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危害健康的熬夜行为习惯动力学与干预策略研究
1
作者
辛军国
薛清萍
+5 位作者
刘兆炜
李航
赖祯
杨晓虹
陈建
马骁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01-805,共5页
目的:探讨危害健康的熬夜行为习惯自组织动力学结构、形成-改变动力学机制及其诊断、干预策略举措。方法:基于“健康相关行为自组织动力学理论框架”的“2345研究路径”,采用比较分析法、典型分析法、鱼骨分析法探究熬夜行为习惯的结构...
目的:探讨危害健康的熬夜行为习惯自组织动力学结构、形成-改变动力学机制及其诊断、干预策略举措。方法:基于“健康相关行为自组织动力学理论框架”的“2345研究路径”,采用比较分析法、典型分析法、鱼骨分析法探究熬夜行为习惯的结构、机制、诊断和干预策略,提出干预举措。结果:(1)熬夜由一系列隶属于娱乐消遣行为(ELRB)和/或任务性相关(TRB)行为所承载,在个体生涯阶段中表现为偶尔熬夜、间歇性/阶段性熬夜和高频率熬夜/熬夜行为习惯3种典型的动力学状态,熬夜行为习惯通常由高频率ELRB和/或TRB支撑。(2)熬夜行为习惯形成的核心机制:当某种/些情境下熬夜带来的正向回报大于负向反馈时个体在这种/些情境下熬夜的动机强度/驱动力就会增强,并逐渐形成该类情境下的“情境-熬夜动机耦合体”,多种情境-熬夜动机耦合体协同构成“个体熬夜行为信念”,综合控制个体在相应情境下的熬夜行为,驱动行为频率增加并成为习惯。熬夜行为习惯改变的核心机制:当某种/些情境下不熬夜或早睡带来正向回报且总体上大于负向反馈时,这种/些情境下熬夜的动机/驱动力弱化,个体不断尝试这种/些情境下不熬夜引发“情境-熬夜动机耦合体”失效,“个体熬夜行为信念”逐步瓦解,熬夜习惯改变。(3)总体干预策略和三个水平策略包括确定关键参量、加强健康教育、强化不熬夜群体舆论、改变认知态度、弱化熬夜动机构成等。具体干预举措包括调整心态、管理时间以及发展个人技能三大类。结论:本研究明确了熬夜行为习惯的自组织动力学结构、形成-改变机制,提出了行为诊断、干预策略与举措建议,为深刻认识熬夜行为、实施熬夜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其他健康相关行为的自组织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为深刻认识和有效干预危害健康的熬夜行为习惯、促进相关政策制订和人群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熬夜行为
习惯
健康影响
自组织动力学
干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危害健康的熬夜行为习惯动力学与干预策略研究
1
作者
辛军国
薛清萍
刘兆炜
李航
赖祯
杨晓虹
陈建
马骁
机构
成都
医
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智慧医养与老年健康管理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健康
教育所
成都市第八人民
医
院
四川
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出处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01-80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办医发展对住院医疗质量和费用的影响、作用机制与政策优化研究”(72204031)
智慧医养与老年健康管理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基于健康相关行为动力学框架的慢性病人群数智健康管理研究”(ZHYYSKZD2403)。
文摘
目的:探讨危害健康的熬夜行为习惯自组织动力学结构、形成-改变动力学机制及其诊断、干预策略举措。方法:基于“健康相关行为自组织动力学理论框架”的“2345研究路径”,采用比较分析法、典型分析法、鱼骨分析法探究熬夜行为习惯的结构、机制、诊断和干预策略,提出干预举措。结果:(1)熬夜由一系列隶属于娱乐消遣行为(ELRB)和/或任务性相关(TRB)行为所承载,在个体生涯阶段中表现为偶尔熬夜、间歇性/阶段性熬夜和高频率熬夜/熬夜行为习惯3种典型的动力学状态,熬夜行为习惯通常由高频率ELRB和/或TRB支撑。(2)熬夜行为习惯形成的核心机制:当某种/些情境下熬夜带来的正向回报大于负向反馈时个体在这种/些情境下熬夜的动机强度/驱动力就会增强,并逐渐形成该类情境下的“情境-熬夜动机耦合体”,多种情境-熬夜动机耦合体协同构成“个体熬夜行为信念”,综合控制个体在相应情境下的熬夜行为,驱动行为频率增加并成为习惯。熬夜行为习惯改变的核心机制:当某种/些情境下不熬夜或早睡带来正向回报且总体上大于负向反馈时,这种/些情境下熬夜的动机/驱动力弱化,个体不断尝试这种/些情境下不熬夜引发“情境-熬夜动机耦合体”失效,“个体熬夜行为信念”逐步瓦解,熬夜习惯改变。(3)总体干预策略和三个水平策略包括确定关键参量、加强健康教育、强化不熬夜群体舆论、改变认知态度、弱化熬夜动机构成等。具体干预举措包括调整心态、管理时间以及发展个人技能三大类。结论:本研究明确了熬夜行为习惯的自组织动力学结构、形成-改变机制,提出了行为诊断、干预策略与举措建议,为深刻认识熬夜行为、实施熬夜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其他健康相关行为的自组织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为深刻认识和有效干预危害健康的熬夜行为习惯、促进相关政策制订和人群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熬夜行为
习惯
健康影响
自组织动力学
干预策略
Keywords
staying up late behavior
habit
health impact
self organizing dynamics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分类号
R193.3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R151.4 [医药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危害健康的熬夜行为习惯动力学与干预策略研究
辛军国
薛清萍
刘兆炜
李航
赖祯
杨晓虹
陈建
马骁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