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末景德镇民窑青花写意山水艺术特征探究
1
作者 孙立新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6-1059,共4页
明末景德镇民窑青花写意山水笔法率真、洒脱,笔墨自然、质朴,具有浓郁生活气息。作品画面简约、意境深邃,有文人画的审美意韵。文章从明末景德镇民窑青花写意山水的文化内涵、艺术特征来诠释其审美情趣。
关键词 明末 景德镇青花 写意山水 艺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修内司官窑瓷的形制与文化审美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俐 郑芳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3,共7页
以南宋修内司官窑瓷的形制为研究视角,结合北宋汝官窑瓷工艺特征的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图像与实例分析法等方法,探究其器型形制、装饰特征、烧制工艺与文化审美特征。从地域、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梳理,认为南宋修内司官窑瓷的特征... 以南宋修内司官窑瓷的形制为研究视角,结合北宋汝官窑瓷工艺特征的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图像与实例分析法等方法,探究其器型形制、装饰特征、烧制工艺与文化审美特征。从地域、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梳理,认为南宋修内司官窑瓷的特征风格的形成是受北宋汝官窑瓷文化的影响,是南北宋时期文化交融与智慧融合的产物。南宋修内司官窑瓷造型拙朴、釉色青润明亮、气韵庄重浑厚,具有古拙而又讲究的特征,充分体现古人善假于物、物尽其用、因地制宜的设计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修内司官窑 形制 文化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空白期”官窑中仿永乐官窑样式研究——以御窑厂遗址出土遗物为中心
3
作者 谢俊仪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0-146,共7页
对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官窑烧造情况以及所谓“空白期”之名进行文献梳理,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归纳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来对比典型宣德、成化官窑瓷器,分析了正统、景泰、天顺官窑产品而做出简要分期,近宣德者或为正统官窑器,而近... 对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官窑烧造情况以及所谓“空白期”之名进行文献梳理,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归纳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来对比典型宣德、成化官窑瓷器,分析了正统、景泰、天顺官窑产品而做出简要分期,近宣德者或为正统官窑器,而近成化者或属天顺官窑。从而,对2014年御窑厂遗址珠山北麓出土的“空白期”官窑瓷器中的壮罐、杏圆执壶、玉壶春瓶、■等一批产品和绿彩工艺展开研究,认为其在造型、纹饰、装饰工艺等方面存在对永乐官窑的直接仿制,并延伸了关于“空白期”官窑不见帝王年号款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窑厂遗址 官窑 空白期 永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新安沉船打捞出水青白瓷仕女枕研究
4
作者 王亚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75,共6页
将新安沉船打捞出水景德镇窑青白瓷仕女枕,所绘服饰与宋元时期绘画中女性着装进行对比,可知前者所饰并非为袍,而是对襟长衫,也就是褙子。此种服饰在宋元时期皆有使用,其并不能作为判定这件青白瓷仕女枕年代依据。结合新近刊布资料,辅以... 将新安沉船打捞出水景德镇窑青白瓷仕女枕,所绘服饰与宋元时期绘画中女性着装进行对比,可知前者所饰并非为袍,而是对襟长衫,也就是褙子。此种服饰在宋元时期皆有使用,其并不能作为判定这件青白瓷仕女枕年代依据。结合新近刊布资料,辅以其他遗址考古发掘资料,可证新安沉船打捞出水景德镇窑青白瓷仕女枕烧造年代并非元代或南宋中晚期,而是北宋晚期至南宋初期。此外,根据新安沉船组织关系及14世纪初期中日文化交流方式,尤其是镰仓幕府时期武士阶层对待宋元文化态度差异,我们推断新安沉船打捞出水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仕女枕很可能是入元日僧替武士阶层收集的“唐物”珍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沉船 景德镇窑 青白瓷 仕女枕 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上都城南子山南区元墓出土叶纹台盘考
5
作者 欧阳中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9-85,共7页
通过相关分析和研究,元上都城南子山南区M38A号元墓出土卵白釉叶纹瓷器应该是一件台盘,其用途是用以盛放的“颜乐”款卵白釉勺。与此同时,这件卵白釉叶纹台盘烧造年代应该是在1323年左右。其次,考证了元上都城南子山南区M38A号元墓出土... 通过相关分析和研究,元上都城南子山南区M38A号元墓出土卵白釉叶纹瓷器应该是一件台盘,其用途是用以盛放的“颜乐”款卵白釉勺。与此同时,这件卵白釉叶纹台盘烧造年代应该是在1323年左右。其次,考证了元上都城南子山南区M38A号元墓出土卵白釉台盘上叶纹为茶条槭树叶,也就是文献中所谓“红叶”。台盘上茶条槭树叶装饰是受到了元上都宫廷节日文化之压节的影响,即簪红叶于帽的习俗。结合元代祭祀制度,可以推断出带有此类装饰的台盘很可能是元代宫廷订烧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墓 叶纹 卵白釉瓷 茶条槭 宫廷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洪武二十六年官用瓷器窑厂行移南京未遂原因考
6
作者 欧阳中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1,共6页
对以往研究中有关洪武二十六年官用瓷器窑厂行移南京未遂所提出各项因素进行了逐一辨析,除了制瓷原料运输成本会在行移南京后有所增加之外,并没有证据表明会在诸如“运输破损率”“建窑等设备成本”“工匠成本”等方面带来生产上成本显... 对以往研究中有关洪武二十六年官用瓷器窑厂行移南京未遂所提出各项因素进行了逐一辨析,除了制瓷原料运输成本会在行移南京后有所增加之外,并没有证据表明会在诸如“运输破损率”“建窑等设备成本”“工匠成本”等方面带来生产上成本显著增加,至于所谓行移南京后“生产缺陷”风险陡然增加也是纯属思之多余。通过相关史料分析,明洪武二十六年后饶州府和处州府两地官用瓷器烧造事宜行移南京未遂是受到了明洪武八年凤阳中都罢废事件的影响,即明洪武二十六年至明洪武三十五年之间朱元璋政府对大量征调人匠一直持有审慎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 官用瓷器 南京 行移未遂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