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O_(2)/g-C_(3)N_(5)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1
作者 彭阳 刘人源 +5 位作者 梁博宇 黄啟维 周安琪 洪燕 张欣瑶 廖润华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2-37,共6页
利用3-AT制备类石墨g-C_(3)N_(5),以水热法结合原位煅烧法制备光催化复合材料TiO_(2)/g-C_(3)N_(5)。通过XRD、SEM、XPS、EIS表征方法对其晶相结构、微观形貌、光电特性进行分析。以500 W氙灯模拟可见光照射2 h后TiO_(2)/g-C_(3)N_(5)(1... 利用3-AT制备类石墨g-C_(3)N_(5),以水热法结合原位煅烧法制备光催化复合材料TiO_(2)/g-C_(3)N_(5)。通过XRD、SEM、XPS、EIS表征方法对其晶相结构、微观形貌、光电特性进行分析。以500 W氙灯模拟可见光照射2 h后TiO_(2)/g-C_(3)N_(5)(1∶3)表现出最佳光催化性能,对盐酸四环素(TC-HCL)的降解率为77.2%并表现出优异的可回收性,降解率分别是g-C_(3)N_(5)和TiO_(2)的1.51倍和1.28倍;自由基捕获实验证明h^(+)和·O_(2)^(-)是光催化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种。TiO_(2)/g-C_(3)N_(5)光催化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循环五次后对盐酸四环素(TC-HCL)的去除率仍能保持4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g-C_(3)N_(5) 光催化 盐酸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废渣制备堇青石基陶瓷材料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
作者 赖岳飞 王辉军 +3 位作者 曾强 熊成荣 苏小丽 罗婷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21-4531,共11页
堇青石具有热膨胀系数低、抗热震性能良好和耐火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金属冶炼、玻璃、陶瓷等领域。工业废渣原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利用工业废渣制备堇青石材料不仅能降低原料成本和缓解矿物原料消耗巨大的问题,还能解决工业废渣大... 堇青石具有热膨胀系数低、抗热震性能良好和耐火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金属冶炼、玻璃、陶瓷等领域。工业废渣原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利用工业废渣制备堇青石材料不仅能降低原料成本和缓解矿物原料消耗巨大的问题,还能解决工业废渣大量堆积引起的土地占用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本文综述了工业废渣制备高附加值的堇青石微晶玻璃、多孔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对工业废渣制备堇青石基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添加剂对工业废渣制备堇青石陶瓷材料的影响机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并总结了高温工业废渣制备堇青石材料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温工业废渣的有效资源化综合利用提供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渣 堇青石 添加剂 微晶玻璃 多孔陶瓷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抗氧化陶瓷材料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天祥 张丰泽 +6 位作者 熊成荣 李国财 苏小丽 曾涛 施玮 陈云霞 董罡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碳化硅纤维/碳化硅(Si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兼具SiC_(f)较高的韧性以及SiC陶瓷高熔点、高硬度和高强度的特性,在航空航天、核能和耐磨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SiC_(f)/SiC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其界面相的研究进展密切相关。其中... 碳化硅纤维/碳化硅(Si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兼具SiC_(f)较高的韧性以及SiC陶瓷高熔点、高硬度和高强度的特性,在航空航天、核能和耐磨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SiC_(f)/SiC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其界面相的研究进展密切相关。其中复合材料的界面相指SiC_(f)/SiC中界面处的微观组织结构,一方面,界面相能够实现基体-纤维间的裂纹偏转以及载荷传递,还能够减少基体-纤维内部的残余应力,保证材料的非脆性断裂;另一方面,合适的界面相材料还能够提高SiC_(f)/Si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从而进一步提升材料整体的耐高温性能。根据不同的设计理念,从界面相的三种不同形式展开,简述了不同界面相材料种类对SiC_(f)/SiC复合材料的影响、并对未来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抗氧化陶瓷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 界面相 非脆性断裂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Al_(2)O_(3)颗粒增强日用陶瓷力学性能的研究及其强化机理
4
作者 王宇晖 周义棹 +4 位作者 李月明 孙熠 李恺 万德田 包亦望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5,83,共9页
以长石质瓷为坯体,α-Al_(2)O_(3)颗粒为增强相,研究了α-Al_(2)O_(3)含量、烧成温度、保温时间等因素对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烧成温度为1300℃,保温时间为30 min,添加6 wt%的α-Al_(2)O_(3)时,陶瓷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抗折... 以长石质瓷为坯体,α-Al_(2)O_(3)颗粒为增强相,研究了α-Al_(2)O_(3)含量、烧成温度、保温时间等因素对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烧成温度为1300℃,保温时间为30 min,添加6 wt%的α-Al_(2)O_(3)时,陶瓷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值(109±4)MPa,相比较于基体(64±5)MPa,提升幅度达70.3%,断裂韧性为1.13MPa·m^(1/2),相较于基体0.86 MPa·m^(1/2),提升幅度为31.4%;弹性模量为83.84 GPa,相较于基体51.25 GPa,提升幅度为63.6%。陶瓷冷却后α-Al_(2)O_(3)颗粒处于拉应力状态,基体处于压缩状态。当裂纹扩展时,颗粒周围将受到残余应力场的影响,裂纹将继续穿过颗粒扩展,从而降低裂纹扩展力,提高陶瓷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用陶瓷 α-Al_(2)O_(3)颗粒 预应力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熵钙钛矿材料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双双 罗凌虹 +4 位作者 王乐莹 程亮 徐序 丁莉萍 曹希文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0-718,共19页
高熵钙钛矿材料凭借独特的结构特征和性能调控空间大等优势,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应用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基于钙钛矿结构特点与阴极性能调控机制,通过深入探讨高熵设计与钙钛矿体系结合的潜在优势,系统综述了ABO_(3)型A位、ABO_(3... 高熵钙钛矿材料凭借独特的结构特征和性能调控空间大等优势,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应用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基于钙钛矿结构特点与阴极性能调控机制,通过深入探讨高熵设计与钙钛矿体系结合的潜在优势,系统综述了ABO_(3)型A位、ABO_(3)型B位、AA′BB′O_(6)型和其他类型的高熵钙钛矿阴极材料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高熵设计在增强催化活性、抑制元素偏析、提升抗CO_(2)/Cr毒化能力以及改善高温稳定性等方面的显著特性,最后提出了高熵钙钛矿阴极材料在机理阐述和理论研究方面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钙钛矿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阴极 氧还原反应 熵稳定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合法制备钒锆黄陶瓷墨水及呈色机理的探究
6
作者 江超 郑小玲 +3 位作者 余开明 张优 余少华 常启兵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49,共6页
采用络合反应法,通过将没食子酸与八水氧氯化锆反应生成可溶性锆源没食子酸锆,再以n(V)∶n(Zr)=1∶7的比例与钒源丙二酸氧钒钠混合,然后超声溶于去离子水中,辅以浓氨水调节pH值稳定在9~10之间,形成金属配合物型黄色陶瓷墨水。采用场发... 采用络合反应法,通过将没食子酸与八水氧氯化锆反应生成可溶性锆源没食子酸锆,再以n(V)∶n(Zr)=1∶7的比例与钒源丙二酸氧钒钠混合,然后超声溶于去离子水中,辅以浓氨水调节pH值稳定在9~10之间,形成金属配合物型黄色陶瓷墨水。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分光测色计等测试手段表征钒锆黄色墨水及其煅烧产物。结果表明:自制的钒锆黄色墨水的理化性能,包括黏度、表面张力和pH值都符合《陶瓷液体色料性能技术要求》(GB/T 38985—2020)要求,且不发生聚沉。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煅烧温度下墨水煅烧产物的色度值及呈色情况,当煅烧温度为600℃时,其色度值为L^(*)=63.79,a^(*)=0.12,b^(*)=47.14,样品呈现亮黄色,呈色最佳。还探讨了钒锆黄色料的呈色机理,所制备的钒锆黄墨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呈色性能,是一种有潜力的陶瓷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锆黄 络合反应 陶瓷墨水 呈色机理 煅烧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膨胀紫砂陶瓷的研究
7
作者 何梦真 李月明 +3 位作者 张小娜 王宇晖 李恺 黄圆圆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0-75,共6页
以山西平定紫砂泥、锂辉石、煅烧滑石、龙岩高岭土等为原料,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配方组成,调节热膨胀系数,制备低膨胀耐热紫砂陶瓷。研究结果表明:当紫砂泥含量为38.1 wt%,锂辉石为38.1 wt%,煅烧滑石为9.5 wt%,龙岩高岭土为14.3 wt%时所... 以山西平定紫砂泥、锂辉石、煅烧滑石、龙岩高岭土等为原料,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配方组成,调节热膨胀系数,制备低膨胀耐热紫砂陶瓷。研究结果表明:当紫砂泥含量为38.1 wt%,锂辉石为38.1 wt%,煅烧滑石为9.5 wt%,龙岩高岭土为14.3 wt%时所制得紫砂陶瓷样品具有最低的热膨胀系数,其热膨胀系数α20~600℃=2.21×10^(-6)/℃,吸水率为0.16%,抗热震性达到600~20℃水中热交换1次不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陶瓷 低膨胀 抗热震性 锂辉石 正交实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在热压罐成型过程中温度特性的数值研究
8
作者 孙健 边佳敏 高连生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1-829,共9页
框架式模具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热压罐中固化的重要工具,复合材料直接接触的模具型面的温度分布情况影响着产品固化质量。提高罐内温度分布均匀性,有助于减少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固化过程中形成的残余应力和形变。针对框架式模具的型面温度... 框架式模具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热压罐中固化的重要工具,复合材料直接接触的模具型面的温度分布情况影响着产品固化质量。提高罐内温度分布均匀性,有助于减少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固化过程中形成的残余应力和形变。针对框架式模具的型面温度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通过建立热压罐固化过程物理数学模型,分析成型过程中热压罐内温度分布,并与已知的实验数据相验证,模拟误差小于3%。研究流体流速、温度、工艺制度以及增加导流板对模具型面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流体流速和在升温过程中设置适当的保温时间可以改善型面温度均匀性。在模具结构内添加导流板,可以调控罐内流体的流动,改善其内部温度均匀性,添加平面型导流板的模具最大温差降低了20.56 K,降幅达45%,且平均温度标准差降低了2.72 K。研究结果为复合材料在热压罐中成型工艺制度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热压罐 模具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氧化锆陶瓷基气体传感器发展现状
9
作者 许云轩 王竹梅 +2 位作者 洪向东 曾涛 沈宗洋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共10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汽车的保有量逐年快速增长,汽车尾气的污染也随之日益严重。车用气体传感器作为汽车尾气处理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可检测尾气排放情况,优化燃烧过程。但随着排放标准日益严格,研发高性能、高稳定性的车用气体传感器...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汽车的保有量逐年快速增长,汽车尾气的污染也随之日益严重。车用气体传感器作为汽车尾气处理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可检测尾气排放情况,优化燃烧过程。但随着排放标准日益严格,研发高性能、高稳定性的车用气体传感器至关重要。故对现阶段车用氧化锆陶瓷基气体传感器的分类和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综述了车用气体传感器的发展现状,特别关注了氧化锆陶瓷基氮氧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车用氧化锆陶瓷基气体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陶瓷 车用气体传感器 氮氧传感器 尾气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ZnIn_(2)S_(4)材料及其可见光降解四环素的性能研究
10
作者 彭阳 刘人源 +4 位作者 梁博宇 周雨晴 邱杨 洪燕 廖润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27,共8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花瓣型的ZnIn_(2)S_(4)光催化剂,通过XRD、SEM、EDS和XP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合成单一ZnIn_(2)S_(4)样品,为花瓣型微球状,其化学价态为Zn^(2+)、In^(3+)和S^(2-)。在可见光下,研究了不同前驱体p H值...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花瓣型的ZnIn_(2)S_(4)光催化剂,通过XRD、SEM、EDS和XP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合成单一ZnIn_(2)S_(4)样品,为花瓣型微球状,其化学价态为Zn^(2+)、In^(3+)和S^(2-)。在可见光下,研究了不同前驱体p H值、水热反应时间、合成温度下ZnIn_(2)S_(4)光催化材料对盐酸四环素的降解效果,试验表明在合成温度为160℃、未调pH值、保温时间为12 h条件下合成的花瓣型Zn In_(2)S_(4)样品对盐酸四环素具有最佳降解效果,其降解效率为76.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光催化 ZnIn_(2)S_(4) 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VNB法对层压陶瓷复合材料断裂韧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闵祖鑫 蒋浩勃 +4 位作者 王杜希平 卓楚扬 白明敏 黄凯 饶平根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2-50,共9页
采用简单模压工艺制备了Al_(2)0_(3)/铁丝网夹层层压陶瓷复合材料,采用基于飞秒激光的SEVNB法测试了其在不同切口位置的断裂韧性值,分析了切口尖端半径对该材料断裂韧性测试值的影响。结果表明,Al_(2)0_(3)/铁丝网夹层层压陶瓷复合材料... 采用简单模压工艺制备了Al_(2)0_(3)/铁丝网夹层层压陶瓷复合材料,采用基于飞秒激光的SEVNB法测试了其在不同切口位置的断裂韧性值,分析了切口尖端半径对该材料断裂韧性测试值的影响。结果表明,Al_(2)0_(3)/铁丝网夹层层压陶瓷复合材料表现出近似脆性断裂行为,切口尖端最低点在第4层铁丝网夹层时的断裂韧性值达6.88MPa·m^(1/2),高于在第3层时的5.51 MPa·m^(1/2),略低于介于第3与第4层之间时的7.01 MPa·m^(1/2),且切口尖端半径对该材料断裂韧性测试值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VNB法 飞秒激光 断裂初性 Al_(2)0_(3)陶瓷 层压陶瓷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碳化硅陶瓷材料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49
12
作者 李辰冉 谢志鹏 +3 位作者 康国兴 安迪 魏红康 赵林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53-1370,共18页
碳化硅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导热性、抗氧化性及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能源环保、化工机械、半导体、国防军工等领域。然而,由于碳化硅为强共价键化合物,且具有低的扩散系数,导致其在制备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烧结致... 碳化硅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导热性、抗氧化性及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能源环保、化工机械、半导体、国防军工等领域。然而,由于碳化硅为强共价键化合物,且具有低的扩散系数,导致其在制备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烧结致密化困难。因此,大量研究工作通过烧结技术的研究与烧结助剂的选择和优化等手段促进碳化硅致密化过程,降低烧结温度,细化晶粒,改善碳化硅陶瓷材料的各项性能。本文基于对碳化硅材料烧结行为、显微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认识,综述了碳化硅烧结工艺的发展及烧结助剂的选择标准,同时分析和介绍了碳化硅陶瓷材料在传统工业与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陶瓷 烧结技术 烧结助剂 碳化硅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陶瓷材料烧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37
13
作者 李辰冉 谢志鹏 赵林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7-149,共13页
碳化硅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热学性能以及化学稳定性,在化工、冶金、机械、能源、环保等工业领域以及半导体、光电子等现代科技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从SiC晶体结构特征及粉体烧结特性入手,详细论述了碳化硅陶瓷的重要... 碳化硅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热学性能以及化学稳定性,在化工、冶金、机械、能源、环保等工业领域以及半导体、光电子等现代科技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从SiC晶体结构特征及粉体烧结特性入手,详细论述了碳化硅陶瓷的重要烧结工艺的研究进展,既包括主流的反应烧结、无压烧结、热压烧结、热等静压烧结,又包括最新发展起来的放电等离子烧结和振荡压力烧结技术,并着重介绍了各项烧结技术的烧结特性、烧结机理、材料与产品性能等方面,最后对碳化硅陶瓷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陶瓷 烧结技术 烧结机理 产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高强、隔热多孔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4
作者 汪长安 郎莹 +2 位作者 胡良发 董岩浩 周军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7-296,共10页
随着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航天飞行器对热防护材料和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发展具有更高使用温度、更小密度、更好隔热性能和更强力学性能的新型热防护材料,耐高温多孔陶瓷是其中的一类重要候选材料。本文总结了作者的课题组近年来... 随着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航天飞行器对热防护材料和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发展具有更高使用温度、更小密度、更好隔热性能和更强力学性能的新型热防护材料,耐高温多孔陶瓷是其中的一类重要候选材料。本文总结了作者的课题组近年来在轻质、高强、隔热多孔陶瓷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耐高温多孔陶瓷材料一些新颖的制备工艺、多孔结构的调控、热/力性能的匹配等。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简单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 热防护 制备工艺 隔热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界面工程的无机纳米结构材料在电催化还原CO_(2)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力方 李成金 +2 位作者 周晓霞 沈宗洋 陈航榕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3-638,共16页
电催化CO_(2)还原反应(CO_(2)Reduction Reaction,CO_(2)RR)利用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将CO_(2)还原为具有附加价值的燃料和化学品,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应用潜力的CO_(2)转化技术之一。然而,电催化CO_(2)还原依然存在反应过电势高、产物选择... 电催化CO_(2)还原反应(CO_(2)Reduction Reaction,CO_(2)RR)利用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将CO_(2)还原为具有附加价值的燃料和化学品,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应用潜力的CO_(2)转化技术之一。然而,电催化CO_(2)还原依然存在反应过电势高、产物选择性差以及稳定性低等诸多问题,如何设计制备高效、低成本的电催化剂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具有多功能的活性位点、可调控形貌结构和化学组分的金属基电催化剂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电催化CO_(2)材料。近年来,通过界面工程构造异质界面产生应变效应、电子效应以及载体效应等为获得高效CO_(2)电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介绍了电催化CO_(2)还原的反应过程,并详细分析了界面如何影响CO_(2)RR的内在机理。基于三种经典的界面纳米结构模型:核壳结构、异质结结构以及载体结构,综述了无机纳米结构材料在电催化还原CO_(2)中的最新进展,最后对界面工程在CO_(2)RR中存在的问题及新机遇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催化还原 电催化剂 界面工程 核壳结构 异质结结构 载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纳米氧化铝掺杂强化氧化锆陶瓷材料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甘学贤 张小珍 +1 位作者 宋秀梅 张清河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5-539,共5页
本文采用纳米氧化铝制备了氧化兌稳定氧化锆(YSZ)陶瓷,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能谱,烧结密度,抗弯强度及断裂韧性等测试技术对试样进行表征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湿法粉碎工艺成功实现了微量纳米氧化铝对YSZ材料的掺杂改性,... 本文采用纳米氧化铝制备了氧化兌稳定氧化锆(YSZ)陶瓷,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能谱,烧结密度,抗弯强度及断裂韧性等测试技术对试样进行表征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湿法粉碎工艺成功实现了微量纳米氧化铝对YSZ材料的掺杂改性,掺杂后的样品,氧化锆陶瓷晶粒细小,断裂主要以穿晶断裂为主,这可能是由于纳米氧化铝颗粒对氧化锆材料颗粒晶界产生了钉扎作用,有效抑制了氧化锆基体晶粒的异常长大,同时有利于减小基体中各种缺陷尺寸,使得基体材料具有更加均匀的微观结构。当氧化铝掺杂量为0.25wt.%时,烧结致密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99.6%、1206MPa和9.4MPa·m^1/2,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铝 YSZ陶瓷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厚比和硬夹层组成对B4C-BNNTs/TiB2-B4C层状陶瓷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维良 刘硕琦 +1 位作者 史重涛 陈建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51,共4页
以B4C为基体层材料,BNNTs为基体层补强增韧剂,TiB2为硬夹层,采用水基流延成型和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B4C-BNNTs/TiB2-B4C层状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基体层与硬夹层的层厚比、硬夹层组成和烧结温度对层状陶瓷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 以B4C为基体层材料,BNNTs为基体层补强增韧剂,TiB2为硬夹层,采用水基流延成型和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B4C-BNNTs/TiB2-B4C层状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基体层与硬夹层的层厚比、硬夹层组成和烧结温度对层状陶瓷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层厚比为1,硬夹层组份为80 wt%TiB2+20 wt%B4C,烧结温度为2050℃时,可以制备出力学性能良好的B4C-BNNTs/TiB2-B4C层状陶瓷复合材料,其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570.54 MPa和7.74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4C-BNNTs/TiB2-B4C 层状陶瓷复合材料 水基流延 热压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烟气过滤陶瓷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玉君 赵慧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8-53,共6页
实验以高温陶瓷纤维、高岭土、钾长石、锂辉石、滑石、氧化钙等为主要的原料,木炭粉为造孔剂,用半干压型法制备耐高温过滤陶瓷材料。详细探究了陶瓷纤维含量、造孔剂加入量对材料的显气孔率、抗折强度等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 实验以高温陶瓷纤维、高岭土、钾长石、锂辉石、滑石、氧化钙等为主要的原料,木炭粉为造孔剂,用半干压型法制备耐高温过滤陶瓷材料。详细探究了陶瓷纤维含量、造孔剂加入量对材料的显气孔率、抗折强度等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法对原料配方、成型压力、烧成制度等进行了优化。最后得到配方为:高温陶瓷纤维77.78 wt%、高岭土6.67 wt%、钾长石6.67 wt%、锂辉石6.67 wt%、滑石1.33 wt%、氧化钙0.89 wt%、外加木炭粉45.0 wt%、甲基1.5 wt%、三聚磷酸钠0.5 wt%。5 MPa的成型压力成型后,在氧化性气氛下,以3℃/min从室温升至900℃后,再以5℃/min继续升至最高温度1270℃后保温20 min,制备的陶瓷样品的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烟气过滤陶瓷 高温陶瓷纤维 造孔剂 显气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基流延成型和热压烧结制备TiB_2/B_4C-BNNTs层状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阮杰平 刘维良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8-662,共5页
以二硼化钛(TiB_2)为硬夹层,硅(Si)粉为基体层碳化硼(B4C)的烧结助剂,氮化硼纳米管(BNNTs)为基体层的补强增韧剂,聚乙烯亚胺(PEI)为分散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粘结剂,甘油为增塑剂,采用水基流延成型工艺制备TiB_2流延膜。研究了分散... 以二硼化钛(TiB_2)为硬夹层,硅(Si)粉为基体层碳化硼(B4C)的烧结助剂,氮化硼纳米管(BNNTs)为基体层的补强增韧剂,聚乙烯亚胺(PEI)为分散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粘结剂,甘油为增塑剂,采用水基流延成型工艺制备TiB_2流延膜。研究了分散剂含量、粘结剂含量、增塑剂与粘结剂质量比值(R值)以及固相含量对TiB_2流延浆料流变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PEI含量为2wt.%,CMC含量为5wt.%,R值为0.9,固含量为55 wt.%时可制备出高质量的TiB_2流延膜。与本实验室已制备的B_4C-BNNTS流延膜以不同层厚比进行叠层、热压烧结制备出TiB_2/B_4C-BNNTs层状陶瓷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当基体层与硬夹层的层厚比为1.8:1时,预制体于2040℃、30 MPa下热压烧结30 min制备的TiB_2/B_4C-BNNTs层状陶瓷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其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598.63 MPa和7.84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B2/B4C-BNNTs 层状陶瓷复合材料 TI B2水基流延 热压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空辐射制冷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建筑制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坤 董罡 +6 位作者 周天祥 施玮 苏小丽 曾涛 罗婷 唐奇 陈云霞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1-642,共12页
随着全球气温迅速上升,制冷消耗对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影响日益显著。天空辐射制冷是一种新兴的被动制冷技术,通过光谱调控将能量以热辐射的方式通过“大气窗口”辐射到外太空,从而在没有能源投入的情况下降低建筑温度。近年来,随着辐射... 随着全球气温迅速上升,制冷消耗对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影响日益显著。天空辐射制冷是一种新兴的被动制冷技术,通过光谱调控将能量以热辐射的方式通过“大气窗口”辐射到外太空,从而在没有能源投入的情况下降低建筑温度。近年来,随着辐射制冷材料(光子晶体等)的发展,辐射制冷不仅能在夜间应用,在阳光直射下也展现了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从材料发展的视角出发综述了天空辐射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设计,并分析了建筑-辐射制冷一体化面临的挑战。最后通过总结辐射制冷材料在冷屋顶和建筑冷却系统中的应用,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天空辐射制冷材料的制备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制冷 节能建筑 建筑碳中和 光子晶体 制冷和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