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青花绣墩的考古修复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蕴 江小民 +3 位作者 李佳 张力程 翁彦俊 郝国江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74,共6页
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的15世纪中叶青花方胜纹绣墩,体量较大,器形特殊,出土时破损和缺失严重,修复难度较大。本研究通过分析传统考古修复中石膏作为补配材料的局限性,利用3D扫描打印的优势,设计采用新颖的高强度透明树脂取代传统修复补缺... 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的15世纪中叶青花方胜纹绣墩,体量较大,器形特殊,出土时破损和缺失严重,修复难度较大。本研究通过分析传统考古修复中石膏作为补配材料的局限性,利用3D扫描打印的优势,设计采用新颖的高强度透明树脂取代传统修复补缺材料,并且结合特制的加固装置完成对大型青花绣墩的考古修复,满足了后期研究与展览的需要。本研究提出了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3D打印补配大件异形陶瓷器的修复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绣墩 修复新方法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落马桥窑址明代早期遗存发掘收获与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宪平 秦大树 邹福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7,共10页
2012~2013年,景德镇落马桥窑址发掘清理出丰富的明代早期遗存,尤其是出土了大量所谓“空白期”的遗物。建立在具有明确叠压打破关系的地层及遗迹单位基础上,可以将明代早期遗存以正统为界分为前后两段。通过对不同阶段器物的种类进行统... 2012~2013年,景德镇落马桥窑址发掘清理出丰富的明代早期遗存,尤其是出土了大量所谓“空白期”的遗物。建立在具有明确叠压打破关系的地层及遗迹单位基础上,可以将明代早期遗存以正统为界分为前后两段。通过对不同阶段器物的种类进行统计分析与对比研究,表明在景德镇的生产中心区域,洪武至宣德时期主要以生产白釉瓷器为主;正统至天顺时期,青花瓷器开始在民窑场中较大规模的生产,并占据主导地位,标志着青花瓷器生产走向普及和成熟。这种变化在海内外遗址、墓葬等出土瓷器中也有所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落马桥窑址 明代早期 瓷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16-18世纪陶瓷外销规模估略 被引量:3
3
作者 翁彦俊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95,共5页
16-18世纪的景德镇陶瓷外销规模巨大,影响深远。从考古资料和文献档案出发,对其规模做了初步量化尝试,推测16世纪约为6476万件,17世纪约为10088万件,18世纪约为10217万件,16至18世纪合计约26781万件。
关键词 景德镇 陶瓷 外销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件明代斗彩和清代粉彩瓷片的科学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赵灵委 李青会 +2 位作者 董俊卿 刘松 江建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8-109,共12页
为探索光谱学和光学技术组合对中国彩瓷的无损综合科学分析,科学揭示我国两种著名彩瓷斗彩和粉彩的宏观和微观特征,探讨其制作工艺,应用多光谱成像、超景深体视显微分析、光学相干层析(OCT)成像、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分析和激光拉曼光... 为探索光谱学和光学技术组合对中国彩瓷的无损综合科学分析,科学揭示我国两种著名彩瓷斗彩和粉彩的宏观和微观特征,探讨其制作工艺,应用多光谱成像、超景深体视显微分析、光学相干层析(OCT)成像、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分析和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对4件景德镇官窑烧制的明代斗彩瓷片和2件山西新绛县绛州州署衙遗址出土的清代粉彩瓷片,进行了面、点相结合的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类彩瓷的釉上彩与白釉域的化学成分有明显区别,明代斗彩的釉上彩中含有较高的铅元素,而清代粉彩的釉上彩中同时含有铅和砷。明代斗彩的深红色釉上彩为赤铁矿着色,而清代彩瓷片的红色釉上彩为赤铁矿着色,深红色釉上彩为朱砂着色;明代斗彩的绿彩为铜离子着色,青花呈色元素是钴。采用多光谱成像技术识别和分析了釉上彩区域一些隐藏的图像信息,同时也通过OCT成像技术直观分析了釉上彩区域的断面结构。研究为早期釉上彩瓷器制作工艺的认知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方法学参考。对这两种各具特色的彩瓷进行科学分析对认识中国古代陶瓷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彩 粉彩 釉上彩 科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明代青花人物故事图葫芦瓶的年代考证 被引量:2
5
作者 马丁 江建新 +2 位作者 穆艺 蒋洪恩 王昌燧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2-67,共6页
固有观点认为一类未署年款的青花人物故事图葫芦瓶属于明正德时期(公元1506-1521)产品,包括天津博物馆藏青花仙人故事图葫芦瓶、普萨特博物馆藏青花八仙葫芦瓶,与之类似的还可见年代定为明中期的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青花琴棋书画十八学士... 固有观点认为一类未署年款的青花人物故事图葫芦瓶属于明正德时期(公元1506-1521)产品,包括天津博物馆藏青花仙人故事图葫芦瓶、普萨特博物馆藏青花八仙葫芦瓶,与之类似的还可见年代定为明中期的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青花琴棋书画十八学士葫芦瓶。通过对近期公布的考古和文物资料的梳理,根据器型、纹饰等特征推定上述一组葫芦瓶应属于明正统-天顺时期(公元1436-14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瓷 人物故事图 葫芦瓶 明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御器厂不见传世之出土遗物管窥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启寰 韦有明 袁枫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60,共6页
利用“二重证据法”对御器厂出土的一部分不见于传世品的遗物进行梳理与分析,认为该类遗物有试制品、失败品以及绝品三种样态,并对形成原因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与推演,认为这是御器厂管厂官员与工匠在御窑体制的强大压迫下,生成的一种充满... 利用“二重证据法”对御器厂出土的一部分不见于传世品的遗物进行梳理与分析,认为该类遗物有试制品、失败品以及绝品三种样态,并对形成原因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与推演,认为这是御器厂管厂官员与工匠在御窑体制的强大压迫下,生成的一种充满主观能动性的自我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器厂 落选品 传世品 主观能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