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混合用地模式识别的济南市老城区典型片区绿色空间降温效应分析
1
作者
肖华斌
何心雨
+2 位作者
杨謦铭
盛硕
史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6,共7页
城市绿色空间可以通过生态系统服务调节功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低高温健康胁迫风险。城市中心城区特别是老城区建成环境具有高度异质性,复杂建成环境中绿色空间的降温效应,特别是混合用地模式中绿色空间的降温强度、阈值、形状等...
城市绿色空间可以通过生态系统服务调节功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低高温健康胁迫风险。城市中心城区特别是老城区建成环境具有高度异质性,复杂建成环境中绿色空间的降温效应,特别是混合用地模式中绿色空间的降温强度、阈值、形状等还需进一步明晰。在厘清城市热环境影响因素和绿色空间降温机制基础上,构建了“冷热岛分析提取-混合用地模式聚类识别-混合用地模式热效应分析-典型绿色空间降温效应分析”的研究框架。针对当前城市绿地指标失实、结构失衡、功能失调等现实问题,选择济南市老城区典型片区进行实证研究,重点分析了中层建筑混合用地模式中绿色空间的降温强度、降温面积阈值、形状及植被覆盖度等,总结了具有高降温效能的绿色空间模式,为促进城市健康人居环境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复杂建成环境
混合用地模式
绿色空间
降温效应
济南市老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济南市大气PM_(10)、PM_(2.5)时空分布特征与城市街区形态关联分析
2
作者
肖华斌
许宇彤
+2 位作者
王子康
张小平
李杰
《园林》
2024年第3期121-130,共10页
高密度城市空间的颗粒物浓度分布对居民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研究多集中在中宏观尺度,且不同季节背景对城市形态与颗粒物浓度之间定量关系的影响尚存争议。基于2021年济南市主城区65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的PM_(2.5...
高密度城市空间的颗粒物浓度分布对居民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研究多集中在中宏观尺度,且不同季节背景对城市形态与颗粒物浓度之间定量关系的影响尚存争议。基于2021年济南市主城区65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的PM_(2.5)和PM_(10)浓度实时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季节下城市街区形态对颗粒物浓度(PM_(2.5)和PM_(10))的影响。结果表明:(1)颗粒物浓度呈双峰型日变化,且具有显著的U形逐月变化规律,PM_(2.5)呈冬季高夏季低、春秋两季居中,PM_(10)呈春季高夏季低、秋冬两季居中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且呈东南低、西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高污染区域集中于交通和建筑密集区域,低污染区域主要分布于大型城市绿地旁。(2)城市街区形态对颗粒物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异性。PM_(2.5)与绿色空间指标在4个季节的相关性均十分显著,与绿地覆盖率(GCR)、绿地斑块形状指数(MSI)和绿地最大斑块指数(LPI)呈负相关性,与绿地斑块密度(PD)呈正相关,并且PM_(2.5)仅在秋冬季与建筑形态指标相关关系显著,其中建筑密度(BD)、建筑平均高度(AHV)和建筑平均体积(AV)是最具影响力的指标。PM_(10)仅在春冬两季与绿色空间指标显著相关,GCR和MSI产生的影响较大,并且与BD、AHV和容积率(FAR)等建筑形态指标仅在秋冬季节相关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10)
PM_(2.5)
时空特征
街区形态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模式比较与路径实践--基于政策文本分析视角
3
作者
肖华斌
朱琳霄
+2 位作者
盛硕
曹情情
夏甜甜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59,共8页
山东省地处黄河流域的河海交汇区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防洪减灾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等关键任务的主战场。为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山东省沿黄地区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与规划,全力推动规划纲要的落地落实。文...
山东省地处黄河流域的河海交汇区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防洪减灾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等关键任务的主战场。为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山东省沿黄地区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与规划,全力推动规划纲要的落地落实。文章选取山东省及其沿黄地区52份相关政策文本,利用LDA主题模型构建了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主体三维评价体系,借助NVivo 11质性分析工具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政策目标层面聚焦生态资源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福祉提升3大方面,其中,生态资源保护强调了河道防洪与滩区治理,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了不同区域的发展战略,居民福祉提升关联了黄河文化与民生保障;政策工具层面,表现出内部分配不协调、与政策目标不匹配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落实规划纲要的要求,山东省省级层面应增加供给型政策工具的具体实施,地市层面应稳定政策内容并拓宽焦点,县(区)层面应增加需求型政策工具制定与落实。通过各层级政府的协同联动以及各类政策工具的有机整合与高效运用,助力山东省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政策文本
三维量化
战略模式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混合用地模式识别的济南市老城区典型片区绿色空间降温效应分析
1
作者
肖华斌
何心雨
杨謦铭
盛硕
史磊
机构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风景园林系
智慧韧性景观与低碳生态技术济南市工程研究中心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漳河店镇人民政府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出处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6,共7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R2023ME108,ZR2023ME166)
济南市“新高校20条”资助项目(202333069)。
文摘
城市绿色空间可以通过生态系统服务调节功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低高温健康胁迫风险。城市中心城区特别是老城区建成环境具有高度异质性,复杂建成环境中绿色空间的降温效应,特别是混合用地模式中绿色空间的降温强度、阈值、形状等还需进一步明晰。在厘清城市热环境影响因素和绿色空间降温机制基础上,构建了“冷热岛分析提取-混合用地模式聚类识别-混合用地模式热效应分析-典型绿色空间降温效应分析”的研究框架。针对当前城市绿地指标失实、结构失衡、功能失调等现实问题,选择济南市老城区典型片区进行实证研究,重点分析了中层建筑混合用地模式中绿色空间的降温强度、降温面积阈值、形状及植被覆盖度等,总结了具有高降温效能的绿色空间模式,为促进城市健康人居环境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复杂建成环境
混合用地模式
绿色空间
降温效应
济南市老城区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rban complex built environment
hybrid land-use pattern
green space
cooling effect
old urban area of Jinan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济南市大气PM_(10)、PM_(2.5)时空分布特征与城市街区形态关联分析
2
作者
肖华斌
许宇彤
王子康
张小平
李杰
机构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智慧韧性景观与低碳生态技术济南市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农业
工程
学院
出处
《园林》
2024年第3期121-130,共10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城市复杂建成环境下绿色基础设施组合模式降温效能协同与优化调控研究”(编号:ZR2023ME108)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黄河下游城乡水适应景观演变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编号:ZR2023ME166)
+1 种基金
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高效韧性服务提升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编号:2020KJG004)
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耦合的黄河流域下游生态空间评估与优化研究——以大汶河流域为例”(编号:2022KJ202)。
文摘
高密度城市空间的颗粒物浓度分布对居民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研究多集中在中宏观尺度,且不同季节背景对城市形态与颗粒物浓度之间定量关系的影响尚存争议。基于2021年济南市主城区65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的PM_(2.5)和PM_(10)浓度实时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季节下城市街区形态对颗粒物浓度(PM_(2.5)和PM_(10))的影响。结果表明:(1)颗粒物浓度呈双峰型日变化,且具有显著的U形逐月变化规律,PM_(2.5)呈冬季高夏季低、春秋两季居中,PM_(10)呈春季高夏季低、秋冬两季居中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且呈东南低、西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高污染区域集中于交通和建筑密集区域,低污染区域主要分布于大型城市绿地旁。(2)城市街区形态对颗粒物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异性。PM_(2.5)与绿色空间指标在4个季节的相关性均十分显著,与绿地覆盖率(GCR)、绿地斑块形状指数(MSI)和绿地最大斑块指数(LPI)呈负相关性,与绿地斑块密度(PD)呈正相关,并且PM_(2.5)仅在秋冬季与建筑形态指标相关关系显著,其中建筑密度(BD)、建筑平均高度(AHV)和建筑平均体积(AV)是最具影响力的指标。PM_(10)仅在春冬两季与绿色空间指标显著相关,GCR和MSI产生的影响较大,并且与BD、AHV和容积率(FAR)等建筑形态指标仅在秋冬季节相关性显著。
关键词
PM_(10)
PM_(2.5)
时空特征
街区形态
关联分析
Keywords
PM_(10)
PM_(2.5)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block form
correlation analysis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模式比较与路径实践--基于政策文本分析视角
3
作者
肖华斌
朱琳霄
盛硕
曹情情
夏甜甜
机构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出处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59,共8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 R2023M E108、Z R2023M E166)
济南市“新高校20条”资助项目(202333069)
山东省研究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项目(SDYKC2022144、SDYAL2023164)。
文摘
山东省地处黄河流域的河海交汇区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防洪减灾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等关键任务的主战场。为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山东省沿黄地区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与规划,全力推动规划纲要的落地落实。文章选取山东省及其沿黄地区52份相关政策文本,利用LDA主题模型构建了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主体三维评价体系,借助NVivo 11质性分析工具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政策目标层面聚焦生态资源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福祉提升3大方面,其中,生态资源保护强调了河道防洪与滩区治理,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了不同区域的发展战略,居民福祉提升关联了黄河文化与民生保障;政策工具层面,表现出内部分配不协调、与政策目标不匹配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落实规划纲要的要求,山东省省级层面应增加供给型政策工具的具体实施,地市层面应稳定政策内容并拓宽焦点,县(区)层面应增加需求型政策工具制定与落实。通过各层级政府的协同联动以及各类政策工具的有机整合与高效运用,助力山东省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政策文本
三维量化
战略模式
山东省
Keywords
Yellow River bas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text analysis
three-dimensional quantization
strategic model
Shandong province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混合用地模式识别的济南市老城区典型片区绿色空间降温效应分析
肖华斌
何心雨
杨謦铭
盛硕
史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济南市大气PM_(10)、PM_(2.5)时空分布特征与城市街区形态关联分析
肖华斌
许宇彤
王子康
张小平
李杰
《园林》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模式比较与路径实践--基于政策文本分析视角
肖华斌
朱琳霄
盛硕
曹情情
夏甜甜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