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激光扫描成像的机械零件加工缺陷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婷玉 李哲阳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9-264,共6页
为保证机械零件质量和使用寿命,需全面完成机械零件加工缺陷识别,因此,提出基于激光扫描成像的机械零件加工缺陷识别方法。图像采集模块主要以激光扫描成像系统为核心,完成机械零件成像;利用差分算法和分辨率生成式对抗网络模型,重构采... 为保证机械零件质量和使用寿命,需全面完成机械零件加工缺陷识别,因此,提出基于激光扫描成像的机械零件加工缺陷识别方法。图像采集模块主要以激光扫描成像系统为核心,完成机械零件成像;利用差分算法和分辨率生成式对抗网络模型,重构采集的图像;采用核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激光图像中的机械零件加工缺陷条纹特征值,将提取结果输入支持向量机中,识别机械零件加工缺陷。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精度最高为97%,识别误差最低为1%,识别效率最快为3 s,可有效处理图像中噪声点、提升图像清晰度,实现机械零件加工缺陷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成像 机械零件 加工缺陷识别 图像重构 缺陷条纹特征 差分处理 曝光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样机技术及其在陶瓷机械工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南星 冯景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3-64,80,共3页
论述了虚拟样机技术的内涵及特点,介绍了虚拟样机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虚拟样机技术的常用软件。讨论了将虚拟样机技术应用于我国陶瓷机械工业之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指出了应该遵从的原则,并对虚拟样机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虚拟样机技术 陶瓷机械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L_2增益的陶瓷取坯机械手鲁棒跟踪控制
3
作者 朱永红 姜长生 吕冬青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8-31,共4页
本文对具有不确定和干扰的二自由度电动陶瓷取坯机械手系统动态模型 ,采用李雅普诺夫函数递推设计方法设计了鲁棒跟踪控制器。所设计的控制器不仅保证跟踪误差系统的稳定性而且使得由力矩干扰到跟踪误差评价信号的L2 增益小于给定的值... 本文对具有不确定和干扰的二自由度电动陶瓷取坯机械手系统动态模型 ,采用李雅普诺夫函数递推设计方法设计了鲁棒跟踪控制器。所设计的控制器不仅保证跟踪误差系统的稳定性而且使得由力矩干扰到跟踪误差评价信号的L2 增益小于给定的值。同时本文也给出了不用解HJI不等式设计陶瓷取坯机械手H∞ 控制器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控制器 L2增益 递推设计 不确定 陶瓷取坯机械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瓷业崛起的茶文化因素
4
作者 蔡定益 肖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167-10169,10213,共4页
论述了景德镇瓷业的崛起中重要的茶文化因素,主要是唐代开始饮茶风气的兴起、唐宋浮梁(今景德镇)及其周边茶业的兴盛、唐宋到明清饮茶风尚的变迁以及一些著名茶人对景德镇瓷的推崇。
关键词 景德镇 瓷业 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机械变频控制无传感器技术转子位置跟踪研究
5
作者 陈玉海 张柏清 +1 位作者 刘北英 胡正寰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5-229,共5页
针对传统异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技术在低速时信噪比低、对电机参数敏感,利用逆变器馈电时的电压脉冲信号作为激励信号,电流的瞬态响应作为可反映转子位置信息的寄生效应检测信号,实现了异步电机凸极效应相关的转子位置信息提取。对逆变... 针对传统异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技术在低速时信噪比低、对电机参数敏感,利用逆变器馈电时的电压脉冲信号作为激励信号,电流的瞬态响应作为可反映转子位置信息的寄生效应检测信号,实现了异步电机凸极效应相关的转子位置信息提取。对逆变器的非线性行为所带来的影响也做了探讨。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电机 数学模型 无传感器控制 转子位置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价值工程在二次布料系统中的方案设计
6
作者 韩文 刘扬佳 +1 位作者 李松 周荣标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6-111,共6页
通过应用价值工程对二次布料系统进行成本分析,以寻求优化布料系统的结构及加工工艺,成本较低的原材料。通过运用价值工程分析后,二次布料系统的成本可降低5%,同时使得功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 二次布料系统 价值工程 成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智森 肖扬 《南方农机》 2023年第21期171-174,共4页
【目的】“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毕业生能否快速进入工程师角色至关重要,为了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实现更高水平的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融合培养,亟须探索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方法】课题组以景德镇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统招本科机... 【目的】“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毕业生能否快速进入工程师角色至关重要,为了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实现更高水平的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融合培养,亟须探索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方法】课题组以景德镇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统招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二、大三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将“本科生开展科研训练+项目驱动+竞赛促学”三位一体培养模式融入“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贯穿全项目、全时域、全过程,挖掘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建设“双师双能型”青年教师队伍,促使教师真正做好学生的引路人。【结果】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实施激发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打破了传统“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有利于培养基础扎实的高素质工程类人才,从而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训练 项目驱动 竞赛促学 “机械设计”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机械原理”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刘邦雄 吴靖雯 赖伟洪 《南方农机》 2021年第15期185-186,共2页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核心课程,紧密联系工程实践,应用性和实践性强,课程内容较为抽象。笔者针对“机械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内容抽象、不生动等问题,提出将3D打印技术与课程教学相融合。实践证明: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强...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核心课程,紧密联系工程实践,应用性和实践性强,课程内容较为抽象。笔者针对“机械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内容抽象、不生动等问题,提出将3D打印技术与课程教学相融合。实践证明: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培养具备创新能力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原理 3D打印 教学改革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物理激光光斑中心位置测量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新义 黄新华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7-232,共6页
传统方法测量结果会受到衍射干扰造成结果出现偏差,设计了一种新的热物理激光光斑中心位置测量方法。对热物理激光光斑图像进行预处理,计算水平数值方向上的二阶微分,通过高斯函数计算阈值,实现图像增强,提取光斑位置特征,获得光斑中心... 传统方法测量结果会受到衍射干扰造成结果出现偏差,设计了一种新的热物理激光光斑中心位置测量方法。对热物理激光光斑图像进行预处理,计算水平数值方向上的二阶微分,通过高斯函数计算阈值,实现图像增强,提取光斑位置特征,获得光斑中心位置坐标,基于局部灰度质心法获取热物理激光光斑中心位置坐标,实现热物理激光光斑中心位置测量。方法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热物理激光光斑中心位置测量方法得到的各个分度台标定值下,方位变形角测量结果平均标准差为0.39,俯仰角测量结果平均标准差为0.17,均低于三种传统方法,验证了方法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物理激光 中心定位 局部灰度质心法 图像预处理 中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谷物烘干机搅龙结构设计及静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智森 赖喜辉 《南方农机》 2024年第18期23-26,共4页
文章以小型谷物烘干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UG/ANSYS Workbench的一体化分析方法。借助UG完成主要部件干燥器、搅龙、阻灰网及搅拌器等结构设计,简化三维建模及整体装配。小型谷物烘干机采用循环烘干法,多次循环低速烘干,通过改进搅龙... 文章以小型谷物烘干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UG/ANSYS Workbench的一体化分析方法。借助UG完成主要部件干燥器、搅龙、阻灰网及搅拌器等结构设计,简化三维建模及整体装配。小型谷物烘干机采用循环烘干法,多次循环低速烘干,通过改进搅龙螺杆叶片的设计结构增加谷物与热风的接触面积,同时还能避免谷物相互挤压,实现更好的烘干效果,减少烘干作业过程中的谷物损耗。利用ANSYS Workbench对关键零件搅龙进行静力学分析求解得到搅龙的等效应力云图和总形变云图,验证小型谷物烘干机整体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仿真结果表明,搅龙结构变形量很小,刚性较强,可以满足小型谷物烘干机烘干作业时的强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谷物烘干机 搅龙 结构设计 静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激光器脉冲振幅密集矩阵式均衡方法
11
作者 黄新华 吴新义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5-259,共5页
针对当前太阳能激光器脉冲振幅均衡过程中存在的均衡复杂度相对偏高以及激光器耗电量较高等问题,提出太阳能激光器脉冲振幅密集矩阵式均衡方法。采用小波变换技术消除太阳能激光器脉冲振幅信号中的噪声信号;通过信号重采样技术将原信号... 针对当前太阳能激光器脉冲振幅均衡过程中存在的均衡复杂度相对偏高以及激光器耗电量较高等问题,提出太阳能激光器脉冲振幅密集矩阵式均衡方法。采用小波变换技术消除太阳能激光器脉冲振幅信号中的噪声信号;通过信号重采样技术将原信号变为阶比值固定的信号,提取不同阶比分量,掌握脉冲振幅信号的波动特征;将脉冲振幅信号的波动特征作为网络输入,通过训练实现太阳能激光器脉冲振幅均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均衡处理过程中的均衡复杂度与延时,同时降低太阳能激光器工作过程中的耗电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激光器 脉冲振幅 密集矩阵式 均衡方法 小波变换技术 重采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拓扑流道液冷板热流性能研究
12
作者 汪星星 高全杰 梁刚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6期97-101,共5页
为增强常规液冷板的冷却能力,利用变密度拓扑优化方法设计了对中和对角2种进出口位置不同的新型拓扑流道液冷板。通过全局偏微分方程使各液冷板的泵功一致,探究冷却液体积分数与入口温度对散热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提高冷却液体积... 为增强常规液冷板的冷却能力,利用变密度拓扑优化方法设计了对中和对角2种进出口位置不同的新型拓扑流道液冷板。通过全局偏微分方程使各液冷板的泵功一致,探究冷却液体积分数与入口温度对散热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提高冷却液体积分数可以增强液冷板散热能力,而入口温度对电池体温差影响微弱;对角拓扑型液冷板的冷却性能较蛇型液冷板提升最大,当泵功由1×10^(-4)W增加至5×10^(-4)W时,电池体温差最高下降37.84%,且综合换热指标PEC约为对中拓扑型较矩型液冷板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拓扑优化 液冷板 泵功 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陶瓷传感器灵敏度的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潘玉安 曹荣祥 +2 位作者 曹良足 范跃农 胡鸿豪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由于具有压电效应,压电陶瓷能直接将非电量转变为电量,同时它的压电常数可通过调整配方组成或改变陶瓷片的组合方式而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可有效地提高它的灵敏度,因此,以压电陶瓷作敏感元的传感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简单介绍了压... 由于具有压电效应,压电陶瓷能直接将非电量转变为电量,同时它的压电常数可通过调整配方组成或改变陶瓷片的组合方式而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可有效地提高它的灵敏度,因此,以压电陶瓷作敏感元的传感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简单介绍了压电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构成,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详细讨论了影响压电传感器灵敏度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提高灵敏度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传感器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陶瓷同轴谐振器的结构与测量 被引量:7
14
作者 曹良足 黎泽仁 +2 位作者 范跃农 胡鸿豪 杨波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33,共3页
介质陶瓷同轴谐振器广泛用于微波通讯领域,它有三种基本结构。本文介绍了每种谐振器的结构特点,着重介绍谐振器特性的测量方法。结合实际测量情况,分析了这些谐振器的优缺点。
关键词 介质陶瓷 同轴谐振器 结构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干法造粒过程温度场对造粒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南星 成飞 +2 位作者 余冬玲 廖达海 方长福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37-842,共6页
针对陶瓷干法造粒机造粒过程温度场对造粒效果的影响,结合实验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造粒过程温度场对造粒效果的影响。基于CFD方法建立模拟造粒过程温度场的数学模型,模拟造粒过程中温度场随时间变化情况,并实验测得造粒室温度值、造粒成... 针对陶瓷干法造粒机造粒过程温度场对造粒效果的影响,结合实验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造粒过程温度场对造粒效果的影响。基于CFD方法建立模拟造粒过程温度场的数学模型,模拟造粒过程中温度场随时间变化情况,并实验测得造粒室温度值、造粒成品率随时间变化情况。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当造粒时间为7 min时,仿真结果显示造粒室内的温度值都低于80℃,实验测得颗粒成品率占整体颗粒质量的56%;当造粒时间为9 min时,仿真结果显示造粒室内温度值高于80℃的区域占造粒体积3%,实验测得颗粒成品率占整体颗粒质量的72%;当造粒时间为11 min时,仿真结果显示造粒室内温度值高于80℃的区域占造粒体积21%,实验测得颗粒成品率占整体颗粒质量的61%。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分析说明:当造粒室内温度值高于80℃时,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造粒的成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干法造粒机 造粒效果 CFD方法 实验分析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床进给伺服系统非线性摩擦特性及控制补偿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吴南星 孙庆鸿 冯景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71-774,共4页
以高速高精度数控车床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包括摩擦非线性因素的进给伺服系统综合数学模型 .研究了非线性摩擦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并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优化 ,有效地避免了采用线性优化方法时易出现的局部极小的问题 ,消除了... 以高速高精度数控车床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包括摩擦非线性因素的进给伺服系统综合数学模型 .研究了非线性摩擦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并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优化 ,有效地避免了采用线性优化方法时易出现的局部极小的问题 ,消除了因非线性摩擦而产生的“削顶”、“死区”和“突变”等不良现象 .通过优化结果验证表明 ,系统的跟踪精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有很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车床 进给系统 非线性摩擦 动态特性 参数优化 摩擦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Mg共掺杂ZnO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细妹 胡跃辉 +3 位作者 陈义川 马德福 徐斌 张志明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7-290,共4页
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a-Mg共掺的ZnO薄膜,研究改变Na掺杂量对ZnO薄膜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能的影响。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a-Mg共掺的ZnO薄膜,研究改变Na掺杂量对ZnO薄膜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能的影响。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Na掺杂增加,ZnO薄膜的结晶度提高,有利于(002)晶面择优生长,其中Na-Mg掺杂比为1:1时效果最佳,表面更平整,颗粒生长更致密,薄膜的透过率达88%,带隙宽度3.31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共掺杂 ZNO薄膜 微观结构 表面形貌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ZnO:Sn薄膜的微观结构及光电特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德福 胡跃辉 +3 位作者 胡鸿豪 张效华 陈义川 陈新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27,34,共4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Sn掺杂ZnO薄膜(ZnO:Sn),研究了不同Sn掺杂量对薄膜结晶性、表面形貌和光电特性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光光度计(UV-VIS)和四探针测试仪对ZnO:Sn薄膜进行表征...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Sn掺杂ZnO薄膜(ZnO:Sn),研究了不同Sn掺杂量对薄膜结晶性、表面形貌和光电特性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光光度计(UV-VIS)和四探针测试仪对ZnO:Sn薄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n掺杂2at.%时,薄膜具有良好的c轴择优取向,表面簇拥生长并呈现六角形结构,薄膜的平均透光率大约为90%,电阻率最小仅为19.6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氧化物半导体 ZNO薄膜 锡掺杂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陶瓷圆度快速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俊祥 彭华仓 +2 位作者 胡鸿豪 刘英 朱永红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0-535,共6页
针对大部分陶瓷企业仍使用人工进行陶瓷质量检测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日用陶瓷在线检测系统研究方案。该方案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其中硬件部分主要完成陶瓷产品的传送、数据采集以及智能控制功能。软件部分主要完成... 针对大部分陶瓷企业仍使用人工进行陶瓷质量检测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日用陶瓷在线检测系统研究方案。该方案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其中硬件部分主要完成陶瓷产品的传送、数据采集以及智能控制功能。软件部分主要完成陶瓷圆度缺陷的在线检测功能。本论文通过陶瓷外边界的提取,圆心的初定位以及圆心稳定度的分析等过程能够快速的判定陶瓷边界的圆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快速、准确的提取陶瓷外边界并给出相应的圆度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缺陷 计算机视觉技术 圆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用吸尘器盖板的侧轨道抽芯注塑模设计 被引量:17
20
作者 于盛睿 曹利钢 +1 位作者 冯浩 宋小辉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67,共3页
分析了家用吸尘器盖板注塑件的工艺特点,针对注塑件两斜侧面具有4个安装定位孔的实际情况,拟定模具成型方案,设计了侧轨道抽芯注塑模,并介绍了吸尘器盖板注塑模结构及模具的工作过程。采用此模具实现了从注射到抽芯落料的自动化生产,生... 分析了家用吸尘器盖板注塑件的工艺特点,针对注塑件两斜侧面具有4个安装定位孔的实际情况,拟定模具成型方案,设计了侧轨道抽芯注塑模,并介绍了吸尘器盖板注塑模结构及模具的工作过程。采用此模具实现了从注射到抽芯落料的自动化生产,生产的注塑件符合质量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机构对同类注塑件模具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尘器盖板 注塑模 抽芯 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