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洱市生态咖啡园栽培技术研究
1
作者 单治国 马剑 +2 位作者 满红平 刘丽 张春花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4期27-29,共3页
该文以普洱市地区为视角,以生态咖啡园为目标,从选地、建园和咖啡栽培各个方面逐一梳理了栽培技术,合理选择优质咖啡品种,引入生态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创建生态栽培环境,确保咖啡园整体的生态性,以此保障普洱咖啡的栽培质量,顺应人们对咖... 该文以普洱市地区为视角,以生态咖啡园为目标,从选地、建园和咖啡栽培各个方面逐一梳理了栽培技术,合理选择优质咖啡品种,引入生态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创建生态栽培环境,确保咖啡园整体的生态性,以此保障普洱咖啡的栽培质量,顺应人们对咖啡果实的各项需求。在种植实践中,某咖啡园选择卡蒂姆7963为基础咖啡种植品种以“德热4号”为新品种进行联合种植。种植对比发现:卡蒂姆具有高产性,“德热4号”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 种植 果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生咖啡中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残留 被引量:2
2
作者 毛静春 罗发美 +5 位作者 周琴 祁正有 曾侣斌 朱臆霖 王丽芳 程龙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51-159,共9页
为了给咖啡种植过程中草甘膦农药使用提供指导,需建立一种分析生咖啡中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残留的检测方法。生咖啡粉末样品室温下经水超声提取,二氯甲烷萃取部分脂溶性组分,上清液用PC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净化液与氯甲酸-9-芴基甲酯发生... 为了给咖啡种植过程中草甘膦农药使用提供指导,需建立一种分析生咖啡中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残留的检测方法。生咖啡粉末样品室温下经水超声提取,二氯甲烷萃取部分脂溶性组分,上清液用PC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净化液与氯甲酸-9-芴基甲酯发生衍生化反应,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在正离子模式下扫描分析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衍生产物,内标法定量。采用固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生咖啡中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残留,结果表明,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在2~100 ng/mL呈良好线性关系,在0.05、0.10、0.20 mg/kg的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81.8%~97.5%,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9.1%,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的定量限均为0.04 mg/kg。采用此方法参加FAPAS(19377)能力验证,Z值为-0.4,结果满意。综上,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适用于生咖啡中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残留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咖啡 固相萃取 草甘膦 氨甲基膦酸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渣的饲料化利用技术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单治国 强继业 +1 位作者 满红平 张春花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1-154,共4页
茶渣是茶产品生产的副产物,富含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微量元素以及茶多酚、茶皂素、茶氨酸、茶单宁等生物活性物质。在饲料中直接添加、发酵处理或提取有效成分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能够有效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抗氧化功能和免疫... 茶渣是茶产品生产的副产物,富含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微量元素以及茶多酚、茶皂素、茶氨酸、茶单宁等生物活性物质。在饲料中直接添加、发酵处理或提取有效成分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能够有效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抗氧化功能和免疫力,改善肉品质,降低饲料成本。文章综述茶渣的营养价值以及茶渣的饲料化利用技术,探讨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以期为茶渣在生产实践的相关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渣 营养价值 饲料 动物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市茶园蓟马发生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黎美龄 赵远艳 +4 位作者 陈蜀萍 陈保 戴萍 胡艳萍 姜东华 《蚕桑茶叶通讯》 2020年第6期17-21,共5页
通过检叶数虫法对普洱市茶园蓟马进行调查,研究茶蓟马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茶蓟马在4—5月、7—8月分别出现高峰期,一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普洱市茶园存在多种蓟马,不同时期出现优势种不同,全年多种蓟马均同时存在。
关键词 茶园蓟马 发生规律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中儿茶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邓洪燕 毛静春 +3 位作者 毛建富 周琴 陶波 赵龙 《农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儿茶素是茶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主体成分,占干茶含量的12%~24%,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辐射、减肥、降血脂、防癌等活性功能。普洱茶因特殊的品种和加工工艺,所含有的儿茶素含量均高于其他茶树品种,在营养价值和保健方面表现出优异... 儿茶素是茶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主体成分,占干茶含量的12%~24%,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辐射、减肥、降血脂、防癌等活性功能。普洱茶因特殊的品种和加工工艺,所含有的儿茶素含量均高于其他茶树品种,在营养价值和保健方面表现出优异的功效。对普洱茶儿茶素种类、提取测定方法、含量变化和功效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普洱茶中儿茶素功能产品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儿茶素 提取测定方法 含量变化 功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咖啡品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保 王筱楠 +4 位作者 王丽芳 姜东华 罗正刚 李晓娇 刘海峰 《中国热带农业》 2024年第3期49-56,69,共9页
普洱咖啡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研究普洱咖啡品质特征,采集普洱咖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咖啡样品,测定咖啡的内含成分及杯测分数,分析普洱咖啡的品质特点,同时与云南其他产区咖啡及国外咖啡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普洱... 普洱咖啡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研究普洱咖啡品质特征,采集普洱咖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咖啡样品,测定咖啡的内含成分及杯测分数,分析普洱咖啡的品质特点,同时与云南其他产区咖啡及国外咖啡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普洱咖啡水分、灰分、粗纤维和水浸出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云南其他产区咖啡和国外咖啡相比,普洱咖啡蛋白质含量较高,灰分、总酸、粗纤维含量较低;有71%的普洱咖啡杯测分数到达精品咖啡标准要求,有6个普洱咖啡样品与世界著名精品咖啡聚在一类,说明小区域内环境种植的普洱咖啡可以和世界著名精品咖啡相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咖啡 内含成分 杯测分数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生茶和熟茶挥发性组分对比研究
7
作者 邓洪燕 毛静春 +2 位作者 王丽芳 陶波 王筱楠 《云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37-41,共5页
以普洱茶生茶和熟茶为研究对象,采用蒸馏法提取茶叶中的挥发性组分,经二氯甲烷和正己烷的混合溶液萃取后浓缩,运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其14种挥发性组分,标准品准确定量,对比分析普洱茶生茶和熟茶挥发性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α-紫罗兰... 以普洱茶生茶和熟茶为研究对象,采用蒸馏法提取茶叶中的挥发性组分,经二氯甲烷和正己烷的混合溶液萃取后浓缩,运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其14种挥发性组分,标准品准确定量,对比分析普洱茶生茶和熟茶挥发性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水杨酸甲酯、苯甲酸、吲哚和呋喃型芳樟醇在生茶和熟茶中含量无明显差别;芳樟醇、香叶醇和α-松油醇的含量生茶高于熟茶;而苯甲醛、二氢猕猴桃内酯、1,2,3-三甲氧基苯和1,2,4-三甲氧基苯的含量熟茶高于生茶。通过气味活度值评价14种挥发性组分在生茶和熟茶呈香中的贡献,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芳樟醇、香叶醇对生茶的呈香有明显的贡献,为生茶的关键风味化合物;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芳樟醇、苯甲醛、1,2,3-三甲氧基苯、1,2,4-三甲氧基苯、橙花叔醇和呋喃型氧化芳樟醇对熟茶的呈香有明显的贡献,为熟茶的关键风味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生茶 熟茶 挥发性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普洱熟茶与安化黑茶香气成分 被引量:38
8
作者 吕世懂 姜东华 +3 位作者 杨凡 周降生 廉明 孟庆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83-1591,共9页
以紫娟鲜叶制成的普洱熟茶和大叶种鲜叶制成的普洱熟茶和安化黑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其香气成分,并比较普洱熟茶与安化黑茶香气成分的差异,同时探明紫娟茶的适制性。结果表明:... 以紫娟鲜叶制成的普洱熟茶和大叶种鲜叶制成的普洱熟茶和安化黑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其香气成分,并比较普洱熟茶与安化黑茶香气成分的差异,同时探明紫娟茶的适制性。结果表明:紫娟普洱熟茶和大叶普洱熟茶在香气组成上差异不大,共有香气成分76种,但和安化黑茶在香气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紫娟普洱熟茶和大叶普洱熟茶香气成分均以杂氧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安化黑茶则以酮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紫娟普洱熟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1,2,3-三甲氧基苯、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十六烷酸、芳樟醇氧化物、咖啡因、1,2,4-三甲氧基苯和植醇等;大叶普洱熟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十六烷酸、咖啡因、1,2,3-三甲氧基苯、植醇、二氢猕猴桃内酯和芳樟醇氧化物等;而安化黑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香叶基丙酮、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β-紫罗酮、咖啡因、二氢猕猴桃内酯和芳樟醇氧化物等。经对比发现,普洱熟茶和安化黑茶在香型及香气组成上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茶叶产地及加工工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娟普洱熟茶 大叶普洱熟茶 安化黑茶 顶空固相微萃取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中联苯菊酯降解规律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单治国 张春花 +5 位作者 满红平 魏朝霞 周红杰 赵明 段双梅 张乃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0-96,共7页
为了研究微生物在普洱茶发酵中对联苯菊酯的降解规律,以人工添加180倍液联苯菊酯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材料,分别设置接种黑曲霉、酿酒酵母、产黄青霉以及不接菌的对照进行普洱茶固态发酵,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测定茶叶中联苯... 为了研究微生物在普洱茶发酵中对联苯菊酯的降解规律,以人工添加180倍液联苯菊酯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材料,分别设置接种黑曲霉、酿酒酵母、产黄青霉以及不接菌的对照进行普洱茶固态发酵,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测定茶叶中联苯菊酯的残留,分析比较微生物在普洱茶固态发酵中对联苯菊酯农药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普洱茶固态发酵中联苯菊酯残留量降低,接种微生物能够有效降低联苯菊酯的含量25%左右(P<0.05),其中酿酒酵母发酵对联苯菊酯农药残留的降解效果显著高于黑曲霉、产黄青霉处理(P<0.05)。联苯菊酯在黑曲霉、酿酒酵母、产黄青霉以及不接菌固态发酵普洱茶过程中的降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C=C0e^(-kt),降解曲线方程分别为:C=12.889e^(-0.043t),C=13.348e^(-0.057t),C=13.309e^(-0.042t),C=14.458e^(-0.04t)。综上,研究表明,由于优势微生物的作用,晒青毛茶上的联苯菊酯在固态发酵中显著降低,残效期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微生物 固态发酵 联苯菊酯 残留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微生物对烤烟中代森锰锌农药残留及降解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春花 单治国 +6 位作者 蒋智林 王超 杨应明 罗华元 饶智 满红平 成文章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4期79-84,共6页
为降解农药残留微生物菌剂的研究及制备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研究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不同初始菌液量对烤烟中代森锰锌农药残留及降解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烤烟旺长期喷施代森锰锌农药后再喷施阴... 为降解农药残留微生物菌剂的研究及制备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研究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不同初始菌液量对烤烟中代森锰锌农药残留及降解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烤烟旺长期喷施代森锰锌农药后再喷施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4种微生物菌液均能有效降解烟叶中代森锰锌农药残留,且喷施的初始菌液量不同其降解效果各异,并均在喷施菌液5d后的降解效果最明显,降解率达90%以上。喷施0.2倍、0.4倍和0.6倍初始菌液量铜绿假单胞菌对代森锰锌农药的降解效果均优于阴沟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并以荧光假单胞菌喷施0.6倍、恶臭假单胞菌喷施0.2倍初始菌液量的降解效果最好,而阴沟肠杆菌喷施0.2倍、0.4倍和0.6倍初始菌液量的降解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代森锰锌 微生物 农药残留 降解动态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紫娟”红茶与滇红茶香气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21
11
作者 吕世懂 姜东华 +2 位作者 刘川 黄伟 孟庆雄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34-742,共9页
为了探明紫娟茶的适制性,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法对紫娟红茶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与滇红茶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结果从紫娟红茶中鉴定出香气成分83种,从滇红茶中鉴定出香气成分82种,它们的香气成分均以醇类... 为了探明紫娟茶的适制性,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法对紫娟红茶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与滇红茶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结果从紫娟红茶中鉴定出香气成分83种,从滇红茶中鉴定出香气成分82种,它们的香气成分均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分别占提取物总量的44.42%和44.99%;紫娟红茶的香气成分主要为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植醇、咖啡因、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十六烷酸、香叶醇等;而滇红茶的香气成分主要为芳樟醇、十六烷酸、芳樟醇氧化物、植醇、香叶醇、咖啡因、水杨酸甲酯等。研究发现,紫娟红茶和滇红茶在香气组成上较接近,共有香气成分77种;紫娟红茶除醛类、酯类和酸类含量低于滇红茶外,其余成分含量均高于滇红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娟红茶 滇红茶 顶空固相微萃取 香气成分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微生物对烟叶中甲霜灵残留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春花 单治国 +6 位作者 蒋智林 王超 杨应明 罗华元 饶智 满红平 成文章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4期168-173,共6页
为揭示4种微生物(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对甲霜灵残留在烟叶中的降解动态的影响及其降解规律变化,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不同处理下烟叶生长期中的甲霜灵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阴沟肠杆菌、铜绿... 为揭示4种微生物(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对甲霜灵残留在烟叶中的降解动态的影响及其降解规律变化,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不同处理下烟叶生长期中的甲霜灵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能有效加速烟叶中甲霜灵残留的降解,喷施后5 d的降解效果最明显。降解效果与初始菌量有关,D_(415 nm)为0.2的初始菌量下的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对烟叶中甲霜灵残留的降解效果极显著优于高初始菌量(P<0.01);D_(415 nm)为0.4、0.6初始菌量的铜绿假单胞菌降解效果极显著优于低初始菌量(P<0.01);3种初始菌量的阴沟肠杆菌对烟叶中甲霜灵残留的降解效果在后期差异不显著;D_(415 nm)为0.2、0.6初始菌量的荧光假单胞菌对烟叶中甲霜灵残留降解效果最好,优于其他3种微生物的降解效果。研究结果为开发绿色烟叶提供了理论依据,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甲霜灵 微生物降解 农药残留 降解动态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相同鲜叶加工的不同类茶品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春花 单治国 +3 位作者 满红平 周红杰 强继业 陶忠 《现代园艺》 2020年第9期22-24,共3页
为了探讨不同加工工艺制成的茶叶与其成分之间的关系,从相同品种、相同季节和相同区域的云南大叶种鲜叶为原料,按不同茶类加工工艺制成的不同茶类(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普洱茶)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加工工艺不... 为了探讨不同加工工艺制成的茶叶与其成分之间的关系,从相同品种、相同季节和相同区域的云南大叶种鲜叶为原料,按不同茶类加工工艺制成的不同茶类(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普洱茶)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加工工艺不同,所加工的不同茶类产品在常规成分、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各茶类产品的感官品质符合应有的品质特性,彼此间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加工工艺 化学成分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泡条件对不同等级普洱熟茶氨基酸溶出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单治国 张春花 +4 位作者 满红平 强继业 刘兴元 赵媛 颜学行 《茶叶通讯》 2022年第2期240-244,共5页
为了探索冲泡条件对普洱熟茶冲泡过程中氨基酸溶出量的影响,以宫廷、一级、三级、五级共4个等级的普洱熟茶为试验材料,分别检测不同冲泡时间、不同冲泡温度、不同冲泡茶水比和不同冲泡水质条件下茶汤中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氨基酸的... 为了探索冲泡条件对普洱熟茶冲泡过程中氨基酸溶出量的影响,以宫廷、一级、三级、五级共4个等级的普洱熟茶为试验材料,分别检测不同冲泡时间、不同冲泡温度、不同冲泡茶水比和不同冲泡水质条件下茶汤中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氨基酸的溶出量受到冲泡时的水温、时间、茶水比、水质等5个因素的影响较大,以3∶150(g/mL)的茶水比采用水温95.6℃的山泉水冲泡5 min,氨基酸的溶出量最大;且普洱茶的等级越高氨基酸的溶出量越大,极显著的高于低等级的溶出量(P < 0.01)。本试验结果可为确定普洱茶冲泡技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熟茶 冲泡条件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贮藏过程中特定条件下利于茶陈化最佳含水量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单治国 张春花 +2 位作者 满红平 李国鑫 颜学行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1期13-15,共3页
本文对普洱茶价值及陈化机理进行分析,并对普洱茶贮藏过程中有利于茶陈化的最佳含水量条件形成进一步研究,了解贮藏期间普洱茶自身含水量对茶品质产生的影响,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从事普洱茶产品生产的人员及广大消费者科学合理贮藏普洱... 本文对普洱茶价值及陈化机理进行分析,并对普洱茶贮藏过程中有利于茶陈化的最佳含水量条件形成进一步研究,了解贮藏期间普洱茶自身含水量对茶品质产生的影响,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从事普洱茶产品生产的人员及广大消费者科学合理贮藏普洱茶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特定条件 贮藏 茶陈化 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树茶与台地茶茶多酚种类与含量差异及在贮藏中物质变化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单治国 张春花 +2 位作者 满红平 高新明 颜学行 《现代园艺》 2022年第19期58-60,共3页
茶多酚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分。古树茶与台地茶是具有代表性的2个茶叶种类,从茶多酚和贮藏物质变化的角度,对2种茶叶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能够对促进当前我国古树茶和台地茶的生产种植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以古树茶和台地茶... 茶多酚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分。古树茶与台地茶是具有代表性的2个茶叶种类,从茶多酚和贮藏物质变化的角度,对2种茶叶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能够对促进当前我国古树茶和台地茶的生产种植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以古树茶和台地茶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古树茶与台地茶的茶多酚种类和含量差异进行研究之后,着重分析了古树茶与台地茶在贮藏中的物质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茶 台地茶 贮藏物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泡条件对不同等级普洱熟茶茶多酚浸出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单治国 张春花 +3 位作者 满红平 祝天桥 赵媛 颜学行 《茶叶通讯》 2021年第4期696-700,共5页
为探索冲泡条件对云南普洱熟茶中茶多酚浸出量的影响,以宫廷、一级、三级、五级共4个等级的普洱熟茶为材料,分别检测不同冲泡时间、温度、茶水比及水质条件下茶汤中的茶多酚浸出量。结果表明:茶多酚的浸出量受冲泡水温、时间、茶水比与... 为探索冲泡条件对云南普洱熟茶中茶多酚浸出量的影响,以宫廷、一级、三级、五级共4个等级的普洱熟茶为材料,分别检测不同冲泡时间、温度、茶水比及水质条件下茶汤中的茶多酚浸出量。结果表明:茶多酚的浸出量受冲泡水温、时间、茶水比与水质的影响,在95.6℃的沸水、冲泡5 min、3∶150(g/mL)的茶水比、自来水水质作用下茶多酚的浸出量最大,且普洱茶的等级越高茶多酚的浸出越多,极显著高于低等级茶的浸出量(P<0.01)。试验结果可为确定云南普洱茶冲泡方式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熟茶 冲泡条件 茶多酚 浸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茶产品中吡蚜酮 被引量:6
18
作者 余焕 周利 +7 位作者 林琴 杨洁 孙荷芝 伍旭东 王新茹 张新忠 陈宗懋 罗逢健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0-446,共7页
建立了Cleanert PCX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干茶、抹茶和速溶茶粉中吡蚜酮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干茶、抹茶和速溶茶粉中的吡蚜酮经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提取、Cleanert PCX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和Acquity BEH C18... 建立了Cleanert PCX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干茶、抹茶和速溶茶粉中吡蚜酮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干茶、抹茶和速溶茶粉中的吡蚜酮经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提取、Cleanert PCX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和Acquity BEH C18色谱柱分离后,通过UP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外标法定量。在0.005~1.000 mg·kg^-1添加范围内,吡蚜酮的平均回收率为77.0%~95.1%,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8%~6.9%,方法的定量限(LOQ)为0.005~0.010 mg·kg^-1。该方法在灵敏度、准确度和回收率上均符合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可为茶产品中吡蚜酮残留量的测定和风险评估提供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蚜酮 农药残留 固相萃取法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析紫娟茶香气成分 被引量:11
19
作者 姜东华 吕世懂 +3 位作者 陈保 罗发美 张怀志 孟庆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56-162,共7页
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云南特种紫娟晒青茶和紫娟烘青茶香气成分,并比较利用常规大叶种制成的晒青毛茶的香气... 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云南特种紫娟晒青茶和紫娟烘青茶香气成分,并比较利用常规大叶种制成的晒青毛茶的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紫娟晒青茶和紫娟烘青茶香气成分较接近,但比大叶种茶丰富,且差异较大;紫娟晒青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芳樟醇、二氢猕猴桃内酯、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咖啡因、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β-紫罗酮、十六烷、植醇、香叶醇、芳樟醇氧化物、α-松油醇等;紫娟烘青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植醇、咖啡因、芳樟醇、十六烷、芳樟醇氧化物、二氢猕猴桃内酯、十八烷、茉莉酮、苯甲酸叶醇酯、橙花叔醇、十七烷等;而大叶种晒青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植醇、芳樟醇、咖啡因、β-紫罗酮、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十六烷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香叶基丙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娟茶 大叶种茶 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特有茶树品种——紫娟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光涛 梁名志 +4 位作者 汪云刚 梁涛 王乐观 姜东华 陈保 《中国茶叶》 2013年第9期10-12,共3页
紫娟茶树最早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职工周鹏举,于1954年在勐海县南糯山该所当时所在地的茶园中发现,1958年移至该所现址勐海乡的茶园。当时没有引起重视,没有特意去繁殖和研究。1985年,科技人员在该所由南糯山引种的群体茶... 紫娟茶树最早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职工周鹏举,于1954年在勐海县南糯山该所当时所在地的茶园中发现,1958年移至该所现址勐海乡的茶园。当时没有引起重视,没有特意去繁殖和研究。1985年,科技人员在该所由南糯山引种的群体茶园中发现了一株紫茎、紫叶、紫芽的茶树,经十多年的选育成为一个无性系品种。该品种于2005年11月28日由国家林业局授权保护,品种权号为200500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无性系品种 茶树 茶叶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 科技人员 茶园 勐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