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古遗址博物馆的科普趣味展示新实践——以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青花秘境”特展为例
1
作者 邹媛 方婷婷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8,共7页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青花秘境”特展构建“遗址-展馆-街区”三位一体的全域展示体系,运用考古学研究成果转化、跨媒介叙事手法、数字交互技术三重创新策略,将青花瓷考古研究成果转化为可视化展陈语言;通过装置艺术、多媒体影像、沉浸式...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青花秘境”特展构建“遗址-展馆-街区”三位一体的全域展示体系,运用考古学研究成果转化、跨媒介叙事手法、数字交互技术三重创新策略,将青花瓷考古研究成果转化为可视化展陈语言;通过装置艺术、多媒体影像、沉浸式剧场等多元艺术形态实现跨媒介叙事;开发游戏化数字平台实现观众参与式文化传播。为考古遗址类博物馆的科普展示提供了“学术性转化-艺术化表达-数字化传播”的创新路径,对提升公众文化遗产认知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址博物馆 展览 科普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阶法”在明清御窑厂遗址出土官窑瓷器保护与修复上的应用
2
作者 江小民 李奇 +2 位作者 张济夏 郝国江 翁彦俊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158,共5页
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陶瓷类文物的传统修复技法,阐述了在明清御窑厂遗址出土瓷器保护修复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出土器物有破损缺失、研究展示价值极高等特点,借鉴西方“可识别”的文物修复理念,创新使用了在填补层次、仿真釉色、绘画色彩... 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陶瓷类文物的传统修复技法,阐述了在明清御窑厂遗址出土瓷器保护修复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出土器物有破损缺失、研究展示价值极高等特点,借鉴西方“可识别”的文物修复理念,创新使用了在填补层次、仿真釉色、绘画色彩三个方面,做适当降低原基调处理的“降阶法”修复方式,并以明清御窑厂遗址出土的两件明代官窑瓷器修复为例,详述了“降阶法”修复的实施过程与成果。该研究结果可为该技法在我国陶瓷类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中的推广提供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瓷器 “降阶法” 保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成化斗彩色料烧成工艺的试验考古学研究
3
作者 朱佳懿 江建新 刘朝晖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10,共12页
成化斗彩瓷器在中国彩瓷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斗彩工艺在传承前朝精湛技艺的同时,不断发展创新,达到超凡境界,并为清代的釉上粉彩技术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探讨明代成化斗彩瓷器的红彩、黄彩与绿彩烧成技术等古今工艺问题,通过现代... 成化斗彩瓷器在中国彩瓷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斗彩工艺在传承前朝精湛技艺的同时,不断发展创新,达到超凡境界,并为清代的釉上粉彩技术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探讨明代成化斗彩瓷器的红彩、黄彩与绿彩烧成技术等古今工艺问题,通过现代电炉与古法红炉的大量烧制试验,在宏观与微观角度分析推断斗彩瓷适宜的烧成温度、时长、升温曲线、氛围等。对烧制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烧成技术缺陷进行反思,总结成化斗彩釉上彩烧成时间在6 h以上,温度在780~800℃的纯氧化氛围中发色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化斗彩瓷器 斗彩色料 釉上彩烧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至南北朝陶瓷多彩装饰演变规律探究
4
作者 黄勇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2-139,共8页
概述先秦至南北朝陶瓷多彩装饰演变,包括史前彩陶、汉代釉陶以及三国两晋南北朝等各时期陶瓷色彩装饰技艺的演变,揭示了陶瓷多彩装饰从本土创新走向本土创新与融合创新并行的规律,通过出土陶瓷多彩装饰例证,描绘中国陶瓷多彩装饰发展持... 概述先秦至南北朝陶瓷多彩装饰演变,包括史前彩陶、汉代釉陶以及三国两晋南北朝等各时期陶瓷色彩装饰技艺的演变,揭示了陶瓷多彩装饰从本土创新走向本土创新与融合创新并行的规律,通过出土陶瓷多彩装饰例证,描绘中国陶瓷多彩装饰发展持续不断、交流融汇、创新创造的美丽篇章,反映先秦至南北朝陶瓷多彩装饰在中外不断交流融汇中创新发展的规律,启迪并成就了隋唐陶瓷兴盛和景德镇千年瓷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色彩 装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