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知·推演·生成·仿真:智能化城市设计方法研究
1
作者 杨俊宴 盛华星 +3 位作者 史北祥 崔澳 孙昊成 马巍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3,94,共10页
在新一代多模态、可解释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人机交互的数字化城市设计正孕育着大量新的发展可能。本文在第四代城市设计范式内,探讨了基于深度学习、大语言模型、混合现实为核心的智能化城市设计方法,提出了“感知—推演—生成—仿... 在新一代多模态、可解释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人机交互的数字化城市设计正孕育着大量新的发展可能。本文在第四代城市设计范式内,探讨了基于深度学习、大语言模型、混合现实为核心的智能化城市设计方法,提出了“感知—推演—生成—仿真”的探索,感知包括街景、人群行为和城市意象等的采集感知;推演涉及发展需求、格局结构和形态等的预判决策;生成包括设施布局、三维场景等的生成与优化;仿真包括空间模型、人体舒适度和行为活动的交互验证。在此基础上,结合南京中央路城市设计案例,展现智能技术在城市设计中的革新尝试,为城市设计的科学性和人本性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城市设计 人工智能 智能感知 智能推演 智能生成 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融合模型的城市景观精细化感知方法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2
作者 曹越皓 杨培峰 +2 位作者 李敏敏 李游 郭仁忠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3,共8页
在“以人为核心”的时代语境下,城市景观作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缺乏智能化、精细化和主客观结合的感知方法。首先,构建融合传统景观与认知科学的多学科理论框架,阐明景观感知的机制、过程和内容,建立... 在“以人为核心”的时代语境下,城市景观作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缺乏智能化、精细化和主客观结合的感知方法。首先,构建融合传统景观与认知科学的多学科理论框架,阐明景观感知的机制、过程和内容,建立主观与客观耦合的指标体系;其次,集成色彩分析、目标检测、语义分割和深度预测4种计算机视觉方法,并应用人工智能视觉大模型构建可解释的视觉融合模型,对城市景观的色彩特征、景观要素和空间形态3类客观感知进行精细化测度;再次,通过随机森林算法,捕捉客观感知与主观感知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实现对主观感知的精准预测;最后,在重庆市主城区开展实证研究,验证了视觉融合模型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感知 人工智能 计算机视觉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实践述评 被引量:61
3
作者 孙中亚 甄峰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36,共5页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环境保护思想的推广,新信息技术逐步被应用于城市科学领域,推动了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在对智慧城市现有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研究尝试将人文主义与技术主义有机结合,从更全面的角度对"...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环境保护思想的推广,新信息技术逐步被应用于城市科学领域,推动了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在对智慧城市现有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研究尝试将人文主义与技术主义有机结合,从更全面的角度对"智慧城市"这一课题展开探讨,按照建设重点将当前国内外智慧城市规划实践模式划分为智慧经济型、智慧交通型和智慧管治型三种类型,并从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等层面入手,对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规划响应展开探索,构建多层次、共目标、大综合的智慧城市规划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可持续发展 空间实践 规划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与推进策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席广亮 甄峰 +1 位作者 曹晨 罗桑扎西 《上海城市规划》 2018年第1期27-31,共5页
新型城镇化以及面向未来的智慧社会发展,对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在社会化服务、创新发展、城市治理能力提升方面亟待突破。在分析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创新发展、民生改善、产业融合、城乡治理... 新型城镇化以及面向未来的智慧社会发展,对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在社会化服务、创新发展、城市治理能力提升方面亟待突破。在分析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创新发展、民生改善、产业融合、城乡治理等角度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模式创新,并以江苏省为案例,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与特征,进而提出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数据资源整合、完善体制机制等建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数据融合 建设模式|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本视角的城市人群数字画像建构:理论与方法
5
作者 杨俊宴 张珣 史宜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7,共12页
从人本视角出发,实现城市空间与人群多元需求的精准匹配是城市规划领域的长期议题。然而,既有的规划实践中对于城市中“人”的差异性关注程度不足,忽视了对多元人群特征及其与城市空间之间关联性的深层次分析与刻画,难以满足多元群体需... 从人本视角出发,实现城市空间与人群多元需求的精准匹配是城市规划领域的长期议题。然而,既有的规划实践中对于城市中“人”的差异性关注程度不足,忽视了对多元人群特征及其与城市空间之间关联性的深层次分析与刻画,难以满足多元群体需求的现实问题日渐凸显。因此,本文聚焦于主体需求的层级结构,构建了“静态基本社会属性-稳定职住行为属性-灵活出行偏好属性”的人群多层级属性体系,进而提出了“城市人群数字画像”理论与构建方法。基于该理论,本文针对南京阅江楼片区的居民进行了人群数字画像建构,识别并提取了典型人群的多层级属性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空间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视角 数字画像 多层级属性 指标体系 模式刻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基材料除磷研究综述
6
作者 翟俊 何文韬 刘文博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8-228,共11页
富营养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威胁着饮用水安全乃至整个生态系统平衡。水体中磷(以磷酸盐为主)的过量排放是引起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控制水体中磷的浓度,特别是磷酸盐浓度,具有重要意义。锰基材料具有良好的磷酸盐去除潜力,但目前缺... 富营养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威胁着饮用水安全乃至整个生态系统平衡。水体中磷(以磷酸盐为主)的过量排放是引起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控制水体中磷的浓度,特别是磷酸盐浓度,具有重要意义。锰基材料具有良好的磷酸盐去除潜力,但目前缺乏对其系统性的归纳,是一种没有得到重视的金属基材料。对锰基材料在磷酸盐去除领域的研究已经从单一的锰氧化物发展到混合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金属-载体复合材料和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等,同时,电辅助吸附法、等离子体法等新兴方法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锰基材料去除磷酸盐的能力。综述了不同锰基材料去除磷酸盐的效果与机理,并对不同锰基材料去除磷酸盐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从提高pHpzc或加强静电效应的角度,分析总结了强化锰基材料去除磷酸盐的方法;基于现有研究内容,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锰基材料去除磷酸盐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 锰基材料 吸附 饮用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模型时代下的汉语自然语言处理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4
7
作者 黄施洋 奚雪峰 崔志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7,共18页
自然语言处理是实现人机交互的关键步骤,而汉语自然语言处理(Chinese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CNLP)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CNLP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些汉语大模型具备更强的泛化能力和更快的任务适应性。然... 自然语言处理是实现人机交互的关键步骤,而汉语自然语言处理(Chinese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CNLP)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CNLP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些汉语大模型具备更强的泛化能力和更快的任务适应性。然而,相较于英语大模型,汉语大模型在逻辑推理和文本理解能力方面仍存在不足。介绍了图神经网络在特定CNLP任务中的优势,进行了量子机器学习在CNLP发展潜力的调查。总结了大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架构,详细整理了大模型评测任务的典型数据集和模型评价指标,评估比较了当前主流的大模型在CNLP任务中的效果。分析了当前CNLP存在的挑战,并对CNLP任务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帮助解决当前CNLP存在的挑战,同时为新方法的提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自然语言处理 图神经网络 量子机器学习 汉语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穿越含微浅层气地层变形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杨昕 洪义 王立忠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4-99,共6页
[目的]我国滨海地区广泛分布浅层气地层,影响地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因此,有必要对盾构穿越浅层气地层变形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依托杭州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下穿萧山机场工程,通过萧山机场附近超前放气工程结果分析了盾构区间浅... [目的]我国滨海地区广泛分布浅层气地层,影响地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因此,有必要对盾构穿越浅层气地层变形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依托杭州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下穿萧山机场工程,通过萧山机场附近超前放气工程结果分析了盾构区间浅层气地层埋深及峰值气压分布。根据饱和土和含气土三轴不排水卸荷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微浅层气地层盾构开挖施工风险,提出了风险控制因素。选取典型监测断面,分析了地面沉降与盾构施工过程的关系,得到了盾构隧道在含气软土地层施工时地层损失沉降和固结沉降界限值。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了盾构在含气土层施工中盾构掘进参数对地面沉降重要性影响。[结果及结论]该盾构区间浅层气富集层埋深在20~30 m范围内,且峰值气压在0.01 MPa左右,属于微浅层气层;盾构穿越含气地层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土仓压力控制,降低开挖面含气土层液化失稳、地层坍塌等风险;盾构在含气地层开挖时,取盾尾离开2~3 d划分地层损失沉降和固结沉降;盾构掘进参数对地面沉降影响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土仓压力、扭矩、注浆量、推力、出土量、推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微浅层气地层 地层变形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经济背景下智慧植保技术发展探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晓平 夏冰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2期5-8,共4页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推动,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模式,正在现代农业转型中扮演关键角色。该文首先分析低空经济的政策背景和产业进展,随后重点讨论智慧植保技术体系,包括低空飞行技术、物联网与传感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技...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推动,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模式,正在现代农业转型中扮演关键角色。该文首先分析低空经济的政策背景和产业进展,随后重点讨论智慧植保技术体系,包括低空飞行技术、物联网与传感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尽管智慧植保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同时也面临技术成熟度、经济成本、用户认知和法规政策等方面的挑战。最后,该文展望智慧植保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多学科融合、高度自主作业、无人作业能力增强及引领产业变革等,强调持续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在推动智慧植保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智慧植保 无人机 现代农业 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新世纪地图可视化研究演变和热点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柯文清 陈业滨 +2 位作者 赵志刚 韩德志 郭仁忠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3,共9页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地图可视化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带来丰富的创新地图成果。当前国内外大多从单一视角开展地图可视化研究,该文从全局视角基于文献计量法对2000—2023年国内外地图可视化研究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地图可视化的演变规律以及...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地图可视化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带来丰富的创新地图成果。当前国内外大多从单一视角开展地图可视化研究,该文从全局视角基于文献计量法对2000—2023年国内外地图可视化研究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地图可视化的演变规律以及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时代的研究热点。结果表明,近25年地图可视化研究经历了电子地图→网络地图→泛地图的演变过程,ICT时代泛地图、数字孪生地图、叙事地图、智能制图、全息地图等成为地图可视化领域新的研究热点。研究结果揭示了地图可视化研究的新趋势,能为进一步推动地图可视化研究和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可视化 地图演变 现代地图 泛地图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人群时空行为密度算法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史宜 杨俊宴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106,共5页
手机信令数据可以量化反映城市不同地段人群的时空分布状态,具有高取样率和高更新率的特点,对认知城市空间环境与人群行为模式的互动关系具有突出优势。针对手机信令既有处理计算的方法在数据结构和精确性方面的局限,将手机信令数据与... 手机信令数据可以量化反映城市不同地段人群的时空分布状态,具有高取样率和高更新率的特点,对认知城市空间环境与人群行为模式的互动关系具有突出优势。针对手机信令既有处理计算的方法在数据结构和精确性方面的局限,将手机信令数据与城市空间形态数据相关联,提出基于三维活动空间的行为密度计算方法。以上海为案例,分别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上海公园绿地的手机用户时空分布进行计算,并结合调研实测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可以实现城市绿地等具体景观地段的时空行为密度计算,同时也提升了中小尺度下基于手机数据进行个体行为密度计算的精确性,对于城市大数据应用于城市景观设计的方法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行为密度 手机信令数据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思考 被引量:15
12
作者 席广亮 甄峰 《上海城市规划》 2014年第5期26-29,共4页
在研究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智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的关系进行梳理,从基础设施整合、产业发展转型、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路框架,并对智慧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 在研究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智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的关系进行梳理,从基础设施整合、产业发展转型、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路框架,并对智慧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讨。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实现城市的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发展,进而全面提升城乡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通过强化"智慧"与"人文"要素的融合,来培育不同城市的特色。总之,智慧城市建设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而新型城镇化发展能更好地引领智慧城市建设方向,实现智慧、绿色和人文的可持续城市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新型城镇化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设计视角下的山海型城市景观体系方法范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俊宴 朱骁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21,共7页
山海型城市是规划设计中常见的城市类型,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其城市景观空间普遍面临高强度城市建设的严峻挑战。当前国土空间治理背景下,如何在区域视角下结合数字化城市设计技术方法,实现山海城格局整体保护,并彰显山海特色城市景观,... 山海型城市是规划设计中常见的城市类型,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其城市景观空间普遍面临高强度城市建设的严峻挑战。当前国土空间治理背景下,如何在区域视角下结合数字化城市设计技术方法,实现山海城格局整体保护,并彰显山海特色城市景观,是中国山海型城市发展中的普适性问题。从中国山海型城市的营城机制入手,梳理了山海型城市景观的共性问题与挑战,并结合城市设计数字化技术提出“势-境-文-貌”的山海型城市景观体系方法范式。最后以山东省威海市为实践案例,提出山海型城市景观体系数字构建流程,并对区域尺度下城市景观空间进行引导,以期提出具有普适性价值的山海型城市景观体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区域设计 数字技术 城市景观 山海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影响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与效应研究 被引量:40
14
作者 杜传忠 曹效喜 任俊慧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共22页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有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分别基于宏观省级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的数据,利用企业机器人数据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准自然实验,采用交叠...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有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分别基于宏观省级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的数据,利用企业机器人数据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准自然实验,采用交叠DID和双重机器学习等方法实证识别了人工智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发展应用在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均较为显著地促进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宏观层面,人工智能对东部沿海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应强于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对高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效应更明显。在微观层面,人工智能对低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强于对高技术企业的影响,对规模较大企业的影响强于对规模较小企业的影响。人工智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包括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和增强企业研发能力。本文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明确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全要素生产率 智能制造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城市人群稳态分布预测实证——以泉州湾片区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俊宴 张钟虎 +2 位作者 史宜 顾杰 郑坤仪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6,共12页
基于预测的城市人群时空变化特征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配置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工作,城市人口在不同的空间中快速变迁移动,具有非均衡分布的特点。这种人群非均衡分布的时空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稳态分布。本文基于LBS数据以及建成环境的... 基于预测的城市人群时空变化特征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配置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工作,城市人口在不同的空间中快速变迁移动,具有非均衡分布的特点。这种人群非均衡分布的时空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稳态分布。本文基于LBS数据以及建成环境的多源异构大数据,选取4大类36小类指标,采用智能决策树模型构建城市人群稳态分布的预测模型。对于泉州的实证发现,预测模型的准确度达84.32%,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依据,其内在理论依据是城市人群在空间上的规律性时空活动,能够为未来的城市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时空分布 多情景预测 规划评估 随机森林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城市规划的理论与技术机制探索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俊宴 谭梦扬 +2 位作者 陈旭阳 林知翔 姜清馨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6-1079,共14页
为预判智能城市规划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了既有城市规划研究模式及其中的技术机制与技术流程.在现代城市规划研究模式的发展历程中,先验模式、循证模式、定量模式和智能模式4种模式的传承与迭代呈现螺旋式发展特征.相较传统,智能城市规划... 为预判智能城市规划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了既有城市规划研究模式及其中的技术机制与技术流程.在现代城市规划研究模式的发展历程中,先验模式、循证模式、定量模式和智能模式4种模式的传承与迭代呈现螺旋式发展特征.相较传统,智能城市规划的技术机制着眼于城市规划的全链条,呈现自动化集成的特征.智能城市规划的流程包含智能分析、智能规划、智能管控3个阶段,具体包括智能城市感知、智能洞察识别、智能模拟仿真、智能稳态预测、智能规划生成、智能交互优化、智能公众参与、智能规划审批和智能规划管控9个技术模块.未来,智能城市规划需进一步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增强可解释性,逐步实现智能化的先验与循证,针对城市问题提出创新、可信、可行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城市规划 城市大数据 人工智能 技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程式城市建模研究进展
17
作者 朱晓强 万旺根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9-472,共4页
总结了当前城市范围快速过程式三维建模技术.该技术利用城市建筑物、道路等模型的相似性,定义模型的生成规则并作用于预设的基本模型元素,从而自动创建超大城区场景.过程式三维建模技术建模效率较高,但与真实场景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总结了当前城市范围快速过程式三维建模技术.该技术利用城市建筑物、道路等模型的相似性,定义模型的生成规则并作用于预设的基本模型元素,从而自动创建超大城区场景.过程式三维建模技术建模效率较高,但与真实场景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所得模型可用于游戏、影视和城区规划等领域.最后介绍了逆向过程式方法及其在城市建模中的重要应用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模 过程式建模 数字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样性的大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吴玲玲 黄正东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2-227,共6页
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是理解社会公平等城市问题的重要内容.以往测度方法忽视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本文提出既考虑距离衰减和公共交通吸引力,又融合多样性的幂函数测度方法,并基于空间分析单元计算测度指数.广州实证表明,对公交"高依赖... 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是理解社会公平等城市问题的重要内容.以往测度方法忽视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本文提出既考虑距离衰减和公共交通吸引力,又融合多样性的幂函数测度方法,并基于空间分析单元计算测度指数.广州实证表明,对公交"高依赖群体"(HDP)和"低依赖群体"(LDP)来说,高指数的空间单元占比都较低,且相差不大;但是,面向HDP和LDP的广州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空间分布有着较大差别:前者的高指数单元集中于中心城区,后者的高指数单元则呈"中心城区+北向、东向、南向延伸"的"手掌"形.基于此,本文对研究范围内公共交通和HDP的住房发展等提供相关的规划和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服务水平 多样性 公共交通 公交高依赖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中国城市热岛时空演变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运翔 栗珂珂 +2 位作者 张文婷 王天巍 李珊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1-445,共15页
人类活动已被认为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关键因素。然而市域尺度下人为因素对热岛效应强度的影响尚不明确。基于多源地理数据计算了2012—2018年中国市域尺度的日间地表城市热岛效应强度(SUHI),分析了市域尺度SUHI的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机... 人类活动已被认为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关键因素。然而市域尺度下人为因素对热岛效应强度的影响尚不明确。基于多源地理数据计算了2012—2018年中国市域尺度的日间地表城市热岛效应强度(SUHI),分析了市域尺度SUHI的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并构建驱动因子与SUHI的关系模型;结合IPCC提出的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来预测不同情景下的人类活动强度,并模拟2020—2100年的SUHI。结果表明:2012—2018年市域尺度上,年均SUHI空间分布呈现出南方整体高于北方,东南沿海最强、西北地区最弱的特征,且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2012—2018年间SUHI有略微的增强(均值增幅达0.08℃)。SUHI受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共同影响,其中GDP及城乡植被差异(ΔNDVI)对SUHI影响显著。2020—2100年5种SSPs情景下中国大部分城市的SUHI显著增强,其中SSP5情景下SUHI变化最剧烈(均值增幅达0.67℃)。此外,大体量城市未来的SUHI在不同发展情景下差异明显。从驱动因素来看,大多数城市的GDP是SUHI增长的主要人为驱动因素。对典型城市的对比分析发现,在21世纪末上海城市群、天津市、乌鲁木齐市及南宁市的SUHI波动范围可能分别达到4.83~8.98℃、3.24~4.95℃、1.11~1.55℃、2.61~4.05℃。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社会经济发展路径下SUHI可能的时空变化趋势,对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城市热岛 时空格局 驱动因子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地理加权回归(GW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规模街景图片人工智能分析的精细化城市修补方法研究 被引量:46
20
作者 郑屹 杨俊宴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3-77,共5页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阶段"重量"而"轻质"的建设过程中,城市建成区尤其是老城区的景观环境产生了诸如景观视廊受阻、风貌破败等大量问题。对此,自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来,各地相继开展了城市修补专项规划,以修复及...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阶段"重量"而"轻质"的建设过程中,城市建成区尤其是老城区的景观环境产生了诸如景观视廊受阻、风貌破败等大量问题。对此,自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来,各地相继开展了城市修补专项规划,以修复及更新城市建成环境,促进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然而,由于缺乏对城市环境整体效应的统筹考虑,故在城市实际修补过程中,城市局部地块的品质提升反而对城市整体品质构成负面影响。因此,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深度介入城市规划和设计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研究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FCN)和城市场景要素深度学习数据集,对城市景观环境中的各要素进行了大规模且高颗粒度的精确识别,同时与空间数据叠加,对复杂建成环境中的景观问题进行精确分析,并基于分析成果辅助后续城市规划设计实践,逐层递进地对城市复杂建成环境进行精细化修补。选择位于嵩山脚下的登封市作为案例,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城市修补等规划领域的前瞻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数字化 城市修补 街景大数据 深度学习 精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