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面向文物保护的古代陶瓷修复技艺研究
- 1
-
-
作者
孙悦
-
机构
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
-
出处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1-86,共6页
-
文摘
文物保护是保留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手段,随着文物出土量的急剧增加,为发挥文化保护的关键作用,对文物保护的技术要求也日益严苛。为了更好地呈现古代历史文化,必须利用科学有效的古代陶瓷修复技艺,以实现对文物的复原及保护。立足于文物保护视角,阐述古代陶瓷修复的研究进展,分析古代陶瓷修复所蕴含的文物保护价值,同时从古代陶瓷修复技艺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及维保阶段等维度,探讨其修复技艺的应用,以促进古代陶瓷文物的修复及保护,还原陶瓷文物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意蕴。
-
关键词
文物保护
价值分析
古代陶瓷
修复技艺
-
Keywords
Cultural relic preservation
Value analysis
Ancient ceramics
Restoration technique
-
分类号
J502
[艺术—艺术设计]
K85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宋代景德镇青白瓷装饰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 2
-
-
作者
程仁发
-
机构
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
-
出处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9-122,共4页
-
文摘
景德镇是我国五代青白瓷的创立者和引领者之一,至宋代,其所烧制的青白瓷釉色莹润、装饰秀美,素有"饶玉"之称。它不仅集中地代表了当时全国高度发展的陶瓷装饰艺术水平,还真实地反映了宋人崇尚质朴、追求自然美的道家精神和人文情怀,更将中国文人的美学理念演绎至一个唯美的境界。
-
关键词
景德镇
青白瓷
装饰性
-
Keywords
Jingdezhen
Bluish White Porcelain
Decorative
-
分类号
TQ174.74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
-
题名景德镇瓷业生产体系形成时代考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程仁发
-
机构
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
-
出处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9-103,共5页
-
文摘
景德镇是闻名世界的瓷都,自明代以来便成为中国的制瓷中心,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对景德镇制瓷工序的详尽描述,为世人呈现了完善的景德镇瓷业生产体系。其实,景德镇瓷业生产体系的形成与完善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而并不是到明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时一蹴而就的。后人对景德镇瓷业生产体系的引用,绝大多数征引《天工开物·陶埏》,尤其是文尾"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的描述,认为景德镇瓷业生产体系在明代才得以形成。通过对文献研究、结合考古调查工作及对宋代景德镇窑产品的分析,提出景德镇瓷业生产体系至迟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形成了。
-
关键词
景德镇瓷业
生产体系
形成时代
-
Keywords
Jingdezhen porcelain industry
Production system
Formation times
-
分类号
TQ174.73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
-
题名景德镇刘家弄古作坊群的保护发展
被引量:1
- 4
-
-
作者
程仁发
-
机构
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
-
出处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3-557,共5页
-
文摘
景德镇刘家弄古作坊群,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老城区南部,是瓷都景德镇清代至民国的陶瓷工业建筑,它既是景德镇制瓷业进入手工业工场时代的历史见证,又是景德镇制瓷业中存在资本主义因素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我国十分优秀的古代陶瓷工业建筑中的典范,承载着厚重的陶瓷历史文化信息,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本文从景德镇刘家弄古作坊群的文物本体状况、历史沿革、文物价值方面提出保护发展刘家弄古作坊群的重要意义。
-
关键词
景德镇
刘家弄
古作坊群
保护发展
-
Keywords
Jingdezhen
Liujia Lane
ancient workshop group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陶艺中的残缺美
被引量:2
- 5
-
-
作者
陈军
傅长敏
-
机构
景德镇陶瓷馆
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
-
出处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2-73,共2页
-
文摘
在陶艺作品中经常会出现残缺着运用,或不完整的视觉审美现象,人们把这种创作形式的艺术手法理解成一种古趣天成,粗放拙味的美感,尤其是今天倡导艺术创作个性化,回顾自然的呼声成为一种时尚创作潮流,也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追求,一件富有创意,富有匠心的残缺特点在陶艺的巧妙运用,已成为新的美感,供人们审视并带来遐思。
-
关键词
陶艺
残缺
美
-
Keywords
ceramics art, deformity, beauty
-
分类号
TQ174.74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J203
[艺术—美术]
-
-
题名现代与传统中的陶艺审美形式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傅长敏
陈军
-
机构
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
景德镇陶瓷馆
-
出处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82,共3页
-
文摘
现代陶艺是在原始陶艺,古代陶艺,传统的艺术长河中继承发展而来,没有传统就没有现代,现代的多元化,来自传统的艺术营养与文化遗产,我们用心去体会不同时期的陶艺,有了不同的审美,就有不同的工艺要求,只要审美的不断提高,艺术才有更高的意境.
-
关键词
现代
传统
陶艺
审美
-
Keywords
modem, traditional, ceramics art, aesthetic
-
分类号
TQ174.74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
-
题名当阳峪窑绞胎瓷的美学意蕴
被引量:5
- 7
-
-
作者
孙悦
-
机构
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
-
出处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9-342,共4页
-
文摘
以当阳峪窑绞胎瓷为主要实物依据,通过对比现有藏品和出土文物的装饰纹样,从纹样特征、装饰运用、视觉构成等归纳当阳峪窑绞胎瓷特有的艺术特征。从社会学与民俗学的角度,深入挖掘当阳峪窑绞胎瓷中潜藏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当阳峪窑绞胎瓷美学意蕴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探索与传播传统陶瓷文化。
-
关键词
当阳峪窑
绞胎瓷
美学意蕴
-
Keywords
Dangyangyu kiln
stranding porcelain
aesthetic implication
-
分类号
TQ174.74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
-
题名关于元代卵白釉珍珠粒装饰高足杯相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 8
-
-
作者
欧阳中华
-
机构
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
-
出处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87,共7页
-
文摘
通过分析相关考古发掘资料,论证了现已所知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珍珠粒装饰高足杯的烧造年代是为元代早期,至迟不会晚于元代中期前段。其次,如同元代早期景德镇窑高足杯造型直接或间接受到中西亚地区金银器造型及传入中国后再次演变影响一样,其上珍珠粒装饰工艺极有可能也是受到了中西亚地区器物相似装饰工艺的影响,而不是蒙元贵族礼服上纳石失。此外,元代早期景德镇窑卵白釉高足杯上珍珠粒装饰的出现,很可能与元朝中西亚地区文化二次传入和蒙元贵族偏好贵金属材质器物有关,而这一影响背后却是蒙元统治者对景德镇制瓷业生产活动主动干预的结果,这一干预直接推动了瓷质器物造型和装饰两大方面朝着金银器风格迈进。
-
关键词
元代
高足杯
珍珠粒
金银器
中西亚地区文化
-
Keywords
Yuan dynasty
High-foot cup
Pearl grain
Gold and silverware
Culture of central and Western Asia
-
分类号
J504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江西浮梁严台古村落与农业考察纪要
被引量:1
- 9
-
-
作者
程仁发
-
机构
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
-
出处
《农业考古》
2015年第6期308-311,共4页
-
文摘
浮梁严台古村落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现保存徽式明清建筑70栋,既有民居和祠堂,又有牌坊和油坊,保存现状较好。这些民居均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属徽派砖木结构,不仅具有天井、明堂、八字门、白墙、黛瓦、马头墙等建筑特征,还具有极高的砖雕、石雕和木雕等装饰艺术水平,形成了一道美丽动人的历史文化建筑景观。古村落自古以来以茶叶、山林、中草药材和油茶为支柱产业。江氏先人对古村落的选址规划和及氏族世代的繁衍,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村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历史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2008年10月,浮梁严台被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保护好传统古村落,留住乡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浮梁
古村落
保护
新农村建设
农业发展
-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