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集成学习模型与贝叶斯优化算法的成矿预测
1
作者 孔春芳 田倩 +3 位作者 刘健 蔡国荣 赵杰 徐凯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39,共18页
全球进入隐伏矿体勘查时代,急需新的找矿预测方法。利用集成学习进行的数据驱动的成矿预测模型正在成为深部隐伏矿产勘探的有力工具。然而,基于集成学习的成矿预测模型面临着一些普遍的问题,特别是模型的参数调优。模型的参数调优是一... 全球进入隐伏矿体勘查时代,急需新的找矿预测方法。利用集成学习进行的数据驱动的成矿预测模型正在成为深部隐伏矿产勘探的有力工具。然而,基于集成学习的成矿预测模型面临着一些普遍的问题,特别是模型的参数调优。模型的参数调优是一个非常耗时的过程,需要繁琐的计算和足够的专家经验。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地学知识与贝叶斯优化算法的集成学习模型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来说,首先,基于多源地学知识,构建锰矿成矿预测数据库;其次,基于自适应提升模型(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建立黔东北锰矿成矿预测模型;然后,采用贝叶斯优化算法(Bayesian Optimization,BO),通过5倍交叉验证的辅助,寻找BO-AdaBoost和BO-RF模型最合适的超参数组合;最后,利用精度、准确率、召回率、F_(1)分数、kappa系数、AUC值等参数及已有成果检测模型的性能。实验结果发现,BO-AdaBoost和BO-RF模型的AUC值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表明BO是一个强大的优化工具,优化结果为集成学习模型的超参数设置提供了参考。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BO-AdaBoost模型(92.8%)比BO-RF模型(89.9%)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地质泛化能力,在成矿预测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基于BO-AdaBoost模型的预测图为黔东北隐伏锰矿矿床的勘探提供了重要线索,并可以指导未来的矿产勘探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学习 自适应提升模型 随机森林 贝叶斯优化算法 隐伏锰矿 成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样本扩充的黔西北垭都-蟒硐矿区铅锌矿成矿预测研究
2
作者 徐凯 徐城阳 +2 位作者 吴冲龙 蔡婧云 孔春芳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7,共13页
黔西北拥有丰富的铅锌矿资源,但由于矿体埋藏较深,找矿难度大。利用机器学习进行的数据驱动的成矿预测正在成为深部隐伏铅锌矿找矿勘探的有力工具。然而,基于机器学习的找矿预测面临着一些普遍的问题,特别是成矿样本少导致训练样本不足... 黔西北拥有丰富的铅锌矿资源,但由于矿体埋藏较深,找矿难度大。利用机器学习进行的数据驱动的成矿预测正在成为深部隐伏铅锌矿找矿勘探的有力工具。然而,基于机器学习的找矿预测面临着一些普遍的问题,特别是成矿样本少导致训练样本不足和训练样本不平衡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K均值聚类(K-means Clustering)改进条件表格生成对抗网络(Conditional Tabular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CTGAN)的见矿样本扩充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具体来说,首先根据K均值聚类后各簇集样本间欧氏距离判断其疏密情况,在稀疏簇集扩充更多的样本以增加其密度实现见矿样本集的扩充。然后,对抗网络生成具有高度抽象的新类别标签,并将新类别标签用于条件生成,从而提高扩充样本的质量。最后,利用扩充后的正样本和随机欠采样的负样本建立数据量充足且平衡的有标签样本集,训练和验证Category Boosting(CatBoost)分类器,建立基于KC-CTGAN-CatBoost成矿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未经过KC-CTGAN见矿样本扩充的数据集构建的成矿预测模型,在准确度、召回率、精度和F1-score上分别提高了8.7%、7.4%、10.2%和8.8%,证明KC-CTGAN见矿样本扩充方法的有效性,并提高了成矿预测模型的性能。预测结果将更好地为深部隐伏铅锌矿体的找矿勘探提供更精确的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本扩充 条件表格生成对抗网络 铅锌矿 成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提示和度量学习的小样本地质关系抽取
3
作者 张志庭 彭帅 +1 位作者 阙翔 陈麒玉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0-261,共12页
地质领域研究正经历以构建新知识体系为核心、大数据为驱动的深刻变革。地质知识图谱的构建能够有效地解决在数据分散状态下的知识发现与推理受限等问题。关系抽取技术作为知识图谱构建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地质实体关系识别中发挥关键作... 地质领域研究正经历以构建新知识体系为核心、大数据为驱动的深刻变革。地质知识图谱的构建能够有效地解决在数据分散状态下的知识发现与推理受限等问题。关系抽取技术作为知识图谱构建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地质实体关系识别中发挥关键作用。传统关系抽取技术高度依赖大规模标注数据。然而地质领域中实体关系复杂且专业性强,人工标注数据耗时费力,致使大规模标注数据短缺。因此,传统关系抽取技术在地质领域的有效应用受限。针对上述困境,本研究提出基于原型网络的地质关系抽取小样本学习方法,创新性地引入增强提示学习机制,并通过对比学习优化实例表示和关系描述表示,显著地提升了原型代表性。同时,采用加权损失函数和困难任务辅助训练策略,增强模型对困难任务的关注度,有效地提高了整体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在地质小样本关系抽取数据集的5way 1-shot场景下准确率达到82.16%,相比通用领域先进模型SimpleFSRE提升1.94%,相比原型网络Proto-BERT方法提升9.01%,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样本学习 关系抽取 地质知识图谱 原型网络 提示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麒玉 荀磊 +3 位作者 崔哲思 周瑞鸿 陈大颉 刘刚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3-387,共15页
三维地质建模是一种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空间信息理论、科学可视化、数理统计等前沿技术方法,对地质现象及过程进行三维数字化描述、表征和重建的技术。其目的是为地球科学家及地质工作者提供一个集科学研究、辅助设计和决策支持为一... 三维地质建模是一种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空间信息理论、科学可视化、数理统计等前沿技术方法,对地质现象及过程进行三维数字化描述、表征和重建的技术。其目的是为地球科学家及地质工作者提供一个集科学研究、辅助设计和决策支持为一体的可视化平台,以便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利用隐藏在地质现象和过程背后的本质涵义和规律。基于野外地质数据构建研究区域的三维地质模型已经成为涉及基础地质调查、自然资源勘查开发、地质灾害预测评价等地质研究及调查工作的必备任务。深入探讨了三维地质建模的研究对象、数据源、空间数据模型,以及3个不同视角理解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全面总结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最新进展。提供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矿产预测、地质灾害预警、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油气藏储层表征等领域的实践案例。最后结合当前研究现状给出了三维地质建模及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空间数据模型 数据驱动与模型驱动 显式建模与隐式建模 地质统计模拟 智能地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粒度分层网格划分的多星对地覆盖计算方法
5
作者 宋志明 黄诚 +3 位作者 陈晓宇 戴光明 王茂才 彭雷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545,共10页
针对多星联合对地覆盖计算问题,深入分析了卫星星座及星地覆盖空间几何特征,并提出一种基于Delaunay三角网和多粒度分层网格划分混合的多星对地覆盖计算方法。基于Delaunay三角网特性与划分规则,对覆盖目标区域进行特征图元划分,定义了... 针对多星联合对地覆盖计算问题,深入分析了卫星星座及星地覆盖空间几何特征,并提出一种基于Delaunay三角网和多粒度分层网格划分混合的多星对地覆盖计算方法。基于Delaunay三角网特性与划分规则,对覆盖目标区域进行特征图元划分,定义了球面三角形的区域覆盖状态,提出了星座覆盖状态的判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星地瞬时性覆盖率计算方法与时段性覆盖指标精确计算方法。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在不同覆盖场景下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证明了其不仅能适用于规则形状的地面区域,也能高效处理任意形状地面目标的覆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星座 覆盖计算 Delaunay三角网剖分 多粒度分层网格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城市边坡监测数据异常事件检测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刚 叶立新 +2 位作者 陈麒玉 陈根深 范文遥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25,共13页
为预防和管控城市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国家针对城市地质灾害易发地区部署了大量的各类传感器,用来感知和监测城市边坡等地质体的变化情况,以支持对地质灾害的预警。从边坡监测数据特点和时序数据分析技术出发,针对监... 为预防和管控城市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国家针对城市地质灾害易发地区部署了大量的各类传感器,用来感知和监测城市边坡等地质体的变化情况,以支持对地质灾害的预警。从边坡监测数据特点和时序数据分析技术出发,针对监测数据噪声混杂、模式分析困难、预警阈值的不确定性等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边坡监测数据异常事件检测方法。主要工作包括:①边坡监测数据变化模式可以归结为周期项、趋势项以及噪声项的叠加,实践中在预处理基础上对边坡监测数据进行周期为24 h的重采样,同时趋势项可以近似看作是经典的牛顿运动,以此构建形变运动模型,为卡尔曼滤波的状态转移提供理论支持;②采用集中式衰减记忆卡尔曼滤波,引入衰减记忆因子,对多传感器边坡监测数据进行特征级融合,降低了噪声的影响,提高了边坡监测数据的可靠性;③引入惩罚系数,应用改进的动态时间弯曲算法对于周期序列数据进行相似性度量。在此基础上基于K-means聚类和局部异常因子分析对边坡监测数据进行异常检测,并基于3σ准则确定预警阈值。该方法能将正常模式和异常模式的时序数据进行区分,有效检测出边坡监测数据的异常,为灾害预防提供支持。最后以深圳市典型边坡监测数据为例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数据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卡尔曼滤波 动态时间弯曲 边坡监测数据异常事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密集预测任务的点云Transformer适配器
7
作者 张德军 白燕子 +2 位作者 曹锋 吴亦奇 徐战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0-928,共9页
提出点云Transformer适配器(PCT-Adapter)框架,以增强标准Transformer在点云密集预测任务中的处理能力.设计灵活的层次化点云多尺度先验特征提取模块,该模块不仅增强了标准Transformer对不同尺度物体的感知能力,而且提升了对多样数据集... 提出点云Transformer适配器(PCT-Adapter)框架,以增强标准Transformer在点云密集预测任务中的处理能力.设计灵活的层次化点云多尺度先验特征提取模块,该模块不仅增强了标准Transformer对不同尺度物体的感知能力,而且提升了对多样数据集和下游任务的适应性.在Adapter与标准Transformer之间设计双向特征交互模块.该模块实现了点云先验特征向标准Transformer的有效注入及多尺度点云特征金字塔的更新,在保持标准Transformer架构的同时,通过多次交互显著提高了特征的表达能力. PCT-Adapter以标准Transformer为主干,支持加载多种点云Transformer预训练参数,增强了迁移学习的能力.在ShapeNetPart、S3DIS和SemanticKITTI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证明,利用PCT-Adapter框架,显著提升了标准Transformer在密集预测任务中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Transformer 密集预测任务 适配器 特征交互 任务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rted-B+树的海量三维地质块体模型高效索引方法
8
作者 陈根深 刘刚 +3 位作者 董洋 范文遥 易强 姜子鑫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6-153,共8页
三维地质块体模型中大量的零值或空值使得基于B+树的属性索引结构频繁分裂和调整,导致索引维护成本高;同时,B+树的单向链表结构加剧了大规模块体模型中数据顺序遍历和范围查询效率低下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Inverted-B+树(IBT)的... 三维地质块体模型中大量的零值或空值使得基于B+树的属性索引结构频繁分裂和调整,导致索引维护成本高;同时,B+树的单向链表结构加剧了大规模块体模型中数据顺序遍历和范围查询效率低下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Inverted-B+树(IBT)的索引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IBT索引结构,在将重复键插入叶子节点时,为每个重复键创建倒排节点,从而有效减少了数据处理中的结构调整。通过在内部节点存储中间索引值来加速查询过程,并在叶子节点和倒排节点之间建立双向链表,实现了从任意叶子节点按顺序访问整个数据集从而进行高效的范围查询。利用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经过体元剖分、插值和降维处理所得到的6个块体模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B+树相比,IBT方法在索引构建时间、空间占用和查询性能方面均有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中,其索引构建效率提升了71%,空间占用减少了83%,查询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rted-B+树 规则块体 三维地质模型 空间数据管理 空间索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结构嵌入的动态社区检测
9
作者 朱瑞 叶亚琴 +2 位作者 李圣文 汤子健 肖玥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7-135,共9页
作为理解复杂网络内在模式和组织结构的有力工具,动态社区检测揭示了网络中相互密集连接的节点集合的演化过程,是社会科学、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一项基本任务。近年来,动态社区检测领域涌现了大量基于表征学习的方法。这些方法通过融合网... 作为理解复杂网络内在模式和组织结构的有力工具,动态社区检测揭示了网络中相互密集连接的节点集合的演化过程,是社会科学、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一项基本任务。近年来,动态社区检测领域涌现了大量基于表征学习的方法。这些方法通过融合网络拓扑结构和演化特征,将节点映射到低维连续向量空间中,实现了对节点相似度和差异性的准确度量。然而,现有表征学习方法未能充分考虑节点的长距离信息,导致节点表征未能全面捕捉网络的全局特征。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结构嵌入的动态社区检测算法DHM。具体而言,DHM基于网络的多粒度特性生成层次结构,并通过设计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消息传递机制,将不同层次的节点组织关系嵌入至节点表征。在人工网络数据集和真实网络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结果显示,DHM在标准互信息、调整兰德指数和模块度3个指标上优于现有的动态社区检测算法,可以较好地完成时序网络下的社区检测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社区检测 时序网络 模块度优化 层次结构 表征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地质环境智能监管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9
10
作者 吴冲龙 刘刚 +1 位作者 王力哲 张志庭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7-163,共7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范围迅猛扩大,人口急剧膨胀,高层建筑林立,地下空间开发规模化,面临着水资源贫化、地质环境恶化和地质灾害频发等巨大挑战.为了有效地应对挑战,迫切需要在城市多要素地质环境调查并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范围迅猛扩大,人口急剧膨胀,高层建筑林立,地下空间开发规模化,面临着水资源贫化、地质环境恶化和地质灾害频发等巨大挑战.为了有效地应对挑战,迫切需要在城市多要素地质环境调查并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开展面向“智慧城市”的精细、全息三维地质建模,即建立新型的城市“玻璃国土”,实现城市地质环境时空透视,然后利用传感器、物联网和云技术,建立城市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动态监测数据链,最后基于地质科学大数据的同化、融合和挖掘技术,进行智能预警和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玻璃国土 三维地质建模 地学大数据 城市地质环境智能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设备的野外地质大数据智能采集和可视化技术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夏林 师志龙 +5 位作者 吴冲龙 张明林 周琦 袁良军 胡郑斌 杨炳南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28,共8页
野外地质数据来源繁多、类型繁杂、数量巨大,但数据采集手段数字化程度不高、效率低,导致野外地质数据采集成为地学大数据获取的一个瓶颈。基于移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野外地质数据采集是一个趋势。基于移动设备的野外地质... 野外地质数据来源繁多、类型繁杂、数量巨大,但数据采集手段数字化程度不高、效率低,导致野外地质数据采集成为地学大数据获取的一个瓶颈。基于移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野外地质数据采集是一个趋势。基于移动设备的野外地质大数据智能采集技术,采用搭载Android系统的移动设备,利用传感器辅助编录、语音识别辅助编录、可定制字典辅助编录、界面自定义、相关联数据辅助编录等手段辅助野外数据快捷及智能化采集工作,并在野外利用采集的数据直接在Android设备上进行地质图件的绘制,实现数据的现场制图及可视化表达。重点针对野外钻孔数据在该系统上进行了数据采集测试和地质编录本的绘制,结果表明利用本方法,能够提高数据采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并可以在现场直接进行地质图件的绘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ANDROID系统 数据采集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学时序大数据的相似性度量与索引方法综述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珍文 吴冲龙 +3 位作者 刘刚 田宜平 张夏林 陈麒玉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50,共7页
地学时序大数据具有多传感器、多目标、多分辨率、多类型的多源异构特征,是地学领域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的重要数据来源,分为基于时点和基于时段的两大类时序数据。现有时序数据的相似性度量与索引研究主要聚焦在前者。时序数据表达方法... 地学时序大数据具有多传感器、多目标、多分辨率、多类型的多源异构特征,是地学领域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的重要数据来源,分为基于时点和基于时段的两大类时序数据。现有时序数据的相似性度量与索引研究主要聚焦在前者。时序数据表达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降维处理,是相似性度量与索引方法的基础,主要包括基于域变换和模型的表达方法和基于极限分段思想的表达方法。相似性度量的核心是相似性距离计算,主要分为锁步度量和弹性度量。它为时序数据索引中索引项的聚合与划分提供了基本准则。多源异构地学时序大数据的高效相似性度量与分布式索引方法是地学大数据领域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数据 大数据 表达 索引 相似性度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ERT的三维地质建模约束信息抽取方法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邱芹军 马凯 +4 位作者 朱恒华 刘春华 谢忠 谭永健 陶留锋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4-132,共9页
地质报告中地质体的几何、拓扑及属性信息是三维地质建模过程中重要约束性信息。但传统的属性信息抽取方法存在覆盖率有限、局限于人工设计特征及模型泛化能力差等问题。面向三维建模任务,总结了地质报告中地质体的几何、拓扑及属性文... 地质报告中地质体的几何、拓扑及属性信息是三维地质建模过程中重要约束性信息。但传统的属性信息抽取方法存在覆盖率有限、局限于人工设计特征及模型泛化能力差等问题。面向三维建模任务,总结了地质报告中地质体的几何、拓扑及属性文本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BERT-BiLSTM-CRF的三维地质建模信息抽取方法;基于BERT预训练模型,构建融合BiLSTM和CRF的深度学习模型,通过BERT模型获取动态字符深层次语义信息,弥补静态词向量无法解决一词多义的问题,提高地质体复杂建模信息的抽取能力。以43篇地质报告为数据源进行模型性能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对于地质体三类属性信息抽取准确率达到90%以上,对于三维地质建模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属性抽取 BERT 约束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空-谱信息的多光谱图像亚像素森林定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鹏 沈珣 王立国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01-1706,共6页
针对目前亚像素森林定位方法不能充分利用空-谱信息的问题,本文建立了一种面向空-谱信息的多光谱图像亚像素森林定位模型。利用混合空间引力模型得到空间项,光谱项由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计算得到;将空间项和光谱项结合得到具有空-谱信息... 针对目前亚像素森林定位方法不能充分利用空-谱信息的问题,本文建立了一种面向空-谱信息的多光谱图像亚像素森林定位模型。利用混合空间引力模型得到空间项,光谱项由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计算得到;将空间项和光谱项结合得到具有空-谱信息的优化函数;利用模拟退火算法优化该函数得到最终的森林定位结果。由于空-谱信息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最终的森林定位结果得到了改善。在来自巴西亚马逊雨林的2幅多光谱图像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比现有的亚像素森林定位方法获得了更好的定位结果,亚像素森林定位总体定位精度可以分别达到96.78%和95.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与信息处理 多光谱图像 亚像素定位 森林定位 空间信息 光谱信息 混合空间引力模型 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 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孪生网络地质调查空间实体与文本信息匹配 被引量:2
15
作者 邱芹军 马凯 +2 位作者 谢忠 陶留锋 黄波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7-344,共8页
对来源不同的地质对象进行关联匹配,并通过模型对其结构、属性及语义关系进行表示是后期语义查询及聚类等任务的重要支撑。文章针对地质调查空间实体与外部文本描述语义异构、表达差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孪生网络地质调... 对来源不同的地质对象进行关联匹配,并通过模型对其结构、属性及语义关系进行表示是后期语义查询及聚类等任务的重要支撑。文章针对地质调查空间实体与外部文本描述语义异构、表达差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孪生网络地质调查空间实体与文本描述信息关联匹配模型。首先,将地质调查空间实体的属性信息转换成为文本段落,以句向量基本粒度对地质空间实体进行文本语义编码;接着将两类文本对象映射到统一向量空间中,并输入到孪生网络中进行特征学习,最后在构建真实数据集上进行模型性能的实验测评。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较好表示地质调查空间实体句子语义信息,其识别F1值相比基准实验提高了8.4个百分点,优于选取的对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调查实体 文本多语义表征 信息匹配 语义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LNET模型的开阳磷矿成矿条件相关地质实体识别与应用
16
作者 彭彬 田宜平 +2 位作者 曾斌 吴雪超 吴文明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4-234,共11页
随着磷矿找矿难度越来越大,地质勘探成果报告也愈来愈多,通过人工识别海量文档中与磷矿成矿相关地质信息耗时低效,无法满足知识共享传播和地质报告智能管理的需求。为快速获得磷矿地质文档报告中隐藏的成矿地质知识,基于XLNET模型建立... 随着磷矿找矿难度越来越大,地质勘探成果报告也愈来愈多,通过人工识别海量文档中与磷矿成矿相关地质信息耗时低效,无法满足知识共享传播和地质报告智能管理的需求。为快速获得磷矿地质文档报告中隐藏的成矿地质知识,基于XLNET模型建立了磷矿成矿地质实体自动识别的方法。首先对实体进行BIO标注建立地质实体字典,利用XLNET作为底层预处理模型学习句子双向语义;然后使用BILSTM-Attention-CRF模型实现文本多标签的智能分类;最后通过定位磷矿实体在报告中的分布位置大致推测该处磷矿成矿条件和成矿模式。将该模型与其余3种模型比较得出结果,该模型识别的准确率(P)、召回率(R)及F1值都接近了90%,较前3种模型分别调高了2%,5%,6%。该研究为开阳磷矿地质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加高效的地质实体自动识别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实体识别 XLNET-BILSTM-Attention-CRF 磷矿成矿模式 预训练模型 序列标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质调查中知识驱动的多尺度三维地质体模型构建方法 被引量:25
17
作者 陈麒玉 刘刚 +2 位作者 吴冲龙 李新川 张志庭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6,48,F0002,共8页
在城市地质三维模型构建中,数据来源庞杂,且不同应用领域对模型精度的要求不同。当前地质体三维模型构建技术还无法很好地支持大范围复杂地质结构模型的快速构建,建模过程繁杂,并影响后续地质分析工作的开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文面... 在城市地质三维模型构建中,数据来源庞杂,且不同应用领域对模型精度的要求不同。当前地质体三维模型构建技术还无法很好地支持大范围复杂地质结构模型的快速构建,建模过程繁杂,并影响后续地质分析工作的开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文面向三维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一种知识驱动的多尺度三维地质体模型快速构建方法。以专家知识为指导,通过对研究区域进行盆地分析和古沉积环境分析,建立了研究区域内符合城市地质要求的沉积地层分层标准,摸清了时代内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融合多源多类地质数据,运用Kriging插值、多约束条件Delaunay三角剖分与局部拓扑重构技术,详细探讨了从钻孔与剖面数据→地层格架面→三维地质体模型的快速构建过程。该方法已在中国地质调查局试点项目"闽江口地区地质环境调查"项目中得到应用,并集成在QuantyView3D系列地矿应用软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体建模 知识驱动 构造-地层格架 拓扑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非关系型存储管理机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超 胡成玉 +2 位作者 姚宏 梁庆中 颜雪松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0-674,共5页
针对传统的关系数据存储系统性能不足、容错性差,无法适应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管理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性能、高可用非关系型存储管理机制。首先,设计了良好的用户访问服务接口,通过高效的一致性哈希算法支持数据分发到多个存储节点;其次,采... 针对传统的关系数据存储系统性能不足、容错性差,无法适应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管理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性能、高可用非关系型存储管理机制。首先,设计了良好的用户访问服务接口,通过高效的一致性哈希算法支持数据分发到多个存储节点;其次,采用可配置的数据副本机制改善存储系统的可用性;最后,提出查询故障处理机制,用以提升存储系统的容错性,避免节点失效导致服务中断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规模用户负载下,新的存储系统的并发访问请求能力和传统的文件系统、关系数据库相比,分别提升了30%和50%;同时,在合理响应时间内,故障状态下的存储系统的可用性损失小于14%。因此,该机制适用于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高效存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化数据 海量数据存储 非关系型存储管理 一致性哈希 故障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球面剖分的星座性能分析方法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晓宇 戴光明 +2 位作者 陈良 宋志明 王茂才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46-1254,共9页
在卫星星座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过程中,根据球面Delaunay三角网和Voronoi图的特性,首先研究了任意状态下星座空间几何构形划分方法,定义了卫星所属覆盖区域。然后,通过分析卫星星座和地面目标区域之间的几何关系,提出了星座对任意类型地... 在卫星星座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过程中,根据球面Delaunay三角网和Voronoi图的特性,首先研究了任意状态下星座空间几何构形划分方法,定义了卫星所属覆盖区域。然后,通过分析卫星星座和地面目标区域之间的几何关系,提出了星座对任意类型地面目标的最小观测仰角和平均观测仰角的确定性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星座空间几何构形划分的卫星系统网络的时变特性,提出了星间通信链路快速建立方法。最后,以铱星系统为例,分析了该系统的对地覆盖能力和星间链路通信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快速的评估卫星系统应用效能,同时能够为星座优化设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星座 优化设计 性能分析 DELAUNAY三角网 VORONOI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与地质学的未来发展 被引量:35
20
作者 吴冲龙 刘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81-1088,共8页
地质学定量化是地质学自身发展臻于成熟的重要标志。地质学家们经过长期艰难的探索和尝试,扫清了许多障碍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并未越过定性描述和不确定性门槛。在人类进入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地质学家们发现并找到了越过... 地质学定量化是地质学自身发展臻于成熟的重要标志。地质学家们经过长期艰难的探索和尝试,扫清了许多障碍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并未越过定性描述和不确定性门槛。在人类进入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地质学家们发现并找到了越过定量化之门的捷径。在以大数据和数据密集型计算为基础的第四范式支配下,地质学家有可能突破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地质学进入更全面的定量化发展阶段,并取得地质科学原理和规律方面的新发现。换言之,在地质信息学的引领和支撑下,地质学将在新世纪得到快速发展。地质学家需要逐步建立与第四范式相适应的新地质科学观,即以查找和揭示隐藏于大数据中的多种地质要素关联关系为主要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追究成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化 信息化 大数据 地质科学 地质信息科学 地质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