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通量植物表型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杰 谭博阳 +9 位作者 李亚昕 姜鲲鹏 张晶 李艺彤 李婷婷 王帅 魏峭嵘 杨明亮 陈庆山 徐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6,154,共9页
高通量植物表型新技术是攻克种质资源优异性状高通量精准鉴定难题、发掘创制突破性种质资源的关键,该技术已成为现代农业研究的核心工具,对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系统综述该技术在大豆逆境胁迫监测、生理特性评估、... 高通量植物表型新技术是攻克种质资源优异性状高通量精准鉴定难题、发掘创制突破性种质资源的关键,该技术已成为现代农业研究的核心工具,对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系统综述该技术在大豆逆境胁迫监测、生理特性评估、产量预测、抗病性筛选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整合多种传感器和成像技术,高通量植物表型技术可非破坏性地采集大规模的植物表型数据,显著提高大豆育种效率和基因型筛选精准度,为大豆育种提供新方法和新途径。展望大豆育种中表型评估的未来方向和发展趋势,指出高通量植物表型技术在大豆育种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运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提升海量表型数据处理标准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育种 高通量植物表型技术 种质资源评价 作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大型粮食基地生产保供的农场配电网优化调度策略
2
作者 王一鸣 仪忠凯 +3 位作者 徐英 涂正宏 刘延龙 李振伟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00-109,共10页
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各农垦区大型农场用电需求快速增长,海量灌溉设施的集中无序用电引发了严重的输电拥堵、电压跌落问题。首先,文中推导了描述灌溉用电、土壤湿度和作物产量关联关系的数学传播链模型。以... 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各农垦区大型农场用电需求快速增长,海量灌溉设施的集中无序用电引发了严重的输电拥堵、电压跌落问题。首先,文中推导了描述灌溉用电、土壤湿度和作物产量关联关系的数学传播链模型。以综合用电成本和粮食减产最低为目标,统筹考虑配电网运行安全和农业生产约束,提出了考虑大规模灌溉负荷生产保供的农场配电网优化调度模型。然后,针对农场配电网运行环境特有的降水等多元不确定性,设计了基于近邻传播聚类的农场配电网典型场景构建方法。进而,提出了统筹考虑多元随机因素的大型粮食基地农场配电网随机优化调度策略。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农场 优化调度 用电 不确定性 近邻传播聚类 保供 粮食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大豆种植管理知识问答系统
3
作者 郑鑫鑫 陈凡 +2 位作者 孙宝丹 巩建光 江俊慧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96-203,共8页
传统大豆数据库存在知识涵盖面狭窄、无效信息繁杂的问题,导致大豆种植者无法通过互联网有效地解决生产难题。知识图谱提供了一种从海量文本和图像数据中抽取知识的手段,使得使用者能够快速有效地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因此,首先根据现... 传统大豆数据库存在知识涵盖面狭窄、无效信息繁杂的问题,导致大豆种植者无法通过互联网有效地解决生产难题。知识图谱提供了一种从海量文本和图像数据中抽取知识的手段,使得使用者能够快速有效地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因此,首先根据现有公开资料构建大豆种植管理知识图谱并基于此搭建问答系统,旨在帮助大豆种植者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体地,首先采取自顶向下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采集已有知识和专业领域的先验知识,使用BIO方法标注数据;然后,使用Bert-BiLSTM-CRF模型抽取实体后搭建知识图谱。最后,通过使用Bert-BiLSTM-CRF模型和Bert+TextCNN模型,分别完成问答系统中的命名实体识别任务和用户意图判断任务,再基于上述两个模型进行问答系统的搭建。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大豆种植管理知识问答系统能够有效回答种植过程遇到的问题,证明了问答系统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实体识别 意图推断 知识图谱 种植管理 智慧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编辑技术在大豆基因功能鉴定及遗传改良上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佳瑞 张钰 +4 位作者 彭国庆 齐照明 陈庆山 辛大伟 胡利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9-930,共12页
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国内大豆供给孱弱,对外依存度过高,使国内大豆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并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一定隐患,因此培育优质高产的大豆品种是当前国内大豆育种的重要... 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国内大豆供给孱弱,对外依存度过高,使国内大豆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并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一定隐患,因此培育优质高产的大豆品种是当前国内大豆育种的重要目标。目前,大豆中一批控制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已经被克隆和解析,为开展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传统育种周期长、效率较低,基因编辑技术为生物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工具,可以加速育种进程。以CRISPR/Cas9技术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快速发展成为大豆基因功能研究、改造及农艺性状遗传改良的重要工具。本文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的类型、特点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概况,并综述了其在大豆产量、品质、抗病、抗逆、开花期、共生固氮和育性等农艺性状研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开展大豆基因编辑育种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借鉴。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基因编辑技术在大豆遗传改良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基因编辑技术 遗传改良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准知识筛选及知识协同生成的农业大语言模型
5
作者 姜京池 闫莲 刘劼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1期20-32,共13页
[目的/意义]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LLMs)依托其强大的认知理解和内容生成能力,发展迅速,有望成为智慧农业领域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然而,由于通用LLMs缺乏农业领域知识,对于专业性问题通常会产生事实性错误或信息不完备的... [目的/意义]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LLMs)依托其强大的认知理解和内容生成能力,发展迅速,有望成为智慧农业领域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然而,由于通用LLMs缺乏农业领域知识,对于专业性问题通常会产生事实性错误或信息不完备的回复。为提升大模型在农业领域的适应性,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知识图谱引导的农业LLMs--KGLLM。[方法]该模型基于信息熵实现知识过滤,并在解码阶段显式利用知识图谱的语义信息约束其内容生成。具体而言,将输入问题中的关键实体链接到农业知识图谱,形成知识推理路径和问答依据。为保证此外源知识的有效性,进一步评估引入每条知识前后模型输出内容的熵差,对无法提升答案确定性的知识进行过滤。经筛选的知识路径将被用于调整词表概率,以增加与知识高度相关词的输出,实现知识图谱对LLMs的显式引导。[结果和讨论]本研究在5种主流的通用LLMs上实现了农业知识图谱引导技术,包括Baichuan、ChatGLM、Qwen等开源大模型,同时与最优的知识图谱检索增强生成技术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在内容流畅性、准确性、真实性和领域忠诚度方面都有显著提升,相较于GPT-4o,在Mean BLEU、ROUGE、BertScore上分别平均提升了2.5923、2.8151和9.84%。通过消融实验亦证明了知识引导的农业LLMs不仅实现了冗余知识过滤,而且在解码过程中可有效调整词表输出分布,有助于提升通用LLMs在农业领域的适应性及问答的可解释性。[结论]本研究为后续农业LLMs的构建提供了可借鉴思路,表明知识图谱引导的方法在提升模型的领域适应性和回答质量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农业大语言模型 信息熵 语义相似度 知识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农业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于合龙 周雷进雨 +4 位作者 徐兴梅 杨明来 Jian ZHANG 姜京池 李卓识 《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激光作为一种新兴的人造光源,是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具有功率密度高、方向性好和优良的单色性等优点,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激光技术在植物生产、动物管理和菌物研究方面展现了显著优势。文章主要对激光技术在农业领域... 激光作为一种新兴的人造光源,是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具有功率密度高、方向性好和优良的单色性等优点,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激光技术在植物生产、动物管理和菌物研究方面展现了显著优势。文章主要对激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进行深入剖析。在植物生产方面,介绍了激光技术在植物诱变育种、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植物保护、植物检测和植物表型中的应用情况。在动物管理方面,主要分析了激光技术在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生长、动物医疗和动物产品检测方面的研究。在菌物研究方面,重点总结激光技术在菌物育种、菌物生长发育及菌物检测和鉴定中的应用详情。最后,针对激光技术与农业生产研究相结合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从提升激光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中的精度和扩展其适用范围角度出发,提出了激光技术在植物生产精准化、动物生产管理优化和菌物生产科学化的发展方向。虽然激光技术在农业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探索更多创新应用,并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推进激光技术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农业生产 植物 动物 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期适宜复合肥用量促进马铃薯高产和优质的协同
7
作者 彭显龙 赵然 +2 位作者 张宇 刘智蕾 李鹏飞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共13页
东北马铃薯普遍存在块茎干物质累积量低、炸条品质不稳定等问题。调研显示,前期过量施用复合肥可能是炸条马铃薯高产和优质协同的限制因子。2020和2021年在黑龙江省甘南县开展马铃薯复合肥梯度试验,复合肥用量分别为250 kg·hm^(-2)... 东北马铃薯普遍存在块茎干物质累积量低、炸条品质不稳定等问题。调研显示,前期过量施用复合肥可能是炸条马铃薯高产和优质协同的限制因子。2020和2021年在黑龙江省甘南县开展马铃薯复合肥梯度试验,复合肥用量分别为250 kg·hm^(-2)(F1)、500 kg·hm^(-2)(F2)、750 kg·hm^(-2)(F3)和1 000 kg·hm^(-2)(F4);2021年在内蒙古西旗设5个处理,前4个处理用量与甘南相同,处理5复合肥用量为1 200 kg·hm^(-2)(F5),测定马铃薯养分、干物质、产量和炸条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前期复合肥用量和叶片氮、磷、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对养分含量的影响存在年际间和区域间差异。随着前期复合肥用量增加,各处理马铃薯全株干物质积累量呈先增后降趋势。收获期全株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2020年甘南其他处理较F1处理显著增加6.28%~11.14%,2021年甘南F3处理全株干物质积累量较其他处理增加3.57%~16.73%,西旗F3处理较其他处理增加4.48%~15.53%。氮、磷、钾积累量也存在年际间差异,甘南2020年F2处理氮、磷、钾积累量最高;2021年F3处理氮、磷、钾积累量最高,F3处理产量较其他处理增加9.59%~31.59%,经济效益提高87~240元·hm^(-2)。甘南F3、F4处理较其他处理炸条品质提高,炸条颜色指数降低4.98%~23.60%;马铃薯块茎干物质(淀粉含量)处理间具有差异,具体表现在F3处理淀粉含量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0.48%~3.97%,F3、F4处理较其他处理块茎还原糖含量降低10.11%~24.10%,商品薯率提高2%~4%;西旗F3处理炸条颜色指数较其他处理降低3.30%~24.30%,块茎淀粉含量增加0.45%~1.01%,还原糖含量较其他处理有所下降,炸条品质得到提高,商品薯率提高1%~4%。前期适宜的复合肥用量是实现马铃薯高产和优质的关键,在高肥力土壤上推荐复合肥用量为500 kg·hm^(-2),肥力较低土壤前期复合肥用量为750 kg·hm^(-2),前期施肥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马铃薯高产和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复合肥 产量 炸条品质 还原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典型叶部病害高光谱识别及其烈度分类 被引量:2
8
作者 沈艳艳 赵玉涛 +4 位作者 陈庚申 吕振刚 赵峰 杨万能 孟冉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28-39,共12页
[目的/意义]近年来,玉米叶部病害发生日趋加重且呈现混发现象,严重威胁玉米产量和品质。但目前鲜有研究对叶部病害种类识别及其烈度分类进行结合,无法满足实际场景中玉米不同病害及不同烈度混发下的病害防控需求。[方法]提出一种基于高... [目的/意义]近年来,玉米叶部病害发生日趋加重且呈现混发现象,严重威胁玉米产量和品质。但目前鲜有研究对叶部病害种类识别及其烈度分类进行结合,无法满足实际场景中玉米不同病害及不同烈度混发下的病害防控需求。[方法]提出一种基于高光谱技术实现玉米典型叶部病害种类识别及其烈度分类的方法,通过挖掘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南方锈病3种叶部病害的光谱特性,优选敏感特征构建基于病害发展全阶段(包含病害所有烈度)和病害单一烈度下的病害种类识别模型;进一步地,针对玉米叶部单一病害构建烈度分类模型,以期实现对不同叶部病害的全过程识别与病害烈度分类。[结果和讨论]3种玉米叶部病害在550~680 nm的可见光、740~760 nm的红边、760~1000 nm的近红外和1300~1800 nm的短波红外处其光谱变化显著。基于此提取的光谱特征能够有效捕捉病害特异性信息。基于病害发展全阶段构建的病害种类识别模型最优总体精度(Overall accuracy,OA)达77.51%,Macro F_(1)达0.77;而基于病害单一烈度下的病害种类识别模型精度随着病害烈度的增加而升高。在病害发展阶段处于重度烈度时,病害种类识别模型最优精度达95.06%,Macro F_(1)达0.94。此外,研究构建的3种玉米叶部病害烈度分类模型最优精度均超过70%,其中大斑病烈度分类效果最好(OA=86.25%,Macro F_(1)=0.85)。[结论]基于高光谱数据能够有效实现玉米典型叶部病害种类识别及其烈度分类,为大范围作物病害监测提供研究基础及理论依据,助力精准防控与绿色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病害 高光谱遥感 病害种类识别 病害烈度分类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的黑龙江省水稻水土肥资源协同优化调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茉 薛敏 +2 位作者 沙炎 李海燕 陈颖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2-311,共10页
水稻灌溉水量、氮肥和种植面积的高效管理有助于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以黑龙江省13个市(区)为研究区域,利用Meta分析量化不同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CO_(2)、CH_(4)、N_(2)O)排放的影响,... 水稻灌溉水量、氮肥和种植面积的高效管理有助于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以黑龙江省13个市(区)为研究区域,利用Meta分析量化不同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CO_(2)、CH_(4)、N_(2)O)排放的影响,并建立水肥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以经济效益、温室气体排放量、水肥利用效率为目标函数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以优化分配各地区的水肥资源,调整水稻种植面积。优化结果表明:控制灌溉和施加氮肥不同程度影响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优化后水稻种植面积减少3.76%,水利用效率提高18.4%,灌溉水量均值为4513.54 m^(3)/hm^(2),氮肥施用量减少11%,氮肥利用效率提高32%,氮肥施用量均值为100 kg/hm^(2);经济效益增加8.1%,温室气体排放降低10.6%。本模型可以量化表征区域尺度基于控制灌溉的水肥施用与产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响应关系,协同优化稻田水土肥资源最佳配比,平衡经济、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黑龙江省水稻不同目标间的水肥资源优化和种植面积调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为水稻水土肥资源优化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控制灌溉 META分析 水肥耦合 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过程输水损失的灌区渠系优化配水模型构建——以长岗灌区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茉 张旭 +3 位作者 许耀文 陈颖珊 张金平 刘武元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4-696,共13页
为发挥灌区用水调度决策潜能,以黑龙江省长岗灌区为研究区,提出一种基于全过程输水损失的灌区渠系优化配水多目标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灌区骨干渠系内不同渠段、渠道之间的水量平衡和各级渠道的输水能力,兼顾渠系输水损失、配水及时性与... 为发挥灌区用水调度决策潜能,以黑龙江省长岗灌区为研究区,提出一种基于全过程输水损失的灌区渠系优化配水多目标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灌区骨干渠系内不同渠段、渠道之间的水量平衡和各级渠道的输水能力,兼顾渠系输水损失、配水及时性与公平性多目标的协同,优化决策配水流量与输水历时。此外,利用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灌区的供需水量,基于此,计算未来气候模式下的渠系输水损失并获得长岗灌区渠系优化配水方案。结果表明:同一生育阶段内上级渠道不同渠段的输配水损失水量占上级渠道输配水损失总量的比例差异性显著,任一生育阶段内上级渠道靠近渠首的第一个渠段的输配水损失水量占比最大(返青期、抽穗开花期和乳熟期均为20.71%、分蘖期为21.21%、拔节孕穗期为25.43%);通过渠系优化配水模型得到长岗灌区作物全生育期渠系输配水总量为230.51万m^(3),总配水历时为494.32 h,输水损失总量为8.66万m^(3),与灌区采用经验系数法计算的输配水损失水量相比,输水损失减少24.89%,显著提高输配水效率。该模型有助于提供科学、合理的渠系配水方案,为综合提升灌区水资源管理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损失 渠系优化配水 多目标协同 随机森林模型 气候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融合的高时空分辨率作物蒸散发反演与高效精细化灌溉决策
11
作者 李茉 徐敏 +2 位作者 王璐晨 王一甲 董文浩 《农业机械学报》 2025年第8期62-73,共12页
高效利用水资源和精准灌溉管理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而蒸散发作为灌溉水管理中的核心参数,其传统估算方法因时空分辨率低等问题,制约了精细化灌溉管理的实施。提出了一种集成遥感技术、数据融合和多目标优化的高时空分辨率作物蒸... 高效利用水资源和精准灌溉管理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而蒸散发作为灌溉水管理中的核心参数,其传统估算方法因时空分辨率低等问题,制约了精细化灌溉管理的实施。提出了一种集成遥感技术、数据融合和多目标优化的高时空分辨率作物蒸散发反演与精细化灌溉管理方法。通过时空融合模型获取高精度地表变量(NDVI、反照率和地表温度),实现田间尺度(30 m×30 m)逐日作物蒸散发(ET)精准反演,并构建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的灌溉制度优化模型,为灌区差异化灌溉提供决策支持。结果表明,该方法充分考虑田间时空变化,水分供给精准契合作物需水特性。通过优化灌溉策略,在非关键生育期灌水量显著降低57 mm(30%),增产423.23 kg/hm^(2)(4.6%),达到节水增产目标。结合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的区域差异化水资源管理结果显示,在湿润区(TVDI为0~0.1),作物产量较高(>9500 kg/hm^(2)),但灌水量也较大。通过优化灌溉策略最大灌水量减少15%(83.17 mm),避免了水资源浪费并保持高产;而在干旱区(TVDI大于0.4),灌水量不足导致产量较低(7500~8500 kg/hm^(2)),优化灌溉策略后灌水量增加37.15 mm,产量提升2171.88 kg/hm^(2),有效避免了干旱风险。整体而言,该优化方法使区域整体产量提高4.6%,灌水效率提升14%,灌水量减少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遥感 数据融合 干旱监测 灌溉制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特征融合与双分支上采样网络作物精细分类
12
作者 刘垚 李长春 +5 位作者 王欣 焦英华 相恒茂 吴喜芳 周龙飞 徐乐 《农业工程学报》 2025年第16期173-181,共9页
为了在现有作物分类方法上进一步提高模型的分类精度与泛化能力,该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特征融合与双分支上采样网络(attentional feature fusion and dual-branch upsampling network,AF-DBUNet),用于Sentinel-2影像的玉米和花生... 为了在现有作物分类方法上进一步提高模型的分类精度与泛化能力,该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特征融合与双分支上采样网络(attentional feature fusion and dual-branch upsampling network,AF-DBUNet),用于Sentinel-2影像的玉米和花生作物分类。AF-DBUNet采用注意力引导特征融合模块(attention-guided cross-fusion module,A-CFM)优化编码器和解码器之间的特征融合,并通过双分支上采样融合模块减少信息丢失,增强空间特征重构与模型泛化能力。同时,结合Relief-F算法优选3个关键特征,优化模型的输入。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与花生分类任务中AF-DBUNet的性能优于U-Net、PSPNet和DeepLabv3+,平均交并比为85.17%,总体精度为92.30%;在跨县综合泛化测试中仍表现最优,平均交并比和总体精度分别达到81.18%、88.89%;此外,在跨市域跨年份泛化测试中模型的总体精度达到80.42%,表现出较好的鲁棒性与泛化能力。该模型为精准农业中作物分类提供了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作物分类 语义分割 深度学习 精准农业 卫星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病毒侵染性克隆构建与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宋爽 周家莹 +2 位作者 陈明 陈庆山 辛大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5年第4期814-825,共12页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粮食和饲料作物,是人类植物油脂和蛋白质摄入的重要来源。大豆病毒病在国内外各大豆产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且目前缺乏有效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植物病毒侵染性克隆是利用反向遗传学研究病毒...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粮食和饲料作物,是人类植物油脂和蛋白质摄入的重要来源。大豆病毒病在国内外各大豆产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且目前缺乏有效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植物病毒侵染性克隆是利用反向遗传学研究病毒基因功能及病毒与植物互作机制的重要工具,其还可以被进一步改造为病毒介导的过表达(VOX)载体和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载体,用于快速分析植物基因的功能。因此,本文针对侵染大豆的大豆花叶病毒、菜豆荚斑驳病毒、苹果潜隐球形病毒、烟草脆裂病毒、黄瓜花叶病毒、苜蓿花叶病毒和豇豆重花叶病毒,围绕病毒侵染性克隆的构建及其在VOX和VIGS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病毒侵染性克隆 病毒介导的过表达载体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