的判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超声导波 碰撞 变形 状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目标点云分布特性的动态聚类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彩虹 何晨阳 +1 位作者 高锋 陈佳欣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1-267,共7页
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系统的目标检测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扫描机理会使得点云分布不均匀,常规聚类算法由于参数固定会导致较多的错误聚类。为解决该问题,该文以椭圆形状作为邻域空间,设计基于采样点位置的邻域自适应调整策略,提出... 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系统的目标检测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扫描机理会使得点云分布不均匀,常规聚类算法由于参数固定会导致较多的错误聚类。为解决该问题,该文以椭圆形状作为邻域空间,设计基于采样点位置的邻域自适应调整策略,提出一种基于目标点云分布特性的动态聚类算法。通过正确聚类、过聚类等综合结果评估算法的性能,在KITTI数据集上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算法参数,并在校园环境中进行了实车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减少基于密度的噪声应用空间聚类(DBSCAN)中固定邻域所造成的70.60%过聚类、49.76%欠聚类等错误结果,从而有效提高算法的综合聚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目标检测 激光雷达 点云聚类 KITTI数据集 基于密度的噪声应用空间聚类(DBSC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两阶段三维目标检测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颖 张胜根 +1 位作者 黄俊富 张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10825-10831,共7页
为了精确地识别出交通场景下的目标障碍物,考虑到真实道路场景的复杂性和道路安全的重要性,以稀疏嵌入卷积检测(sparsely embedded convolutional detection,SECOND)模型作为基础模型,通过采取自注意力机制获得全局语义信息来增强点云... 为了精确地识别出交通场景下的目标障碍物,考虑到真实道路场景的复杂性和道路安全的重要性,以稀疏嵌入卷积检测(sparsely embedded convolutional detection,SECOND)模型作为基础模型,通过采取自注意力机制获得全局语义信息来增强点云表征能力,采用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检测头对候选区域生成的三维建议框进行优化,提升其检测精度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两阶段三维目标检测方法SAR-SECOND检测模型。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先进三维目标检测方法相比,SAR-SECOND在KITTI数据集上的检测精度与之不相上下,汽车整体检测精度为82.28%;行人整体精度为51.45%,骑行者整体精度为72.41%。检测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汽车 三维目标检测 注意力机制 稀疏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点云地图的地面机器人重定位方法
13
作者 黄宏智 颜凯 +2 位作者 刘昌锋 王建文 罗斌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44-2454,共11页
针对无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环境下空地协同系统中地面机器人重定位难题及其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点云地图的由粗到精的重定位算法。通过索引滤波消除高空和地面无效点云的影响,并在提取点云全局特征... 针对无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环境下空地协同系统中地面机器人重定位难题及其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点云地图的由粗到精的重定位算法。通过索引滤波消除高空和地面无效点云的影响,并在提取点云全局特征后引入截断最小二乘估计进行粗定位,采用体素法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精优化,以获得更精确的定位结果。构建了一种基于空中全局地图的地面机器人定位与自主移动框架,并通过仿真平台实验证明了该框架的可行性,验证了地面机器人重定位算法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机器人 重定位 无人机 全局点云地图 自主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